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風堰-千佛巖景區AAAA 東風堰,即位于位于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境內的一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是四川省第一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東風堰位于長江三級支流青衣江夾江段左岸,是夾江縣境內一座以農業灌溉為主、兼有城市防洪、發電及城鄉工業、生活供水、城市環保功能的水利工程。工程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距今已延續使用350余年。東風堰現為樂山市第二大水利……[詳細] |
![]() | 西山農民起義遺址主體位于夾江縣梧鳳鄉紅華村1社,包括夾江縣梧鳳鄉、青州鄉、新場鎮以及青神縣桂花鄉等地。1934年12月14日,中共青神縣委根據省委指示,在青神縣境內西山一帶的梧鳳、土主、桂花、新場等地組織和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當晚,起義領導者許本達、劉漢文、邱駿、毛慈影等帶領由300余人組成的西山農民起義隊伍,……[詳細] |
![]() | 夾江烈士陵園安葬革命烈士共有420人,其中夾江籍革命烈士17人,老紅軍烈士1人。每年清明節前后,駐夾部隊部官兵和城區中小學生們都紛紛前往夾江烈士陵園,瞻仰和緬懷革命先烈,以實際行動表達對革命烈士的緬懷之情。地址在:四川樂山黃土鎮黃土村……[詳細] |
![]() | 夾江千佛巖石窟AAA ![]() 千佛巖石窟興建于唐代,主要龕窟建造于盛唐時期,清代和民國時期開鑿少量龕。1956年夾江千佛巖石窟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經四川省文物局復查后再次重新公布千佛巖石窟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國務院公布千佛巖石窟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夾江千佛巖石窟位于夾江縣漹城鎮西2.5公里的大觀……[詳細] |
![]() | 金像寺摩崖造像位于夾江縣漹城鎮千佛村。是一處規模較大的保存較完好的明代摩崖造像群落。1982年文物普查發現后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被樂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金像寺摩崖造像鐫刻于明代中期,共有6龕,造像60余尊,分布于金像寺遺址前后崖壁上,坐東……[詳細] |
![]() | 楊公闕建于東漢晚期,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夾江縣甘江鎮雙碑村,西鄰響堂壩,北臨甘江河。楊公闕(以闕基為準)東延5米,南延5米,西延6米,北延30米圍墻以內為保護范圍,圍墻外周邊10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雙闕東南約300米處突起的平臺高地,曾經發掘出漢磚、古陶、石避邪、銅鐵器皿等零散文物,推測為楊公闕墓葬所在地。楊公闕為墓闕……[詳細] |
![]() | 夾江天福觀光茶園AAAA 夾江天福觀光茶園是天福集團于2002年投資于中國西部的一個重要基地,位于成樂高速夾江收費站1公里處,園區占地面積380畝,投資8000萬人民幣,是一家集茶葉分級包裝、銷售、科研、文化、教育、旅游于一體的茶葉企業。榮獲“國家4A級旅游景區”、“首批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全國青年文明號”、“四川省文化產業示范單位”、“樂……[詳細] |
![]() | 牛仙寺摩崖造像集中在白龍村四組的山嶺間,范圍南北長約150米,寬約100米,山崖高約20米。據夾江縣八十年代文物古跡普查時統計,整個摩崖造像的佛像群落共計有254龕,刻像達3400余尊,其數量現在成為了夾江縣境內造像龕數最多、佛像尊數最多的石雕刻佛像藝術群落。牛仙寺摩崖造像的總體造像規模比千佛巖小,造像的年代、場景、人……[詳細] |
![]() | 手工造紙博物館是全國第一家手工造紙博物館、全國十大專業博物館之一。座落在千佛巖風景區內的?玉泉旁,前臨青衣江,后枕千佛山,依山傍水,另具一格。占地1.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058平方米。館藏文物和實物標本2300余件,其中最有價值的是明代以來手工造紙的86個品牌、130多個花色樣紙,張大千30年代在夾江研制、改良并監制……[詳細] |
![]() | 龐坡洞在木城鎮新農村境內,相傳是漢代龐德公隱居之處,洞口有“龐坡洞天”四字,洞前有幾處摩崖造像,刻佛數百尊。并有明人游記碑刻。據縣志記載:“洞中深不可測,游人烈炬游之,將十里許,聞有雞犬水聲,驚怖而返,后無敢入者。”明人張鳳羾(音洪)著文說此洞“深無盡止,僧百炬以往未半輒返”。據有關部門組織人員探洞,查明此洞系天然洞穴……[詳細] |
![]() | 天仙關,俗稱關子門。天仙關附近尚有紫府洞、千丘觀、靈泉等著名景觀。去天仙關經夾江千佛巖橫渡青衣江,溯石面埝坎約二里許,往左過橋上山。山路蜿蜒曲折,石級如梯,或間有緩坡,異石橫臥于道旁;層層梯田毗連,果樹掩映農舍,煙村曖然,景色幽雅。爬山徐行二十多分鐘,仰視前有高崖聳峙,峭壁千仞,“高山仰止,其則不遠”了。臨近天仙關,石……[詳細] |
![]() | 紫府洞在南安鄉白巖村境內,與千佛巖僅一江之隔,系人工開鑿而成。從靈泉渡口過青衣江,沿江邊直上化成山,半山坡上,峭壁合縫如門,成一狹長孔道,頂覆巨石,路若天梯,自成險隘,巖-“天仙關”。穿過天仙關上行半里,便來到了古靈泉觀、白蟹井遺址,巖間有一個大型石洞,這便是紫府洞。相傳是漢代李阿煉丹“飛升”之處,洞門上有“紫府”二字……[詳細] |
![]() | 碧云山野公園,俗稱二郎廟,在樂山之北、夾江之南均三十里的接壤處。景區內有南寧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興建的碧云亭。楊翚的《碧云亭記》近九百年來使歷代登臨者深受啟迪,流傳至今。公園歷史1988年春,夾江縣人民政府以亭為名,辟地興建公園,并與二郎廟連為一體,使得這一著名古跡一掃歲月蒙塵,重新煥發出古代文明的光彩。二郎廟內……[詳細] |
![]() | 夾江千佛巖文物風景區地處四川盆地西南,夾江縣城西2.5公里青衣江畔,東起聚賢橋,西至金像寺,北抵大觀山,南達依鳳寺。景區依山傍水,海拔高度為380至820米,屬亞熱帶溫潤氣候,面積約4.5平方公里。夾江千佛巖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結合的文物風景區。主要文物景觀有:省級重點文物唐代摩崖造像、金像寺、宋代紫府洞題刻,全國首……[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