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銀川地處祖國西北邊陲,明朝蒙古韃靼和瓦剌等部經常從內蒙古阿拉善臺地進入賀蘭山赤木口(今三關口),直驅平原各地。明統治者為了邊防安全,特于三關口筑長城(明稱邊墻)設關隘,使其成為古代銀川城防的“四險”之一。三關口明長城位于銀川市西40余公里的賀蘭山南部。此關口是寧夏與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的交界地,銀川至巴彥浩特公路穿關而過,在關口處可看到殘斷長城遺址。三關即從東向西,設頭道卡、二道卡和三道卡,后人稱之為三道關。這里山脈蜿蜒曲折,地形雄奇險峻。……[詳細] |
![]() | 導游寧夏第一座以清代仿古建筑群為主體的小型園林-寧園,于1987年國慶節期間落成。寧園位于銀川市解放東街南側。從西門進園,便進入盆景區。主要區由興慶殿、沁茗閣、碑、廊及水池組成。興慶殿是園中最高大的殿宇。殿內壁畫“西夏風云”藝術地再現了我國歷史上西夏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及風土人情。興慶殿前的方型水池中置漢白玉石雕“哪吒鬧海”。興慶殿左側是卷棚式仿古建筑沁茗閣,右側則是一個四角由重檐亭和一個六角亭連接的曲折碑廊,名“翰墨”。廊壁……[詳細] |
![]() | 銀川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AAAA ![]() ![]() 銀川鳴翠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寧夏銀川市興慶區掌政鎮境內,距銀川市區約10公里,距離黃河約3公里。這里是黃河流域、西部地區第一家國家濕地公園,景區集黃土高原、黃河、湖泊、蘆葦、濕地等景觀于一身。當你來到這里游玩后會有一種感覺,這里不像是大西北,更像是在江南的某處,銀川不愧是塞上江南。公園內里湖水清澈,一派江南水鄉的風景。夏天你來到這里,可以沿著水邊漫步,釣釣魚,近處是垂柳,遠處是蘆葦。你還可以在湖中蕩舟,近距離的欣賞荷花。景區為年輕游客準……[詳細] |
![]() | 紅山堡是因位于紅山地區而得名。據史書記載,古時在夕陽的照射下,這里山巒一片鮮紅,因命為“紅山”后訛傳為“橫山”,“紅山堡”舊時也就一名“橫山堡”。它是明代長城防御體系中的一個城障,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由總制陜西軍務戶部尚書秦纮秦筑,距今已有500多年。紅山堡是一座北鄰明長城的屯兵之城,為寧夏都指揮史墉修筑。東自清水營五十里,西至紅山堡二十里。在橫山堡內駐軍251名,設守堡官員一名,操守官一名,領峰候(烽火臺)八墩,看護東西……[詳細] |
![]() | 金水園是寧夏AA級旅游景區,位于首府銀川境內,距市區15千米。西臨黃河,背靠毛烏素沙地,是游黃河、觀大漠,體味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園內的古渡口曾是西夏首府(今銀川市)的門戶。公元1697年,清康熙皇帝在此東渡黃河平定噶爾丹,并留下了“歷盡邊山再渡河”的壯麗詩篇。位于金水園中心的大型雕塑《黃河頌》是金水旅游區的標志性建筑,高19.98米,底部為展示黃河歷史的展覽大廳,面積1000平方米。交通乘車由銀川出發沿銀古高速公路十多分鐘便可抵達;或……[詳細] |
![]() | 白芨灘自然保護區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境內,總面積81800公頃。保護區于1985年經原靈武縣人民政府批準建立,1986年晉升為自治區級,是一個以荒漠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本區地處鄂爾多斯臺地的西南隅,南接黃土生陵區,地貌屬于丘陵地帶,分為低山丘陵、緩坡丘陵和沙漠低山丘陵,海拔高度1150-1650米之間。區內荒漠植被保存良好,尤其是中部核心區內分布的以檸條為主的1.7萬公頃天然荒漠灌木群落,是國內面積最大最集中的特有類……[詳細] |
![]() | •鬧市區中的百年古建筑,尋覓美食還可一覽古跡夜景。景點介紹銀川鼓樓又被稱為“十字鼓樓”、“四鼓樓”,位于解放東街和鼓樓南北街交叉路口,臨近玉皇閣和新華街步行街。樓總高36米,建在一個高大的方形臺基上,臺基下為洞形十字通道,與解放東街、鼓樓南北街相通。洞門額上有石刻題字,東為“迎恩”,南為“來薰”,西為“挹爽”,北為“拱極”。臺基上為十字形歇山頂的3層樓閣。東面門洞兩側各辟一券門,南券門額上題為“坤闔”,內為一耳室;北券門額上……[詳細] |
![]() | 寧夏川民俗園AAAA ![]() 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寧夏新十景之一——寧夏川民俗園,坐落于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的寧夏名鎮納家戶村。景區目前建有大團結廣場、主體大門、噴泉廣場、民俗村、金色禮儀大殿、演藝大廳、餐飲中心、納家古街等功能齊全的服務設施,可同時接納數萬人參與各項文化娛樂活動。全方位體驗“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的塞上風情;全景式觀演“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渾氣勢;多角度感悟“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詳細] |
![]() | 閱海國家濕地公園AAA ![]() 寧夏閱海國家濕地公園,位于銀川市金鳳區,西依巍巍賀蘭山、東臨滔滔黃河水,距市中心僅3km,總面積近2667h㎡。濕地氣候濕潤、風景秀麗、水域廣闊,是中國西部干旱帶重要的湖泊濕地類型,同時也是銀川市面積最大、原始地貌保存最完整的一塊濕地,生態系統完整,享有“銀川之腎”、“城市綠肺”美譽,同時作為東亞-澳大利亞和中亞—印度鳥類遷徙路線重疊區,每年113種鳥類,數十萬只候鳥在此遷徙繁衍。從春到冬當您感受到原始洪荒氣息的濕地風光撲面而來時,閱海……[詳細] |
![]() | 銀川玉皇閣AAA ![]() 玉皇閣坐落在興慶區解放東街和玉皇閣北街交匯口處。朱門繡戶、飛檐層起,是一座藝術結構精湛,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古代建筑。這是一組建在長方形臺基上的建筑群體。臺基長37米,寬28.1米,高8米。夯土筑成,外包長條青磚。臺基下面辟有南北向的拱形門洞。西北側臺基外面有32級臺階可登上臺基。臺基上邊,中央是座北朝南,高14.1米的兩層重檐歇山頂大殿,面寬五間,進深二間;底層朝南接出卷棚頂大殿五間;卷棚頂大殿正中向前又接出一小巧玲瓏的卷棚抱廈。東西兩……[詳細] |
![]() | 水洞溝文化遺址AAAAA ![]() 水洞溝遺址是三萬年前古人類繁衍生息的圣地。1923年,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桑志華在這里發現了史前文化遺址,通過發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動物化石,水洞溝因此而成為我國最早發現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文化遺址,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見證,具有“世界性”、“唯一性”、“教育性”。水洞溝遺址記錄了遠古人類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斗的歷史見證,蘊藏著豐富而珍貴的史前資料。它向人們展……[詳細] |
![]() | 南薰門為銀川古城六大城門之一,是至今保存下來的惟一的最完整的城門樓,群眾習慣上稱之為“南門樓”。它坐落在銀川老城南薰路與中山南街交叉口處,門樓坐北朝南,前面有開闊的廣場,是銀川市舉行重大慶典-的場所。南薰門通高27.5米。磚包臺基高7米,長88米,寬24.5米。臺基正中壁有一南北向拱形門洞。臺基北面門洞兩側有對稱式的臺階,可登臨而上。在高大的臺座中央,建有歇山頂重檐二層樓閣,高20.5米。整座建筑結構嚴謹,廊檐彩繪,紅墻碧瓦,氣勢宏大,……[詳細] |
![]() | 納家戶清真寺歷史悠久,據該寺的文字記載,始建于明代嘉靖三年(1524),距今489年的歷史,被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列為“全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有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建筑格局為“三堂合一”或“三堂一院”形制,即做禮拜的大殿,傳喚教徒上寺禮拜的邦克樓和講經堂、沐浴室等三組建筑組合而成。大殿屬于全磚大木架起脊式宮殿型建筑,規模宏大,氣勢雄偉。……[詳細] |
![]() | 導 游 坐落于銀川鎮北堡,毗鄰鎮北堡西部影城,藝術城占地4萬平方米,是一座以世界著名清真寺微縮景觀、西夏觀賞石、華夏古錢幣為主導性內容,集休閑度假、文化娛樂、美食購物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城。 介 紹 落成開業于98年初,位于銀川市郊區的寧夏華西村,是為展示寧夏伊斯蘭、黃河、西夏三大文化獨特魅力而建的微縮景觀。 整座藝術城占地4萬平方米,采用風蝕巖山體造型,一色赫紅,雕有巖畫,分為伊斯蘭文化館、奇石館和華夏錢幣館三大部分,主展廳按實際比……[詳細] |
![]() | 宏佛塔在賀蘭縣東北潘胡鄉。是一座外形結構比較奇特的密檐式厚壁空心磚塔。塔身和塔剎高度相近,通高約25米。塔身3層,平面八角形。第一層南面辟一高為2.4米的券門,門楣上端兩側磚雕龍、鳳圖案。塔身每層上下有雙重檐,檐下雕兩組斗栱。塔身之上為塔剎。始建年代不詳,從塔的建筑風格分析,可能是明代以前所建。宏佛塔因年久失修,加之地震、地下水位升高及風雨的破壞和侵蝕,殘毀極為嚴重。1987年寧夏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組織力量,邀請國內古建筑專家實地勘查……[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