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鹽城市 > 東臺市旅游

東臺市旅游景點介紹

  從范公堤東坡始,向東沿方塘河北岸略偏南方向斜入河中心,東西長約3000米,后向南至圩里村境。南宋時期初筑時,底寬12米、高1.5米、堤面寬4米,北坡用灰褐條形磚砌筑,元代維修北坡加寬2米,用青灰磚砌筑。現(xiàn)北坡為厚1.5米的黃泛期黃色粉沙土沉積層所覆蓋,使之堤頂與北側田野持平。堤體0-土有宋代黃釉青瓷碗、青綠釉瓷碗、元代……[詳細]
  朱霞又名朱云伯,祖籍泰州,后到安豐經(jīng)商,營造屋宇數(shù)十間,住宅在周家巷和太平巷之間,占地面積千余平方米。大門向西,鑲嵌磚雕精細,門前有方石鼓,門前有花園,造型美觀,正廳屋畫梁雕棟,走馬廊檐為弧形檐,椽子似弓如意形,木雕精美,造型罕見,望磚僅有二指寬都經(jīng)過了刨磨和精心的加工,現(xiàn)存15間,每幢屋宇均有三道風火墻,是安豐保存較……[詳細]
  觀音堂位于安豐鎮(zhèn)北井兒頭大街,是安豐72個半廟堂之一,為尼姑庵。廟門朝北,與大豐紫云庵遙遙相對,庵門前現(xiàn)存一口古井。觀音堂始建于宋代,現(xiàn)存清構三間大殿。……[詳細]
  陳氏大院位于安豐鎮(zhèn)東新壩巷頭,為清代建筑,特點是庭院式建筑,現(xiàn)存三間主屋,一間書房,兩間門房共6間,主屋有風火墻,門頭有磚雕裝飾,院內有一棵400年以上黃楊。……[詳細]
  現(xiàn)存四間,系明代建筑。該建筑采用宋代建筑風格,琴型梁,梭式柱,立柱披麻捉灰,下有木柱礎,隔間屏風板,門面全槅扇,飾以暗八仙和四季花草木雕圖案。周法高系世界公認的三大漢語言學家之一,畢生從事漢語文字,語言學研究,在語言、語法等方面成績卓著,先后出版專著9部,學術論文數(shù)十篇。……[詳細]
  位于安豐鎮(zhèn)魯家橋西,1924年法國彭神甫來此傳教建造,計屋宇30間。解放后曾為東豐(東臺、大豐)聯(lián)合師范所在地,鹽城地區(qū)敬老院所在地。……[詳細]
  郭氏住宅位于安豐魯家巷、西串巷交界處,為清代建筑,保存完好,現(xiàn)為安豐居民郭能琴居住,現(xiàn)存三大間。……[詳細]
  四圈門位于古安豐街北東寺巷頭,系清代建筑。清宣統(tǒng)年間,張仁芬任安豐場官時,除霸安民,深得民心。張場長任滿時,群眾苦留不住,沿街設香祭送行,要求張場長留靴作為紀念,此靴貯于玻璃盒內掛在街北“四圈門”口。……[詳細]
  萬維國住宅位于安豐鎮(zhèn)北劉家巷西首,為明代建筑。原為安豐鹽商傅本漣的住宅,現(xiàn)為退休教師萬維國居住。現(xiàn)存三間,保存完好。……[詳細]
  錢乾(1882—1994),字少白,東臺市安豐鎮(zhèn)人,16歲時,被保送至南京兩江法政學堂讀書,后考入北京政法學堂,畢業(yè)后任大理院見習推事。后任江西省高等法院院長。民國初年,錢乾辭職返鄉(xiāng),開始了興學重教。出任安豐高等小學校長,創(chuàng)辦私立德馨女子國民學校,首開東臺女子教育先河。新四軍東進時,帶頭捐獻藥品和棉被,陳毅稱贊錢乾是共……[詳細]
  丁公館位于地藏巷頭,為清代建筑,民國時期安豐鎮(zhèn)長丁小梅居住,故稱丁公館。該民居門樓臨街,飾以磚雕,寬大氣派精美,中間建有兩座高大風火墻,保存完好。……[詳細]
  吳氏民宅,位于安豐鎮(zhèn)下灶居委會吳家巷,以其建筑風格判其為明代建筑。該建筑采用宋代建筑風格,琴型梁,梭式柱,立柱披麻捉灰,下有木柱礎,隔間屏風板,門面全槅扇,飾以暗八仙和四季花草木雕圖案。……[詳細]
  始建于清嘉慶年間(1796),始為幫船碼頭。光緒三十年(1904)南通大達輪船公司東臺辦事處重建下壩碼頭,開辟南通—東臺—鹽城客輪航線和泰州—東臺—鹽城客貨兼運航線,該碼頭一直使用至20世紀70年代。1940年11月,中原局書記劉少奇一行在黃克誠陪同下,曾蒞臨此碼頭。……[詳細]
  東臺天主教堂,位于臺城老壩萬家垛,系1920年由法國神父蓬士逯、晁德禮等到臺城傳教時購地所建,教堂建筑規(guī)模在當時為鹽城地區(qū)之首。現(xiàn)存的大圣堂俗稱“洋房”,面闊五間,長為18.5米,寬9.4米,高約5米,邊存過道,杉木地板,底層設通風口,落地窗。……[詳細]
  又名雙釵井,雙井隔河相生。據(jù)《舊府志》記載:七仙女與董永告別時,取頭上金釵兩只,擲于橋之南北做為紀念,后人于其處分別鑿井祝福西溪百姓。金釵井南井位于西溪風景泰山居委會境內,金釵井北井在晏溪河居委會境內,現(xiàn)古井四周也都是居民住宅。……[詳細]
  據(jù)《淮南中十場志》和清嘉慶《東臺縣志》記載,明代東臺境內的海鹽生產(chǎn)進入黃金期。明洪武元年(1368),在西溪設泰州鹽運分司,轄各鹽場鹽課司。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鹽運分司署從西溪遷駐東臺場。西溪設巡檢司衙門,在西溪晏溪河旁犁木街中部,明代建筑,現(xiàn)存20多間,現(xiàn)為草庵堂。……[詳細]
  范公講書樓又名讀書亭,為北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范仲淹在西溪擔任鹽官時所建,后被拆除。遺址在東臺鎮(zhèn)泰山居委會境內,當時范仲淹在西溪西南一處四面環(huán)水地方筑亭一座,并在亭前上方親書“仰止亭”三字,亭旁翠竹環(huán)繞,流水潺潺,風景宜人,環(huán)境優(yōu)美,范仲淹在亭內經(jīng)常與西溪讀書人一起聚會講學,談報國之愿。……[詳細]
  晏溪書院,原名西溪書院,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詞人、時任西溪鹽官的晏殊創(chuàng)建。晏殊(991—1055),字同叔,江西撫州人,后被委派西溪擔任鹽官,在此期間他體察民情秉公辦事,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后人為崇敬他,將書院改名為晏溪書院。書院設在西溪鎮(zhèn)上的南風亭對面,遺址今屬東臺鎮(zhèn)泰山寺居委會。是古揚州轄區(qū)內最早創(chuàng)建的書院。……[詳細]
  晏溪河原名南倉河,是一條千年的古河道。位于東臺鎮(zhèn)西溪古鎮(zhèn),東西走向,中段與雄河相接,呈丁字型。晏溪河為西漢建鎮(zhèn)時所挖,北宋年間著名政治家、詞人晏殊被朝廷委派西溪擔任鹽官,晏殊在西溪體察民情秉公辦事,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后晏殊如朝拜相,百姓思念公德,將南倉河改為晏溪河。……[詳細]
  翟登云(1815-1897),曾任東臺西溪書院院長。1988年清理墓時發(fā)現(xiàn)墓為長方形磚室墓,長2.4、寬1.2米,木棺已朽。出土石墓志,長0.68、寬0.66、厚0.14米,碑文19行,滿行30字,計558字,楷書。內容為記述墓主生平事跡,落款為翰林院修撰通州張謇撰書。墓碑現(xiàn)存在市博物館內。……[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国产亚洲亚洲精品视频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最新国产自产视频 | 婷婷色高清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