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洽墓位于常州市武進區湖塘鎮老壩村,為陳洽及其夫人楊氏合葬墓。陳洽墓原占地三畝余,坐西朝東,入口處有牌坊,墓前有墓道,兩側立有石翁仲、石馬等石獸。墓地在“文革”中遭到破壞,2012 年,陳洽墓完成修繕,修繕后的陳洽墓及景觀總占地面積約 4400 平方米。墓地原有的石像生大部分已散佚,僅存兩匹石馬由武進區博物館收藏,在淹……[詳細] |
![]() | 振聲高等小學堂舊址位于常州市武進區雪堰鎮漕橋中學內,為漕橋初中前身。現存建筑二進,占地面積約 1000 平方米,2012 年由武進區教育局、雪堰鎮政府進行修繕,現辟為漕橋初中校史展陳室。1906年漕橋士紳趙頌眉、孫芝耀等人為順應 “廢科舉、興學堂”的潮流,在漕橋鎮東樓村趙氏宗祠發起并創辦了振聲高等小學堂,推舉孫芝耀為校……[詳細] |
![]() | 梅里張氏宗祠,號“二銘堂”,位于武進區橫林鎮崔北村委梅巷里村,因這里曾遍植梅花,芳香四溢,后來改梅里為梅巷里。梅里張氏宗祠由張天挺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清乾隆十九年(1754),張氏族人又捐資整修,三進的祠堂莊嚴肅穆,家譜記載有“常州東門外城東第一壯麗之宗祠”之稱。新中國成立后,張氏宗祠被改建成梅巷小學和村……[詳細] |
![]() | 余巷馮氏宗祠位于武進區橫林鎮余巷村東街27號,馮氏大宗祠始建于明朝天啟年間,祟禎四年(1631)建成,號“倫正堂”,意為世代以倫理道德為正,但在“文革-”中被毀。現在的馮氏宗祠原名“追遠堂”,是馮氏分祠,始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2006年馮氏族人在修家譜時修繕了祠堂,更名為馮氏宗祠。馮氏宗祠坐北朝南,占地約30……[詳細] |
![]() | 芙蓉奚氏宗祠位于武進、無錫、江陰三地交界之處的武進區橫山橋鎮雙廟村委塘灣村,這里曾是古芙蓉湖的中心,奚氏宗祠立于一塊風水寶地之上:“前釣鉤月,后野耕云;高隴荒坡,小橋煙柳”,前面是一泓連綿的清水,后面距京滬高鐵不遠,占地面積642.4平方米,建筑面積544.4平方米,廣場面積150平方米。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詳細] |
![]() | 郡南十余里,江南沃野,有村盧莊,村落隱隱,喬木森森,河川環其前后,康莊通其往來。盧莊徐氏宗祠位于武進區湖塘鎮龍潭村盧西小組。宗祠始建于明正德戊辰(1508),后屢經廢興,清乾隆壬子(1792)、民國丁亥(1947)兩次再修。現存建筑為磚木結構,呈五開間三進式一轎廳四側廂布局,占地約1200平方米,建筑面積728平方米,……[詳細] |
![]() | 材罩屋舊址位于常州市天寧區前后北岸歷史文化街區東北角,又名四方樓,始建于清末至民國初年。現存建筑為民國時期,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共兩進,內有院落和天井,總占地面積304.08 平方米。大門用青磚砌成半圓券,兩側為馬牙槎, 形似羅馬式拱形門。第一進為硬山式,磚木架構,三層樓房,一、二層三開間,總長11.26 米,進深13……[詳細] |
![]() | 萬安橋位于常州市武進區戚墅堰東街,跨老三山港,在京杭大運河北岸,是一座單孔石拱橋。萬安橋是街東和街西的重要連接,站在橋上可以一覽古運河的壯麗景色,橋西的東街自明朝以來就是戚墅堰重要的街道之一。萬安橋東西走向 ,始建年代失考(有一說是明正統五年(1440)始建),明成化十四年(1478)同知吳桓修建,取名戚墅堰橋,又名萬……[詳細] |
![]() | 芙蓉西柳塘村劉氏宗祠,號守三堂,位于武進區橫山橋鎮芙蓉柳蕩村,劉氏宗祠坐北朝南,氣勢宏大,為五開間二進布局,祠堂的東、南、西三面臨水,堂前有一大廣場,祠堂處于山環水抱之中,風景絕佳。劉氏宗祠古色古香,文化內涵豐富,祠堂占地面積3.8畝,建筑面積588平方米,2011年5月竣工。2013年4月1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詳細] |
![]() | 江村周氏宗祠位于武進區橫林鎮江村行政東村自然村,宗祠坐北朝南,兩進兩側廂,硬山式磚木結構,占地1650平方米,堂號“愛蓮堂”,尊北宋周敦頤為始祖,周敦頤的第六世嫡長孫周應高于咸淳五年(1269)年隨宋度宗南巡,后辭官隱居于張塘里,為周姓人遷錫始祖。周氏子孫興旺,發展為八個支系,其中五牧支的十世孫周彥貞的三世孫周騫,遷居……[詳細] |
![]() | 崔橋朱氏宗祠,號承德堂,位于武進區橫林鎮崔橋朱家村,二進三楹,占地面積630平方米,建筑面積550平方米。2013年4月1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據《朱氏宗譜》記載,崔橋朱氏族人于明宣德二年(1427)從安徽歙縣遷徙到此,已有580多年了。在清乾隆年間,朱氏族人始建朱氏宗祠,后經過數次改建和修……[詳細] |
![]() | 遙觀鎮白塔位于常州市武進區遙觀鎮塘橋村采菱港畔、塘橋老街的南端,原來豎立于塘橋(現已拆除)的北邊東側,俗稱“塘橋白塔”,曾為遙觀勝景。白塔由青石雕鑿疊筑而成,仿木檐樓閣式磚塔式樣,六面七級,現存高度3.4米。底部平面呈正六邊形,每邊寬0.25米,每級塔身周長1.8米。塔身每面有精工雕琢的佛龕以及形態各異的佛像,線條流暢……[詳細] |
![]() | 中共太滆地委新四軍南楊橋地下交通站舊址位于常州市武進區前黃鎮南楊橋南堍西街今橋南新村 24 號。地下交通站舊址基本保持舊觀,為兩間相連的硬山式樣磚木結構普通民居,前后兩進,第一進面寬 6 米,第二進東側一間為閣樓,西側一間已改為平屋。抗日戰爭時期,楊橋作為新四軍在太滆的根據地,是一處對敵斗爭的重要地區,中共太滆地委就設……[詳細] |
![]() | 天主堂,位于常州東北約6公里的天寧區鄭陸鎮東青和平村委陳家自然村,是武進建堂最早,規模最大的教堂。1988年11月7日,武進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文物保護點。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據傳天主堂初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清宣統三年(1911)征地24畝,時黃輝烈神甫擴建教堂用房……[詳細] |
![]() | 丁家塘丁宅坐落在常州市武進區前黃鎮漕橋楊橋村。2008 年2 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布局以中軸線對稱分列,各面闊三間,中為廳堂,兩側為室,老式灶臺保存完好,地面多為青石和方磚,古樸雅靜。丁家塘丁宅地處楊橋浜南岸,地理環境優越,門前綠樹掩映,屋后溪水長流,鳥語花香,一幅江南小橋流水人家景象。它是常州保……[詳細] |
![]() | 牧齋院位于常州市武進區前黃鎮漕橋楊橋村老街(北街)38號。牧齋院是南宋理學家朱熹的后裔朱牧齋的宅院。今有清代建筑磚木結構硬山式3進房屋,占地面積525平方米。頭進坐東朝西6楹平房1間,大門為老式店鋪排門,由北山墻中間開門進入天井、第二進等,山墻上筑門樓,門樓磚雕已毀,但門框下尚存浮雕有菱形方勝的青石階沿石,天井東南角尚……[詳細] |
![]() | 錢一本墓園位于常州市武進區雪堰鎮城灣山梅園嶺西側,東、西、北三面環山,南部為平地,可眺望太湖。1958 年,因當地修建水庫,墓道部分石構件被損壞壘砌水閘,墓園大部分被淹沒在水庫中。近年水庫廢棄后,墓園重新從水底暴露出來。2011 年至 2012 年,為配合基本建設,南京博物院、常州市考古研究所、武進區博物館組成聯合考古……[詳細] |
![]() | 潞城王氏宗祠位于武進區潞城街道大樹下村,堂號“三槐”,與禮嘉周陳王氏同屬“三沙王氏”,為北宋初年宋太祖、太宗時任兵部侍郎王祜的后裔。大樹下王氏始遷祖為西沙支后裔安三公于元末明初(1370年前后)徙居江陰君山之麓,再遷居到大樹下村。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祠堂坐北朝南,第二進始建……[詳細] |
![]() | 大明廠民國建筑群位于常州市武進區延陵東路388號常州天虹紡織有限公司內,南臨大運河,是中國現代杰出實業家、著名愛國民族工商業者劉國鈞家族在常州的紡織工業遺存。現存有老廠房、水塔、實驗室、會議室、療養院等建筑,占地面積5832 平方米。老廠房東西長78.5 米,南北寬60.37 米,高7.5 米。水塔位于老廠房內部西北側……[詳細] |
![]() | 楊氏祭祀亭,為西崦楊氏宗族祭祀始祖長茜公祭祠墓廬所在地,亭為青石建筑,高約3.5米,長寬各2米,占地6平方米,亭額上刻有“永言維則”,東西兩側亭柱刻有楹聯一副:“泐孝思于不匱 宏報本以無疆”,亭中置放石碑一通,刻有“乾隆三十二年明處士始遷西崦長茜公墓祭廬,通族敬立”,楊氏祭祀亭保存基本完好,2007年進行修復,2011……[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