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泰州市 > 海陵區旅游

海陵區旅游景點介紹

北山寺大殿及卓錫泉
  北山寺,又叫北山開化禪寺,坐落在市區城北,揚州路北側,北山寺為唐朝寶歷元年(825)王屋禪師所建,歷經千年風霜,至民國初,北山寺仍有頭殿、二殿、大雄寶殿及大悲樓四進順序聳立。如今以其重修的大雄寶殿獨攬寺譽,莊嚴壯觀里透顯出北山寺曾經的輝煌。經過歷代擴建,寺廟規模宏大,佛殿高聳,據傳寺內有百尺高塔及百口水井。1940年初,二殿被日軍飛機炸毀,1960年拆除大悲樓,1984年后陸續拆除頭殿和大部分寮屋,現僅存大雄寶殿。北山寺曾位列泰州九大叢林之一,2002年與寺內古井“卓錫泉”合并公布為江蘇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82、柱史坊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柱史坊
  柱史坊原在泰州城中升仙橋南,1951年擴建公園時移至泰山橋西端,改作烈士塔前烈士牌坊,上鐫“永垂不朽”4字。中門兩邊柱前后兩側,各有一座回人騎獅石刻作倚柱石。俗稱“回子牌坊”!爸贰奔从,該坊為蔣科為其父親請封的牌坊,原立于蔣科宅第旁的升仙橋南街。1951年擴建泰山公園時,將該坊改成了烈士塔前烈士牌坊,分別鐫刻“精忠報國”、“氣壯山河”。該坊原為泰州城內最精美的牌坊,但現今該坊僅存基本的牌坊構建,所有雕花板都不存。但是該坊保存的胡人騎獅石刻是全省甚至全國少有的此類石刻。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四批1995年4月柱史坊明代泰州市……[詳細]
泰州城隍廟
  泰州城隍廟位于泰州海陵區邑廟街二十二號。泰州城隍廟又稱邑廟,是江蘇省境內現存最大、保存最為完好的城隍廟,泰州地區規模最大的道觀。始建于唐代,北宋以來曾經五次翻修。整座建筑坐北朝南,南北總長124.47米,占地5300多平方米。大門外八字墻分列兩側,前后以子午線為中軸,分山門殿、審事廳、大殿三進。山門殿,審事廳各五間,大殿十間,二十四司三十間和地方廟、三班六房、土地福神祠二十二間,共七十二間房屋。其中山門殿、審事廳、二十四司為明代建筑,大殿為清初建筑。每進連接天井的左右兩側皆建有對稱的廂房,從而使每進殿宇都自然形成一組四合院落。泰州城隍廟建筑風格和體量均與泰州舊州衙相似。第一進山門殿,設有三個方形的山門,山門殿內東西側各塑一尊馬神像,遙對山門,街南立有旗桿和影壁墻。第二進四值功曹殿,殿內供奉四……[詳細]
泰州明代住宅
  宮氏住宅位于泰州公園路104號。宮氏為明末至清代泰州望族。宅南向,今存東西兩條軸線各4進,占地約1500平方米,是保存較完好的進士宅第。東部主體建筑有廳、堂屋.均為硬山屋面,青磚小瓦。廳屋為明代建筑,面闊3間12.25米,進深7檁8.5米,脊檁高6.35米,抬梁式屋面,圓作,用料粗大,瓜柱處用荷葉墩、護斗、抱梁云、山霧云等雕刻構件,柱頭有卷殺,柱下墊白色大理石覆盆石礎。室內斜鋪方磚地坪,裝有屏門。明間隔扇門,隔扇上夾堂板刻成透空海棠形。廳前天井方形塊石鋪地,偏西有古蠟梅一株。堂屋3進用材較小,面闊3間,前檐下設廊,柱下墊木板,穿斗式梁架,均為清式建筑。西部4進,體量較小,均3間硬山頂。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汪氏住宅位于泰州季家院25號。宅始建年代無考,后歸汪姓。廳屋硬山屋面,面闊3間12米,……[詳細]
185、崇儒祠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崇儒祠
  崇儒祠:位于五一路,光孝寺旁。是為了紀念泰州學派創始人王艮奏請朝廷興建的祠堂。原有東中西三路建筑,現存中路四進,除第一進為復建,其余三進皆為明代古建。明萬歷五年(1577)為祀明泰州學派創始人王艮所建。祠南向,現存四進,全為硬山頂,占地面積1100平方米。第一進大門,第二進立本堂。第三進“樂學堂”為明式建筑,面闊三間10.50米,進深七檁6.05米,高5.50米,硬山頂。用材粗大,復盆式石礎。第四進賢人堂。第二進東墻嵌有明萬歷《重修心齋先生祠記》碑一通,碑青石質,高2.52、寬0.9米,文24行,滿行64字,楷書,萬歷巳卯泰州知州吳道立。西側有興化李春芳撰《崇儒祠記》碑一通。1986年大修,重建第一進。2001年,拆除祠西側民居,興建仿古小園林一座,內有長廊、水池、假山等,廊壁間嵌心齋先生《……[詳細]
泰州南山寺
  南山寺大雄寶殿,泰州千古名剎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明代重檐廡殿建筑,為最高等級的建筑形式,是明朝設立的僧人管理機構駐地,橫梁有明代墨書紀年,有明代彩繪遺存。今年已完成整體復建恢復原有規模。南山寺位于泰州古城東南的南城河畔,始建于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由鐵心堅禪師所建,朝廷賜額“護國寺”。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改為禪寺,更名為“資福禪院”。宋徽宗崇奉道教,將寺院改為道觀,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資福禪院改為了道觀,名“神霄玉清萬壽宮”。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恢復佛寺,升院為寺,名“資福禪寺”。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寺毀。紹熙年間(公元1190年-公元1194年),由僧紹信、覺妙重建。嘉定年間(公元1208年-公元1224年),僧人圖珍、惠文奏立戒臺。元至正二……[詳細]
新四軍東進泰州談判處舊址
  新四軍東進泰州談判處舊址位于江蘇省泰州市陵園路122號?谷諔馉幤陂g,國民黨魯蘇皖區游擊副總指揮部設在這里。1939年至1940年,陳毅三赴泰州,在此與國民黨地方實力派李明揚、李長江談判,團結抗日取得成功。舊址原為西山寺(今泰州中學內),現存清構二殿。大雄寶殿,面闊五間21.5米,進深十一檁17.4米,硬山頂。前有月臺,梁架有一斗九升斗拱。天王殿,面闊五間21.5米,進深七檁12.7米,硬山頂。梁架抬梁式,斗拱一斗六升、一斗九升。1998年陵園路拓寬時將天王殿移至大殿西側,與之齊平。1995年4月,新四軍東進泰州談判處舊址被公布為第四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鳳城河喬園(日涉園)
  日涉園時代:明至民國地址:江蘇泰州海陵南路436號喬園賓館內該園建于明萬歷年間,為太仆陳應芳的私人住宅園林。日涉園其名源于陶淵明《歸去來辭》中“園日涉以成趣”之語意,F在的泰州人又多稱之為“喬園”,因為此園曾一度被兩淮鹽運使喬松年占有,故有此稱。日涉園是蘇北地區現存的最早的古典園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占地1500平方米,現有山響草堂、因巢亭、綆汲堂、松吹閣等房屋建筑,分為前后兩園,布局小巧玲瓏,回復緊湊,層次分明。古時憑高遠眺,視通萬里。該園曾于1990年依清代周庠“三峰園景圖”修建,保持了明代建筑的風貌。日涉園布局小巧雅致,頗具江南園林之神韻。整個園林以山響草堂為中心,南部鑿池疊山以成主景,北部辟有庭園。草堂前,池水蜿蜒,山石環抱,主峰上立著三枝石筍,亦似三柄長劍,直指天空。難怪賓館……[詳細]
稅東街明清住宅
  稅東街明清住宅又名蔣科宅第,位于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稅東街112號,建于明萬歷年間,為隆慶進士、監察御史蔣科舊宅。建筑以火巷分隔為東西兩路,西路為明代所建,原有大門、楠木廳、穿堂和柏木樓四進,現存后三進,均為面闊三間的硬山頂建筑,東路為清代所建,存大門、方閣、堂屋和花園等。現存蔣科宅第由東西兩部分組成,中間以長火巷相隔,原建筑的大門在西側的楠木廳之前。西宅舊為四進,每進三間,同在一個中軸線上,旁有廂房,均為明式建筑。?東部為清代建筑,系屬花園。園之西南有方閣兩層,歇山頂,飛檐翹角,底層南東兩邊設廊,樓層東南北三面皆窗,登臨可觀全園景物![詳細]
190、泰州市博物館
泰州市博物館
  泰州市博物館成立于1958年,1980年進行了第一次改擴建,F位于泰州市海陵南路657號,占地面積1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2000余平方米,其中展覽廳面積近800平方米,文物庫房近300平方米。人員19人,其中副高職稱3人,中級職稱4人,本科學歷8入,大專學歷3人。設有陳列群工部、考古征集部、保管部、辦公室及保衛科、財務科 等部門。  泰州市博物館是一個以收-史文物為主的綜合性博 物館。擁有各類藏品近萬件,其中己經經過鑒定的國家一、 二、三級珍貴文物八百余件。文物收藏中,又以古代書畫、 明代服飾、六朝青瓷等較為出色,在國內博物館界有較大的 影響。古代書畫的藏品,有明代宮廷畫家呂紀,明代武林畫 派的開山鼻祖藍瑛,明代董其昌、文征明、張聊、唐志契、謝時臣、吳彬、程勝、張風等一批著名畫家的作品:……[詳細]
泰州市烈士陵園
  泰州烈士陵園位于泰州市海陵區迎春西路。泰州是紅色名城、革命老區,1926年秋誕生了中共江浙區委泰興獨立支部并領導了2萬余人的五一農民暴-動;1929年8月至1930年10月,如泰紅軍和紅14軍英勇戰斗在泰州地區;抗日戰爭時期,陳毅、粟裕率領新四軍一部挺進蘇北,在這里創建黃橋抗日根據地、建立“聯抗”,給予日、偽軍沉重打擊;解放戰爭時期,蘇北區黨政軍機關、第三野戰軍渡江戰役指揮部等指揮機關,在這里運籌帷幄,決勝沙場;泰州談判、黃橋決戰、蘇中七戰七捷、渡江戰役彪炳史冊,有1萬多名泰州兒女為中國的解放和建設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為弘揚先烈精神,教育廣大群眾,陵園于1951年始建,占地面積4.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近1萬平方米,建有紀念廣場、紀念塔、烈士墓區、陳列館等,陳毅為紀念塔題寫塔名。陵園是江蘇省……[詳細]
梅蘭芳紀念館
  泰州市梅蘭芳紀念館由原梅蘭芳史料陳列館和梅蘭芳公園合并而成。1985年2月時任國家主席的李先念--題寫了館名。梅蘭芳史料陳列館由明清兩代古建筑移建而成。其布局錯落有致,融嚴整、樸實、幽靜、雅致于一體。交通:城市道路由主干寬度35—60米、次干道寬度25—35米和支路寬度25米以下組成。結構布局采用方格網形式,主干道間距800—1500米,次干道間距400—600米。主城區主干道為7縱7橫,次干道為14縱15橫布局。港區主干道為5縱8橫,次干道為7縱7橫布局。規劃16條公交線路聯系火車站、汽車站、市中心、居住區、工業區及鄰近城鎮和鄉村。1984年,梅蘭芳90誕辰之際,興建了梅蘭芳公園。梅園中有“四絕”最值得一看。梅亭為園中一絕,二絕為梅蘭芳大型半身漢白玉雕像,陳列廳外水池中間的梅蘭芳,《太真外……[詳細]
193、光孝律寺
光孝律寺
  介 紹 “江淮名剎”光孝律寺始建于東晉義熙年間,原名萬壽寺,后因南宋高宗趙構為超度徽、欽二帝亡靈,詔令該寺擺設道場,敕令改稱“報恩光孝寺”。乾隆年間,又改稱“報恩光孝律寺”。該寺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最盛時期容納常住僧人千余人。本世紀30年代光孝律寺創辦佛學研究社,現在海外-的不少名僧都曾在光孝律寺就學。光孝律寺收藏珍貴文物較多,如收有歷代名家墨跡,世稱孤本的宋拓“汝帖”;隋唐時代從印度傳來的“貝葉經”等。 寺廟附近是繁華的商業街區,毗鄰有泰州秋葉原之稱的青年路電器一條街,購物很方便  交 通 乘5、6、8、9、10、15、16、29、36路可達。江蘇泰州……[詳細]
泰州南唐永寧宮銅鐘
  泰州南唐永寧宮銅鐘南唐永寧宮銅鐘據傳為南唐所建永寧宮前鐘樓的遺物,后被懸掛于明洪武年間鐘樓上。銅鐘用青銅鑄成,外表呈青綠色,有光澤,造型精巧,紋飾華麗,線條明晰,布局嚴謹,排列有序,給人以古雅、勻稱、莊重、壯觀之感。銅鐘的頂部為一相背而立的連體雙龍,頭上長有雙角,長舌下垂于鐘頂又微微上卷,身飾鱗紋,昂首睽目,四爪直撐,緊扣鐘身,形象生動。銅鐘連鈕高206厘米,上圍312厘米,腰圍358厘米,下圍366厘米,底口直徑115厘米,底邊厚7厘米,重2500公斤,鐘的紋飾集龍、蓮花、如意、牡丹、方格、八卦于一身,是富貴、吉祥、辟邪的象征,F存于泰州光孝律寺內![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免费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在线 | 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v二区 | 久久国产香蕉观看八 |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