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陜西省旅游

陜西省旅游景點介紹

磻溪宮碑刻
  磻溪宮碑刻現存陳倉區磻鄉磻溪宮小學院 內,包括“丘長春內傳碑”和《道德經》經幢 碑。丘長春內傳碑通高3.9米、身高2.5米、寬 1.19米、厚0.26米、首高1.4米,座埋入土中, 尺寸不明。半圓形碑首,圭額有浮雕二龍戲珠圖 案。至元十八年二月李道謙題,袁志安書,方志 正等立石。碑文詳細記載了全真教第 五代宗師丘處機真人的籍貫出 身,生卒年月,在昆侖、龍門諸 名山仙洞學道--的經歷,并 于金大定二十八年以后,多次 覲見金、元皇帝,召對修身之 要,保民治國之本,被尊為神 仙。1992年4月20日,陜西省 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三批省級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公布保 護范圍。其重點保護區為磻溪 宮圍墻內。一般保護范圍和建 設控制地帶為磻溪鄉中學操場 和楊家店小學操場及五一紙廠圍 墻以西,丘祖洞以東……[詳細]
紅石峽摩崖石刻
  紅石峽位于渝林城北三公里的紅山腳下,源于宋元的石窟寺,歷代守邊文臣武將、文人墨客到紅石峽到此游覽題刻,后形成紅石峽摩崖石刻書法群落。原有摩崖石刻一百六十多幅,現存一百二十多幅,其中真、草、隸、篆俱全,名家薈萃,被譽為“塞上碑林”。紅石峽是集七彩秀水、石窟古剎、摩崖石刻、水利樞紐于一體的名勝古跡,被譽為“刻在石壁上的中國志,蓋在大漠上的中國印”。紅石峽摩崖石刻內容分為四類:一為夸贊秀麗風景,此類題刻較多,占百分之六十;二為稱贊此處大漠邊關,堅不可摧,為兵家必爭之地;三為表達漢蒙友好和諧;四為近代名人題刻,表達愛國之情。紅石峽摩崖石刻群落的形成有四個原因:既是一個寺院,才有人流量;又是一個邊關,人們到此祈求平安;石質為沉積砂巖,易鑿窟而難保存,題刻書跡都是大字榜書,適度彌補了脫落殘損的缺憾;景色……[詳細]
豐林故城遺址
  豐林故城遺址位于延安城東李渠鎮周家灣村,是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延安城東李渠鎮周家灣村。是東晉十六國時大夏國皇帝赫連勃勃所建城池。城址背山面川,東西長500米,南北寬200米。北宋沈括知延州時曾對該城進行考察,稱其堅密如石,掘之出火,易守難攻。現土城墻及馬面尚存,殘墻長約200米,夯層一般厚10~12厘米,夯窩為平底夯,城高約7米,底寬約5米。城內有石砌城隍廟一座,石佛3尊,石碑2塊,是研究大夏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詳細]
124、長陽遺址
  長陽鄉長陽溝東漢江邊的廟基埫,發現有古廟宇遺址。遺址西側有一溶洞,傳為原廟內地窨子。出土有板瓦、筒瓦、獸面瓦當琉璃瓦殘件和灰磚塊。遺址兩側還發現有面地磚。其遺址的具體時代和文化性質尚待考查![詳細]
銅山寺遺址
  石磨鄉雙橋村,毛家院北300米的漢江邊坡地為漢代古建筑遺址。在長200米、寬80米的范圍內,出土有繩紋板瓦、筒瓦殘片及漢代瓦檔,并發掘出石刻塔身、塔座。此處原建有銅山寺。今已無存。 馬池遺址 馬池街南瀕池河,北面丘陵為明代村落遺址。面積約300平方米。出土有大量明代瓷片、磚、瓦等,有明代墓磚和下水管道。墓磚刻有“成化十三年九月十三日”文字。出土明代瓷片和古墓葬殉葬罐,交安康地區博物館藏。在遺址河對岸,還出土有成套的古代軍用炊具![詳細]
126、長安壩遺址
  石泉縣長安壩鄉政府駐地以北沿河發現秦漢時期村莊遺址。遺址范圍:北瀕漢水,南至山腳,東西走向。在距表層3米、距漢江水面30米處發掘出粗砂陶、細繩紋陶片。文化層厚約10厘米,有一帶木炭層。下游河層地帶還發現有極粗糙的繩紋陶器口沿殘片。遺址地帶出士的陶片,有外紅內黑的,有弦紋灰陶,有0-圓點紋片,有細繩紋紅陶片等![詳細]
  馬嶺壩遺址位于石泉縣池河鎮西500米馬嶺 壩自然村,地處池河北岸二級階地,南部隔河與 鳳凰山相望,北接馬嶺山麓,東部有比較寬闊的 池河淤積壩地,池河西去3公里與漢江匯接。1988年文物普查時發現,遺址現存面積 18000平方米。區域內北高南低,地勢平緩。南 部被池河沖蝕嚴重,估計遺址大面積已被水毀。 河水沖刷的斷層上發現近600米長的文化層,次 第疊壓,遺物非常豐富。最下層含大量陶片、石 器、燒土、燒骨和蚌殼; 其上層局部覆蓋秦漢瓦 礫層,夾雜“半兩”錢和銅鏃等。遺址西部有數 座南北朝時期墓葬暴露,券墓磚多飾忍冬及纏枝 花紋,曾有青瓷器出土。遺址下層采集的標本較多,很有特點。主要 有: 細泥外紅內黑陶片,飾繩紋,壁勻薄; 細泥 紅陶片,飾線紋,口沿施-寬帶紋; 細泥磨光 紅陶片,施陶衣; 夾……[詳細]
安康王家壩遺址
  王家壩遺址位于安康市漢濱區關廟鎮王家壩自然村,為漢江北岸一級階地,北接安旬公 路,南濱漢江,面積1000平方米。是一處周至 南北朝時期遺址。1981年、1989年曾做過兩次調查,遺址區 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南側臨江處受江水沖蝕, 塌毀嚴重,形成明顯斷層。在長約100米的范圍 可見到褐色灰土層,含有商周時期的夾砂陶片、 大量蚌殼、石器及磚瓦殘塊等物。陶器有鬲、鼎、 盆、罐等。鼎足有柱形和錐形兩種; 鬲為平襠柱 形足,遍體施繩紋,陶色灰褐。陶器中還有一定 數量的素面磨光褐陶和黑陶。歷年村民取土時發現有銅劍、蒺藜等物。 1986年,當地村民王金富在遺址南側塌陷處挖 出青銅器史密簋一件。簋斂口,鼓腹,圓底,口 徑20.5厘米,腹徑25.5厘米,口沿外壁飾云地 竊曲紋,內底部有鉻文九十三字,主要記載周……[詳細]
小圓坪遺址
  小圓坪遺址位于商州區夜村鎮楊塬村蘇家 灣西側小塬坪之上,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至龍 山文化村落遺址。1985年5月商洛地區文物普查 隊發現。遺址背依山坡,西臨丹江,自然條件優 越,公路從遺址前通過,交通便利。遺址東西長310米,南北寬160米,總面積 約49600平方米,文化內涵豐富,地面可見灰土, 陶片遺物俯拾皆是。出土陶器以泥質紅陶為主,泥質灰陶次之, 并有少量夾砂灰陶。紋飾以刻劃紋、繩紋、素面 為主?杀嫫餍斡欣、盆、罐、瓶等。它的發現,為研究商洛的史前文化提供了 實物資料。小圓坪遺址現保存較好。1992年4月20日 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 護單位,同時公布了保護范圍。其重點保護區 為: 東至蘇灣村,西、南均至丹江邊,北至楊塬 坡根。一般保護區與建設控制地帶為: 東至蘇……[詳細]
白城臺古城遺址
  白城臺古城遺址,位于城西北60公里之巴拉素鎮白城臺村西。古城廓清晰可見,呈長方形,城墻為白泥土夯筑,夯層厚8-15厘米。東墻殘高9.3米,厚6米;南墻基寬15米,墻高9.9米,為遺存古墻體之最高處。城四隅均設城門和甕城。四隅設角樓,有角樓基的馬面墻體,墻南角有馬道遺址一處。古城遺址內還有大量漢瓦、陶片,并留有石鏡、骨箭頭、銅盔甲、銅錢幣、鐵箭頭等物。公元4世紀,統萬城的締造者、最高統治者,大夏國開國皇帝、匈奴末代單于赫連勃勃的父親劉衛辰屯兵駐守。劉常以代來城為基地,對鄰國北魏發動攻擊。公元391年,劉衛辰率領數萬人攻打北魏,魏太祖拓拔硅率軍迎戰,擊敗劉攻入其領地,劉及其子等倉皇棄城而逃時,內訌的部下殺死劉,其三兒子劉屈孑僥幸逃脫,投奔薛干部。該部帥為討好北魏,準備將其押解到北魏,半路上經他人……[詳細]
131、西梁家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梁家遺址 位于淳化縣潤鎮鄉西梁家村,為西周遺址,1952年發現。遺址西至西梁家村溝畔,東至三(原)旬(邑)公路,從西梁家村向北延續至棗樹溝腦村,南至西梁家村南,面積約30萬平方米。遺址居于平原中央,地勢平坦。有多處灰坑,埋于地下約4米處。歷年出土陶器、銅器和石器、骨器多件。陶器器形有罐、盆、鬲、豆、三足甕和甗,陶質以灰夾砂陶和灰細泥陶為主,紋飾有方格紋、指甲紋、回紋、籃紋和細繩紋。所見細泥紅陶殘片有素面或飾弦紋。建筑材料有筒瓦和板瓦殘件。板瓦面飾細繩紋,內有柱丁和圓環。筒瓦面飾黻黼紋和細繩紋。銅器有鼎、戈、削、鈴、鏃和銅泡。石器有斧、鏟和石球。骨器有錐、笄、刀、管形器和卜骨。 遺址南邊西梁家村是墓葬區,村民歷年挖土中發現多座中小型墓。經縣文化館調查,在村中1300平方米范圍內,探出墓……[詳細]
  蔡家河遺址位于麟游縣九成宮鎮蔡家河村西側的崖背上,處于漆水與蔡家河交匯處的山坡塬頭。東至蔡家河村,西、南至斷崖,北至山頂陡坡下,地勢北高南低,分布范圍東西400米.南北350米,面積約14萬平方米。1992年4月20日,蔡家河遺址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陜西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公布保護范圍。其重點保護區為北至山頂,南至崖邊,東至東崖邊,西至西崖邊。一般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地帶為重點保護區外延200米![詳細]
133、鴨限嶺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鴨限嶺遺址
  鴨限嶺遺址位于陳倉區鳳閣嶺鄉鴨限嶺村西南150米高的塬坡上,北靠山峁及寶天鐵路,東、西、南三面臨渭河,渭河在這里轉了一個彎,遺址就在河套的二級臺地上,地勢突兀。遺址分布東西200米,南北400米,面積約8萬平方米。遺址區內文化層厚度一般在0.8~0.35米,可見到的袋狀灰坑多處,直徑1.5~3米,深度1.2~2米。其內遺物較多,文化內涵豐富,地邊路旁,崖坎下皆可見到大量陶片,可辨器形有尖底瓶、缽、盆、罐、缸等,陶器陶質有泥質紅陶、泥質灰陶、夾砂紅陶,紋飾有繩紋、交錯繩紋、附加堆紋、弦紋、錐刺紋等,并有素面磨光陶片。泥質灰陶陶片較厚。從遺物的特征分析,該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1992年4月20日,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公布保護范圍。其重點保護區為遺址東西2……[詳細]
  城關村遺址 位于麟游縣九成宮鎮城關村周圍。遺址東西800米,南北600米。遺址出土器物有瓶、杯、罐、缸、器蓋。質料僅見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兩種。紋飾有繩紋。另外,此遺址還出土打制的石質刮削器。該遺址為新石器仰韶文化遺存。1992年4月20日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園子坪遺址 位于麟游縣天堂鄉園子坪村西端,遺址東西200米,南北400米,面積約8萬平方米。遺址出土可辨器形有尖底瓶、盆、罐、缸、豆、鬲、缽、釜等,陶器陶質有泥質的紅陶、褐陶、灰陶,有夾砂的紅陶、褐陶。紋飾有繩紋、線紋、籃紋、附加堆紋、弦紋等,并有素面磨光陶片。該遺址為半坡晚期類型遺存。1992年4月20日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伐魚村遺址位于渭河南岸支流伐魚河左岸的二階臺地上,寶雞市陳倉區天王鎮伐魚村,遺址東西500米,南北600米,面積約30萬平方米。遺址內涵較為豐富,可辨器形有尖底瓶、缽、罐、盆、甕、鬲等陶器,并有石斧、石刀等石器。陶器陶質有泥質紅陶、泥質灰陶、夾砂紅陶。常見的紋飾有線紋、繩紋、籃紋、附加堆紋、錐刺紋等。該遺址屬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遺存,其中仰韶文化內涵屬廟底溝類型與半坡晚期類型。1992年4月20日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137、賀家灣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賀家灣遺址 位于渭河南岸陳倉區八魚鄉賀家灣村北部、馬尾河東岸的二階臺地上,遺址東西800米,南北1000米,面積約80萬平方米。遺址文化內涵豐富,地面及灰坑內均可見到大量陶片,陶器有罐、缽、盆、尖底瓶、鬲、鼎、器蓋等,并有斧、網墜等石器。陶器的陶質為泥質灰紅陶、泥質灰陶、夾砂紅陶、夾砂灰陶,紋飾有繩紋、線紋、籃紋、附加堆紋、弦紋、劃紋等,并有素面磨光陶片。該遺址以仰韶文化遺存為主,并有東周時期的春秋戰國遺存。1992年4月20日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旬陽文廟
  文廟現在是旬陽縣博物館。它修建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座北朝南,自前至后共三重院落,隨山勢躍升為三個臺地。文廟里的主要建筑有照壁、欞星門、月臺、大成殿、憩息室等。為中國傳統的宮殿式結構,左右對稱,雕梁畫棟。院里草綠花紅,丹桂飄香,其中一棵古柏已有1600年的樹齡,枝桿遒勁,伸向云空。旬陽文廟目前是陜南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為太極城增添了深刻的文化內涵。 博物館現館藏各種文物3000余件,包括石器、陶器、玉、骨、銅、鐵、瓷器等種類豐富,品位較高,反映了漢水中游地區以秦漢文化為主,又融匯了巴蜀文化和荊楚文化而形成的地方特色,對研究中國南北文明的相互交流與滲透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詳細]
139、星明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星明樓
  榆林古城大街新明樓建于明代,北與鐘樓、南與萬佛樓相望。新明樓也稱星明樓、鼓樓,南鼓樓。樓為純木結構,高18米。樓基分別為四墩大青石砌筑,四面成十字通道,每個石基墩上豎7根巨柱,共28根支撐起三層樓體,據說建樓時取古代天文星象二十八宿和四大金剛之意設計。樓體為十字歇山頂,重檐三滴水,樓頂和屋檐下覆蓋黃色琉璃甬瓦,頂脊尖端有立體龍獸,脊上人物走獸形態各異。每層樓閣斗栱舉架,形成伸展飛檐又逐層收縮,雕梁畫棟,彩畫精美,結構輕巧,雄偉壯觀。三樓原懸掛有清代著名書法家葉蘭書“無上高真”匾一塊,后丟失。據1996年《榆林市志》引用明萬歷三十五年鄭汝壁、劉馀澤《延綏鎮志》載:“嘉靖中,南城初辟,一刀斗不及更漏稀聞,眾議創樓一座,以為傳警打更之聽。”可知新明樓原為打更之所,故又名“南鼓樓”!队芰挚h志》也稱……[詳細]
香積寺塔
  【香積寺塔】又名“薄太后塔”,位于陜西省禮泉縣烽火鎮。相傳此塔為漢文帝因思念其母薄太后而修建的“望母塔”,但據其建筑風格判斷,當為唐末五代時期建造。四棱七級樓閣式空心磚塔,通高44米。塔底層邊長6.3米,壁厚1.99米。塔基為雙層須彌座,上有許多小龕,龕內刻有佛禮故事、山水、祥云等圖案。須彌座之上為三層仰蓮花瓣拱托塔身。塔身每層四面均砌出磚柱和平座、欄桿,并以磚作出十三層疊澀出檐,檐下磚砌斗拱,塔身八角雕盤旋飛龍。塔身每層四面均有磚雕券門、半圓雕窗、佛龕,門窗兩側有木胎金剛力士像和菩薩像。……[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一线视频 | 亚洲伊人久久久综合 | 思思热在线视频在线 | 最新免费Av网址在线播放 | 制服丝袜香蕉在线视频 | 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