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鹽城市 > 鹽都區旅游

鹽都區旅游景點介紹

  胡公石墓坐落在張本村東首,蟒蛇河北岸的鈄坡上,占地200平方米。墓呈臥式長方形,長3.92米,寬1.62米,南側立一大理石墓碑,墓碑正面刻有“胡公石之墓”,北面刻有400字碑文,簡述胡公石生平。胡公石(1912—1997),鹽都區龍岡鎮張本村人。胡公石一生致力于書法藝術事業。20世紀80年代任全國政協委員、寧夏文史館長……[詳細]
  龍岡南街位于龍岡老集鎮,經龍岡鎮歷屆人民政府,竭力保護,基本完整如初。老街道青磚路面,古樸典雅、居民房屋保持了清末民初原來面目。街面、老店鋪陳舊的木板門延用至今,當年的繁榮依稀可見。……[詳細]
  葛氏宗祠座落在葛武鎮中心位置,穿堂兩進,系清代磚木結構建筑,主屋為五柱落地,青磚小瓦,大門前有漢白玉石鼓一對。土改期間為集體用房,現為葛武鎮居委會辦公用房,保存一般。……[詳細]
  陳琳,字孔璋,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漢順帝年間出生于廣陵郡射陽東首,今大縱湖東沙溝。漢建安二十二年(217)病故于曹操軍中,歸葬古射陽湖畔(現為鹽都區大縱湖鎮)。2007年陳琳墓遷至大縱湖景區“七子島”,以供后人憑吊。……[詳細]
  王懷瑩宅位于鹽都區大縱湖鎮晨陽村(原蒲周村),為清朝晚年所建的四合院,現只保留主屋1座,為木結構抬梁式建筑,六架椽屋用中柱,青磚圍臺,小青瓦覆蓋屋面。原宅主人王懷瑩,解放前曾擔任過國民黨官員,并還過鄉,無血債史。……[詳細]
  該宅位于鹽都區大縱湖鎮晨陽村(原蒲周村),為杭治新和宋成忠兩家共有房產,房屋四間連體,杭、宋兩家各有獨立小院和門堂,清末民初,主屋為磚木招梁式建筑,六架椽屋用中柱,青磚清水作,風火山墻,小青瓦覆蓋屋面。……[詳細]
  大縱湖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大縱湖鎮平湖居委會北端。占地500平方米,紀念碑屹立于碑座之上,整座建筑莊嚴古樸,紀念碑四周樹木郁郁蔥蔥。紀念碑主要紀念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詳細]
  秦南抗日烈士紀念碑位于鹽都區秦南鎮鳳翔村東北方向。為紀念楊啟華、姜義桂等十五名抗日英雄烈士,新建于1997年。墓碑占地13.5畝,高25米,墓碑東側是澤夫路,西側是加油站,南邊是鹽金公路,墓碑四周樹木郁郁蔥蔥。……[詳細]
  建于道光十年仲春,道光皇帝下旨,并賜“貞節碑”一方,碑上刻著“節孝祠”三個字。文革期間待旌庵遭到破壞,部分建筑被毀,石刻圣旨“貞節碑”尚在。“貞節碑”長約50公分,寬約30公分,厚約6公分,保存在待旌庵內。……[詳細]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并不慈愛,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繼母朱氏生病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湖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臥于冰上禱告,忽然間冰裂,從裂縫處躍出兩尾鯉魚,王祥喜極,特歸供奉繼母。他以德報怨的孝舉,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今景區在王祥當年臥冰的湖塘旁新建了一塊王祥臥冰石,以弘揚中華民……[詳細]
  始建于清代,為一院落式三開間房舍。歷經二百多年滄桑的鄭板橋教書館原有的房屋殘破不堪。2002年,地方政府籌資修繕,現今的教書館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60平方米,館室三間,磚木結構,盡展水鄉明清建筑風格,設有臥房、教書館、客堂,陳列著鄭氏部分書畫墨跡及生活用品。園內設有竹結構讀書亭一座,竹林、曲徑、綠陰、竹……[詳細]
  明洪武二十四年重新修繕。歷史上該寺規模宏大,香火鼎盛,法名遠揚,列鹽城九寺十三廟之首,成為區域性佛教文化活動中心。建國前毀于戰火,殘存部分建筑構件。古剎幾經興衰,香火仍然延綿。自改革開放以來,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貫徹落實。2004年,鹽都區人民政府在古寺原址上重修,三年先后建成了天王殿、大雄寶殿、齋堂和客堂,請佛像十余座。……[詳細]
  義豐革命烈士紀念碑始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坐落在義豐鎮南首的烈士墓內,距南鹽興界河約1.5公里,屹立于石仇路西側,屬陳莊村境內。此紀念碑占地1畝,建筑面積50平方米,碑身高8米,另立28塊小墓碑,安葬著28位抗戰英烈,記載著他們英勇抗敵,勇于犧牲的英雄事跡。……[詳細]
  北蔣革命烈士墓位于鹽都區北蔣鎮壓遠景居委會東南鹽興公路東側,鄉政府東2華里處。為1941年與日軍作戰犧牲于當地的兩位新四軍指戰員而建,占地450平方米,1982年5月在墓園內建紀念碑一座,紀念碑高10米,碑座長4米,寬3.5米,高1米。四周松柏雜樹夾長。……[詳細]
  沈拱山(1790-1855)鹽城市鹽都區郭猛鎮沈家墩人,祖籍蘇州,人稱“蘇北阿凡提”。卒后葬于郭猛鎮卞戴莊沈家祖塋,沈拱山墓現在郭猛鎮沈家墩(今鹽都區郭猛鎮卞戴村)。墓碑身高5米,周圍松柏蒼翠。……[詳細]
  墓成圓形,墓前立石碑,刻有滕翥生平簡介。明洪武戊申(1366),因避兵禍滕氏一支遷散自蘇州閶門,繼而仍因避兵禍遷居鹽城太平堆內,遂建置了滕家莊,距今已有六百多年之久。鹽城縣志及鹽城滕氏宗譜有如下載:始祖諱翥系鹽城明代名人,明成化二年(1466)年始祖作為貢生,由縣、州、府推薦到國子監學習,學成后,經憲宗見琛帝敕封河南省……[詳細]
  河夾寺遺址位于鹽都區秦南鎮河夾寺居委會西側南部,面積約1.2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1.5米,出土有唐代醬柚雙系罐、青瓷大碗、璧形底青瓷碗,宋代青白瓷碗、白瓷碗等殘片,現遺址表面還有中心小學一座,其余種植農作物。……[詳細]
  宋澤夫(1872—1942),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秀才。“九一八”事變后,他出任第五戰區鹽城縣抗日同盟會會長。陳毅稱為“蘇北的魯迅”。故居始建于清朝末年,南北長22.5米,東西長18米,前后穿堂兩進,東西廂房共計13間,前后兩進的墻系小青磚,五柱落地,木板隔山,屋面是杉木桁條、椽、網磚、小屋網面,斗拱飛檐,古雅壯……[詳細]
  宋澤夫(1872-1942),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考中秀才。“九一八”事變后,他出任第五戰區鹽城縣抗日同盟會會長。澤夫園朝南正方形,四面環水。園正南有一條6米寬的水泥欄桿橋,橋北端有寫著“澤夫園”三個大字的門樓。園內有一通大碑和兩小碑,分別刻著“革命烈士、愛國民主人士宋澤夫先生之墓”“風范永存”和“德教銘心”。園……[詳細]
  合隴堤遺址位于尚莊、秦南、葛武、北蔣等4鎮境內。筑于清代,全長67公里,西起尚莊古殿堡,東至葛武郝榮村,向北至北蔣朱陳村,向西至秦南南環,風翔兩村,向南至尚莊古殿堡,形成口字形,四周河流,圩堆南為鹽興河,圩堆東為上官河,東渦河,圩堆北為蟒蛇河,圩堆西為朱瀝溝。歷年加寬,加高,目前寬度8—10米,增高達5米。合隴堤在因代……[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婷五月亚洲中文 | 在线视频不卡欧美 | 午夜亚洲精品专区高潮日w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网 | 欧美精品高清一区二区蜜芽 | 日本公妇被公侵犯中文字幕 | 亚洲全高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