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青海省 > 海南州 > 同德縣旅游

同德縣旅游必去景點

石藏寺
   石藏寺石藏寺亦稱“藏寺”、“什藏寺”等,藏語稱“藏噶爾端珠惹卜丹林”,意為“石藏義成極堅洲”。位于縣治南偏東,在今河北鄉東12公里的石麻地方。由第一世藏班智達初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一世藏班智達,本名丹巴嘉措(1737一1780),藏阿柔部落人,傳為出生于后藏乃亥麻地方的色拉寺高僧藏格的轉世,早年學經于隆務寺,后入藏到色拉寺杰巴扎倉深造,1762年獲得拉然巴格西學位。返回故鄉后,在青海和碩特蒙古前首旗河南親王旺丹多爾濟帕蘭木(察罕丹津之孫)的支持下,于1765年,與其弟孕科爾四世羅桑丹增嘉措共建石藏寺,并設立顯宗學院,采用色拉寺吉宗教程,屬色拉寺系統。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六世班……[詳細]
塞力亥寺
   塞力亥寺亦稱“塞勒亥寺”、“賽乃亥寺”、“色勒寺”等,藏語城“塞力亥噶丹彭措旦杰林”,意為“塞力亥具喜圓滿興佛洲”。位于縣治西南10公里的塞乃亥溝北側,尤龍冬季牧場南側,由西藏色拉寺格西德周和扎什倫布寺格西藏哇倉兩人受五世班禪羅桑益喜的委派來青海,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一云建于1692),屬西藏色拉寺系統。歷史上,塞力亥寺曾多次搬遷寺址,初建在河南蒙旗的阿柔早鐵地區,后遷至今海南州興海縣境內的黑尼山下。格西德周去世后,二世加力羅桑旦德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入寺,同年該寺又從黑尼山下遷至今同德縣的江群卡尕當地方;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經六世班禪班丹益喜指示,從江群卡尕當遷到現……[詳細]
唐乙亥古城遺址
   唐乙亥古城遺址唐乙亥古城遺址位于巴溝鄉上才乃亥村東北部150米的唐乙改臺上。該古石頭城遺址四周有十幾米深的溝,西南為臺地,下臨懸崖,臺地呈不規則圓形,面積約3000平方米,東西長約60米,南北寬約50米。按現存石頭基址看,有十幾座房屋建筑遺址。材料為石板,用石板砌成墻基。……[詳細]
斗后索古城遺址
   斗后索古城遺址斗后索古城遺址位于縣政府東10公里左右的尕日干曲北岸,為唐汪文化遺址。1983年縣人民政府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兔兒灘遺址
   兔兒灘遺址兔兒灘遺址位于同德縣巴溝鄉團結村南側,東西長約150米,南北寬約80米,是團結村農民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進行農田基本建設時發現的,1983年省文物考古隊試掘后,確證為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1986年7月,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宗日遺址
   時代:新石器時代宗日遺址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巴溝鄉團結村。宗日遺址初名免兒灘或托勒臺,是一處北高南低的大灘地。灘地東為巴溝河流入黃河口處,屬黃河第一臺地。團結村緊靠臺地邊緣。遺址面積約300×200米,北部被壓在村莊之下。因雨水沖刷臺地邊緣而形成的數條洪溝將遺址分割為東西兩區。東區為居住區,并有部分墓葬,西區未見居住遺跡,主要是葬地,又名宗日墓地。遺址地面散布有較細碎的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半山類型及齊家文化陶器殘片。斷巖處暴露有灰塵層。1984年全省文物普查時發現,曾清理墓葬2座及殘窯址1處。此遺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1994、1995、1996三年的考古發掘,發現大量的遺物……[詳細]
全部同德縣景點>>>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婷婷综合激情亚洲狠狠首页 | 视频在线欧美十亚洲曰本 | 婷婷开心色四房播播 | 亚洲v精品V无:码一区二区桃花 | 午夜亚洲国产理论飘花中文 | 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