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宿遷市 > 泗洪縣旅游

泗洪縣旅游景點介紹

  遺址由西北向東南方向延伸至洪澤湖邊,三面環水呈不規則形,因洪水沖刷形成一條小崗嶺,當地又稱“小龍頭”。遺址長150 米,寬10 米至30米,面積約1500 平方米,文化層厚1 米。地表文化遺存豐富,以灰陶為主,少量瓷片,可辨器形有盆、碗、壺、罐、盤等。因該遺址位于南水北調工程選址上,2011年起文物部門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出土大量陶片,判斷該遺址為一處漢代聚落址![詳細]
62、朱莊井
  朱莊井井口直徑1.7 米,有一塊直徑3.2 米圓形井欄蓋在井口上,上有二孔,每孔直徑0.50 米,井壁青磚平券砌,井深約10 米,井主體保存完好,該井現已廢棄不用![詳細]
  應山集烈士公墓于1944年1月1日,中共泗陽縣委、縣政府、縣參議會議報新四軍軍部批準而建。當時新四軍四師九旅衛生部及后方醫院設在應山集,此處公墓即安葬在新四軍四師醫院中犧牲的烈士。當初安葬了抗戰犧牲的83 位烈士,并用木牌立了墓碑,上刻烈士英名、籍貫、年齡。146年冬國民黨還鄉團把墓碑拔起燒毀。解放后,又安葬了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而獻身的13名烈士,至此公墓共安葬了96 位烈士。后縣政府撥款修建了抗戰烈士紀念塔和紀念碑。紀念塔高約6米,為青磚混凝土結構,塔正面刻有“抗戰烈士公墓”,東側刻有“抗戰死難者萬歲”,西側刻有“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每逢清明節、建軍節等節日,當地群眾及烈士后裔均前來祭奠,應山集公墓成為當地老百姓和社會各界緬懷先烈的重要場所。……[詳細]
  泗洪縣花園遺址西臨汴河,東抵汴河大堤,為河邊臺地,南北長120 米,東西寬80 米,面積約1 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 米,地表遺存豐富,磚瓦碎片較多,采集到青瓷盤口壺、碗、罐等殘片。村民曾挖到磚墻和大量磚![詳細]
  城址所在地為平原地區,東距汴河1公里,南為村道,東為現代村落。據清光緒《泗虹合志》記載為隋時筑。城垣平面略呈正方形,高出地面2米,每邊長約90 米,底寬25-30 米,殘高約3 米,夯筑,城門開于南垣正中。城內外出土筒瓦、青瓷碗、壺、盤、杯、四系罐等器物殘片![詳細]
66、毛山墓
  毛山墓所在地為丘陵崗地,南、北、東三面為農田,北300米處為窯廠,西為毛山村。墓坐北面南,封土高約1.5米,底徑15 米,占地面積400 平方米,墓前石像生僅存殘石龜二個,原有石碑,石馬、石桌等,今已不存,墓主待考。……[詳細]
67、應山集墓
  俗稱東墩。封土墩為人工夯筑而成,殘高3 米,底徑10 米,占地面積300 平方米。據清光緒《泗虹合志》記載是明代兵部尚書金純之墓。現今墓頂有1962 年建的磚結構崗樓一座![詳細]
68、城北井
  井臺石質,圓形,外徑1.6 米,內徑0.57 米,高0.25 米,井壁青磚平券砌,深度約6 米。該井現已廢棄不用![詳細]
  隋大業元年(605 年)開鑿通濟渠,泗洪的大運河故道是通濟渠東段。也就是今天殘存的老汴河即為當年通濟渠的一段,作為京杭大運河最重要的一段干流,為漕運事業建功立業數百年,宋元后廢。西起青陽鎮西首向東經石集鄉、陳圩鄉、城頭鄉東至臨淮鎮入洪澤湖,清代康熙年間,大運河一度從青陽鎮西首入境,向東流入洪澤湖,全程31.6 公里,后又改道走泗陽。1994 年將運河故道疏浚,現寬約20 米,底高程9 米,全長31.65公里,今通濟渠僅剩泗洪段。……[詳細]
70、臨淮井
  現井處于糧管所院內的水塘中,一條水泥路將井與院內主干道相連。后修有水泥井欄。井口徑0.8 米,井壁素磚平劵,據當地老百姓介紹,水塘在干涸時期水位下降很厲害,但是水井水位基本保持不變,現井上建一六角亭,保護較好。該井目前仍在使用。……[詳細]
71、駢臺井
  井欄由四塊石條組成,井口呈長方形。條石每塊長1.2 米,寬0.38 米,厚0.22 米。井口直徑1 米,井深約5 米,井壁青磚平券砌。該井現已廢棄用![詳細]
  1943 年初,新四軍四師師長彭雪楓為解決大王莊村民人畜飲水艱難,決定為民掘井,與戰士同挖土,同拉繩,在彭師長率領下,終于泉眼挖通,井工告成。為頌彭師長與新四軍的掘井利民之德,大王莊人民將此井命名為“新四井”,以志永世不忘。井欄石質,外徑1.5米,內徑0.6米,厚0.24米,井壁麻石券砌,深約10米,井南3米處有泗洪縣新四軍研究會立的紀念碑一通。……[詳細]
73、張墩井
張墩井
  井欄砂石質,正方形、內徑0.45 米,欄高0.22 米,邊長0.62 米,井臺表面后加修有水泥。井壁青磚平券砌,井深約10 米,該井目前還在使用,保存較好![詳細]
74、劉統井
劉統井
  井欄為圓柱形砂石,高0.44 米,內徑0.46 米,外徑0.75 米,井欄口沿有數道繩拉的凹槽痕跡;青石質餅形井臺,內徑0.46 米,外徑1 米。井壁青磚平券,井主體結構基本保持原貌。該井現已廢棄不用![詳細]
75、梁圩井
  井臺石質,圓形,外徑1.15米,內徑0.48米,厚0.20米,井深約8米,井身由青磚平券砌。該井現已廢棄不用![詳細]
  1941年5月,彭雪楓率領第四師主力右津浦路西撤,8月成立淮北區黨委,9 月淮北蘇皖地區各界代表會議在孫園附近的柏樹林里開幕,正式成立蘇皖邊區行政公署,行署設于張塘村,劉瑞龍任行署主任。劉瑞龍在淮北主政期間,勤政愛民,心系百姓,1942 年春,張塘唯一的古磚井坍塌,劉瑞龍組織領導民眾,取石二十里外柳山,鐫成圈石,清理坍磚,砌以圈石,月余石井圈成,解決了群眾的吃水問題,為頌劉公之德,取名愛民井,百姓又稱瑞龍井。井臺石質、圓形、外徑1.1 米、內徑0.45 米,井壁為塊石圈砌,深約10米,井-有磚砌花墻保護。井南有紀念碑亭一座,亭內立紀念碑一通![詳細]
  銀宅子遺址,俗稱老宅子,遺址所在地為平原地區,面積約2.5 萬平方米,地勢略高于四周,文化層厚度約1米,地表散見以泥灰陶為主的陶片,可辨器型有罐、壺、盆、瓿等以及紋磚、板瓦、銅鏡殘件等![詳細]
78、臧橋井
  臧橋井有一塊直徑1.5 米圓形青石井臺,中間有一直徑0.4 米圓孔。圓石外邊緣厚0.10 米,中間厚0.25 米,井口直徑1 米,井壁由青磚平券砌。該井現已廢棄不用![詳細]
79、朱西遺址
  朱西遺址地處平原地帶,中部稍隆起,向四周漸緩降低。南北長約300 米,東西寬約200 米,面積約6 萬平方米,該遺址為1961 年南京博物院在淮陰地區考古調查時發現,文化層厚約1米左右。地表可采集到板瓦、筒瓦等殘件以及泥質灰陶罐,瓿、盆、壺等陶片。……[詳細]
  孫莊遺址地處丘陵崗地,遺址南部高向北緩慢降底。南北長約100 米,東西寬90 米,面積約9000 平方米。地表散布的文化遺存殘片有灰陶、黑陶、紅陶、可辨器形有罐、盆等。紋飾有繩紋,弦紋、籃紋等![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免费综合网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图片区 |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 日本一线A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欧美在线综合国 |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