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靈洞,洞門向東,洞內清泉滴瀝,潔凈異常,佛教傳說是上樂金剛與金剛亥母嬉戲之地。據說,藏傳佛教噶舉派-噶瑪-從西藏遠道來滇,曾三渡金沙江,終于在麗江找到這一神奇美麗的地方。佛教典籍中把世界分為四大部洲,即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駕洲、北俱盧洲。相傳,南贍部洲有24個“神靈之洞”,而其中第一個洞便是麗江文峰寺靈洞。洞前壁上……[詳細] |
![]() | 大研古城雪松旅游小鎮(zhèn)(大研花巷)坐落在麗江古城北門,是集“云南特色、非遺傳承、文創(chuàng)品牌、深度體驗”于一體的古巷,是雪松文旅在云南的首個旅游主題小鎮(zhèn)。項目集旅游觀光、娛樂演藝、休閑度假、文化體驗、情景商業(yè)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目的地,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魂,將現代生活方式與當地歷史、民俗文化進行融合,帶給游客多元舒適體驗……[詳細] |
![]() | 麗江大石橋位于麗江古城中河中段,因橋下能看到玉龍雪山的倒影,亦名映雪橋。該橋由明代木氏土司修建,系雙孔石拱橋.因為地處古城中心,密士巷五一街與四方街交匯于此。大石橋負載了幾百年古城的商旅往來,市井交流,為古城眾橋之首。……[詳細] |
![]() | 福國寺福國寺,藏名奧敏南卓林,意為“色究竟天解脫林”。位于云南省麗江市白沙鄉(xiāng),始建于明朝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當初是木氏土司的家廟,住寺修行的是漢傳大乘佛教和尚,寺名為“解脫林”,后由明熹宗朱由校賜名為“福國寺”。康熙18年(公元1679年)時,改成藏傳佛教,為麗江五大寺的“母寺”,是云南最大的噶瑪噶舉寺院。歷屆……[詳細] |
![]() | 玉水縱橫半里許,墨玉為體,蒼玉為神。在麗江城北象山麓,俗稱“黑龍?zhí)丁薄R蛉咳缰椋端灞倘缬瘢颀堁┓寮巴らw倒映潭中,清晰可見,又稱為“玉泉”。潭中有漢白玉建造的寶帶橋橫跨碧波之上,將潭一分為二。泉旁的得月樓如仙鶴佇立,泉池堤岸垂柳如絲,林中藏古剎,奇花遍地芳。潭東岸的龍神祠始建于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有乾隆……[詳細] |
![]() | 嵌雪樓位于麗江古城獅子山北端,雙石橋畔凈蓮寺內,又名皈依堂。1988年11月,麗江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嵌雪樓始建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清咸豐、同治年間毀于兵燹。光緒二年,雙石橋重建。凈蓮寺建于獅子山北麓山坡,前后兩院相連,占地面積839平方米,寺院建筑依山傍石,游人需隨坡而上.堂內原有道教……[詳細] |
![]() | 獅子山公園位于麗江城中心,是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的主要景點。因山體宛如一頭睡臥的獅子而得名,古城建筑群就依山隨勢環(huán)繞在獅子山腳,是觀賞麗江古城全景的最佳去處。公園總面積15公頃,山上綠樹成蔭,聲聲鳥啼,不絕于耳,有800年樹齡的古柏樹40多株,森林覆蓋率達90%。獅子山頂座落著極富建筑……[詳細] |
![]() | 四方街是古城的肺,也有說是心臟的。反正過去吞吐大量的貨物在這交易,現在吸納大量的游客來這散心。有近千平米,像個開放的大四合院,用現代建筑上的說法應該是一個露天廣場。有了這個廣場,周圍密密麻麻的青瓦房就有了透氣的地方。這里的白天如果沒有斗鳥或是對歌等活動的話就沒有多大樂趣,只供你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憑吊一番古城不能承載之輕……[詳細] |
![]() | 麗江黑龍?zhí)豆珗@AAAA 麗江黑龍?zhí)队置袢珗@,位于城北象山腳下。山上蒼松古樹蔥籠,山腳清泉四處涌出,積成廣約四萬平方米深潭,水碧如玉,因稱玉泉。人工修建始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其后乾隆六十年、光緒十八年均有重修記載。解放后,經過多次擴建,辟為人民公園。現在的黑龍?zhí)豆珗@,已是麗江城區(qū)著名旅游勝地。黑龍?zhí)秲鹊牡迷聵撬拿媾R水,有橋與岸上相連……[詳細] |
![]() | 《印象麗江》大型實景演出,由著名導演張藝謀、王潮歌和樊躍共同執(zhí)導。《印象·麗江》雪山篇將劇場設在海拔3100米玉龍雪山的懷抱里,四周高山草甸、白云繚繞,將觀眾帶到了雪域高原天人合一的純美背景中。在可容納1200余人的360度全視角劇場中,用象征著云貴高原紅土的紅色沙石砌成了12米高、迂回艱險的“茶馬古道”。 實景演出以……[詳細] |
![]() | 觀音峽AAAA 觀音峽風景區(qū)位于麗江古城以南17公里處的七河鄉(xiāng)境內。景區(qū)是融湖光山色、峽谷瀑布、民俗宗教風情以及納西村落、茶馬古街、時空隧道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綜合景區(qū)。是舊時茶馬古道[滇藏線]通往麗江入藏的唯一關口和軍事要塞:麗江土司木老爺曾在此設有海關和兵營。公元一六三九年元月二十五日,我國大旅行家徐霞客應木土司的邀請由此……[詳細] |
![]() | 福國寺五鳳樓原在麗江城西北十來公里白沙村后的藝山上,舊名法云閣,是明代土司木氏的別墅“解脫林”中的重要建筑。福國寺五鳳樓初建于明萬歷二十九年。1977年,由政府撥款搬遷復原于黑龍?zhí)杜希涍^精心彩飾油漆,現已煥然一新。步入山門,沿西側石階而上,有平臺丹墀,上植花木,青枝綠葉,姹紫嫣紅,整潔雅致,前護大理石欄桿。依欄仰視,……[詳細] |
![]() | 萬古樓是麗江標志性的建筑。它在東巴文中解釋為“千年萬代樓”,納西語稱“溫古輪”,意為觀覽暢懷于制高點,因諧其音,名為“萬古樓”。“萬”者,寓意俯瞰麗江古城及其田園風光,遙望玉龍雪山萬年冰川,又寓意麗江恢復重建家園,千古流芳,萬古不朽。萬古樓為塔式五重檐全木結構建筑,高33米,象征原麗江納西族自治縣33萬各族人民。主體柱……[詳細] |
![]() | 普濟寺位于麗江縣城西6公里普濟山麓,普濟寺始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普濟寺原有大殿、僧院等12個院落,現存3院。普濟寺由山門、大殿、南北廂房等組成。普濟寺大殿重檐歇山頂建筑,以頂覆銅瓦故又名銅瓦殿。面闊5間22.85米,進深5間20.3米,呈長方形,屋頂銅瓦覆蓋面積為46.4平方米,是云南唯一幸存的銅瓦建筑。普……[詳細] |
![]() | 木府是麗江歷史的見證,古城文化的象征.它位于麗江古城西南隅,占地46畝,中軸線全長369米,整個建筑群坐西朝東,“迎旭日而得木氣”,左有青龍(玉龍雪山),右有白虎(虎山),背靠玄武(獅子山),東南方向有龜山,蛇山對峙而把守關隘,木府懷抱于古城,既有枕獅山而升陽剛之氣,又有環(huán)玉水而具太極之脈。木牌坊上大書“天雨流芳”四字……[詳細] |
![]() | 金龍橋又名梓里江橋、梓里橋,號稱“金沙江上第一橋”,位于云南麗江市永勝縣和古城區(qū)之間金沙江上,東連永勝,西接鶴麗,東距永勝城150余里,西距麗江城約80多里。建于清代光緒六年(1880年)正月,由提督蔣宗漢捐資建造,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長江上現存最古老的橋梁。2006年被列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龍橋是萬里……[詳細] |
![]() | 東巴文化博物館,成立于1984年,原名為麗江縣博物館,是云南省第一個縣級博物館,1999年7月才正式更為現名。博物館現收藏了12000多件文物,多年來為保護、傳承和弘揚東巴文化,宣傳麗江立下了汗馬功勞。麗江納西東巴文化博物館,以東巴文化為特色,位于玉泉公園旁邊,占地7畝,博物館主體建筑形式為仿古納西族四合院式,根據地形……[詳細] |
![]() | 導游在麗江縣石鼓鎮(zhèn)、距離麗江縣城約50公里的地方,奔騰而下的滾滾長江被海羅山崖阻擋,不得不急轉一個“V”形大彎,折頭向東北流去,這個“V”形大彎就是聞名的萬里長江第一灣。介紹這里水流很急,但由于江面寬闊,看過去江水平緩如鏡。江灣兩岸綠柳依依,白云藍天下群山隱隱,不遠處就是整齊劃一的田原、炊煙裊裊的村鎮(zhèn),在這樣一片高原上……[詳細] |
![]() | 束河古鎮(zhèn)AAAA 束河古鎮(zhèn),位于麗江市區(qū)往西北方向大概五公里處,是納西族先民在麗江壩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如今也還沒有被徹底開發(fā)。正因為如此,這里比麗江大研古鎮(zhèn)更有一番鄉(xiāng)村的氣息,保持了一個古鎮(zhèn)獨有的寧靜和質樸,也保留了多少人美麗的夢想。走進束河,在閑情寫意中穿過古鎮(zhèn)里的大街小巷,你可以在不經意間收獲很多讓你驚喜的寧靜優(yōu)雅。路上的馬車,……[詳細] |
![]() |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這三條發(fā)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境內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穿越擔當力卡山、高黎貢山、怒山和云嶺等崇山峻嶺之間,形成世界上罕見的“江水并流而不交匯”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觀。其間瀾滄江與金沙江最短直線距離為66公里,瀾滄江與怒江的最短直線距離不到19公里。“三江并流”自然景觀由怒江……[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