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錄古咀臥龍堂位于陽曲縣黃寨鎮錄古咀村中部。據梁架題記,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現存主體結構為明、清時期建筑。院落坐北朝南,二進院落布局,南北長35.3米,東西寬16.6米,占地面積約586平方米。中軸線上有戲臺基址、獻殿、臥龍殿,兩側有一、二進院東西配殿,東南隅有古井1口,一進院內散落石碑2通,柱礎石若干。戲臺遺……[詳細] |
![]() | 鐘崗遺址位于陽曲縣黃寨鎮官圪垛村北鐘崗臺地上。東西寬約500米,南北長約400米,分布面積約20萬平方米,屬新石器時代、東周時期文化遺存,地表采集有龍山文化時期的泥質灰陶籃紋陶片,東周時期泥質、夾砂灰陶繩紋罐、鬲殘片。鐘崗遺址所在的官圪垛村位于黃寨鎮南部臺地區,西望棋子山,東距楊興河約2千米,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詳細] |
![]() | 西殿村遺址位于陽曲縣東黃水鎮西殿村北臺地上。東西長約2000米,南北寬約200米,分布面積約40萬平方米。遺址北側斷崖上暴露有一厚約0.5~1.8米的文化層,采集有仰韶文化的夾砂繩紋灰陶片等遺物。地表采集有龍山文化時期的泥質紅陶籃紋罐底和夾砂附加堆紋灰陶片等遺物。西殿村遺址所在西殿村,地處陽曲縣中部平川,東望紅峗山、兩……[詳細] |
![]() | 南崖上遺址位于陽曲縣黃寨鎮大屯莊村南約1.5千米的南崖上。遺址東西長約230米,南北寬約220米,分布面積約5.06萬平方米。在遺址斷面上發現2處文化層,1座灰坑。文化層1位于遺址西北側斷崖,長約29米,厚1~1.5米,由于雨水沖刷斷為數段,采集有夏代的泥質、夾砂灰陶繩紋罐殘片。文化層2位于遺址東北側斷崖上,長約7米,……[詳細] |
![]() | 思西遺址位于陽曲縣泥屯鎮歸朝村于思西村之間,泥屯河東岸臺地上。東西約140米,南北約700米,分布面積約9.8萬平方米。屬新石器時代(廟底溝、仰韶晚期、龍山晚期)、夏代、戰國文化遺存。地表采集物比較豐富,有廟底溝類型泥質紅陶黑彩弧線三角紋缽殘片、仰韶文化夾砂紅陶素面罐口沿及泥質褐陶尖底瓶口沿殘片、龍山文化晚期夾砂灰陶繩……[詳細] |
![]() | 大盂慈仁寺,原名天仙圣母廟,位于陽曲縣大盂鎮大盂中學東側。創建年代不詳,現存主體結構為清代建筑,2007年重建。坐北朝南,二進院落布局,南北長80.24米。東西寬32.94米,占地面積2643.11平方米。中軸上建有山門、過殿、正殿;軸側有十字歇山頂鐘樓、鼓樓、東西廂房、東西垂花門、東西配殿和二進院半環形圍廊、井亭。過……[詳細] |
![]() | 惠庵寺位于陽曲縣泥屯鎮白家社村東南。坐北朝南,現僅存正殿,占地面積約117.61平方米。1996年7月陽曲縣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正殿:建于石砌臺基之上,高0.7米。通面闊11.85米,通進深9.93米。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筒瓦屋面,五檁無廊式木構架。前檐柱頭施五踩雙昂里轉五踩雙翹斗栱,平身科明間……[詳細] |
![]() | 北社西林寺創建年代不詳,據寺內現存碑文記載,清順治四年(1647)、雍正四年(1726)、乾隆五十五年(1790)均有修葺。院落坐北朝南,階梯式三進院落布局,占地面積約470.97平方米。二、三進院建于高臺之上。中軸線上建筑由南向北依次有戲臺、門樓、過殿、正殿,門樓東側為鼓樓,西側鼓樓已損毀,僅存基址。戲 臺:坐南朝北……[詳細] |
![]() | 東黃水圣母廟位于陽曲縣東黃水鎮東黃水村東部。創建年代不詳,現存主體結構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一進院布局,東西寬32.9米,南北長53.2米,占地面積約1751平方米。中軸線上由南向北建有過殿、正殿,東西兩側分列有廂房、配殿、上院廂房和正殿東西耳房。過殿:坐南朝北,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筒板瓦屋面,灰陶脊飾。前……[詳細] |
![]() | 壽昌寺位于陽曲縣東黃水鎮大漢村西部。創建年代不詳,現存主體建筑為明代遺構。整體院落坐北朝南,二進院落布局,東西寬25米,南北長44.89米,占地面積約1122平方米。中軸線有獻殿基址、正殿,兩側為一進院東西配殿。獻 殿:原為面闊三間建筑,現僅存臺明基址及部分土坯墻體。正 殿:磚砌臺基,高0.9米。通面闊14.6米,通進……[詳細] |
![]() | 不二寺不二寺(第六批國保)時代:金地址:陽曲縣城首邑西路74號原位于陽曲縣北留鄉小直峪村,由于不可抗拒的客觀因素,1989年將大雄寶殿遷至縣城首邑西路74號。不二寺大雄寶殿,始建于北漢乾祐九年(956年),現為金明昌六年(1195年)建筑。坐北朝南,面闊進深各三間,平面近正方形,建筑面積147.6平方米。單檐懸山頂,出……[詳細] |
![]() | 懸泉寺(第七批國保)時代;明、清地址:陽曲縣西凌井鄉官山始建年代不詳,據碑記,南朝梁時已有此寺。歷代規模不同,屢有修建。寺分為上院、下院。上院七佛寺己毀,僅存唐初摩崖石刻巖畫一處及題記和原建筑遺址。下院懸泉寺,現有正殿、地藏殿、觀音堂、七佛洞、龍王廟、伽藍殿、經0等建筑。寺內有明代泥塑8尊、明代鐵鑄像11尊、壁畫6平方……[詳細] |
![]() | 辛莊開化寺辛莊開化寺(第四批省保)時代:明地址:陽曲縣高村鄉辛莊村辛莊開化寺位于陽曲縣高村鄉辛莊村。始建年代不詳,據廟內碑文記載,金皇統年間移建此處,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重修。坐北朝南,原為二進院落布局,現存一進,占地面積365平方米。開化寺中軸線上建有過殿、正殿,兩側有東、西配殿。過殿面寬三間,進深四椽……[詳細] |
![]() | 帖木兒塔位于陽曲縣楊興鄉坪里村史家莊自然村東200米。共由3座塔組成,分布面積約85平方米,中為石塔,東西為磚塔,平面布局呈三角形,東西塔相距14米,石塔距東西塔約9米,均為元代建筑。中塔為史公仲顯墓塔,是元大德九年(1305)也先帖木兒為紀念其父史仲顯所建,五層八棱墓志銘石塔,高3米,塔基由八邊形石座與圓形仰蓮臺組成……[詳細] |
![]() | 大王廟大王廟(第七批國保)時代:明地址:陽曲縣東黃水鎮范莊村陽曲大王廟位于陽曲縣以東約20里,東黃水鎮范莊村內一處高臺之上,整個廟宇現僅存大殿一座,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平面方形,單檐歇山頂,形象古樸美觀。外檐下共鋪設五鋪作枓栱24朵,補間各一朵;四角柱鋪作為雙下假枊,其余均為單下真枊;四面明間補間均位于正中心,而次間補……[詳細] |
![]() | 汾河二庫位于太原市西北30公里的汾河干流上,是一座以防洪、供水為主,兼有發電、旅游、養殖等綜合效益的大型水庫。1996年11月開工興建,至2000年元月建成投入運行。大壩為碾壓混凝土壩,最大壩高88m,壩頂長度228m,壩頂寬7m。汾河二庫景區是在原柳林河自然景區的基礎上筑壩蓄水后形成的集自然風光加人文景觀的國家級水利……[詳細] |
![]() | 陽曲縣烈士陵園位于陽曲縣城西北角。為安葬解放太原戰役中犧牲在太原市境內風格梁、虎兒梁等地的烈士,1960年春,在陽曲縣城西南處修建了陽曲縣烈士陵園,安葬在解放太原戰役中犧牲的、全國17個省、市的革命烈士1214名,其中有名烈士676名、無名烈士538名。1988年3月,徐向前元帥為陵園題詞“為解放太原而犧牲的烈士永垂不……[詳細] |
![]() | 青龍古鎮AAAA 青龍鎮的整個建筑群像一條騰飛的巨龍。古鎮南北長5華里。鎮南頭彎道形建筑群為龍尾;鎮西彎形建筑為彎曲向后蹬的龍的右腿;鎮東曲起通向塌崖坡的道為龍的左腿。因此道向河邊,恰似龍爪剛露出水面;風水坡弓形舊道是龍的右前腿;龍王廟彎曲的坡道是龍的左前腿,下街是龍脖,大十字是龍爪;河坡是龍頭,五里長街為龍身,龍頭上河神廟等兩處廟宇的……[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