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崦橋位于常州市武進區(qū)橫山橋鎮(zhèn)清明山紫霞峰南麓的西崦村橫山中心小學北側10米,南北走向,是一座單孔石梁橋。西崦橋又名西岸橋,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清光緒十一年(1885)由鄉(xiāng)人楊裕城捐資獨建,為木頭橋。清宣統(tǒng)元年(1909)由鄉(xiāng)人劉楊氏和楊素英合資重建為石橋。中間有獨輪車道,臺階尺寸均按女子腳步設計,適合當……[詳細] |
![]() | 殷墅橋碑亭位于常州市武進區(qū)漕橋鎮(zhèn)運村農場村橋北自然村殷墅橋北堍東側。殷墅橋原名萬善橋,跨錫溧漕河上,據(jù)民國13年(1924)《重建萬善橋記》載:完善橋原為木質橋,咸豐(1851~1861)、光緒(1875~1908)年間兩次重修,光緒十年(1884)易木為石建成環(huán)形石拱橋,較舊橋高三尺,同時為方便行人歇息和安置建橋碑記……[詳細] |
![]() | 錢垛橋位于常州市武進區(qū)前黃鎮(zhèn)西紅旗村何家浜與丁舍浜分界處,有大小兩座錢垛橋,這里指的錢垛橋是大錢垛橋。錢垛橋又名前垛橋,東西跨向,花崗巖石質,是一座單孔石拱橋,解放后改名為前垛橋。《武陽志余》卷一記載“前黃八景”,其中就有錢垛橋。“雙橋書舍、六巷酒家、唐莊漁火、李園春雨、曹瀆秋風、黃塘水練、景德鐘聲、錢垛農耕”。其中錢……[詳細] |
![]() | 順莊諸氏宗祠位于武進區(qū)橫林鎮(zhèn)順莊村委諸家塘村,氣勢宏大,風景絕佳。東面是一泓占地約10畝的水池,名最樂園池,水邊楊柳依依,碧水清清;北面是原橫林鄉(xiāng)和崔橋鄉(xiāng)的界河,與池水相通;祠堂南臨武青公路;西面是郁郁蔥蔥的花園,園內有花木數(shù)十種。諸氏宗祠建筑面積320平方米,祠堂廣場約占地240平方米。2011年1月5日,常州市人民……[詳細] |
![]() | 后塘村青龍橋位于常州市武進經濟開發(fā)區(qū)西湖街道塘門村后塘門。后塘村青龍橋東西走向,跨鶴溪河,是一座三孔石墩石梁橋。據(jù)傳,流經丹陽、武進兩地的鶴溪河起源于西漢年代,劉邦的族兄劉賈封荊王在此筑荊城,為除連年水患率眾開挖河道,故名“荊溪河”。后有漢代道士丁令威在河邊丁橋的梁寶寺修道成仙,拋琴于河上化白鶴飛天而去,遂改名為“白鶴……[詳細] |
![]() | 漕橋位于常州市武進區(qū)雪堰鎮(zhèn)漕橋自然鎮(zhèn)西首,橫跨漕橋河上。漕橋鎮(zhèn)分南北兩部,即南漕與北漕,分屬常州武進區(qū)和宜興市管轄,此橋中心即為兩地的分界點。橋梁始建年代不詳。據(jù)清嘉慶元年(1796)的《續(xù)宜荊縣志》載:“復興橋,在漕橋鎮(zhèn),創(chuàng)建失考,乾隆年重修。”據(jù)《重建漕橋碑記》載:“漕橋亦同復興橋建逾二百年歟。”又據(jù)《趙氏宗譜》記……[詳細] |
![]() | 碧云庵位于武進區(qū)橫林鎮(zhèn)余巷村,與無錫市玉祁鎮(zhèn)僅一水之隔,滬寧城際鐵路的高架基座橫亙在庵前,飛馳的“和諧號”動車不時呼嘯而過。余巷村是一個歷史悠久又風景秀美的古村落,村里有余巷馮氏宗祠、馮仲云故居、余巷薛氏宗祠以及碧云庵等四處常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建筑馮元楨舊居,并出了薛應旂、薛敷政、薛敷教、馮仲云、馮鉉等中國名人。2……[詳細] |
![]() | 禮嘉雙橋位于常州市武進區(qū)禮嘉鎮(zhèn)老街,禮嘉雙橋為兩座平板石梁橋,是兩座一橫一豎相毗鄰的石橋,跨興隆河,其中東西走向的叫禮嘉橋,南北走向的叫太原橋。禮嘉雙橋是常武地區(qū)少見的保存較為完好的具有雙橋首尾相接的單孔石梁橋,這種橋制橋型在常武地區(qū)絕無僅有。禮嘉橋原名李家橋,始建于明洪武年間。禮嘉橋既是橋名,也是鎮(zhèn)名。禮嘉橋鎮(zhèn)建于何……[詳細] |
![]() | 隆興橋位于常州市武進區(qū)雪堰鎮(zhèn)雪東村東街小巷,是一座單孔石拱橋。隆興橋原跨馬象河(又叫馬祥河),故又名馬象橋,現(xiàn)村民仍習慣稱為馬象橋。隆興橋是當?shù)噩F(xiàn)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隆興橋始建年代不詳,清乾隆元年(1736)重建,取乾隆年號之興,更名為隆興橋隆興橋使用周邊地區(qū)的陽山石,采用縱聯(lián)分節(jié)并列法砌置。陽山石是無錫陽山地區(qū)的一……[詳細] |
![]() | 周陳橋位于武進區(qū)禮嘉鎮(zhèn)周陳橋村,村莊和樹林所掩,東西向橫跨西流溝(即周陳河),是一座單孔石拱橋。周陳橋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民國三十二年(1943)重修。周陳橋昔日為周陳壩,為利于水運灌溉,勸首王冠國、王宣國、王乘六鼎力募建,開壩造橋,起名周陳橋。“周陳”之名,沿用北宋“周陳里”地名,禮嘉周陳里即今禮嘉鎮(zhèn)禮……[詳細] |
![]() | 青司塘義井位于常州市武進區(qū)橫林鎮(zhèn)青司塘村53 號南。古井置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為青石質圓井,井欄圈外徑0.8 米,內徑0.6米,外壁刻有“ 康熙甲申年仲□ 義井 一念置”。井圈周身有數(shù)道磨痕,井水清澈,仍可使用。集公眾力量建造方便社會的公用設施之舉可稱之為“義”,古有義井、義橋、義莊、義學等。義井,即供公眾汲……[詳細] |
![]() | 周家湖青龍橋位于武進區(qū)湟里鎮(zhèn)武宜村周家湖,南北向跨黃瀆港,是一座單孔石拱橋。周家湖青龍橋始建于明初,橋歷經明清兩代,保存至今,雖經多次維修,仍保持原有風貌。周家湖青龍橋全橋長 17.60米,寬 3.08米,橋拱跨徑 5米,縱聯(lián)分節(jié)并列法砌置。橋面為兩坡臺階結構,南北二側各14級石階。橋欄間置望柱各 14對,為方頭素面柱……[詳細] |
![]() | 戈楫墓位于常州市武進區(qū)洛陽鎮(zhèn)洛東村戈家頭,為2009 年戈氏后人籌資重修。墓葬為圓形,直徑5米,高1.2米,用青磚砌有一圈護墻,外側哈有半圈環(huán)形護墓墻。墓葬正中有一漢白玉石碑,石碑上寫著“先祖十一世于蕃戈公之墓”。戈楫,字于蕃,號志和,清順治十七年(1660)出生于武進洛陽。康熙四十八年(1709)舉進士。據(jù)《戈于蕃先……[詳細] |
![]() | 雅浦陸氏古墓群位于常州市武進區(qū)雪堰鎮(zhèn)雅浦村西木杓山,由陸氏始祖墓和陸完學家族墓兩處墓群組成。陸氏始祖墓共有十座墓葬,弧形分布,外有直徑27米的墳欄圈,保留有云紋牌坊柱頭等建筑構件,新立了“周氏佳城”牌坊。陸完學家族墓共有五座墓葬,中為陸完學之父陸南陽的墓葬,墓碑殘斷,下部刻有“善化縣知縣累……兵部尚書聚岡陸公墓……孝男……[詳細] |
![]() | 勝西古墓位于常州市武進區(qū)南夏墅街道勝西村,當?shù)厝朔Q“西山墳”,為明代進士卞湮墓所在地。解放前墓前樹有墓碑,墓碑前有墓道,兩側立有石獅、石馬等石獸,后因在“文革”中遭到較大破壞,墓碑、石獸等被毀用于造橋鋪路。現(xiàn)在卞湮墓僅存墓葬本體,為一近圓形的大土墩,直徑約50米、高約12米,總占地面積約1962平方米。卞湮墓上遍植桂樹……[詳細] |
![]() | 茶山1、2號土墩墓位于常州市天寧區(qū)烈士陵園內,西鄰蘭陵北路,南近中吳大道。1號土墩高約4米,周長200米,呈橢圓形;2號土墩位于烈士陵園西門入口處,南距1號墩約10米,高約5米,周長140米,西面為張?zhí)住Ⅵ那锇住链⑷沂克芟瘛M炼漳顾趨^(qū)域原屬茶山鄉(xiāng),故名茶山土墩墓。茶山,一般指產貢茶之山,此片區(qū)域無山,也不適合……[詳細] |
![]() | 樟村陸氏宗祠位于武進區(qū)丁堰街道常豐村委樟村,南距大運河和滬寧鐵路分別約1000米和500米,北距龍城大道約500米,東距圩墩遺址約2000米。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樟村陸氏宗祠初建年代已不可考,現(xiàn)祠堂是在清同治十年(1871)建造的基礎上重建而來。老人們記得祠堂院中曾有一棵參……[詳細] |
![]() | 澄西抗日民主政府舊址位于常州市武進區(qū)焦溪鎮(zhèn)翟家村委吳下橋村河東 25 號。舊址原為竹林庵庵堂,現(xiàn)存房屋為磚木結構的硬山式平房,坐北朝南。房屋分前后兩進,都配有東西廂房。頭進 7 楹 5 間,正中明間仍保持原有拱形門楣。二進 8 楹 3 間,梁柱穿枋具晚清民初風貌。兩進房屋間為天井,天井兩端各有平房一間。澄西縣抗日民主政……[詳細] |
![]() | 惲南田紀念館位于常州市武進區(qū)湖塘鎮(zhèn)馬杭南街。紀念館原為馬杭宋氏宗祠,1935 年馬杭八房村人宋雪琴所建。1983 年為紀念惲南田誕辰 350 周年,武進縣人民政府撥專款征用了宋氏宗祠,修葺改建為惲南田紀念館。2003 年,武進區(qū)政府再次對惲南田紀念館進行了重修。惲南田紀念館為占地面積約 1000 平方米的封閉式院落,院……[詳細] |
![]() | 百歲莊坐落在常州市武進區(qū)前黃鎮(zhèn)漕橋楊橋村丁家塘,位于丁家塘丁宅的西部。百歲莊建于 1915年,由朱熹的后代子孫朱龍川建造。為紀念其祖母活到108歲,朱龍川便把這座剛建好的莊園稱為“百歲莊”。建筑群主體建筑坐北朝南,是硬山式磚木結構,為民國初年建筑,前后兩進。舊時莊園東西長 28.8米,南北進深 43米。現(xiàn)存建筑頭進二層……[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