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草原石城景區AAAA 草原石城景區距吉木乃縣城40公里,景區擁有壯美的地質景觀。在景區內的山脊和山坡上,造型奇特的花崗巖地貌極具觀賞性,每年吸引來眾多游客。景區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景區品質,打造一站式服務,游客滿意度不斷提升。景區內的山脊和山坡上怪石林立,規模宏大,是由溶蝕和風蝕作用形成的造型奇異的花崗巖地貌。步入了草原石城景區,也就走進了“人物的世界”、“動物的海洋”,您會被眼前的奇景所深深震撼,在草原石城景區這樣的奇石奇景隨處可見,充滿想象力的人與動物奇石遍布其中,神形兼備,極具觀賞,儼然一處巨型奇石博物館。草原石城的花草更是與草原石城景區交相輝映,和諧共處,每年夏季各種野花相繼盛開,滿眼皆綠,色彩班駁,花香……[詳細] |
![]() | 吉木乃口岸AAA 吉木乃口岸是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邊境口岸,又處在中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聯邦、蒙古國四個國家的交界區,是我國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聯邦、蒙古國三國進行國際貿易最便捷的通道。吉木乃口岸位于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境內西部,距縣城23公里。這里曾是原來的吉木乃縣城所在地,樹木蔥蘢,風景秀麗,中國、哈薩克斯坦界河烏拉斯特河靜靜地從口岸邊穿過。吉木乃口岸是一個有著100多年歷史的老口岸。民國初年,這里就是我國新疆通往俄羅斯的六條通道之一;民國6年,也就是1917年,中俄兩國曾在這里設通郵交換臺;1931年10月,中國和原蘇聯兩國政府首開吉木乃通商口岸,并劃定自由貿易往來區;新中國成立后,口岸繼續開放至1962年……[詳細] |
![]() | 北沙漠景區位于縣城西北40公里處,有近2000平方公里的白色沙漠,沙丘綿延起伏,廣闊無垠。景區年平均氣溫4.0℃ ,作物生長時間為4-9月,月平均氣溫15-23.8℃;景區海拔540-570米,地下水資源豐富,年可開采量1200萬方。北沙漠地區風景獨特, 因地下水水位高,動植物種類多而且珍貴,目前生長著多種名貴藥材,如大蕓、麻黃草、甘草、黃芪等和樹種如黑沙棗、沙棘果、野山楂、枸杞等。另外還有一些珍稀物種,如胡楊、巖樺以及野駱駝、沙狐、野馬羚羊、黃羊等,具有較高的觀賞和開發保護價值。到了秋季,紅色的、黃色的、黑色的、棕色的野果千姿百態掛滿枝頭,期間經霜后的胡楊、巖樺葉子紅光閃閃使人猶如置身在一幅……[詳細] |
![]() | 草原神石城AA 草原神石城旅游位于吉木乃縣托斯特鄉境內,距吉木乃縣城40公里,在托斯特鄉冬牧場內。景區內的山脊和山坡上怪石林立,規模宏大,是由溶蝕和風蝕作用形成的造型奇異的奇石地貌。步入景區您會被眼前的奇景所深深震撼。特別是在陡峭筆直的半山腰中有一汪從未干枯的清泉,被當地牧民稱之為“神泉”,泉水清澈甘甜,據說長期飲用能夠延年益壽。吸引了各族群眾和慕名而來的大批游客膜拜、觀光。草原神石城景區內怪石群體和單體都很有規模,連片狀態好,石頭形狀各異,是目前國內較理想的自然景觀類沉積與構造系的景型。步入了草原神石城景區,也就走進了“人物的世界”、“動物的海洋”,在神石城景區這樣的石頭奇景隨處可見,充滿想象力的人與動物奇……[詳細] |
![]() | 紅山湖民族風情園位于縣城以南2公里處,因省道229線穿過景區,交通便利,是節假日游樂的好去處。景區內楊柳成林,氣候涼爽,空氣濕潤,非常適合夏季避暑、休閑。每逢夏季百鳥爭鳴,野生動物時隱時現。從每年的5月底開始,每天下午在景區內冰山民族藝術中心,游人都可以觀看到哈薩克族的賽馬、叼羊、姑娘追等傳統民族體育活動和豐富多彩的民族歌舞表演,使游人感受到西部民族粗獷豪放和熱情好客。通過參與騎馬、舞蹈、健步、自然追蹤、山地河流風光游覽、森林探秘等活動又能健身強體,充分體驗草原牧民生活,草原篝火晚會更令人記憶猶新。景區內紅山湖被環繞其中,水鳥頻繁往來。目前,已建成競技場、觀景臺、釣魚臺,并設有游船。我縣每年6……[詳細] |
![]() | 新疆吉木乃高山冰緣區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吉木乃縣,總面積4965公頃。吉木乃縣國家濕地公園位于吉木乃縣西南部,薩吾爾山北麓,四至范圍為東部、北部以海拔2500米線為界(海拔2500米以上為高山帶),南至海拔3200米以下的濕地分布區(海拔3200米為冰川雪線,以上為冰雪作用帶),西至國境線,地理坐標為北緯47°6′4″~47°10′30″,東經85°33′58″~85°42′28″。濕地公園東西長13公里,南北寬13公里,總面積4965公頃,其中濕地總面積2437公頃,占濕地公園總面積的49.1%。……[詳細] |
![]() | 神秘大峽谷景區位于距縣城60公里的喀爾交鄉境內,屬雅丹地貌。神秘大峽谷景區展現的地形地貌是中國內陸荒漠中一種奇特的地理景觀,它是一列列斷斷續續延伸的長條形土墩與凹地溝槽間隔分布的地貌組合。目前,我縣已經修通和國道相連的景區道路。神秘大峽谷景色奇特,早、中、晚各不一樣,尤其是當夕陽西下時能夠讓人感受到一種神秘、恢宏的美,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結晶,極具開發價值,是攝影、觀賞的好去處。……[詳細] |
![]() | 在吉木乃縣的薩吾爾山,古代游牧民族遺留在石壁上的藝術珍品——巖畫。在位于薩吾爾山木斯島冰山上的塔特克什巖畫群巖面上牞人們不僅可以看到駱駝、羚羊、牧羊人,居然還能看到生活在熱帶雨林中的動物,如獅子、蜥蝎、犀牛,這些只應在熱帶生存的動物如何會在寒帶地區的巖畫中展現,令人費解。……[詳細] |
![]() | 吐瑪墓群 [托斯特鄉東南6公里·青銅時代-早期鐵器時代] 地處山前坡地上。分布面積5萬平方米。墓葬共計30座,均為石堆墓,分布比較散,無明顯的排列秩序,石堆直徑最大的15米,高0.8米。一般在5米至10米;高0.3米—0.6米。……[詳細] |
![]() | 木斯島冰山位于縣城以南45公里處,整個冰山長12公里,寬5公里,面積6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高度3835米。木斯島冰峰相對高度不到1500米。冰山坡幅度小,地勢平緩,常年積雪不化,冰山融水在山下盆狀山凹里形成天然湖。冰山從海拔3000米起常年冰海雪原,上半部山披銀裝,中部冰晶如玉,下半部芳原綠野、無垠無邊,從11月至來年5月,整個薩吾爾山白雪皓潔,6月至10月這里也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特別是夏季,山花爛漫、綠草如茵、皚皚白雪、牧人羊-相輝映,構成一幅濃墨重彩的國之絕畫。木斯島冰峰相對高度不到1500米,有邊防公路直達雪線。附近的冰山坡地常年積雪,坡降平緩,植被少而視野開闊,非常適宜開展……[詳細] |
![]() | 通天洞遺址,位于新疆吉木乃縣,距今有上萬年歷史。2014年的一次文物普查中,有學者經過這里,發現通天洞遺址,當時初步判斷是青銅器時代遺址。但隨著考古發掘的繼續,這個洞穴慢慢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因為在發掘過程中發現了一些舊石器時代的-痕跡,比如一些石片、石核。也就是說,這里可能在上萬年前就有了人類活動。兩年后,即2016年7月至9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聯合對吉木乃縣通天洞遺址進行主動性考古發掘,出土400余件石制品、哺乳動物化石、陶片、銅器等遺物。通過考古發掘,已確定通天洞遺址年代可能達到四萬年或者更早,這是新疆地區首次發現有明確地層關系的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存。此后,在很多考古……[詳細] |
![]() | 喀拉吉拉墓群[喀爾交鎮北4公里·青銅時代-早期鐵器時代] 地處山前沖積----洪積扇上。分布面積2萬平方米。墓葬約10座,均為石堆墓。排列大致呈一條直線,北扁東350,間距不等。最大的墓直徑15米,高0.8米,小者5米,高0.3米,一般在8米至10米間,高0.5米。……[詳細] |
![]() | 縣水泥廠墓群 [喀爾交鎮北1公里·青銅時代-早期鐵器時代]地處山前溝谷地帶。分布面積5000平方米。墓葬共計10座,有石堆墓和石圍石堆墓。石堆墓9座,南北排列,多圓形,直徑4-9米,高0.3—0.6米。石圍石堆墓1座,石圍為方形,邊長20米,正方向。部分石圍礫石被人移動。……[詳細] |
![]() | 距吉木乃縣40公里的北沙窩腹地日前發現一處反映古冰川運動的冰臼遺跡。北沙窩地區有近2000平方公里的白沙漠,生長著沙棘、梭梭、沙拐棗、銀胡楊等野生植物。在沙漠腹地,青色花崗巖山體十分醒目,突兀的山脊上有多個大小冰臼,直徑大的有幾十公分,小的只有拳頭大小,他們規則或不規則的附著在巖體上,形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冰臼是古代冰川作用的產物,約形成于200到300萬年的第四紀早期,因口小、肚子大,形似春米的石臼而得名。冰臼對研究古氣候、古環境、全球變暖等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據了解,在我國黃山、西藏等地及德國、波蘭等地都發現有冰臼遺跡,但都分布在冰川、U型谷和冰床上,像這樣分布在沙規模地區還十分罕見。……[詳細] |
![]() | 鐵恩鐵克沙特墓群 [托斯特鄉東南8.5公里·青銅時代-早期鐵器時代] 地處低山山梁上。分布面積2000平方米。墓共計20余座,均為石堆墓。墓葬分布比較零散,少數石堆墓前立一條石。墓葬直徑一般5米至10米,高0.3米至0.6米。……[詳細] |
![]() | 別奇德石刻 [托斯特鄉西南12.5公里塔斯特河西岸] 地處低山帶的河溝西岸。刻在一塊長2.8米,寬2米的巖石上,右側文字豎寫,4行,20余字。左側文字橫寫,3行,20余字,刻痕較淺,字跡模糊。不識,年代無考。……[詳細] |
![]() | 木克墓群 [托斯特鄉西南3公里·青銅時代-早期鐵器時代]地處山前丘陵地帶。分布面積2萬平方米。共有10座,均為石堆墓,沒有一定的排列順序。石堆直徑一般在5米—8米之間,高0.3米—0.6米。……[詳細] |
![]() | 巴札爾庫墓群 [托斯特鄉西北6.5公里·青銅時代-早期鐵器時代] 地處山前丘陵帶一山梁上。共計14座,均為石堆墓。主要順西南—東北走向的梁上分布,沒有一定的順序。墓直徑一般在6米—8米之間,高0.4米—0.7米,大者直徑可達10米。……[詳細] |
![]() | 薩依罕薩依墓群 [托斯特鄉南5公里·青銅時代-早期鐵器時代] 地處山前坡地上。墓地分布面積10萬平方米,墓葬共計50座,形制有石堆墓和石圍石堆墓,可分為南北兩區,南區墓葬30座,均石堆墓,南北向排列,石堆直徑一般5—6米,高0.3—0.5米;北區墓葬20座,其中石堆墓19座,最大的直徑可達10米,高0.7米。……[詳細] |
![]() | 克孜勒吐育克墓群 [托斯特鄉西南12公里·青銅時代-早期鐵器時代]地處低山帶溝中坡地。墓葬分布面積4000平方米。共計20座墓,均為石堆墓。墓葬可分為兩組,一組位于河西岸坡地12座,另一組位于河東岸坡地8座,僅是順溝坡分布,沒有一定順序墓葬。直徑一般在4米—8米,高0.3—0.7米,有的墓中部顯出塌陷現象。……[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