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佛山市 > 南海區旅游

南海區旅游景點介紹

  南海平地黃氏大宗祠,是佛山黃氏祠堂文化中一個代表性特色的民間宗祠,無論從歷史、文化、藝術、建筑、工藝、民間習俗等都有著豐富精彩的人文內涵,是黃氏祠堂文化研究和宗族傳承保護的重要瑰寶。據《平地村志》記載:黃氏始祖黃適中,是南宋末年的官員,在平地開村定居至今已800余年。“崇始堂”里,一副對聯很清楚地交代了黃氏族人的來歷:……[詳細]
  “良二千石”牌坊在南海九江鎮下西村西坊。始建于明萬歷二十六年(1598),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修。牌坊柱上抬梁,大青磚飾砌斗拱模樣構筑,歇山頂,琉璃瓦滴水,四柱為西樵山粗面巖石打制,牌坊柱下鑲嵌石雕抱鼓石,石板上有精致的龍鳳浮雕,牌坊正面刻有“善應諸方”四字,字上石板飾人物磚雕,并有梅花、喜鵲、松竹、飛鳳、獅子……[詳細]
  “慈悲宮”牌坊在南海九江下西村翹南約慈悲宮內,始建于明代,為山字形四柱三間樓式牌坊,通高6米。牌坊柱上抬梁,大青磚飾砌斗拱模樣構筑,歇山頂,琉璃瓦滴水,四柱為西樵山粗面巖石打制,牌坊柱下鑲嵌石雕抱鼓石,石板上有精致的龍鳳浮雕,牌坊正面刻有“善應諸方”四字,字上石板飾人物磚雕,并有梅花、喜鵲、松竹、飛鳳、獅子等浮雕。20……[詳細]
  吳家大院原處廣東佛山南海區九江鎮十三灣中的第二灣,現在人民路40號,占地有7000平方米左右,是由越南華僑吳庚南及暢如兄弟始建于清末光緒年間(1887年),吳庚南,祖籍九江鎮梅圳村。早年遠離家鄉,到越南從事經商貿易,進口大米、藥材販賣,清末光緒年間,經營數年、擁有一定家財的吳庚南衣錦還鄉,購買田地,從越南等地運來的建筑……[詳細]
  煙橋村何氏大宗祠位于南海市九江鎮煙橋村大巷口。是一處家族祠堂建筑,屬于何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始建年代不詳,清嘉慶十九年(1814)重建,光緒十八年(1892)重修。題額為清同治六年(1867)順天舉人順德梁騮藻所書。二進三間、抬梁式木構架、鑊耳山墻硬山頂建筑,面積約400平方米。現在保留的是清末重修后的原貌,精……[詳細]
  仙跡丹泉位于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仙崗社區。仙跡丹泉又稱“蟹眼雙泉”。“蟹眼雙泉”自古以來便分為雄雌兩泉,雄泉井口呈方形,而雌泉井口呈圓形,取義為道教中的“天圓地方”。其井水甘甜,四季長流,歷史上與其并稱“仙崗八景”的景觀,現大多不復存在,唯有自宋代就存在的“蟹眼仙泉”歷經歲月滄桑,依舊潺流不息,不負“蟹泉不息”之名。……[詳細]
  四峰書院遺址,明代建筑,位于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西樵山寺邊村。明嘉靖二年(1523)太保霍韜創建。有崇禮堂、環翠樓、臥云樓、敦古堂、毓秀軒等。與云谷、大科、石泉書院并稱明代西樵四大書院。霍韜講學其中,強調“為學須刻勵處恭,切當用功,從天理上思,便是窮理,窮理即所以養心”。曾有《心性圖解》,以訓導諸生。嘉靖后期,戶部郎中葉……[詳細]
  賢僚古建筑群三紅村位于里水鎮賢僚村委會,現存古建筑群主要以達宏鄭公祠、泗源鄭公祠、熙堂鄭公祠等祠堂,承流巷、由義巷、余慶巷、長樂巷等13條古巷道,三間兩廊鑊耳山墻硬山頂建筑民居為主,保存完好程度80%。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泗源鄭公祠,始建年代不詳,是鄭氏后代在清初為其祖先七世祖明誥授奉政大夫、禮部郎中、辛未科進士鄭泗源而……[詳細]
  璜溪村古村落建筑群呈坐南望北走向,青磚屋居多,有部分為鑊耳屋,總體布局方正嚴謹,密集整齊。眾多古筑建于明清、晚清民國時期。村內橫街縱巷,四通八達,古屋用材考究,石門框、石窗制作精細,木雕、彩繪、石刻書畫、匾額楹聯琳瑯滿目,門楣屋檐多處有雕梁畫棟,建筑裝飾中的木雕、磚雕、石雕、灰塑,充分體現了廣府傳統的建筑特色,集藝術價……[詳細]
  黎邊村是一條姓黎的明清古村,建于1274年,由黎東、黎西兩個自然村組成,面積約20000平方米。現時保存著明清、民國建筑群有:祠堂、廟宇、書舍、民宅等歷史建筑100多間。黎邊村在晚清時期出了兩位朝廷大官。一位是黎東村第19代的黎延桂,他曾被清廷封為小呂宋(今菲律賓)領事,后又授為兩廣總督顧問、陸軍少將。另一位黎湛枝,他……[詳細]
  簡村社區位于西樵鎮中部,鄰近聽音湖片區,東靠樵高公路,北臨樵丹公路,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先行者陳啟沅先生的故里,是廣東省第三批歷史文化名村。簡村開村至今已有800年,其中主要含有七大姓氏總系:陳、冼、李、林、郭、莫、馮。簡村面積為2.1平方公里,戶籍人口2796人。簡村開村至今名人輩出,其中包括陳啟沅、冼玉清、陳錦濤、冼……[詳細]
  江頭村于明代中期開村,至今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江頭村保留典型嶺南水鄉風貌,百姓依水而居,民風純樸,生活悠閑。村中保留了江氏宗祠、遁叟江公祠及古民居群,古村肌理尚存。江氏宗祠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重修。三間三進,面積534平方米。鑊耳封火山墻,花草龍船脊,抬梁式木構架建筑。該建筑磚雕、……[詳細]
  赤山古村位于里水鎮中部,約于1350年開村,始祖李文舉于公元1350年由南雄珠璣巷遷于此,原稱赤火崗,又名積富村,因村后有個山崗泥土呈赤紅色,傳說“赤艷顯光榮,山高仙靈氣”,故山取名為赤山。主要姓氏由李氏組成,另有兩朱、張各一戶,占地約0.87平方公里,人口734左右。“將軍第”為第十二代后人李勝龍所建,另一側則是第十……[詳細]
  湯南村山清水秀,民風純樸,歷來是魚米之鄉。古時發展比較好的時期在清乾隆至道光年間,因為當時很多人出外做生意,賺了一些錢,村民熱心搞家鄉建設,建造了不少房屋、廳堂、廟宇、圍墻、炮樓等。這些古建筑以磚雕、灰雕、墻畫為主要特點。歷經滄桑,到現在仍保存下來的湯南古建筑群,重建于清代道光年間(1846),傳統建筑面積達34000……[詳細]
  羅格村與廣東名山西樵山相望,村落四面碧水環繞,河涌密布、榕樹蔭蓋,是典型的嶺南水鄉。羅格孔氏為西晉初孔子二十一代孫孔郁為冀州(今衡水)刺史孔郁的后人,元和十二年,族人孔穎達任廣州刺史,派分嶺南;至孔子五十三代孔明租始定居羅格。乾隆年間,羅格村孔氏曾統承廣東省的鹽業銷售至民國初期,孔氏族人亦曾多次捐助國家軍事以及教育,如……[詳細]
  煙橋古村位于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煙南村委會。從“孝廉公”由南雄珠璣巷遷來南海九江石龍村,傳六代至慕莊公,明朝正統年間(1436-1449年)遷往煙橋,并于明代正統十四年(1450年)建村。煙橋村總面積80萬平方米。村內現有206戶,村民646人,基本姓“何”。古村規劃嚴整,肌理尚存,保存了大量清代古建筑群,其中何氏……[詳細]
  仙崗古村位于南海區西部的丹灶鎮,由八百多年建村歷史,與環境優美、景色秀麗的仙湖為鄰。古村建筑依崗而建,呈座北向南的半環形狀,面積約為三平方公里。村內的古門牌、古建筑和古街巷,皆充滿一股“仙風道骨”之氣。傳說,東晉道教大師葛洪仙翁在此結灶煉丹而得道升仙后,在此遺下煉丹用的仙缽。村內曾建有“葛仙祠”,里面供奉葛洪及其妻子鮑……[詳細]
  位于西樵山的東南面,是一處古采石場遺址,從明代早期,就有很多能工巧匠在此開采巖石,石燕巖景區包括有景良亭、天窗格、石屏風、石燕巖、石祠堂、云巖古寺、云巖飛瀑、冬菇石等景點。石屏風在天窗格下、石燕巖口,長約數十米,高約20米,寬僅1米,正看如青峰出鞘,側看如云底屏風,狀頗雄偉,它是古代采石工人采石留下的分界標志,現成為了……[詳細]
  西樵山摩崖石刻位于南海市西樵山。共140多題,主要分布在翠巖、九龍巖、金鼠埌、白云洞等處。字體有隸、篆、楷、草、行等;年代由明清至當代,作者有官宦、隱逸、大學問家和鄉賢;內容有記跡抒懷,有警世之作,而更多的是歌詠西樵山的風光旖旎、秀色可人。如草書“云門”,湛甘泉書,字徑0.35米;行書“天然圖畫”,黎簡書,字徑1米;行……[詳細]
  桑園圍始建于北宋,地跨佛山市南海、順德兩區,由北江、西江大堤合圍而成,是我國古代最大的基圍水利工程,發揮著灌溉、防洪排澇、水運等效益。圍堤全長64.8公里,圍內土地面積265.4平方公里,農田灌溉面積6.2萬畝。桑園圍又名樵桑聯圍,位于佛山市南海區和順德區境內珠江干流西江下游,分東、西圍抵御北、西江洪水。圍內是蠶桑業發……[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在线je80 | 日韩欧美精品一本二本道一区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9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精品网站在线 | 精品久久久久久午夜福利 |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