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固子村位于邳州西北30公里,屬占城果園所轄,村旁有一處高4米,東西長60、南北寬50米的土墩,當地人稱為“固子”,這是一處商代遺址。遺址南高北低,為坡形,東西長60 米,南北寬50 米,高出地表約4 米,面積約3000 平方米。斷面可清晰看到夾雜著大量灰陶片及蚌殼的文化層,出土殘石錛、石鐮、陶鬲紡輪及鹿角、石器、網墜等……[詳細] |
![]() | 魏云嶺(1909-1934),字超凡,邳縣陸井鄉甘山村溝南人。魏云嶺在邳縣占城小學讀書時,與進步同學組織赤潮社宣傳隊,到周圍村莊宣傳革命,配合當地農民組織紅槍黨、紅槍會,搗毀惡霸李占魁的糧行、牛行。1926年夏,考入睢寧中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支部書記。1929年任中共徐海蚌特委巡視員,曾參加劉少奇主持召開的泗、靈……[詳細] |
![]() | 大浦子春秋墓位于邳州市戴莊鎮楊莊村。封土呈覆斗形,高出地表約15 米,底部東西長30 米,南北寬20 米,面積約600 平方米,1997 年發掘。為帶斜坡墓道的豎穴土坑墓。豎穴土坑墓,豎穴土坑墓是一種特殊的埋葬方法,古人從地面豎直向下挖出葬坑,然后將死者垂直置入坑內,之后擺放隨葬品和其他殉祭物,再用土掩埋,尸體始終站立……[詳細] |
![]() | 舒蘭,原名戴書訓,曾用筆名林青,別號舒遜,臺灣著名鄉土詩人。1931年1月1日生于邳州戴圩鎮戴圩村故居西樓。1948 年徐州中學遷臺,畢業于臺灣文化大學,美國密蘇里東北大學博士,1948年開始新詩創作。曾任、記者、《布谷鳥》詩刊社社長, 1989 年移居美國舊金山,任世界華人詩人協會常務理事。著有詩集《抒情集》、《鄉色……[詳細] |
![]() | 四戶白馬寺遺址位于邳州市四戶鎮西北五公里的白馬寺村部院內。東鄰竹園村約1.5 公里,西距泇河5 公里。相傳該寺建于北魏正光(公元520——525年)年間,以后歷代屢有修建,歷史上白馬寺為長方形院落,占地10畝,坐北朝南,寺內供奉釋迦牟尼佛,民國年間被毀。白馬寺遺址現存古樹一棵,為北魏正光年間所植,樹直徑1.8 米,周長……[詳細] |
![]() | 浴德池號稱老浴德,位于土山古鎮小街北頭東側,始建于1913年,由原池主沈現邦請工匠潘云清、婁淑玉、曹慶云等先蓋成兩層門面樓六間,靠樓的北側蓋成堂屋四間,后院建出廈住房四間。1924年在前院建成浴池及六間磚木結構的更衣室。全宅南北約19米,東西約30米,占地約570多平方米,門面是一排上下12 門的閣樓雅座,院內堂屋四間……[詳細] |
![]() | 沈家大院位于土山老街南側,坐南朝北,東西長約30米,南北約60米,建筑面積900 平方米,約有40 多間的清式民宅建筑。整個大院的原古建筑分為東西中南四個小院落。因該大門為鐵板蓋面而制,所以土山人稱此大院為大鐵門,又因房主姓沈,故又稱“沈家大鐵門”,或“沈家大院”。 沈家大院的大門位于中院,大院前排七間,中間一間為高于……[詳細] |
![]() | 土山天主教堂位于土山老街南側。1910年張秉神父來土山鎮開教, 1919年,由國籍司鐸朱神父主辦,興建附屬房屋6間。1921年,建成15間哥德式天主堂一座,建筑面積500平方米左右,建筑規模在當時的邳南首屈一指,隨后又在該堂南鄰購地3畝,建房30多間,為修女食宿用房。抗戰前夕,加拿大籍盧克念神父來土山傳教,繼有國籍神父……[詳細] |
![]() | 土山老街原有兩道街。一道是關帝廟前的東西大街,街寬7米左右,長約400米;一道是南北小街,街寬6米左右,長約200米。 兩街總長600 多米,面積約為3600 平方米,路面全為青石板鋪成。大街的東端與小街的南端相交成直角。在相交處原建一座門樓,稱過街樓,街兩側全是磚木結構的古建筑,古風古貌,十分壯觀。 土山兩街商店林立……[詳細] |
![]() | 土山魏家大院又名魏家布莊,位于土山鎮小街南端西側,原名為“萬香村茶食店”,為張姓人家經營,1947年,張家經營的店鋪難以維持,整個院落店鋪轉手賣給魏家,店名另取為魏家布莊。該建筑始建于清代嘉慶年間,店面裝飾講究,上下門窗皆雕刻有各式花紋圖案,邊沿周圍均為花磚鑲嵌,店門上方留有當時書法名流題書“萬香村茶食店”斗大金字牌。……[詳細] |
![]() | 土山王氏宅位于邳州市土山鎮土山小街(南北老街)中段街東側,當地習慣稱為王家大樓。王氏宅始建于清朝嘉慶年間,為臨街建前后兩進四合大院。兩院南北各有三間古式廂房,后面及中間各五間造型別致的走道,最后排是五開間上下兩層的閣樓。主樓建筑宏偉別致,古色古香,屋檐飛翹;門窗設計非常講究造型式樣,雕塑著各種花卉龍鳳,周邊均用花磚裝飾……[詳細] |
![]() | 婁夢俠烈士墓坐落在土山鎮婁樓村村南約50 米。婁夢俠(1906—1935)原名婁培儒,又名婁子征,邳州薛集婁樓村人。其父婁廣明,務農為主,兼營商業。婁夢俠15歲入邳縣第二高等小學,后考入邳城甲種師范學校。1927年,北伐軍進抵邳州又南撤,他隨之到南京,考入南京警察訓導所,在學習和訓練期間結識警校中隊長共產黨員宋綺云,加……[詳細] |
![]() | 邳城天主教堂位于邳城街東,城河堰下,與今邳城鎮中心小學相鄰。教堂建于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由上海天主教總教會撥銀四百兩,在城內購買庫吏石莊慶房屋37間的地基約1萬方米建成。大圣堂和鐘樓于1898年4月動工,次年落成,同時擴建廂房5間。1916年神甫住房東又建南北走向附屬房10余間。法籍蘭神甫于教堂西購地6畝多,建……[詳細] |
![]() | 山頭遺址位于山頭村西200 米,中運河西岸50 米, 山頭大橋北200 米,東有勝陽山和禹王山,為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遺址。2008年進行搶救性發掘。發掘總面積為600平方米,清理了灰坑、灰溝 16 條,出土了夾砂紅陶片,磨制精制的石器等,為大汶口文化早期的居住遺址,與同時期以墓地為主的劉林遺址構成史前聚落群。邳州運河……[詳細] |
![]() | 山頭墓群又稱邳州山頭東漢墓地。位于邳州市戴莊鎮山頭村西150 米,2006 年至2007 年,配合南水北調工程水利由南京博物院、邳州博物館聯合組成考古隊對山頭墓地進行了搶救發掘。發掘面積 5500平方米,共清理東漢墓葬45座、明清墓葬3座,以及圍繞墓地的隍壕1 條。墓葬的形制有土坑磚室墓、磚室券頂墓以及磚石混合結構墓三……[詳細] |
![]() | 戴莊鍋山墓群位于邳州市戴莊鎮西約2 公里的鍋山南麓,山前村北100 米。漢墓多分布在山南坡,為土坑豎穴墓和漢畫像石墓為主,墓葬較為密集,曾出土器物有銅器、鐵器、玉器等。畫像石墓是西漢晚期至東漢末以石刻畫像為裝飾的石結構或磚石混合結構的墓葬。墓主多為強宗豪右和高官顯貴。漢畫像石墓的發掘和研究,是漢--古和美術考古的一項重……[詳細] |
![]() | 宋綺云(1904年-1949年〕邳縣八路鄉人。江蘇省立靖江第六師范學校畢業。1920年考入江蘇省立第六師范學校,1926年11月考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即黃埔軍校第六期, 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失敗后,宋綺云被派往南京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28年春受黨指派返回邳縣,先后任中共邳縣特別支部組織干事、中共……[詳細] |
![]() | 黃庵廟遺址位于炮車鎮東南三公里處的黃庵村。黃庵村原名陸家疃,因建有黃庵廟而更名。黃庵廟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稱“明真庵”,后改為“黃庵廟”。據傳說,黃庵廟的先師黃守中,一日遠游歸來,忽然迷路,只見紅光遮道,祥云繚繞,恍惚之間,好像進入仙境。于是認為此處是塊寶地,遂結草為庵,收黃升之女黃姑為弟子。黃升女為尼后,每……[詳細] |
![]() | 邳州西泇河大象化石位于邳州市岔河鎮與戴莊鎮間的西泇河中。1989 年在距地表3—4 米的河底發現,主要是大象化石,保存相當完整,多為完整的大象骨骼、門齒化石,其中門齒化石最長達3.66 米,直徑最大20 厘米,圍粗57 厘米,重約150 千克。現存于邳州博物館,屬全國最大的象牙化石之王。舊石器時代徐州的氣候比現在溫暖,……[詳細] |
![]() | 劉林墓地位于戴莊鎮西5 公里的王莊村西200 米分洪道內,坐落在著名的劉林遺址中部。1960 年發掘,為豎穴土坑墓,葬具已朽,出土銅器有方壺2件,簠2 件、匜1 件、銜2 件、勺2 件、盒3 件、鏤空方蓋1 件,大鼎1 件等戰國銅器。其中一件銅簠,長方形,直口斜腹,蹼形四足,兩短壁各有一獸首耳,通體飾蟠虺紋。內底鑄銘文……[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