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永昌驪靬古城AAAA ![]() 驪靬古城,又名“犁靬古城”,位于中國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今焦家莊鄉者來寨),海拔2,400米左右,始建于西漢時期(公元前36年),是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城市和軍事要塞,也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民族融合性典型城市,古城建筑以伊特魯里亞建筑技術、古希臘建筑技術和漢朝建筑融合風格為主,后因歷史變遷、風沙侵蝕和人為破壞未能完整保存。驪靬古城因在西漢時期安置流散的古羅馬-而為世人所知。2015年,驪靬古城被批準為國家4A級旅游景點。驪靬古城位于永昌縣者來寨村驪靬遺址,是一個正方形城堡建筑,主要包括復原一座驪靬古城、古羅馬風格民居、羅馬神廟、古羅馬一條街、古羅馬廣場。古城核心建筑是羅馬風格的“萬神殿”,圍繞主體……[詳細] |
![]() | 永昌北武當山AAA 武當山又名金山、北武當山,位于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北海子風景區西邊,也曾是明、清兩朝道教、佛教文化重地,山中尤以道教建筑居多。金昌市北武當山寺始建于清乾隆以前,至光緒年間才逐步完善,形成一個完整的建筑群落。山腰半道上有一處石刻文,記載了光緒六年完工后補修山間道路之事。在1936年前,北武當山廟宇群從上往下依次為玉皇大殿(南天門)、東岳殿、真武殿、三清宮、牌坊、三茅真君殿、天師殿、王靈宮、五斗星君殿、結義殿、呂祖宮、頭天門牌樓、百子洞、保生殿(醫神保生大帝)、娘娘殿、蟲王宮、圣王殿、祖師殿、財神殿、秋祖殿、觀河樓、山麗大殿、七真觀(清朝在此設道會司)、木制戲樓。全部建筑分三個部分:山腳為佛教建筑,……[詳細] |
![]() | 北海子公園自古為永昌人民主要的休閑度假旅游區,現為國家2A級景區。北海子公園還是永昌農歷四月八廟會的主場所,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驪靬文化北海子公園位于縣城北1里許,始建于唐代,以后歷代都有增建,現存古建筑20多個,主體有明、清建筑金川寺塔、五佛寺、潔音殿、湖心亭、雷臺、藥王洞、火神宮等,以及現代建筑騰飛塔、一宇觀、人工湖、游泳池、旱冰場、兒童游樂園、鹿鳴園、驪亭、馬踏泉亭等鱗次相接,其地周延五六里,高下布置,據一邑之勝。西北與武當山古建筑群相連,濕地綠草如茵,百泉交匯,大成殿、百子洞、三清宮、歷史文化長廊居山而筑,氣勢壯觀,山間人工成蔭,環境幽靜,佛聲鳥音,風輕云靜,每值節假日游人如織……[詳細] |
![]() | 御山圣容寺 ![]() 御山圣容寺位于永昌縣城北10公里處的御山峽西段,城關鎮金川西村一社。據史料記載,御山圣容寺始建于北周武帝保定元年(公元561年),建成后命名“瑞像寺”;隋大業五年(公元609年),煬帝西巡張掖時,“躬往禮,敬厚施,御筆改額‘感通寺’”;中唐、吐蕃統治河西時,改名御山圣容寺至今。在古絲綢之路上具有較高的歷史地位,是河西地區著名的漢傳佛教寺院之一。御山圣容寺遺址背靠古長城,南北兩山逶迤蜿蜒,山形奇特,被譽為白象托塔。至今保存下來的遺跡:有建于盛唐時期的土基佛塔兩座,形制同西安小雁塔,一塔高16.2米,空心,可登塔頂,2001年7月,國務院批準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雕制于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詳細] |
![]() | 驪靬文化產業園區位于我縣城關鎮趙家莊村南壩干渠以南至焦家莊鄉驪靬村廟疙瘩以北方圓21平方公里的區域,主要由建設中的驪靬古城、驪靬公園、驪靬影視城、古羅馬廣場、驪靬文化博物館和即將建設的十里棧道、甘肅驪靬通用航空產業基地以及規劃中的羅馬小鎮、驪靬演藝廳等建設項目組成,是我縣重點開發的旅游文化產業項目。1、驪靬古城位于永昌縣城南10公里處,由甘肅驪靬古城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于2010年8月開工建設。該項目占地面積12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目前,古城內包括城墻、城門及角樓在內的全部工程已完成;2座二層仿古游客接待中心、2座貴賓樓、古城外13棟休憩園及古城內老人院1號、2號已建成并……[詳細] |
![]() | 紅西路軍永昌戰役紀念館位于縣城北海子濕地景區水云山,前身是永昌革命烈士陵園。2013年6月,紅西路軍永昌戰役紀念館正式成立。紀念館占地面積6375平方米,建筑面積1184平方米,主要由紀念碑、紀念堂、烈士墓等組成,館藏文物200余件。紀念館陳展分為六個單元:奉命西征;永昌建政;鏖戰永昌;血肉長城;血鑄豐碑;永遠懷念。陳展內容主要為紅西路軍在進軍河西走廊的過程中,在永昌鏖戰40余天的歷史。 1936年11月11日,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正式組成。11月18日,紅30軍89師267、269兩個團及總部騎兵師在軍長程世才率領下占領永昌縣城。21日,紅西路軍總部進駐縣城南街天主教堂。22日,紅西路軍……[詳細] |
![]() | 長城是我國古老的軍事防御工程,最宏偉的歷史建筑之一,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它就像巨龍一樣在祖國的高山之巔、沙漠戈壁、農田村莊左右搖擺,上下飛動,做著永恒的飛舞。它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永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全省長城分布較多的縣份之一。全縣境內現存的長城連綿起伏、雄偉壯觀,保存較好。全長224.1千米。其中:明長城129.7千米,漢長城94.4千米,包括墻體、壕塹、山險、山險墻、城堡、關隘、要塞、烽火臺、敵臺等,主要分布在朱王堡鎮的喇叭泉、鏵尖灘,水源鎮的新溝、西溝、方溝農場、華家溝農場,河西堡鎮的青山堡、四洼、鴛鴦池、沙窩,城關鎮的金川西……[詳細] |
![]() | 金川峽水庫位于永昌縣縣城以北12km處的金川河上游金川峽峽口處,北和金昌市、河西堡接壤,南與縣城相通,總庫容6500萬立方米,集雨面積2053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積327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5億立方米。屬內陸河流石羊河流域水系,其地理位置為東經102°00′30″北緯38°19′50″。金川峽水庫始建于1958年3月,1968年10月完成全部工程。主體工程包括:大壩、溢洪道、輸水洞三部分。主要承擔著一縣一區三個鄉鎮262個自然村社,15萬畝農田的灌溉任務和金川公司等500多家大、中、小型企業生產和城市生活供水,是以工農兼并,集興利、防汛、發電、旅游、養殖為一體的中型水庫,年供水量1.……[詳細] |
![]() | 為集中展示紅西路軍鏖戰永昌這段歷史,宣傳革命傳統,教育后人,永昌保衛戰紀念館(革命烈士陵園),于1983年動工修建,1988年正式建成。建館20多年來,歷經兩次大的調整,于2007年免費對外開放。紀念館位于縣城北郊北海子公園東側校場山南坡,坐北向南依山傍水占地面積6437平方米,建筑面積1184平方米。由紀念碑、紀念堂、烈士墓、陳列室及管護用房等建筑構成。館藏文物200余件。陵園門額書“革命烈士陵園”,背面書“浩氣長存”,掛“永昌保衛戰紀念館”門牌。第一臺階兩側陳列室里陳列紅西路軍征戰永昌時部分遺物、圖片及史料。紀念碑豎立在第二臺階中央,碑高10.18米(寓意10月18日),寬1.936米(寓……[詳細] |
![]() | 金龍壩遺址位于金昌市永昌縣東寨鎮頭壩村頭峽河口,系明、清時永昌東河地區農田灌溉的水利樞紐工程,對研究明清時期地方用水治水歷史具有很高的價值。金龍壩遺址始建于明代,清代沿用并進行加固維修,由南向北開鑿了一條引水隧洞,用來分水提灌。現在遺址附近的石頭上依然保留著維修金龍壩時留下的紀念石刻,分別留于“康熙二十八年”、“康熙三十一年”、“乾隆四年”。根據《甘肅永昌金龍壩水利工程遺址調查》等相關研究資料中不難看出,由于頭壩村地勢明顯高于東大河河床,頭壩人空守一河之水無法取用,勤勞智慧的先民在勘察地勢后,借助山勢,修筑了金龍壩,有效提升了水位,這樣既不阻斷河流,又保障了農田灌溉。這里也被認為是清代河西地區……[詳細] |
![]() | 永昌縣豹子頭森林公園于2012年11月由甘肅省林業廳審批通過,現為省級森林公園,劃屬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東大河林場(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東大河自然保護站),是一處自然景觀豐富,人文景觀兼備的旅游佳地。自然景觀豐富多樣,人文景觀相得益彰,是觀光旅游、休養避暑的理想場所。豹子頭省級森林公園位于東經101°47′04″—101°48′55″,北緯38°05′05″—38°05′54″。東至東石門東梁,南至南岔,西至豹子頭溝底,北至照子洼。東大河林場管護總面積54058.8公頃,其中旅游中心面積580公頃。豹子頭省級森林公園屬祁連山山地。祁連山山地是架構西北地區生態安全屏障的“生態之脊”,地……[詳細] |
![]() | 永昌鐘鼓樓,又名聲教樓,位于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城中四街交匯之處。建于明神宗萬歷十五年(1587年)。鐘鼓樓東西寬22米,南北長23米,分樓閣和樓臺兩部分。臺基邊寬22米,高7.2米,通高24.5米;樓閣重檐廡殿頂共二層三檐,下層面寬三間,進深三間,四面置格扇門,門左右置楹窗,斗拱為雙翹無昂,共五踩,卷剎弧線。上層屋檐及檐柱向內緊收,面闊仍同下層。最上層為屋頂,上置寶頂。樓臺以夯土板筑,四周包磚,兩道拱門縱橫其中,通達四街。樓體四面各懸巨匾三塊,匾文為“麗日摩云”,“民淳俗美”,“金闕迎恩”,(東上、中、下);“文運天開”,“魁壁聯輝”,“云錦天香”(南上、中、下);“中天一柱”,“懷柔西域”,……[詳細] |
![]() | 縣城文化廣場位于縣城西大街以南、上巷子以西、解放路以北、縣交通局辦公樓以東,占地面積約41490平方米,工程概算投資2873.29萬元,該項目于2009年7月29日由縣發展和改革局﹝2009﹞118號文件批準立項。2010年1月委托上海都市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編制完成縣城文化廣場規劃設計方案,5月7日甘肅省建筑設計院完成施工圖設計,廣場分A、B、C三個區域,內容以市政主廣場為景觀主軸線,曲藝廣場,啤酒廣場,音樂舞蹈廣場、讀書廣場、手工藝廣場、民俗廣場、休閑運動廣場為配套功能景觀區,形成了點、線、面的綠化及空間體系。2010年6月10日經公開招標,由常州市綠美藝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甘肅工程建設……[詳細] |
![]() | 南壩鄉位于金昌市永昌縣城東南29公里處,東接涼州區金山鄉,西鄰永昌縣東寨鎮,北接永昌縣六壩鄉,南與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毗鄰,轄區總面積12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58米,氣候溫涼干旱,平均氣溫4.8℃,年平均降水量210.5mm,無霜期140天左右。全鄉轄5個行政村,31個村民小組,1290戶,4731人,耕地總面積17430畝。2011年,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為5228元。云莊寺位于永昌縣城東南29公里處南壩鄉南7公里的祁連山中。云莊寺包括云莊寺石窟、石佛崖石窟人文景觀和祁連雪峰、森林、草原等自然景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景點豐富、集中。這里山勢高峻秀美,峰回路轉,曲徑通幽;山松蔽日,翠色盡染;……[詳細] |
![]() | 紅西路軍永昌戰役舊址(遺址)分別由位于金昌市永昌縣城南街十字東側的紅西路軍總指揮部舊址(土木結構,坐南朝北,南北長37米,東西寬32米,15間房屋,占地面積1184平方米,建筑面積420平方米)、位于新城子鎮西灣村宦家莊的大沽政治部舊址(清代木結構建筑,堂屋坐西朝東,東西長45米,南北寬40米,房屋6間)和位于六壩鄉南莊村柴家老莊的八壩阻擊戰遺址(1935年建成,坐北朝南,黃土夯筑,墻高11米,厚3.3米,墩厚5.5米,四角有角墩,占地面積5390平方米)三處舊址(遺址)組成,是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征戰河西走廊期間為有效配合河東主力紅軍行動和推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堅持鏖戰40余天、在河西走廊建立第……[詳細] |
![]() | 永昌縣博物館位于縣城東大街,原為明代戶部尚書胡執禮府邸,又名“閣老府”,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胡公子孫拆房取木,遠走他鄉。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陜甘商賈買其地,建成陜甘商賈會館。1993年,縣政府對其進行了落架維修,復名閣老府,以示永昌人民對胡公之厚愛。現存大殿一間,東西配殿各五間,建筑面積750平方米,2005年,縣政府將博物館遷入閣老府,進行對外開放。縣博物館現有各類藏品4000余件,藏品類別主要有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陶器、石器,兩漢墓葬出土文物,古錢幣,藏、漢傳佛教文物,古舊書畫,絲織物,金銀器,玉器,明清瓷器,雜器,紅西路軍槍械等,以漢代……[詳細] |
![]() | 橫貫于永昌縣境內的長城,漢代始建,明代補修,東與民勤縣大口子以南長城相接,西與山丹縣交界的繡花廟長城相連,全長約120公里。現存部分大體可分為3段:青山堡至民勤縣界為東段,長40多公里。因地處戈壁荒漠,長期風化剝蝕,大部分城垣呈2米高的沙土脊梁。但峰墩基本完好,均為約20米見方的墩堡,外筑長約30米的圍墻。中段為金川西至月牙湖,長20多公里。因地處兩山夾峙的峽谷地帶,風沙侵蝕較輕,保存完好。特別是金川西至毛卜喇約7公里城段,烽燧突起,筑內外雙城,原貌尚存,氣勢磅礴,甚為壯觀,是極好的旅游觀光地段。西段為I信堡村羊莊子至繡花廟,長約20多公里。因地處大黃山北麓,自然風化嚴重,城垣殘缺不全。永昌縣……[詳細] |
![]() | 大黃山,地處永昌縣西與山丹縣交界,南依祁連,北枕龍首,是河西走廊石羊河、黑河分水嶺。東西長約36公里,南北平均寬21公里,面積約765平方公里。主峰磨磨頂(因山頂平坦,狀似磨盤得名,又稱毛毛頂),海拔3987米。大黃山,因盛產大黃而名,又名焉支山,是載入我國史冊的名山之一。林木茂盛,水草豐美,有“祁連雪皚皚,焉支草茵茵”的美譽。歷代多有詩人描繪焉支,唐代韋應物有《調笑令》“胡馬、胡馬,遠放焉支山下,跑沙跑雪獨嘶,東望西望迷路。迷路,迷路,邊草無究日暮”。 大黃山山澗溪流清泉,松杉茂盛,山上北坡有唐將哥舒翰筑修的寺廟,以及李白留題的“雖居焉支山,不道逆雪寒”的詩句。山水翠綠、奇峰獨秀,“西嶺晴……[詳細] |
![]() | 軍西路軍烈士陵園1936年11月18日,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進駐永昌,先后43天,與敵人作戰數十次,殲敵4000多人,并建立了縣蘇維埃政權。紅軍總指揮-及-等高級將領在縣城親自指揮戰斗,寫下了可歌可泣的革命篇章。為緬懷西路軍將士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歷史功勛,1984年開始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園。園內建有烈士紀念堂,陳列有-主席的題詞,正中高聳著革命烈士紀念碑,上刻-元帥的題詞——“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陵園與北海子風景區毗鄰,構成了永昌縣最優美的風景名勝建筑群體。除此之外,永昌縣還有眾多的石窟、古遺址、古建筑、古墓葬等歷史文物,正期待著人們的發掘和利用。……[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