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青海省 > 海東市 > 樂都區旅游

樂都區旅游景點

河湟文化博物館
   滔滔黃河萬古流,巍巍中華五千年。在底蘊深厚、美麗富饒的河湟谷地上,靜靜地矗立著一座博物館,它以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一個個精美的展品,講述著河湟地區一段段民族團結的歷史佳話。河湟文化博物館于2023年7月3日正式建成運行,是海東市第一座以區域性歷史文化為背景的綜合性博物館。博物館各個展廳始終貫穿一條主線——展示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歷史和現實,講述各民族古往今來不斷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河湟文明 源同九州》以時間順序為軸線,全方位地展示了從遠古時期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古代先民在河湟大地上繁衍生息所遺留下來的文化遺跡,展示了西北地區民族對締造中華文化“多元一體”這一形態的貢獻,彰顯了……[詳細]
卯寨景區
   青海樂都卯寨景區是一個集自然風光、人文歷史和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景區,位于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高廟鎮新莊村,距離市區僅13公里,交通便捷。一、景區概況名稱:樂都區卯寨景區地理位置: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高廟鎮新莊村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023年8月確定)開放時間:全年開放,每天早上9點至下午6點(最佳游覽時間為上午9點至下午4點半)二、歷史背景卯寨可能修筑于明朝時期,當時為抵御他族入侵,河湟地區修筑了明長城以及許多堡寨。此外,卯寨還流傳著文成公主進藏時曾在此安營扎寨,休整后于卯時拔營出發的傳說,因此得名卯寨。三、自然風光卯寨景區內自然風光優美,人工湖、噴泉、水車等景觀錯落有致,兩……[詳細]
柳灣彩陶博物館
   青海柳灣彩陶博物館于2002年5月28日順利落成,2004年4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柳灣彩陶博物館分上下兩層,外形酷似在青海出土的大通舞蹈紋彩陶盆。這種彩陶盆在大通縣上孫家寨遺址出土,盆的內壁上繪有3組舞蹈人花紋,5人一列共15個舞蹈者,手足相接成圓圈,他們伴隨著歌聲或樂曲的節奏翩翩起舞,那簡練的線條,勻稱的對比關系和生動的人物造型,展示出高原先民們優美的體態和輕盈的舞姿,整個場面洋溢著青春的活力和歡樂的氣氛,給人以剛健中不失柔情的和諧之美感。博物館總投資450萬元,占地面積5830平方米,可供展覽面積1500平方米,館藏文物37925件,彩陶就占一半之多,館藏的彩陶文物數量在全國首屈一指,這……[詳細]
瞿曇寺
   瞿曇寺為國務院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樂都縣境內距縣城25公里的瞿曇鄉。寺院依山傍水,總體布局為一長方形,占地1.5公頃。雖歷經600余年,該寺古風猶在,被譽為“樂都小故宮”。瞿曇寺是一座-教寺院。據寺碑記載:明代以前,在樂都縣南山坳里背山面水的地方就建有廟宇。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因寺院主三羅藏擁護明朝,朱元璋皇帝御賜題為“瞿曇”的金匾。從此,這座廟宇便定名“瞿曇”。十五世紀初的明永樂年間,朱棣皇帝又賜三羅藏之侄班丹藏卜“頂凈覺宏濟大師”頭銜,令其主持寺院,提高了寺院地位。經明朝洪熙、宣德兩代的擴建,使瞿曇寺有了較大的規模。寺院建筑基本采用漢式廟宇形制,高低錯落,氣勢雄偉。金剛殿是……[詳細]
柳灣遺址
   柳灣遺址位于青海省樂都縣高廟鎮東面兩公里處的柳灣村北的一處東西走向的旱臺上,這是一處氏族公共墓地,共發現有墓葬1700余座,出土珍貴文物35000余件,其中各種形制的彩陶器皿達15000件之多。柳灣墓地按考古學文化分期,分別為馬家窯文化半山、馬廠類型和齊家文化,屬于新石器時代。馬廠類型文化因1924年首先發現于青海民和馬廠塬而得名,廣泛分布在甘肅西部和青海河湟地區,距今約4000年。柳灣出土的彩陶器中,以馬廠類型最豐富、珍貴,其數量之眾,造型之美和花紋之繁縟,為其他古文化之冠。陶器是先民們的日常生活用具,彩陶得體地把器形和優美的花紋融為一體,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品,不但是制陶工藝發達的標志,更是古……[詳細]
樂都南山
   南山,古稱雪山,當地叫照碑山,是樂都縣轄境最高山峰,自西而東,橫貫南境。根據《西寧府新志·地理志》中記載:“南山……冬夏積雪不消,聳出萬山之上,儼若銀屏,又謂之雪山,俗稱南山積雪為八景之一也”。攀登絕頂,宛如身在天宮,頭頂青云縹渺,腳下冰層晶瑩。南山絕頂氣候多變。 南山以關帝廟為中心的建筑群,始建于明永樂八年(1410年),是西寧現存保護較好的明建筑。如今山上的景點均為解放以后新建。雖然傳說中的孔雀樓早已蕩然無存,但詠嘆鳳凰山的那首《鳳臺留云》卻至今仍然廣為傳誦:“鳳臺何日鳳來游,鳳自高飛云自留。羌笛一聲吹不落,纖纖新月掛山頭。”詩中鳳、云、羌笛,月幾種藝術形象交織融合在青海高原的上空:鳳飛走……[詳細]
朝陽山公園
   青海海東樂都區現在的朝陽山公園,經過幾年大面積修建,濃綠的樹木,山頂矗立的塔樓,人工湖泊,流水清溪,奇峰怪石,景色茂美。樂都區朝陽山公園位于樂都區主城區朝陽山片區東側、朝陽大道以南,總面積41.6公頃,項目總投資2億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人工湖、休閑廣場、溪流、休息觀賞平臺、民俗商業區、棧道棧橋、步行道、山體綠化、灌溉渠系、種植樹木植被、照明等設施。近年來,樂都區始終把生態建設放在首要位置,不斷推進生態環保工程建設,積極構建“天空地一體化”保護體系,鞏固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生態治理成效進一步顯現,綠色生態持續好轉,走出了一條生態改善與經濟發展雙贏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城鄉呈現出一幅生態宜居的……[詳細]
雙二東坪遺址
   雙二東坪遺址位于樂都縣洪水鄉雙塔村南旱臺上,西臨雙塔河,東南皆有洪溝,臺地面積約400×300米。旱臺原來為南高北低的緩坡,后經多次平整形成多級梯田,大部文化層已裸露,尤以西南部較甚。梯田崖坎皆有灰層、灰坑暴露,遺址中還有一條灰溝。北部及西南邊緣原存夯土為骨、外砌石塊壘筑的石墻,上部也皆在平整土地時被移動或部分被毀。遺址北部曾發現雨水沖出墓葬、人骨。遺址地面散布大量的雜骨、陶片、石器。從陶片看,有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泥質紅陶彩繪波折紋、鋸齒紋、網格紋的壺、盆、罐殘片,齊家文化泥質陶飾繩紋、籃紋的雙耳罐殘片,辛店文化加砂陶、素面及飾有繩紋、附加堆紋、彩繪太陽紋、回紋、大角羊、鹿等紋飾的雙耳罐、缽、……[詳細]
樂都西來寺
   導游西來寺位于樂都縣城東關。始建于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寺坐北面南,由山門、過廳、東西兩廂和大殿組成。山門面寬3間,進深1間,中為門廊,東西兩旁分設泥塑四大金剛;過廳和東西兩廂,為硬山式木作結構,內供觀音、土地神。大殿面寬5間,進深3間,單檐歇山頂,矗立在臺基上,雄偉壯觀。大殿周檐斗栱繁縟,昂嘴下突,具有明代建筑的典型風格。大殿內原有泥塑圓雕的三世佛,中間是釋迦牟尼,兩邊是文殊和普賢,還有阿難、迦葉、比丘等。東西兩山墻上八大供養菩薩,端坐在蓮花須彌座上,神態安詳,栩栩如生。墻面上浮雕的山水、人物、建筑等,小巧玲瓏。保護范圍:以西來寺四周圍墻為基線,向外延2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外……[詳細]
樂都柳灣墓地
   位于樂都縣東17公里柳灣村一帶,也稱樂都柳灣墓地。總面積11萬平方米,是我國迄今已知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社會墓地之一。 按照原始社會不同文化類型的墓葬可分為馬家窯文化半山,齊家文化與辛店文化等類型,其中以馬家類型為主。墓內多有木棺,葬法既有單身葬,又有兩人以上的合葬。一般都有隨葬品,既有石制的斧、錛、鑿、刀等生產工具,又有陶制的各種生活用具。……[詳細]
楊宗寺
   楊宗寺(1)如來殿保護范圍:以本體為準,四周向外延3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外緣為基線,外延5米。(2)仙家殿保護范圍:以本體為準,向外延3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外緣為基線,外延5米。(3)神仙洞保護范圍:以本體為準,向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外緣為基線,外延8米。……[詳細]
樂都大地灣國家濕地公園
   樂都大地灣國家濕地公園青海樂都大地灣國家濕地公園位于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總面積609.9公頃。樂都大地灣國家濕地公園地處海東市樂都區境內的湟水河河谷地區。公園西起蘭西高速與湟水河河道交匯處的河灘寨橋,東至109國道與湟水河河道交匯處魯班亭大橋,南、北界線主要以湟水河河道為界,包括南北兩側的5條常流水支流。……[詳細]
樂都城隍廟
   城隍廟后寢宮、百子宮、歇馬殿保護范圍:以本體為準,向外延1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外緣為基線,外延2米。……[詳細]
山城村娘娘廟
   山城村娘娘廟保護范圍:以娘娘廟圍墻和照壁為界,各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外緣為基線,外延50米。……[詳細]
高廟八卦樓
   高廟八卦樓大殿保護范圍:以臺基為基線,向外延3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外緣為基線,外延5米。……[詳細]
趙家寺
   趙家寺保護范圍:以趙家寺四周院墻為基線,向外延3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外緣為基線,外延7米。……[詳細]
羊官寺
   羊官寺保護范圍:以--囊謙本體為基線,向外延2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外緣為基線,外延5米。……[詳細]
紅卡寺
   紅卡寺保護范圍:以四周院墻為基線,向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外緣為基線,外延20米。……[詳細]
碾線嶺廟
   碾線嶺廟保護范圍:以寺院院墻為周圍外擴10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外緣為基線,外延10米。……[詳細]
石溝寺
   石溝寺保護范圍:韋馱殿本體以北向外延20米。建設控制地帶:以保護范圍外緣為基線,外延50米。……[詳細]
全部樂都區景點>>>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五月天婷婷综合久久 |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网址 | 日韩亚洲国产女同二区三区 |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视频在线 | 日本女一区二区三区 | 视色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