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黃河石林風景旅游區AAAA ![]() ![]() 景泰黃河石林位于甘肅白銀市景泰縣東南部,與中泉鄉龍灣村毗鄰。這里群山環抱,環境幽靜,空氣清新,風景秀麗。景泰黃河石林景區由高品位的自然旅游資源組合而成,集東西南北自然景-大成,在全國實屬罕見在北方更是獨樹一幟。因其造型獨特。規模大、景區組合優越,可稱之為“中華自然奇觀”。景泰黃河石林位于白銀市景泰縣東南部,與中泉鄉龍灣村毗鄰。這里群山環抱,環境幽靜,空氣清新,風景秀麗。以古石林群最富特色,規模宏大,占地約10下方公里。石林由桔黃色砂礫巖構成,高度80-100米,最高處達200余米。景區內峽谷蜿蜒,峰林聳立,絕壁凌空,氣勢磅礴,自然造型多姿傳神,以奇、雄、險、古、野、幽見長。石林景觀與黃河曲流山……[詳細] |
![]() | 壽鹿山國家森林公園AAA ![]() 壽鹿山國家森林公園壽鹿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甘、蒙、寧三省(區)交界處,總面積574公頃。公園地處騰格里沙漠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周圍被荒漠所包圍,享有“沙漠綠島”之美譽。隨著西部大開發進程的日益推進,這座燦若明珠的綠色寶島越發閃耀著誘人的光彩。從景泰縣城西行35公里可到公園入口大門,這是一座三門四柱仿古式功能性牌樓,古樸雄偉的牌樓正中赫然雕刻著原中國道教協會名譽會長趙樸初先生的親筆題名“壽鹿山”。公園優美的自然景區內,山體巍峨,蜿蜒生動,綠波蕩漾。公園內青海云杉、祁連圓柏天然林和油松、落葉松、青楊人工混交林以及由祁連杜鴿、錦雞兒、臘梅、高山柳等組成的天然灌木林,多姿多彩,生機勃勃。公園內馬麝、叢……[詳細] |
![]() | 條山農場旅游區AAA 甘肅農墾條山集團是從事綠色農產品生產為主的現代農業企業,隸屬于甘肅省農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現有土地面積近10萬畝,其中耕種經營土地面積4萬多畝;轄區總人口近萬人,現有從業員工1500人,擁有博士、碩士、跨世紀學術帶頭人、高級工程師、高級經濟師、高級農藝師在內的300余名科技人才隊伍;主要產品有優質果品(梨、蘋果、杏)、加工型馬鈴薯、作物良種、蜂產品、杏脯等,其中11個農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有甘肅省著名商標5件、中國馳名商標1件。公司先后被確定為國家A級綠色食品果品生產基地、國家級綠色農業示范區建設單位、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示范基地農場、甘肅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全國農墾現代農業示范區、全國……[詳細] |
![]() | 永泰城址 ![]() 永泰城址位于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駐地一條山鎮西25公里老虎山北麓,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筑城,城周約1700米,城垣高12米,四面筑有半圓形城,城門南向,外筑甬城,形似0。現甬城已毀,東北城有損壞,其余保存尚好。城四周有護城河,寬約6米,深1~2.5米,是一道完備的軍事屏障和防御工事,在明清兩代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據《永泰城記》載,清雍正皇帝二年,忠信公岳鐘琪回鄉祀祖,見龜城之形建議說,永泰城雖建造似龜形,但未有五臟,宜補之,遂在城內為鑿五眼井,以補龜城之五臟,并在北城角設一大池,叫“甘露池”,合諸井并各為二腑,以補龜城地脈,增添龜城之靈氣。古城內原有大佛寺、諸神閣、玉皇殿和數道牌樓等古建……[詳細] |
![]() | 五佛沿寺五佛沿寺即沿寺石窟。沿寺石窟始建于北魏,唐、宋、明、清時續修過。石窟中有五尊大佛,又名五佛寺。窟內兩旁有小佛千尊,俗稱千佛寺。石窟進深9米,寬7米,中間有5米寬方形柱直抵窟頂,塔柱四面開龕,龕內各塑像一尊。前面釋迦佛為清康熙年間重修,其余三尊形態各異神態自若,腰細面圓,方頤突出,屬宋代晚期作品,窟后南北二角各塑一尊泥佛坐于束腰蓮座之上,較前者造型高大,金面豐腴,體態端莊,均內著“僧祗支”下著裙,外著袈裟,其造像特點大抵為晚唐和五代遺存。南北兩壁有模制影塑小佛像七至九排,計有千尊,置于泥塑假石臺布之上,故有“千佛洞”之稱。前面表層壁畫四個菩薩為清代作品。窟前為磚木結構的三層樓閣,緊接石窟……[詳細] |
![]() | 雙龍寺雙龍寺,又名碧云寺,位于蘆陽城西2公里處,距縣城13公里。雙龍寺原為一座完整的寺院,后因大部發建筑被拆,現僅存前樓和大佛殿,均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重修。大佛殿坐北向南。面寬3間,前卷后脊頂,每間彩枋3朵。前2層卷檐翹角樓和后面硬山頂大殿組為一體。南北兩面開門,前樓基層門向南開,二樓與后殿地面同一水平。東、西、南3面為繞廊,廊寬1、5米,邊有圍欄。東西兩側有磚砌拱門,與繞廊相通。整個建筑為磚木結構,呈長方形,結構嚴謹,別具一格。寺院東、西有陪殿,兩側有小泉,水自石雕龍口吐出,頗饒風趣。左側山崖下建子孫宮,俗稱懸塑洞宮頂數處滴水,懸泉叮當,永滴不息,清涼泌脾,其左側為假山,上塑小泥人……[詳細] |
![]() | 大敦煌影視城大敦煌影視城位于甘肅省景泰縣石林到龜城,總投資1000多萬元,占地622畝,景點有塔林、牌坊和明清一條街等,主體建筑有福龍商號、怡春園、古藝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影視城所有的建筑都四面有門,可以一景多用,方便影視拍攝。大敦煌影視城中的莫高窟是按照1:1的比例建造的,分上中下3層,開窟108個,明清一條街完全是復古建筑。根據拍攝需要,影視城里還移植了很多沙棗和紅柳,充分體現出了西部的風采。這里是全國第一家繼承敦煌文化的影視基地,是我省唯一的人工建造的影視拍攝基地,目前已接待倪萍主演的電影《雪花那個飄》和四十集電視連續劇《大敦煌》兩個劇組的拍攝。隨著大敦煌影視城知名度的日益提升,引來無……[詳細] |
![]() | 景泰縣博物館位于景泰縣一條山鎮東街32號,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館舍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420平方米,博物館現有藏品900余件,展廳展出精品文物200多件,其中景泰巖畫、新石器時期的石棺墓葬、馬家窯半山類型的彩陶罐、西夏-、元代銅塔、明代祖師神龕等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為人們了解景泰縣5000多年歷史發展提供了直觀的平臺。博物館于2009年8月對外免費開放,年累計開放300天,日均接待觀眾100多人次,年累計接待觀眾3萬多人次。博物館以其獨特的地域特色,精美的文物展品、合理的陳列布局、濃厚的文化氛圍和宜人的觀賞環境,向觀眾展示了景泰悠久的歷史文化。館長:沈渭顯 聯系電話: 0……[詳細] |
![]() | 崇華溝遺址位于白銀市景泰縣中泉鎮崇華溝村,占地面積約8萬平方米。該遺址為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新發現,屬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文化層厚0.40米—1米。遺址內有多處墓葬,多為石板棺(豎穴土坑)葬,個別為土窯。葬式以側身屈肢葬為主,也有個別二次葬。出土器物主要有彩陶、夾砂陶、骨珠、骨管、骨匕、骨針、石彈丸、石斧等。出土的彩陶色彩以紅黑相間彩繪,紋飾嚴謹規整,主要為葫蘆網格紋、鋸齒紋和垂幛紋。崇華溝遺址的發現對研究景泰縣境內遠古時期人類活動范圍、生產生活方式及先民們創造的輝煌文化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2009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紅水姜窩子溝巖畫分布于白銀市景泰縣紅水鎮紅沙峴村姜窩子溝的一座山頂上,共計有巖畫16幅,總面積約100平方米,為尖硬工具以密集點啄的方式在向陽、平整的石面上敲鑿而成。巖畫題材主要以反映遠古時期原始人類部落的生活場景和人們對自然界的抽象認識為主。姜窩子溝巖畫時代久遠、內容豐富、保存完整,為研究黃河上游古代先民原始生產、生活狀況提供了寶貴的證據。2014年被白銀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1月8日,入選甘肅省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巖畫所在巖石為基準點為基點,向東、南、西、北各延伸100米。……[詳細] |
![]() | 景泰川電力提灌工程水利風景區位于蘭州市以北180公里的景泰縣境內。景區依托景泰川電力提灌宏偉工程打造而成。在景區水源泵站,有被群山環抱、回身展開的黃河母親的浩渺水面,它是母親河用豐厚的乳汁哺育眾生、施恩中華兒女的絕妙象征;在景區千畝棗園、萬畝果園,間以花朵盛開、飛鳥翔空,宏大的景象讓人心曠神怡;在景區邊緣,風沙移動的廣漠地帶中,暗渠帶著河水,走沙漠越沙丘,不舍晝夜,把黃河母親的恩惠送向遙遙遠方,讓游人心生震撼。2011年被省水利廳以甘水水管發[2011]758號文件命名為甘肅省水利風景區。……[詳細] |
![]() | 寬溝城遺址位于白銀市景泰縣寺灘鄉寬溝村。城址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450米,東西寬228米,面積10.76萬平方米,四角有角墩。城墻為黃土夯筑,其中東城墻臨近沙河為黃土夾砂夯筑,夯層厚0.1—0.14米,城墻基寬5米,頂寬0.9—1米。據文獻記載,寬溝城創建于清咸豐三年(1853),原為皋蘭縣紅水分縣縣丞治所,城內現存民國時期的縣府、-署及寬山書院等建筑遺址。1988年被景泰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城墻外側底邊為基準,向東、南、西、北各延伸20米。……[詳細] |
![]() | 西部民俗文化生態谷水利風景區位于白銀市景泰縣蘆陽鎮,西距景泰縣城10公里。景區總面積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約0.4平方公里,荒山荒地綠化1.6平方公里。景區自然風景秀麗,生態環境良好,餐飲住宿等基礎設施完善,游樂項目獨特,是白銀市一處集觀光、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旅游景區。2011年被省水利廳以甘水水管發[2011]759號文件命名為甘肅省水利風景區。……[詳細] |
![]() | 一條山戰役紀念館建成于2009年,位于景泰縣人民公園中心,占地面積1548平方米。紀念館展覽分強渡黃河;景泰激戰;軍民魚水情;征戰河西四個單元。館內共有圖片、圖表300多幅,實物30多件,真實地再現了渡過黃河執行《寧夏戰役計劃》的紅30軍、紅9軍在景泰境內輾轉作戰14天,經歷大小戰斗10余次的革命歷程。……[詳細] |
![]() | 景泰縣白墩子鹽沼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景泰縣北部,總面積約2700公頃,為內陸鹽沼濕地生態系統,在西北干旱區具有典型性,在全國范圍內具有獨特性,是中亞—印度候鳥遷徙路線的重要驛站,同時濕地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詳細] |
![]() | 趙家水堡子(三十軍軍部駐地)位于中泉鄉,時代為清代。2009年7月6日,趙家水堡子(三十軍軍部駐地)列入景泰縣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堡子四周20米。建設控制地帶:堡子四周50米。……[詳細] |
![]() | 響水烏龍山古建筑群遺址位于蘆陽鎮,時代為明清。2009年7月6日,響水烏龍山古建筑群遺址列入景泰縣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遺址所處山腳下。建設控制地帶:遺址所處山腳下。……[詳細] |
![]() | 野狐水板蕁溝巖畫位于中泉鄉,時代為待考。2009年7月6日,野狐水板蕁溝巖畫列入景泰縣第三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巖畫分布區四周50米。建設控制地帶:巖畫分布區四周100米。……[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