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陜西省 > 漢中市 > 南鄭區旅游

南鄭區旅游景點介紹

  真身洞摩崖石刻位于南鄭區新集鎮金華村十三組,年代為宋。2017年12月,漢中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第二批漢中市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摩崖石刻為中心向四周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A區外延10米![詳細]
  濂水顏氏民居位于南鄭區濂水鎮聯合村三組,年代為清。2017年12月,漢中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第二批漢中市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西、北至房屋后檐滴水,南至大門外10米。建設控制地帶:東、西、北面同A區,南至大門外20米![詳細]
漢山廣場
  漢山廣場位于陜西漢中,是當地知名的休閑廣場,廣場上矗立著一座巨大的雕像,旁邊是美麗的青山,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迷人。另外,廣場上還會定期舉辦各類文化活動。……[詳細]
何挺穎烈士故居
  何挺穎烈士故居位于陜西省漢中市南鄭區漢山街道辦事處城南社區何家灣,為土木結構明清四合院建筑,占地面積1400平方米,建筑面積720平方米,共有房舍14間。院落古樸恢弘,簡潔大氣,是典型的陜南民居。故居門前建有文化廣場。廣場呈南北向條狀布局,占地1.33萬平方米。周圍環境整潔優美。建筑有五星雕塑、黨旗墻、廊亭等設施。何挺穎烈士故居展陳內容包括何挺穎烈士塑像、家居生活陳列、生平事跡展覽3部分,再現了何挺穎烈士光輝燦爛的一生。院內照壁正面浮雕何挺穎革命活動的場景,背面鐫刻毛澤東詩詞名篇《西江月·井岡山》。展室有平面展版34面,分學中求進、獻身革命、豐碑永存三部分。2020年9月,何挺穎烈士故居被陜西省委黨史研究室命名為第四批省級黨史教育基地,F已成為機關事業單位、各級黨組織、部隊、學校開展革命傳統……[詳細]
梁山中共陜南軍委舊址暨陳小屏故居
  梁山中共陜南軍委舊址暨陳小屏故居 時代:現代 地址:漢中市南鄭縣梁山鎮利民村 保護范圍:建筑本體。 建設控制地帶:A區外延20米。2014年,梁山中共陜南軍委舊址暨陳小屏故居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梁山龍崗寺中共陜南特委代表會議舊址 時代:現代 地址:漢中市南鄭縣梁山鎮愛國村 保護范圍:東、西、南、北至圍墻。 建設控制地帶: A區外延50米。2014年,梁山龍崗寺中共陜南特委代表會議舊址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黎坪墾殖區管理局舊址 時代:民國 地址:漢中市南鄭縣黎坪鎮黎坪國家森林公園 保護范圍:舊址建筑本體。 建設控制地帶:A區外延50米。2014年,黎坪墾殖區管理局舊址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南鄭底坪紅軍標語群時代:1931—1935年地址:漢中市南鄭區福成鎮底坪村保護范圍:標語本體外擴3米。建設控制地帶:A區外擴5米。2018年,南鄭底坪紅軍標語群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川陜紅色交通線南鄭驛站時代:1933—1935年地址:漢中市南鄭區小南海鎮、碑壩鎮保護范圍:(1)小南海:東至佛爺崖西谷底邊緣,南至煙嘴山下山臺階以南10米,西至煙嘴山東谷底電站引水渠東側,北至電站引水溝渠閘門。(2)宏濟宮:東至老街西側,南至陳國忠宅北墻,西至宏濟宮屋后山坡,北至龐明宅南墻。建設控制地帶:(1)小南海:A區四周外擴10米。2018年,川陜紅色交通線南鄭驛站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南鄭濂水顏氏民居
  南鄭濂水顏氏民居時代:清地址:漢中市南鄭區濂水鎮聯合村保護范圍:東、西、北至房后檐墻,南至民居大門外擴10米。建設控制地帶:東、西、北面同A區,南至A區外擴10米。2018年,南鄭濂水顏氏民居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1、南鄭南湖景區 AAA
南鄭南湖景區
  南湖風景區屬于國家AAA級旅游區,位于古城漢中西南16公里的漢山南麓,距西漢高速南鄭出入口13公里。景區交通便利,有省道211線橫貫景區;景區規劃面積6.56km,水域面積1109畝;植被保護良好,森林覆蓋率達84%以上。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暖秋爽;景區地貌復雜,山勢優美,七溝八梁、六十八個山嶺上綠樹成蔭、四季常青。松、柏、竹、杉、桂、茶樹等遍布山坡,與碧綠的湖水相呼應,孕育出了“青山碧水,松濤竹海,鳥語花香”的自然美景。南湖風景區是在1982年成立的南湖公園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1986年更名為南湖風景區,1993年被評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3年底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區。景區主要景點有:攬月樓、動物園、陸游紀念館、雄獅亭、大石園等。游樂項目有卡丁車、太空飛車、海盜船等十多家。近……[詳細]
南鄭珍珠洞
  珍珠洞,位于南鄭縣兩河鎮竹壩村境內,這里靈山綿延,秀水環繞,風光秀麗,氣候宜人。珍珠洞內幽曲幔徑,洞中連洞,洞中仙景,景景傳神。游人進入洞中,忽上忽下,地河與天上疑似云彩咫尺對接,彎彎曲曲,渾然一體。洞徑忽寬忽窄,寬處四五個人可并肩而行,窄處一個人低頭側身才能通過。一處處千姿百態、奇形怪狀的鐘乳石絢麗多姿,惟妙惟肖。洞頂變化無窮,高低不平、突兀俏麗,撲朔迷離。洞中有一天池,數十米高的瀑布傾瀉而下,在燈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濤聲陣陣,令人思緒飛揚。天池對面有一幅天然的國畫長卷,五顏六色,與清明上河圖原創可以媲美。洞的另一翼似古老的村寨,洞中藏洞,像房舍般一個挨著一個,錯落有致,在還能見到洞內先民們搭的茅舍。珍珠洞是地殼運動時,形成的地表溶巖洞。溶洞是雨水降到地面時,以空氣和土壤中溶解了大量的酸性……[詳細]
13、漢中龍頭山景區 AAAA
漢中龍頭山景區
  龍頭山景區位于川陜交界線,主峰龍海拔2291.1米,峰如刀削,崖似斧劈,奇偉而崢嶸。每當云繞霧鎖時,峰顛忽隱忽現,如巨龍翻騰,故名龍頭山。山頂有玉皇洞,西南側有仙女洞,多瀑布。山下有漢王臺,海拔1500米,傳為東漢末年張魯南奔巴州時曾居此。龍頭山既是我國少有的深林寶庫,更是獨一無二的地質博物館,地處亞熱帶和暖溫帶交匯、東部濕潤區與西部干旱區交匯地帶,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使其兼容東南西北地區很多動植物。龍頭山是白堊紀石灰巖山體,幾億年前火山爆發,由海底上升為陸地,山中溶洞多、天坑多、斷裂帶多、化石多,奇石險景多。該區域有大小溶洞近千個,大型的就有200余個,有大小天坑數百個,很是壯觀![詳細]
南鄭濱江文化公園
  南鄭濱江文化公園位于漢中“一江兩岸”南岸,西起天漢大橋,東至漢江橋閘,位于江南東路與漢江南岸河堤之間,全長2700米,總面積12萬平方米,在公園的建設中,以文化為靈魂和主線,通過使用情景雕塑、浮雕、民俗景墻、剪影墻、鏤空鋼雕、置石、小品等手法,彰顯了公園的文化特色。將城市廣場、城市園林、旅游景點的特色融為一體,把整體規劃與局部節點有機結合起來,分為江南之秀、花開四季、梯田疊翠、金秋記憶、柳浪聞鶯五個綠化主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景觀特色。公園的景觀節點,還建設了詩經廣場、景觀疊水、詩畫大道、圣水古桂、漁歌晚唱、健身廣場、龍崗流韻、風雨長廊等景觀,充實了項目內涵。得到了賈平凹、陳忠實、雷珍民等當代名家的題字,提升了文化品味。公園內全面運用了庭院燈、LED燈、霓虹燈、鐳射燈、草坪燈等多種燈具,使光、……[詳細]
南鄭圣水寺
  古老的圣水寺位于南鄭縣城以東約20公里處的漢江南岸。寺內龍泉鑲嵌五彩,漢桂流芳溢香,寺前古柏擎天,寺后松濤送爽,景色秀麗,風光迷人。因五眼泉水環繞大殿,猶如“五龍捧圣”,故名圣水寺。圣水寺南依靈泉山,北對漢江,與歷史文化名城漢中隔江相望。本寺歷史悠久,始建于西漢以前,歷朝歷代時有破敗,也修葺不止,現在的規模大體為明嘉靖年間的遺存。據《續修南鄭縣志》記載:“圣水寺在中七里壩……有青、白、黃、烏、黑五泉。黑泉從佛座下流出,其余在寺東西。故以泉水盛之器中,見者即知某泉之水!碑敃r,整個寺院分為東、中、西三院,中為大雄寶殿,旁有龍王殿、白云殿、娘娘殿、關公殿,寺后山頂建有望江樓、觀月樓、鎮龍塔,寺前山門為雙層樓閣,左右兩側由“九龍壁”相配,東山建有樵鳳亭,為雙連亭,西山建有景邵亭和酂侯(漢高祖劉邦賜……[詳細]
16、楠竹園
楠竹園
  楠竹園楠竹園位于漢中市經濟開發區南區的回龍寺,距漢中市中心3公里。南臨211省道,北接濂水河畔,景區空氣清新,環境幽雅。由楠竹林區、農業示范觀光區、賓館、餐廳服務區、康樂中心區、兒童娛樂區組成。面積80畝,是集田園風光、自然風光于一體的理想休閑娛樂場所。楠竹成片,幽靜怡人,是垂釣者樂園;歐式木樓賓館高貴典雅,茅屋和茶樓返樸歸真,與自然融為一體;各種風味餐飲獨具特色;觀光農業示范區獨樹一幟![詳細]
17、漢山
漢山
  漢山漢山古名“旱山”,故“漢、旱”通用,至民國二十七年(1938),因諱天旱,始由南鄭縣政府明令公布,改為“漢山”。漢山在南鄭縣(周家坪)南十里,突立高聳,麓周約六十里,山頂海拔1743.3米。由青樹子街東,新修公路登山,曲折盤桓,經八十一個彎道,始達山巔,計長12.5公里。漢山歷史悠久,《詩經·大雅》云“瞻彼旱麓”,即指此也。漢中也是由它而得名的,據《漢中府志》載:“郡臨漢水之陽,面對漢山,故名漢中”。漢山又是漢中盆地的晴雨表,《南鄭縣志》載:“(漢山)頂上有云即雨”。漢中人諺語云:“漢山頂亮,曬得夠嗆,漢山戴帽(起云),大雨即到”。漢山頂上有塔兒坪,亦曰“漢由獻”,旁原有石牛十二頭,今已不存,又有石池水,今尚殘存。四面坡上多梯形田,盛產紅稻。山足之下,林木茂盛,得山上云雨之潤,生長迅速,……[詳細]
18、古騾馬會
  古騾馬會古騾馬會是龍崗寺明清時代一直延續到民國年間,每年農歷三月十八日舉辦的宗教文化活動,廟會期間除舉行宗教儀式、戲劇文化外,還集市交易騾馬牲畜、農資商品等,民間稱為騾馬會。龍崗寺位于陜西省南鄭縣梁山鎮梁山腳下龍崗山,與歷史文化名城------漢中隔江相望,因龍崗山在漢江南岸,江流蜿蜒曲折,與山勢相隨,回旋如龍,故名龍崗寺。山上早年林木蔥郁,呈煙籠綠樹樹籠山之勢,且有神奇的萬石城虎踞山頭。該寺歷史悠久,屢見于《華陽國志》、《輿地紀勝》等文獻資料,據考證龍崗寺始建于東晉或南北朝初年,踞今已有1500余年歷史。唐代龍崗寺已發展成為漢中的游覽勝地,盛唐詩人岑參在《梁州陪趙行軍龍崗寺北庭泛舟宴王侍御》詩中就描繪了當時龍崗寺的勝景:誰宴雙臺使,行軍粉署郎。唱歌江鳥沒,吹笛岸花香。酒影搖新月,灘聲聒夕陽……[詳細]
南鄭小南海風景區
  小南海,這顆鑲嵌于米倉—大巴山北坡的一顆燦爛的明珠,位于南鄭縣牟家壩南10公里的青石關下。崇山環抱,層巒疊嶂,峽谷交錯,海水潛流,蒼松翠柏,濃蔭蔽空,廟在山坳之中,始建于明朝神宗萬歷年間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自然景區達10平方公里之遙。洞口與河谷水面大致相平。入洞數丈,即冥然駭人。憑借火炬燈光,隱約可見腳下有一水池,前寬后窄,面積約3畝有余,此即古所謂池水(今冷水)源頭。其水面波紋蕩漾,叮咚作響。水為終年恒溫9℃,令人有冬暖夏涼之感。沿池右岸,豎有鐵欄桿,長約660米,防人墜水。沿欄桿續進,有石徑,初寬1米,愈深愈窄,雜有溪流,時斷時續;芈曊鹗,時若鐘鼓,時如雷鳴。洞頂崖壁,鐘乳石筍,參差相綴,有形似佛象的,栩栩如生。貼壁探行數里,終不可入。洞外冷水河即由此洞奔流而出,古稱冷水為池水……[詳細]
  屹址寨道觀屹址寨道觀位于南鄭縣黃觀鎮寶鼎,朝水,青龍三村交匯處的寶鼎山,又名寶鼎山道觀,建于明朝初年,是我縣影響較大的道教活動場所。寶鼎山山勢高峻險奇,明清時期蒼松古柏,擎天而立,道觀依山勢而建,原有殿宇三進和一座樂樓等古建筑,寨墻用石料筑砌,厚1.90米,高5.20米,東寨門寬2.00米,高2.30米,。真悟祖師殿雄居山巔,殿前有石桅桿。其他神殿“鑿峭壁而建,以壯宏觀”,有真悟祖師,周公,桃花,雷公,電母等神像,神態逼真,衣著色調彩繪線條清晰流暢。惜于文革時期此道觀遭劫難被拆毀,現殘存部分寨墻和東寨,南寨門,樂樓基臺,建筑裝飾構件,以及立于光緒九年(1883年)的一通石碑。……[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视频东京熟 | 在线观看免费的AV片 | 一本精品久久精品 | 中文有码在线视频 | 日韩动漫在线一区二区观看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aⅴ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