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鳳城河風景區AAAA ![]() 泰州鳳城河風景區是國家4A級景區,以泰州護城河為主體興建的風景區,包括環城河及其周圍共256.8公頃的范圍。區內主要為三區:濱水景觀休閑區、城市歷史文化區、生態景觀游賞區。泰州古環城河全長6650米,“碧水繞城”成為現代城市不多見的自然生態景觀;泛舟河上,會充分領略到“州建南唐”的歷史厚重。在初建于宋的“江淮第一樓”望海樓上憑欄俯瞰,全國獨一無二的“戲曲文化三家村”、世界名僧輩出的佛教廟庵群落、中國歷史獨有的鹽稅建筑遺存都會盡收眼底。存量豐富、具有“泰州格”的明清古建筑記載了諸如范仲淹、王安石、文天祥、岳飛、孔尚任、柳敬亭、林則徐等一大批歷史名人的故事。景區東側泰州老街,古明清建筑,古色古香的……[詳細] |
![]() | 稻河景區AAAA 稻河古街區形成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為我市最大的泰式民居建筑群。涵西和五巷分居東西,稻河和草河貫穿南北,江水和淮水相會其間。景區內空間布局井然有序,泰式民居別具風情,歷史積淀深厚,文物古跡眾多,街巷肌理保留完整,坊間有“進了五條巷,如吃迷魂湯”的說法。稻河景區已成為市民和外地游客觀光休閑的重要景區。景區內有省級文保單位、號稱“九十九間半”的周氏(吳氏)住宅,有清末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被奉為文章宗匠的錢桂森故居,有兩淮地區最早供奉鹽宗的明代建筑管王廟,有從漢唐至明清前后兩千多年延續不斷的古水井群,有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總設計師何鏡堂設計的國家三星級綠色建筑泰州科學發展觀展示館等。稻河……[詳細] |
![]() | 泰州園博園(天德湖公園)AAAA 泰州園博園是第六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主題公園(主會場),簡稱“園博園”,現改稱“天德湖公園”。位于泰州市周山河街區12平方公里核心位置、毗鄰國家級高新科技園區中國醫藥城,占地面積超過1500畝,其中水面500畝,是泰州市城市主軸上的綠核。突出“現代、生態、科技、節約”理念,通過豐富多彩的園事花事活動,集中展示江蘇省園林園藝的最新成果。規模為歷屆最大,打造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園林精品,促進城市人居環境品質的提升,形成泰州新的旅游景觀品牌,帶動泰州新區的未來發展;開展高質量的園事花事活動,精心設計建設各具特色的主題展園,體現雅俗共賞,形式多樣的特色,亮點頻現。整個景區分為“動”、“靜”兩區域。“靜”……[詳細] |
![]() | 秋雪湖生態景區AAAA ![]() 雪湖風景區位于泰州市中部,東連國家5A級景區溱湖國家濕地公園,北有興化千島菜花風景區、李中水上森林,西毗國家4A級景區鳳城河風景區,南望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地理優勢十分明顯,以景區為中心,全面輻射泰州市其他各大景區,與周邊景區更是形成了強大的區域聯動性。景區區位優勢明顯,地理位置優越,距離主城區中心繁華地段僅8公里,7路公交專線在景區內各大景點設有公交站點,泰州火車站、泰州京泰汽車客運站臨區而建,省道興泰公路貫穿其中,啟揚高速和泰州長江大橋北接線在區內交匯。從景區出發,5分鐘可到火車站、6分鐘可進高速、20分鐘可到機場、1-3小時至上海、杭州、南京、蘇州、無錫等大中城市,交通十分便……[詳細] |
![]() | 泰山公園AAA 泰山公園位于江蘇泰州市主城區,公園不設圍墻免費開放。園內共分成四個區域:人文景觀區、盆景觀賞區、街頭綠地游樂區、濱水休閑區。環繞公園的一條湖泊名小西湖,湖水的水質異常清澈,山上的綠樹叢倒映在水中,形成美麗的倒影映象,讓人產生無限的想象。湖邊有蜿蜒的回廊,長長的木棧橋依石壩而建,親水平臺伸入湖面,帶給游客純美的享受,無愧其水上花園的稱號。小西湖四周有釣魚臺、游艇碼頭、湖心假山、臨湖禪院、望月樓等,寬闊的石板大道,串起了柱史坊、奶奶廟、春雨草堂、斷槐亭等景觀。水上花園、透空庭院、晨曦廣場、湖心小島,泰山公園將現代廣場風格與古建筑柔和在了一起,可同時容納萬余人游樂休閑,真是泰州市民健身養心的好場所。……[詳細] |
![]() | 望海樓,始建于宋,明清重建,更領江淮雄風,人稱“江淮第一樓”。現在的望海樓秉承宋代建筑風格,外觀三層環廊,主體色彩取栗殼、青灰二色,古樸典雅。具體表現形式相對于歷史記載更高大、壯美,線條流暢優美,表現手法高雅、脫俗,與泰州現有古建筑保持和諧一致的風格。樓西文會堂,史載初為北宋滕子京所建。列北宋時在泰為官,而后升遷至宰相的晏殊、范仲淹、富弼、韓琦、呂夷簡五相史料,堂前植“五相樹”;立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所作范仲淹青銅塑像,加之以景區內的已有千年之久的州城遺址和宋城古涵等景點,一切盡顯泰州“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名城名宦交相重”的輝煌歷史。地址:泰州市海陵區東南園類型:歷史建筑游玩時間:建議0.5-……[詳細] |
![]() | 東方網9月21日消息:市委、市政府傾力打造的“中國夜游第一城”將有新引擎,以“夜宴、夜游、夜娛、夜購、夜宿”為主要特色的泰州“三水灣”時尚休閑街區建設,昨全面啟動。這是記者從昨天召開的“三水灣時尚休閑街區專家研討會暨新聞發布會”上得到的信息。預計整個街區年底前完成施工,明年春正式對外開放。據了解,泰州三水灣時尚休閑街區是鳳城河景區的三期工程,目標定位為“國際湖景開放式時尚休閑街區”。位于鳳城河景區與鼓樓南路接壤的半島之上,與泰州老街相連。建筑以黑瓦、灰墻、白墻及透明玻璃為基調,既有傳統建筑文化內涵,又具有時尚氣息的建筑主基調,以此為基礎,形成由12組院落構筑的仿古街區式群落。在建筑風格上,“三……[詳細] |
![]() | 泰州市梅蘭芳紀念館由原梅蘭芳史料陳列館和梅蘭芳公園合并而成。1985年2月時任國家主席的李先念--題寫了館名。梅蘭芳史料陳列館由明清兩代古建筑移建而成。其布局錯落有致,融嚴整、樸實、幽靜、雅致于一體。交通:城市道路由主干寬度35—60米、次干道寬度25—35米和支路寬度25米以下組成。結構布局采用方格網形式,主干道間距800—1500米,次干道間距400—600米。主城區主干道為7縱7橫,次干道為14縱15橫布局。港區主干道為5縱8橫,次干道為7縱7橫布局。規劃16條公交線路聯系火車站、汽車站、市中心、居住區、工業區及鄰近城鎮和鄉村。1984年,梅蘭芳90誕辰之際,興建了梅蘭芳公園。梅園中有“……[詳細] |
![]() | 泰州南山寺 ![]() 南山寺大雄寶殿,泰州千古名剎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明代重檐廡殿建筑,為最高等級的建筑形式,是明朝設立的僧人管理機構駐地,橫梁有明代墨書紀年,有明代彩繪遺存。今年已完成整體復建恢復原有規模。南山寺位于泰州古城東南的南城河畔,始建于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由鐵心堅禪師所建,朝廷賜額“護國寺”。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改為禪寺,更名為“資福禪院”。宋徽宗崇奉道教,將寺院改為道觀,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資福禪院改為了道觀,名“神霄玉清萬壽宮”。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恢復佛寺,升院為寺,名“資福禪寺”。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寺毀。紹熙年間(公元1190年-公元1194年……[詳細] |
![]() | 泰州老街,一個麻石鋪就的明清小巷,穿梭在深深的四合院落,聲聲入耳的評彈說唱,滿街悠悠飄香的小吃,加上悠長悠長的叫喊吆喝聲,一如600年前馬可·波羅對泰州的記載:泰州,這個城不大,但塵世間的幸福極多……在鳳城河畔桃園景區外,有一條青磚黛瓦的古建筑帶,綿延600米,這就是“泰州老街”。泰州老街,是一條年輕的老街。在鳳城河管委會的打造下,僅兩年時間就成了泰州最繁華的商業區,更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聚集區,世俗文化和世俗生活在此肆意展現。“老行當”在此延續,“老手藝”在此復活。穿過古牌坊進入古老的麻石街巷,迎街兩側為古式店鋪,成串的大紅燈籠掛滿騎樓長廊,諸家店幌、匾額、旌旗相映成趣。你可以品嘗到完全手工制……[詳細] |
![]() | 學政試院時代:清地址: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泰州的“學政試院”,也就是過去考秀才的場所。試院為一大的古建筑群,大門前有一座青磚砌成的高大照壁,“學政試院”四個端莊厚重的金色大字在陽光下更外奪目。燦燦的光輝,仿佛是千年前的儒家思想仍在閃耀它的光輝;照壁背面是青石浮雕《觀榜圖》細細看來有趣極了,榜前簇擁的觀榜者,有老有少,他們在尋找著自己或他人的名字。不用說,笑逐顏開者定是那金榜題名的人,而名落孫山者則顯出垂頭喪氣的樣子。更有意思的是農家的小狗和大白鵝也大搖大擺在這觀榜的人流中,鄉土氣息呼之欲出;廣場東西兩側聳立著四柱三門的東西轅門,門額上分別刻有“騰蛟起鳳”和“紫電青霜”我雖不知道它的用意何在,但我……[詳細] |
![]() | 泰州柳園是為紀念泰州一代說書宗師——柳敬亭而建的。原來東、西城河夾著城南大道分別向南伸展,形成東、西兩灣,稱為打魚灣,相傳打魚灣乃柳之故居,遂在打魚灣東側、城河南岸依水而建柳園,面積約50畝,其中水面約占15畝。柳園經數年經營,早已是佳木蔥蘢,蓊郁成林,最妙的是選址的恰到好處,使得園內挽著一彎水泊,園外城河水又環擁著園林,常見水鳥飛掠棲息,頗有生趣。加之地處僻靜,罕有人跡,倒成了一個偶爾靜思冥想、“幽人獨往來”的好去處。興建柳園以寄托對柳敬亭的懷念是非常有意義的。柳敬亭,這個出身平民的說書大師,活動于明末清初朝代更迭的動蕩之際,一生極富傳奇色彩。本姓曹,原為塘灣曹家莊人,少時不受封建禮教的約束……[詳細] |
![]() | 心圣觀位于江蘇泰州海陵區江洲北路46號,原名永福觀(民國年間名永福庵)。海陵素為地靈人杰之地,公元1457年,明朝泰州才子儲巏誕生于此,后中殿試二甲第一,官至南京吏部左侍郎。據史志記載,永福觀始建于明朝萬歷年間,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由于時境遷變,時道時釋,或道佛兼弘,歷經數載為一方圣地。據范觀瀾先生的《泰州城區佛教寺庵廟宇概況》一文記載:“永福庵,居泰州城西。1949年住持為寶義法師。原有正屋8間,廂屋4間。國家落實宗教政策,心圣觀辟為宗教場所,經(蘇)121080002號文批準開放,還永福觀本來面貌。現任住持宏發道長,系海陵人士,長期在外去游-,曾擔任甘肅省道教協會白云觀、崆峒山名譽會長等……[詳細] |
![]() | 陽春三月,鳳城泰州,猶如一座浮在水上的城池,濕漉漉地從江河海“三水”交匯的水網中躍出來。河水坦蕩地漫漾流淌,恣意卻又節制。河道顯然已是歷經滄桑,自蘇北平原去往大海。眼前的河中之水,滴滴清純明澈,像是昨夜未散的霧、今晨初綴的露珠,彌散著新鮮的水氣息。島上的桃花林,朵朵簇簇開得粉艷妖冶;岸邊的綠竹園、金油菜、-墻、黛瓦屋、灰石橋、棕褐色氣勢恢宏的望海樓……長河倒影五色斑斕。面前這一眼看不盡的鳳城河景區,如青春少年,英姿勃發,年輕得無一絲倦容疲態、完美得沒有一角殘缺破損。這真的是古城泰州么?然而,他就站在那里,站在“文會堂”前的文正廣場上,素袍寬袖、蹙眉冷顏。他的袍帶被濕重的水霧洇濕,褶皺中深藏著難……[詳細] |
![]() | 都天行宮在泰州市西倉橋東引橋北側,老廒新村58號,都天行宮坐北朝南,南臨護城河,北近泰州船閘。因該廟是“都天菩薩”出巡時居住的宮室,所以稱為“都天行宮”,又稱“都天廟”。廟中所供神像,為唐開元末安祿山叛亂時死守睢陽、城破不屈的大將張巡,被人們尊稱為“都天菩薩”,敕封“吳天大帝”。都天行宮系清康熙三、四年間,就社稷壇舊址的西半改建而成,光緒二年、民國二十二年先后兩次重修。這組古建筑群在南北一條中軸線上。由門樓、戲臺、東、西廂樓、大殿、后樓等組成了廟宇主體。門樓5間,中開券門,上嵌“古都天行宮”石額,并飾有祥云圖案的磚雕,門前兩側立獅子盤球的石鼓一對。 門內后金柱下置屏門,平時開兩側小門,香期屏門……[詳細] |
![]() | 泰州市博物館成立于1958年,1980年進行了第一次改擴建。現位于泰州市海陵南路657號,占地面積1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2000余平方米,其中展覽廳面積近800平方米,文物庫房近300平方米。人員19人,其中副高職稱3人,中級職稱4人,本科學歷8入,大專學歷3人。設有陳列群工部、考古征集部、保管部、辦公室及保衛科、財務科 等部門。 泰州市博物館是一個以收-史文物為主的綜合性博 物館。擁有各類藏品近萬件,其中己經經過鑒定的國家一、 二、三級珍貴文物八百余件。文物收藏中,又以古代書畫、 明代服飾、六朝青瓷等較為出色,在國內博物館界有較大的 影響。古代書畫的藏品,有明代宮廷畫家呂紀,明代武林畫……[詳細] |
![]() | 吳同甲故居位于泰州市海陵區城北南通路236號。故居南向,始建于清道光年間,新中國成立初期興建南通路時,拆除大門、儀門及部分房屋,留下廳屋、堂屋及樓屋3座建筑。廳屋圓作,當心間梁架結構抬梁式,為5架梁前后加單步梁,用材較大;堂屋偏作,當心間梁架結構穿斗式,中間立中柱,柱兩側為帶有弧形的月梁,柱下墊木礎,屋面用方木椽,采用了一些明式建筑的做法,在泰州清道光時期的民居建筑中較為少見。廳屋在東側,后有天井。天井北有1座2層樓屋。樓屋的屋面東西山墻處建有馬頭高墻,上下面闊各3間,樓梯在東南,樓上地面前低后高。吳氏住宅后易主沈氏,由于房主是泰州知名商人,所存房屋質量尚好,青磚黛瓦,硬山屋面,平房后蓋樓,前……[詳細] |
![]() | 日涉園時代:明至民國地址:江蘇泰州海陵南路436號喬園賓館內該園建于明萬歷年間,為太仆陳應芳的私人住宅園林。日涉園其名源于陶淵明《歸去來辭》中“園日涉以成趣”之語意。現在的泰州人又多稱之為“喬園”,因為此園曾一度被兩淮鹽運使喬松年占有,故有此稱。日涉園是蘇北地區現存的最早的古典園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占地1500平方米,現有山響草堂、因巢亭、綆汲堂、松吹閣等房屋建筑,分為前后兩園,布局小巧玲瓏,回復緊湊,層次分明。古時憑高遠眺,視通萬里。該園曾于1990年依清代周庠“三峰園景圖”修建,保持了明代建筑的風貌。日涉園布局小巧雅致,頗具江南園林之神韻。整個園林以山響草堂為中心,南部鑿池疊山以成……[詳細] |
![]() | 夏思恭祠位于漁行大街20號。元朝末年,泰州白駒場鹽民張士誠起義,于1353年3月攻下泰州。戰后泰州城到處斷墻殘垣,張士誠讓夏思恭到城北宋代的堡城處重筑新城。1364年10月朱元璋命大將徐達、常遇春從大江口和揚州分水陸兩路向泰州進發。泰州守將嚴再興、夏思恭被迫退守新城。同時,張士誠急令淮安守軍援泰,被常遇春打敗。張士誠又派水軍兵船400艘出大江援泰州,因水淺難登陸,未解泰州之圍。夏思恭、嚴再興率眾堅守,同年十月十六日,徐達率兵圍攻新城各門,用高梢子船扎架攻城,夏思恭戰死,嚴再興等人被俘。隨后,徐達將此城夷為平地。當地百姓感念夏思恭的忠誠,就在當年夏的官衙處建造了一座廟宇,供奉夏思恭像,廟內還塑了……[詳細] |
![]() | 周氏住宅(俗稱99間半)地處市區草河頭西側,1995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周氏住宅建于清咸豐年間,建筑面積近2900多平方米。整座建筑群按4條軸線排列,由14個天井組成各自完整的10多個院落。宅內廳堂、賬房、廂房、水井、花園、假山等一應俱全。整座建筑群青磚黛瓦、建筑工藝考究,木雕、磚雕、石雕美輪美奐,為泰州現存古民居之首。周氏住宅原主人為周彬,是地方富商。周家敗落后將宅邸賣給了當時卸任回泰的廣東鹽大使吳希彭,吳希彭舉家搬至周氏住宅居住。覺得當時此宅的部分建筑風水不好,是導致周氏家族敗落的原因之一,因此,決定重新規劃擴建。擴建時,拆除了原大門,將門的朝向改為斜向東南。門前增設了照壁,增加了……[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