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甘肅省 > 平涼市 > 崆峒區旅游

崆峒區旅游景點介紹

  寺山上遺址位于崆峒區白水鎮白水村西南100米處。面積32萬平方米,文化層厚2—4米,有灰層、灰坑、白灰面遺跡。出土遺物有較完整的陶器尖底瓶、缸、席紋印模,還有石丸、石錘及蚌飾品等。屬仰韶文化,兼含齊家文化。1963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香山景區以丹霞地貌地質景觀和地質構造地質遺跡為主,可以參觀到白堊紀砂礫巖形成的峰林、石柱、蒼松翠柏,如入崆峒仙境。同時可以看到斷層、節理和泥裂(龜裂紋)地質構造遺跡,陡壁懸崖,孤峰石柱奇異百態的自然景觀。其次有人文廟宇景觀,主要有香山路線和麥垛山路線供游人觀賞旅游。地址:平涼市崆峒區崆峒風景區內門票:75.00元開放時……[詳細]
  崆峒山后峽景區以丹霞地貌地質景觀為主,海拔高達1700~2000米,分布有諸多的峰林、石柱,如群峰爭艷石柱群,形態各異的石柱如雙石塔、姊妹峰、玉帝柱等。同時還展示眾多的造型山如大象山、龜蛇對峙等,以及沿節理風化形成的洞穴,如三珠洞、通天洞等。其次為外動力地質作用崩塌巖塊形成的景觀,如人字洞、巨石陣等。地址:甘肅省平涼市……[詳細]
  該景區以人文景觀和丹霞地貌地質遺跡景觀為主,以中臺為游覽中心,可依次游東臺臥觀平涼、云鶴歸宋、南臺蠟燭峰、北臺一線天、藥王洞等。沿途自然風景優美,人文景點較多,廟宇星羅棋布。其次為森林植被景觀,有高大的紫果云杉、油松、園柏、國槐、五角楓等。該景區住宿、購物、餐飲等設施齊全,公路交通、索道纜車四通八達,交通十分方便,可到……[詳細]
  中共平東工委機關舊址位于崆峒區大寨鄉關家埡壑和老北山。平東工委紀念館以平東工委革命歷史脈絡為主線,以頌揚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為重點,全面反映平東工委的發展歷程,展現在黨的領導下,平涼人民在大革命時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的英勇斗爭史。 1926年秋,受中共北方區委指示,隨馮玉祥國民軍聯軍到達平涼的國民軍聯軍政治部副部長……[詳細]
  別家溝墓群位于平涼市崆峒區白水鄉別家溝村東南200米疙瘩山上。是一處漢代墓和元代墓共存的墓區。分布在東西長1000、南北寬200米的山坡臺地上。現存圓形封土數座,東西排列,夯筑,封土高5--13、底徑12--30、夯層厚0.1--0.12米。清理1座小型漢墓,出土有灰陶罐、石刻人頂燈臺、鐵鏡、彩繪鑲銅邊木器口沿、銅駑機……[詳細]
  東溝遺址位于平涼市崆峒區安國鄉黑刺洼村西800米。包括黑刺洼和廟坪兩部分,是一處齊家與寺洼文化共存的遺址。面積約6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50--3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居址、墓葬。采集的齊家文化陶片為泥質紅陶和夾砂紅褐陶,飾繩紋、籃紋,器形有侈口深腹罐、高領折肩罐、鬲等。另有石刀、石斧、石鑿、骨錐等;寺洼文化安國類型陶……[詳細]
  蘇家臺遺址位于平涼市崆峒區柳湖鄉吊莊村西600米。是一處河南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與甘肅齊家文化共存的遺址。面積約2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5--3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居址。采集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陶片為泥質和夾砂紅陶,飾細繩紋,彩陶紋樣有弧線三角紋、網格紋,器形有尖底瓶、碗、罐、缽等;齊家文化陶片為泥質、夾砂紅、灰陶,……[詳細]
  治平寺天圣銅鐘位于平涼市崆峒區治平寺。寺院已毀,不知原址,僅存鐘。抗日戰爭時期,鐘移至東門樓,用為報警,解放初期遷至柳湖。1981年移寶塔院(現區博物館)建亭保護。鐘為北宋天圣七年(1029)鑄。高1.7米,口徑1.14米,沿厚0.85米,為青銅質,重約1500公斤,鐘頂有獸首鈕,口沿為連弧六角形,鐘身有蓮瓣紋、團云紋……[詳細]
  平涼隍廟 位于平涼市崆峒區東南隍廟巷。始建于明,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補修。隍廟其余建筑已毀,寢宮位于隍廟建筑群中軸線的北端,座北向南,歇山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建筑面積約166.17平方米。保存較好,對研究明清建筑史和技術有重要價值。……[詳細]
  潘原故城位于平涼市崆峒區四十里鋪鎮曹灣村西南1.1公里。城東西長1500米,南北寬800米,面積120萬平方米。城墻全部坍塌,僅存北墻一段,長18米,基寬6.4米,殘高1--6米。墻體夯筑,夯層厚0.09--0.13米,夯窩呈圓形,斷面有較多陶片。城址內有厚1米左右的瓦礫堆積層,內含漢、唐、宋磚、碗殘片及少數子母磚。曾……[詳細]
  安塬坪遺址位于平涼市崆峒區四十里鋪鎮郿峴村西南150米。是一處仰韶文化和齊家文化及周代文物并存的遺址。面積約1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4米,暴露有袋狀灰坑、白灰面居址。采集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陶片為泥質和夾砂紅陶,飾細繩紋,彩陶紋樣常見黑彩弧線三角紋,器形有缽、罐、尖底瓶等;齊家文化的陶片以泥質紅陶和夾砂紅褐陶為主,有……[詳細]
  瓦窯山遺址 位于平涼市崆峒區四十里鋪鎮下甲積峪村東南600米。是一處仰韶文化和齊家文化及周代文物共存的遺址。面積約3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5--1.5米,暴露有陶窯、墓葬。采集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陶片為泥質和夾砂紅陶,主要飾細繩紋,器形有尖底瓶、缽、盆;齊家文化陶片為泥質紅陶和夾砂紅褐陶,有少量灰陶,飾繩紋、籃紋、附加……[詳細]
  崆峒山塔群位于平涼市崆峒區,分布于崆峒山北臺、中臺之上,由道成和尚塔、懷睿和尚塔、靈峰塔、靈秘塔、普通塔、隱相塔、大徹塔等7處塔組成。其中道成和尚塔建造于民國時期,其余6座均為清代佛塔建筑遺存。崆峒山塔群是清代崆峒山景區佛教盛行、規模龐大、香火旺盛的重要歷史見證,是研究隴東地區磚石建筑藝術的寶貴實物資料。2017年11……[詳細]
  崆峒山古建筑群位于平涼市崆峒區崆峒山。現存建筑為宋代和明代的建筑物,清代曾不同程度地予以修葺。 崆峒山古建筑群依山就勢分布,主次分明,建筑群既自成一局,又相互聯系,分為舒華寺、隍城和雷聲峰三部分,主要古建筑16座,包括舒花寺內的凌空塔,隍城內的磨針觀、十二元帥殿、太白樓、靈官洞、獻殿、真武殿、玉皇殿、天師殿、藥王殿、老……[詳細]
  崆峒水庫水利風景區位于平涼市以西12公里處。景區與崆峒山一衣帶水,是依托崆峒水庫寬闊的水面及十萬畝大峽谷原始森林開發建成的親水、生態文化、觀光旅游景區。景區水庫容積2970萬立方米,水面面積30平方公里,現建成觀光游船航道12公里,有觀光快艇5艘,游船碼頭3座,主要包括大峽谷原始森林,崆峒水庫、崆峒山的王母宮、問道宮等……[詳細]
  平涼市博物館前身是平涼地區博物館,成立于1983年。幾經搬遷,幾經變更,到2002年,改名為平涼市博物館。平涼市博物館是一座中型的綜合性歷史文化博物館,占地66000平方米,館藏國家珍貴文物1萬多件,藏量豐富,種類齊全,品位高是平涼市博物館的一大特點。就藏品的質地類別而言,有石器、陶器、青銅器、瓷器、玉器、金銀器、漆木……[詳細]
  延恩寺塔,位于甘肅省平涼市區東寶塔梁上。建于明弘治年間(1488~1505年),正德十年(1515年)、天啟七年(1627年)及1985年重修。該塔為八角七級樓閣式磚塔,石質塔基,通高33.5米,底座用長36.64米。第一層朝南開券門,門楣上方嵌有楷書“大明”匾額。從第二層起,四面開門龕,有仿木窗欞、圍欄、斗拱。琉璃瓦……[詳細]
  明代平涼寶塔位于平涼市城區,建于明弘治年間,為七級八棱錐狀體仿木樓閣式磚塔,高27.54米,底部直徑12米。其第一層南面有拱形塔門,上嵌“大明”石匾。經上各層四面有門和龕。出檐部分為磚雕斗拱,有云頭花卉,上復琉璃瓦件,各角有曾頭鳳鈴。圓形尖頂,上有鐵鑄寶剎。塔內設木結構樓板、樓梯,可供登臨。整個塔體雕工精巧,綠瓦黃墻,……[詳細]
  清福山清福山位于崆峒區四十里鋪鎮東南塬畔,距城區20公里。山下為西蘭、寶平、平鎮3條公路交匯處,也是寶中鐵路由南向西的轉折處,為隴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地。清福山古木蔥籠,清靜幽雅,古廟錯落,鐘磬之聲,遠近可聞,向來為道教崇奉之地。山上有樓臺殿閣60余間,道觀僧院10余處,統稱三宮四臺七寶殿,且多石刻、壁畫。1980年辟為自……[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综合专区在线观看播放 | 亚洲日韩制服丝袜AV在线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久久 | 亚洲精品v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 | 性色AV福利片 | 亚洲十大网站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