![]() | 在大理州祥云縣,位于劉廠鎮王家莊村的王復生王德三烈士故居是云南省著名的紅色景點。王復生王德三烈士故居距劉廠鎮政府駐地3公里,距縣城35公里、320國道公路4公里。故居所在地王家莊村,背依青山,綠水環繞,被譽為“北大驕子,一門三烈”的王復生、王德三、王馨廷兄弟3人就出生在這里。大哥王復生第一個走出了家鄉云南,走向了中國高……[詳細] |
![]() | 梨園村位于茈碧湖九氣臺溫泉休療區茈碧湖景區北,三面環山,一面臨湖,三面環山,環境幽靜,整個村莊掩映在8000多棵百年古梨樹林中,在4月份梨花開時、一片雪白,銀裝素裹,行走在林蔭道上,陣陣的花香。你也許會想起白居易的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梨園風光旖旎、景色迷人,是一片“與世隔絕”的凈土。花期過時,村里……[詳細] |
![]() | 水目山塔位于云南省祥云縣馬街鄉水目山水目寺前。此塔為紀念大理國0公高量成之子皎淵而立。史志中并無確切記載,一般認為大理國時期(公元938-1253)所建。據現存水目寺內的《淵公塔銘碑》記載,水目寺為南詔龍興四年(公元813)普濟慶光禪師所建。而寺前密檐塔為紀念大理國0公高量成之子,水目寺三祖之一的皎淵而建,因此又稱“淵……[詳細] |
![]() | 禾甸萬壽寺在祥云縣禾甸鄉新澤村西北萬壽山上,山因寺得名。寺由南詔酋長楊實隆之后楊惠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其后歷有修建。大殿單檐懸山頂,抬梁式木結構,檐廊裝修古樸典雅,為清康熙年間的遺存,兩廂是傳統民居木構建筑。萬壽寺地處叢林之中,院中花木茂盛,每逢正月初一萬壽寺香會,遠近香客盈門。1983年公布為祥云縣文物保護……[詳細] |
![]() | 九鼎山九鼎山又名“九鼎云峰”,位于祥云縣城北10公里的象鼻鄉、祥城鎮交界處。九鼎寺宇初創于明洪武年間,經正德、嘉靖兩度維修,清、民國兩代又進行擴建,現寺宇包括土主廟、妙勝閣、華嚴閣、三教閣、彌陀閣、碧霞庵、古佛洞、毗盧閣、玉峰閣、千花臺等殿閣。九鼎山海拔3117米,因九峰并峙,也稱九峰山,九峰以形命名,分別為禁足、獅吼……[詳細] |
![]() | 云南驛茶馬古道AA ![]() 云南驛茶馬古道云南驛茶馬古道位于祥云縣云南驛鎮,南距祥云縣城21公里,作為祥云縣最早的縣治駐地,是古滇文化的典型代表。云南驛是西南絲綢路上一個重要的驛站,作為驛站至今已有1237年的歷史。當時隨著白鹽井鹽業的興旺,鹽商馬幫絡繹不絕,驛道運輸頻繁,古道遺址的石板路上至今仍存留下斑斑馬蹄足跡。驛站專業化、規模化程度高,保存……[詳細] |
![]() | 祥云青海湖AAA ![]() 祥云青海湖在祥云縣城東南,有一個自然湖泊,舊稱“青龍海”。據《云南縣志》記載:“在縣之東南青龍海,水光如鏡,秋月涵之,更覺澄湛。”這就是青海湖。青海湖屬高原盆地湖泊。據地質考察,大約在兩百萬年前,這里是寬闊的淵谷。當蒼山斷陷形成洱海時,祥云盆地東南角的地殼隨之崩裂,巖漿噴騰,堆積而成現在的“象山”山群,堵塞了盆地水路,……[詳細] |
![]() | 天華山天華山又名南華山,史稱“南華勝跡”,位于馬街鄉棕棚村。史料記載:天華山在城南五十里,雙峰對峙,懸崖峻峭,有石龍倒掛,懸崖滴玉,三庵古洞,東西石樓諸勝,明御吏李素隱居其上,著有《南崖奏議春秋心訣》。天華山道觀始建于明代,山崖上依山就洞建有上、中、下三庵古建筑,藏屋露檐,石崖上有一石龍倒掛,宛如神龍從天而降,崖壁上鐫……[詳細] |
![]() | 祥云古城祥云古城(洱海衛城)始建于公元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距今已有623年歷史,是典型的中原文化建筑構思,四街八巷的建筑風格。由于明朝軍屯制度影響,洱海衛城的整個城池無不留下了軍事防御的烙印。城的正中有鐘鼓樓,城池布局呈方形,城墻厚約六丈,高約四丈,四街盡頭有城門洞和高大的城摟。城外有護城河,設計科學、嚴謹,柳樹……[詳細] |
![]() | 天峰山天峰山又名玉筍峰,俗稱老君山。在祥云城以東普淜鄉境內,毗連楚雄州南華縣、姚安縣以及大理州的彌渡縣,是四縣彝族的聚居區。主峰海拔2570米,地勢險峻,在群巒中一峰突聳,成“金字塔”結構,群山成拱獻之勢。峰頂有以老君殿為主的道教建筑群,是祥云乃至滇西重要的道教勝地。自明朝以來,山中陸續建造得老君殿、靈官殿、觀音殿、藥……[詳細] |
![]() | 祥云水目山AAAA 水目山,離祥云縣志25公里。這里屬于馬街鄉,海拔2070米。水目山是云南開創最早的佛教圣地之一,唐憲宗元和八年(813年),南詔諸大臣請建此剎。普濟慶光禪師用禪杖鑿地,“而有清泉涌出,因名水目”。開堂之日,六詔的首領都來祝賀。香火最旺時,號稱“和尚千人,尼姑八百”。歷代都有高僧住水目山,如唐代的開山祖普濟慶光禪師,宋代……[詳細] |
![]() | 介紹: 清華洞位于祥云縣城南3千米的清華山,昆畹公路的南側。屬喀斯特地形石灰巖大溶洞,洞寬80余米,高30余米,深數百米,是一個天然大溶洞。洞中右側頂穹正中,有一道亮光通向山頂,被稱為“碟大天”石孔。 有關石孔,當地還流傳著一個神話故事,傳說當年孫悟空趕鯉魚精進清華洞,洞中一片漆黑,于是悟空便用金箍棒朝洞頂戳了一個……[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