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俗稱 “保興風雨橋”。位于西疇縣新街鎮南端,橋橫跨疇陽河上,建于清光緒年間。全系青條石砌筑,分三孔,全長30米,高8米,寬4米,跨徑6米。橋中孔面上建木結構風雨亭,重檐懸山頂,穿斗式結構,額枋檐板雕刻花卉圖案,橋兩側有高1米的石欄,望柱上分置4個石獅。風雨橋通體精巧持重,具有鮮明的地方民族特色。1985年公布為西疇縣文……[詳細] |
![]() | 蚌谷三保臺地--新時代西疇精神發祥地位于西疇縣蚌谷鄉,年代為1990年。蚌谷三保臺地--新時代西疇精神發祥地為文山州第三批州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老山戰場原址--興街指揮部位于西疇縣興街鎮,年代為1979年。老山戰場原址--興街指揮部為文山州第三批州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湯谷景區AAA 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田疇縣西灑鎮湯谷村,是一壯族聚居村寨,每年農歷二月初一,成年女性穿上”鳥衣“祭祀“乜湯溫”(太陽神鳥),祭祀后,舉行女性成人禮。這祭太陽活動是壯族歷史文化的“活化“,已列入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湯谷村也列入第三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之列。湯谷村位于西疇縣西酒鎮東北部,西、北接硯山縣,東接西疇縣雞街……[詳細] |
![]() | 觀音洞位于西灑鎮東南1.5公里處觀音崖山腰叢林中,為一天然石洞。清光緒六年在洞口建樓房3間,后居民屢次集資添建,有殿堂、亭閣。洞廣約10余米,高約20余米,洞頂鐘乳垂吊,洞壁按天然凹凸、高低、寬窄遍塑泥像,或仰或臥、或立或坐、或怒目園睜、或溫文爾雅,各具神態,是游覽地之一。……[詳細] |
![]() | 西疇國家石漠公園AAAA 西疇縣山區面積高達99.9%,巖溶面積達75.4%,石漠化問題嚴重。近年來,西疇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石漠化山區建成國家石漠公園(三光)景區,生態環境得到較好恢復。白天的景區,滿目青翠,青山延綿;夜晚的景區,漫天星光,夜空璀璨。曾經的石漠荒山如今已被千畝獼猴桃替代,成為當地村民的致富基地。該公園以西疇縣興街鎮三光片區國……[詳細] |
![]() | 香坪山景區AAA 香坪山景區位于西疇縣蓮花塘鄉,毗鄰文山市,人稱文山城的“后花園”。總體來講,景區涵蓋自然生態、珍稀動植物、特色村寨、名人故居等多種類高品質旅游資源。香坪山場部就是傳奇人物林開武的故居,辭官歸隱山林的他在香坪山植樹造林數十載,種植林木20多萬株,此后才有了古松蒼翠、青杉滿目的香坪山。除了山高林深的雞冠山,藍天白云下的大地……[詳細] |
![]() | 仙人洞舊石器時代遺址仙人洞位于云南省西疇縣小新寨旁,距縣城1公里左右,為舊石器時代晚期洞穴遺址。仙人洞屬巖溶地貌,系地下河的古河道,沿石灰巖層間裂隙發育而成。仙人洞依山傍水,清幽秀麗。洞口較小,高度略高于人,寬度約1.5米;洞長40米,寬6米,高3米,可容納數百人。洞頂平整。適合人類居住。因此,有仙人曾在洞中居住的傳說……[詳細] |
![]() | 南疆烈士陵園南疆烈士陵園始建于1984年,1986年清明節主體工程竣工,人民向烈士進行憑吊。1986年清明、4月10日,先后有120個單位的干部職工,學校師生、烈士家屬及人民群眾共1.6956萬人進入陵園對烈士進行憑吊,其中:有來自河南、河北、湖南、四川、貴州等省的烈士家屬452人;有來自文山州內各縣黨政領導、機關干部……[詳細] |
![]() | 下壩尾典型民居住宅下壩尾典型民居住宅位于西疇縣城南郊5千米下壩尾村,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系清光緒年間地方富豪的住宅。分東、西兩個宅院,西宅為兩個四合院組成,屬清代鄉間豪門典型民居建筑,東宅距西宅20米,為三合院,是民國初年仿法式民居住宅,由單間、過廳、花廳、廂房等組成。正房面闊16米,穿斗式梁架。整個住宅大方嚴謹,……[詳細] |
![]() | 牛羊太平橋牛羊太平橋位于文山州西疇縣新街鎮老街村,始建于清乾隆13年(1748年),乾隆18年(1753年)加筑石礅。后分別于嘉慶23年(1818年)、咸豐4年(1854年)、宣統3年(1911年)三次大修,為風雨長廊橋。橋全長60米,其扁圓形橋礅、懸臂雙層托梁、穿斗式五架梁及通廊均獨具匠心,頗有特色。地址:西疇縣新街……[詳細] |
![]() | 雞冠山森林公園西疇縣雞冠山森林公園,距西疇縣城40余公里,地處南亞熱帶北部邊緣。景區內遍布華山松林、杉樹林、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雄偉山姿景觀等10余處景點。香符溝景區有桃花園、待賢亭、石猴拜日、水簾洞、花澗垂釣、浴仙池、香脊瀑布、經金瀑布、飛橋瀑布、白克木林、闊葉林、幽谷溪流等10余個景點,芹菜塘景區有湖光山色、傍水亭……[詳細] |
![]() | 董馬鄉位于西疇縣東部,距縣城32公里,海拔1140米,東接麻栗坡縣鐵廠鄉,南抵麻栗坡六河鄉,西靠法斗鄉,北靠本縣雞街鄉及麻栗坡縣馬街鄉,是兩縣六鄉鎮的商品聚散地。全鄉有國土面積129.8平方公里,轄7個村民委員會,203個村民小組,居住著漢、壯、苗、瑤、彝、蒙古等6種民族。2007年末,全鄉共4622戶19920人,其……[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