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常州市 > 武進區旅游

武進區旅游景點

中國春秋淹城旅游區
   淹城位于常州市南面,距市區約七公里是我國目前西周到春秋時期保存下來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地面古城池。據說,這也是世界上公有的三城三河形制的古城,面積約0.6平方公里,迄今已有將近3000年的歷史。相傳商朝末年,東夷奄君為躲避周王的攻打,帶領部落南下,筑成挖壕固守數年,因四周都是護城河,好像淹在水里一樣,故稱淹城。淹城氣勢壯觀,遺址有土墻三重,分為外城、內城、子城,各城均有護城河環繞,只在西面有一出口通道。外城呈橢圓形,周長約2.5公里,內城和子城都為方形。城內有淹君殿、跑馬崗、甘露城、頭墩、肚墩、腳墩、玉井、搖鈴鐘聲、龍泉等古景點。城內外散布著的百余個土墩中,以頭墩、肚墩、腳墩為最大。近年來淹城先……[詳細]
中華孝道園
   •參觀為孝子王裒建立的蓼莪禪寺,在觀音勝境拜觀音祈福吉祥。景點介紹中華孝道園面朝太湖,背靠蓼莪山,融合了孝道和觀音文化,在此既可以看到為紀念二十四孝之一王裒而建的蓼莪禪寺,也可以看到高大的觀音塑像。景區的建筑很新,周邊環境具有鄉村風情,但是位置偏遠,更適合自駕游。中華孝道園的大門就在太湖畔,里面的布局類似于無錫的靈山勝境。進入大門,首先看到思恩廣場,廣場在一片湖水中,中央立著高12米的潔白凈瓶,定時會有噴泉表演。然后遇到岔路,往右是去先祖廟堂的,往左的菩提大道通往觀音勝境。先祖堂內供奉炎黃二帝、伏羲女媧等各路神靈,東西兩殿為譜牒文化館,兩側105間廂房為百家姓祠堂。在去觀音勝境的路……[詳細]
淹城野生動物世界
   •適合親子游,可自駕入園看各種動物,并與溫順的小動物親密接觸。景點介紹淹城野生動物世界緊鄰淹城春秋樂園,以野生動物生態散養為特色,分為步行游覽和乘車游覽(景區小火車或自駕)兩種方式,適合親子游。動物園里兇猛的動物都與游客隔河相望以確保安全,溫順的食草動物可以接觸喂食。淹城野生動物世界內設有袋鼠館、鳥類長廊、狼谷、黑豹館、白獅館、東北虎館、孔雀苑、猩猩館、熊貓山寨、非洲獅部落等20余個動物專館。如果是步行游覽,可以從東大門入口進入,進門后向右,按逆時針方向逐個游覽。東大門也是主要的出入口,游客中心和售票處都位于這里。如果是自駕車游玩,則要從南大門自駕區入口進入,順時針方向游玩。園區內……[詳細]
環球動漫嬉戲谷
   環球動漫嬉戲谷樂園,位于常州市武進太湖灣旅游度假區內;一座國際動漫游戲體驗博覽園,顛覆傳統,突破創新,定位鮮明,以滿足逾4億中國互聯網用戶的龐大娛樂需求為目標,以更適合未來前往的體驗型公園為前瞻,與世紀品牌“迪斯尼”及“環球影城”形成差異,注重現代數字文化互動體驗,給世界一個全新主題。環球動漫嬉戲谷,以“動漫藝術、游戲文化”為主題,將超前的數字娛樂和高科技術完美融合,通過游戲虛擬場景局部實景化的手段,將一個從未有過的、神秘未知的、超越現實的“奇幻世界”帶入現實!你,將以主角的身份,在現實中演繹“穿越奇幻世界”之神話傳奇。環球動漫嬉戲谷擁有中國大陸唯一、世界第二座天幕影院“天幕幻想”和亞洲第一的……[詳細]
宋劍湖生態旅游區
   宋劍湖生態旅游區位于武進區遙觀鎮,規劃總面積5.63平方公里,其中濕地水域面積達4000多畝。旅游區將“生態”與“鄉土”兩大主題有機統一,在修復濕地生態的同時,建設集休閑度假、度假酒店、科普教育、生態居住、商務辦公為一體的生態公園。按照規劃設計,旅游區主要景點有:噴泉迎客、棧橋賞景、百步得福、玉螺傳說、泛舟蕩漾、嬉戲果園、釣魚臺、蘆葦風光、陽光草坪等。開放時間:08:00-18:00(售票:08:00-17:30)……[詳細]
武進藝林園
   武進夏溪觀賞植物科技示范園(藝林園)由常州市厚余花木有限公司建設,引進名、特、優、稀和珍奇觀賞花卉苗木新品種數百個,依托南京農業大學實施高效栽培技術,加速優質種苗、種球、種子和栽培技術的推廣、轉化和利用,至2000年底,建立花卉新品引種基地66.67公頃,大棚3.2萬平方米,推廣種植面積2000公頃。2002年公司投資3000余萬元建設了集科研、科普、生產銷售與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百畝花木精品示范園――藝林園,該園采用公司總經理戴鎖方獨創的“大樹移栽、快速生根法”國家專利,以種植樹齡超過百歲的桂花、榆樹、石榴、銀杏等名古奇珍大樹和花卉為主。該園以古樹為造型的門樓高23米,古樹連接假山長約150米,……[詳細]
淹城遺址
   淹城遺址位于江蘇省常州市南門外約7公里武進縣湖塘橋西。淹城水陸面積約67公頃,其中耕地約占47公頃。城有三重,分別為外城、內城、子城,城河亦有三圍。外城為一不規則圓形,周長2580米,東西對徑800余米,南北直徑750米左右;城墻殘高10米左右,寬25~50米不等,城外護城河一般寬40~50米,深3米多。內城呈方形,處于外城內部的東北面,周長半于外城,達1252米,高10.5米、寬20米左右,高于外城。子城即王城,又稱為“紫羅城”,在內城中部偏北,也呈方形,周長457米,高約11米,寬約7~10米。三城各有一門出入,外城的出口在西部偏北,俗稱“城門口”;內城出入口在西部偏南處,俗稱“搖鈴城”;……[詳細]
武進白龍廟
   白龍廟位于武進區橫山橋鎮橫山風景區紫霞峰南坡黃貓嶺(傳說嶺前有一黃貓,白天吐金子,夜晚吐銀子,后稱黃貓嶺)之東,坐北朝南,亭臺樓閣,依山而建,山環水抱,氣勢非凡,候鳥云集,四季花香鳥語,真可謂人間之佳境。為紀念白龍娘娘,里人募集財物,大興土木,擴建道觀,供奉其身,名曰潛靈觀,后改名潛靈廟、龍母廟、白龍廟。明成化七年(1471)重建。明嘉靖十年(1531)六月,大旱,蝗飛蔽天,欽差郡守親臨白龍廟,虔誠祈禱,歸途即降大雨,三日不息,遠近沾溉,秋歲大熟。官紳以神為靈又擴建,并立碑為志。清乾隆十八年(1753)、道光十二年(1832)均重修。咸豐十年(1860)廟毀于戰火。光緒四年(1878)在廢址上……[詳細]
橫林趙氏宗祠
   橫林趙氏宗祠,號永思堂,位于武進區橫林鎮趙家塘,祠始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明萬歷八年(1580),因第十世趙士立無后,捐獻家產建成大祠堂(即今址),此后數百年間曾多次整修。2013年3月祠堂再修竣工,4月4日舉行祠堂竣工慶典。趙氏宗祠坐北朝南,三進三開間六檁,硬山式磚木結構,三進屋脊各有特色,第一進為哺雞脊,第二進為夔脊,第三進為龍脊,屋脊的兩頭做成龍鳳鳥獸圖形,保留了明清風格。趙氏宗祠占地面積588平方米,建筑面積219平方米。祠堂南眺無錫陽山,北望清明山,堂前還有一條清澈的河浜,真是一處風景佳地。橫林西蓋趙氏是宋太祖趙匡胤次子燕王趙德昭的后裔,始遷祖趙孟堙是趙德昭十一世孫,元朝時趙孟……[詳細]
禮嘉雙橋
   禮嘉雙橋位于常州市武進區禮嘉鎮老街,禮嘉雙橋為兩座平板石梁橋,是兩座一橫一豎相毗鄰的石橋,跨興隆河,其中東西走向的叫禮嘉橋,南北走向的叫太原橋。禮嘉雙橋是常武地區少見的保存較為完好的具有雙橋首尾相接的單孔石梁橋,這種橋制橋型在常武地區絕無僅有。禮嘉橋原名李家橋,始建于明洪武年間。禮嘉橋既是橋名,也是鎮名。禮嘉橋鎮建于何時,因何得名,自古而今,缺少文字記載,然眾說紛紜。不論宋朝的咸淳《毗陵志》或明朝的成化《常州府志》,都無“禮嘉橋”或“李家橋”。只載有周陳、都浜、秦巷等里名,而這幾個里就在禮嘉橋之周圍。據禮嘉數十家宗譜詳核,在清朝雍正七年(1729)以前,稱“禮嘉橋”為“李家橋”。以“李”勘其由……[詳細]
錢一本墓園
   錢一本墓園位于常州市武進區雪堰鎮城灣山梅園嶺西側,東、西、北三面環山,南部為平地,可眺望太湖。1958 年,因當地修建水庫,墓道部分石構件被損壞壘砌水閘,墓園大部分被淹沒在水庫中。近年水庫廢棄后,墓園重新從水底暴露出來。2011 年至 2012 年,為配合基本建設,南京博物院、常州市考古研究所、武進區博物館組成聯合考古隊,對該墓園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墓園坐北朝南,中軸線方向為北偏東30°。平面呈側“凸”字形,南北長 160 米,東西最寬 70 米,總占地面積 8042 平方米。結構清晰,建造時經過精心規劃。墓園因地勢而建,從前往后逐步升高,高低有別,層次分明。清理出望柱、牌坊、神道、泮池、圓形……[詳細]
五七農場排灌東站
   五七農場排灌東站位于常州市武進區延政西路北側,橫亙于十字河南北兩岸,建于1971年,為一座水泥磚砌建筑,集排灌、通航功能于一體,建筑面積約 500 平方米。下層為水閘,上層為排灌站,樓頂中部有水泥質橋拱形匾額,楷書“武進縣五七農場排灌東站”十一個繁體大字,左右各有一根立柱,柱頂塑成紅旗招展形狀,柱體有楹聯一副:“天翻地覆慨而慷,虎踞龍盤今勝昔”。武進滆湖北端的沿湖圩區圍墾耕地面積近兩萬畝,每年排澇壓力較大。自民國時期開始,圩區逐漸開始嘗試以機電灌溉農田,但應用較少,大部分還是潮水自留灌溉,或者依賴人力、畜力的龍骨水車,這種原始的灌溉方式揚程低、排水量小,農業生產的發展受到很大限制。1954年農……[詳細]
淹城寶林寺
   寶林寺,位于常州市武進區春秋淹城遺址西約1公里處。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時(公元527年),557年北周孝閔帝重建,更名“法華寺”,宋崇寧兵毀,明重建,復名“寶林寺”鼎盛時有殿宇千間,蔚為壯觀。至1949年,仍有殿宇百余間。1958年被拆,僅存3間寺屋用作倉庫。1995年12月,寶林禪寺重新開放,重建了天王殿、大雄寶殿、羅漢殿、萬佛殿、講經堂、齋堂等共計9000平方米,新塑了莊嚴妙相,各具特色的佛像。公元527年,南北朝時期梁武帝舍業無為祖師創建寶林寺,歷盡興衰,但寶林寺作為觀世音菩薩的根本道場已名聞寰宇,周遍法界。北宋崇寧年間(1102—1106年)毀于兵燹,南宋重修,復名寶林寺。元末又毀于戰亂,……[詳細]
大運河常州段
   大運河常州段西至武進與丹陽交界的荷園里,東至武進和無錫交界的直湖港,全長45.8公里,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最早開鑿于春秋時期,也是最早開鑿的江南運河段落。2006年京杭大運河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將浙東運河、隋唐大運河與京杭大運河合并公布為“大運河”。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江南運河常州城區段,西起連江橋、東至東方大橋,長約23公里,被列為世界遺產大運河的27段河道之一。江南乃“水鄉澤國”,也是運河起源之地。相傳早在商朝末年,吳泰伯在無錫梅里一帶開鑿運河以灌溉、排洪。春秋末年,為滿足西征北伐軍運之需,胥浦、胥溪等多條運河相繼開……[詳細]
禮嘉王氏宗祠
   禮嘉橋王氏宗祠位于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禮嘉鎮魚池村,始建于明崇禎年間(1628—1644),清雍正年間(1723—1735)增建后進,嘉慶十四年(1809)改建宗祠,在舊址上擴大祠堂規模,歷時8年建成。禮嘉王氏宗祠,歷史比較悠久。據《周陳王氏宗譜》記載,中沙禮嘉王氏是周陳王氏是隨北宋南渡而來到武進禮嘉的。中沙周陳王氏是北宋宰相王旦(王文正公)一脈的后裔,而王旦的父親王祜(王晉公)曾在北宋初年任兵部侍郎。當初他曾“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贝笪暮捞K東坡收入《古文觀止》的名篇“三槐堂銘”說的就是這件事。以后,王氏子孫不論遷徙何處,如建宗祠就都取名“三槐堂”。王氏宗祠原為五楹四進,中……[詳細]
鄒區興隆橋
   興隆橋位于常州市鐘樓區鄒區鎮老鎮西街,興隆西街西首,東西向橫跨在鶴溪河上,是一座單孔石拱橋。興隆橋是目前鄒區鎮內發現的保存完好的唯一一座石拱橋,并且得到了很好的保護。石橋旁設置了鋼架人行便橋,用于平時的交通之用,而石橋成為當地的人文景觀。興隆橋始建年代不詳,據地方志記載:“興隆橋原名平石橋。明代已建有平石橋,使東西兩街相接,清初改建為石拱橋。乾隆五十一年(1786)重修。咸豐十一年(1861),河東橋背上建橋樓后,橋的金剛碑座被壓斷。經三鄉合謀估算,此橋重修,需要資金貳仟多銀元。有識人士王琴軒首解義囊,捐資較多,民眾踴躍出資成數。光緒三十一年(1905)仲冬興工,次歲丙午九月落成;民皆喜悅,同……[詳細]
馮仲云故居
   馮仲云故居位于常州市武進區橫林鎮余巷村薛家前 16號,為我國東北抗日聯軍著名將領馮仲云出生地。馮仲云故居建造于清光緒三十年(1904)左右,原有房屋三進,均為硬山式磚木結構。第一進平房,六楹三間,正中明間檐下為石庫門,建筑面積70余平方米;第二進原為三間平房,現已改建為水泥混制樓房;第三進原為三間樓房,現改建為平房,屋后有一園,曾栽種花木,其東側另有兩間平房(原為廚房和豬舍)。整個故居建筑面積約為400平方米,占地面積近700平方米,現由其后人居住,目前第三進已建馮仲云紀念室。紀念室內陳列有馮仲云生平事跡介紹,還有他的著作、遺物、授勛、勛章等實物和照片,以及吉林省楊靖宇紀念館、哈爾濱工業大學等……[詳細]
武進博物館
   武進博物館坐落于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武宜路西側國家5A級春秋淹城旅游區內,是展示武進歷史文化和江南古代文明的藝術殿堂。博物館于2007年12月12日起對外開放。主要負責館藏文物收藏保管、學術研究、陳列展示和社會教育等公共服務,承擔武進區域范圍內田野考古工作。博物館現有人員編制21個,其中文博高級職稱3名,中級職稱8名,內設有辦公室、講解接待部、陳列保管部、社會教育部、考古學術部、安保部等6部門。2019年10月常州市武進區曉園藝術館并入博物館。武進博物館建筑面積8728平方米,為二層仿漢代建筑,外形古樸典雅、雄偉莊重。設有“史河流韻”、“春秋淹城”兩個基本展廳和2個臨展廳,面積共計3025平方米……[詳細]
常州天主堂
   天主堂,位于常州東北約6公里的天寧區鄭陸鎮東青和平村委陳家自然村,是武進建堂最早,規模最大的教堂。1988年11月7日,武進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文物保護點。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據傳天主堂初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清宣統三年(1911)征地24畝,時黃輝烈神甫擴建教堂用房40余間。民國二年(1913)又新建圣堂6間,民國二十年(1931),翻建圣堂和鐘樓,并進行大修。隨著宗教界反帝愛國運動的開展,東青天主堂根據“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原則,排除外來干擾,教徒宗教活動正常!拔母-”期間,天主教活動被迫停止。1980年12月12日,中共江蘇省委批……[詳細]
常州萬安橋
   萬安橋位于常州市武進區戚墅堰東街,跨老三山港,在京杭大運河北岸,是一座單孔石拱橋。萬安橋是街東和街西的重要連接,站在橋上可以一覽古運河的壯麗景色,橋西的東街自明朝以來就是戚墅堰重要的街道之一。萬安橋東西走向 ,始建年代失考(有一說是明正統五年(1440)始建),明成化十四年(1478)同知吳桓修建,取名戚墅堰橋,又名萬安橋,取萬民安樂之意。明弘治八年(1495)及清同治十三年(1874)重修。民國二十六年(1937),萬安橋遭日機轟炸,橋西北部被炸去一大片?箲饎倮,由地方人士集資修繕,1954年經大修后恢復原樣。萬安橋條石拱圈,條石條臺,單孔拱形花崗石結構,間有青石,縱聯分節并列式,橋呈東……[詳細]
全部武進區景點>>>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精品久久toko | 亚洲中文字幕宗合网 | 在线视频精品人 | 色婷婷狠狠97成为人免费 |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四 | 亚洲性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