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梧村垌農民武裝起義舊址 位于廉江市吉水鎮梧村垌村。遺址原是劉氏宗祠,占地面積800米,建筑面積500平方米,兩進四合院式布局,主體建筑為磚木結構硬山頂。 1927年7月27日,中共廉江縣支部按照中共廣東南路特委關于組織秋收暴-動的指示,由周永杰、梁安成、羅自琦、劉邦武等人率領廉江縣農民自衛軍300多人在這里宣布成立并組……[詳細] |
![]() | 中共粵桂邊區委舊址 位于廉江市青平鎮香山村陳氏宗祠。建于清末,坐南向北,三進,磚木結構,占地面積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400平方米。 1948年4月,中共粵桂邊區委在香山村陳氏宗祠成立。下轄廣東南路15縣、市,廣西22縣、市,共37個縣、市。書記梁廣,委員馮燊、黃其江、溫焯華。1949年3月,中共粵桂南地委也在此成立……[詳細] |
![]() | 廉江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邊縱隊舊址位于廉江市長山鎮鯽魚塘村西南。原是鯽魚塘村西南面一處廣闊草坪。1949年8月1日,根據中共中央軍委命令和中共華南分局指示,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邊縱隊在此宣告正式成立。毛主席、朱總司令發來賀電。粵桂邊縱隊司令員兼政委梁廣、副司令員唐才猷、政治部主任溫焯華、參謀長楊應彬、下轄8個支隊,共250……[詳細] |
![]() | 橫山圩古戲臺 位于廉江市橫山鎮中心小學校園內。占地150平方米,建筑面積90平方米。始建于清乾隆年間,道光至民國時期維修,有碑1通記其事。戲臺前可容二三千觀眾看戲,每逢神誕或祭祀節日,有雷歌班、木偶班或粵劇班演出。戲臺坐北向南,高8米。臺面設四根六角棱形石柱,欄桿高約4米。它是粵西典型的古戲臺,現存完好。1987年廉江……[詳細] |
![]() | 廉江龐氏宗祠位于廉江市石城鎮那良村。始建于清初。坐東向西,四合院布局,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主體建筑三進,各進之間以天井相隔。廳房共23間,均屬磚木結構,硬山頂。梁架、斗栱裝飾美觀。門前照壁正中有磚階梯五級。左右門額:“源衍風井”、“流遠廉江”。門聯“祠對青山三臺獻瑞,門環綠水萬派朝宗”,“朝建巍……[詳細] |
![]() | 黃充夫婦墓 位于廉江市石城鎮上縣村北,俗稱蟻仔墳。清光緒《高州府志》、道光《石城縣志》記載:“明御史黃充墓,在上縣村后高峰左蟻仔嶺。”原配楊氏,續配謝氏,俱合葬蟻仔墳。墓地坐西北向東南,面積約5000平方米。墓碑碑額刻:“名登天府”,左“名官政德千秋頌”,右“御史英風萬古揚”,中“敕授山西巡察御史廉明忠介黃公墓”。墓道……[詳細] |
![]() | 窯頭山窯群位于廉江市營仔鎮西南面窯頭山,又稱“犀牛望月”。年代為宋代。1963年發現。有龍窯6座,依山坡砌筑。窯長20米~25米,寬1.8米~2.1米。主要分布在山崗的東南面。堆積厚3米~5米,遺物十分豐富,瓷器有碗、碟、杯、罐、盆、壺、瓶、罈、盒、燈、盞、硯等,部分瓷器外表模印回形紋、雙線“非”字紋、“萬”字紋。陶器……[詳細] |
![]() | 中國紅橙之鄉—廉江市,青山綠水澆出的紅橙四海揚名。一片橙山,一片橙海,山山漾著綠波,樹樹掛著紅果。秋風吹過,橙林搖曵,如同舞動一幅翠綠的緞綿,上面綴滿斑斑點點紅星,流金溢彩。 金秋時節,置身于橙林中,如現進入充滿夢幻的童話世界。睜開眼,縱橫成行的橙林,婆婆娑娑,狀如蘑菇。橙樹的枝葉極綠,一叢叢一片片地堆疊著綠。在綠色……[詳細] |
![]() | 廉江雙峰嶂旅游區位于廉江市西北部,距廉江市50多公里,景區規劃面積12.3平方公里,這里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景色獨特。 雙峰嶂傲然屹立,山上野果遍地,捻子、山芒、烏梢、山蕉、江酒醉子、鹽梅┉多達90多種,尤其稔子蔥翠迷人。雙峰嶂怪石磷循,形神各自,栩栩如生,最著名的“照鏡石”高近20米且放光,石鏡右側竟有一把殘留兩……[詳細] |
![]() | 雙峰嶂東擁形似仙人端坐的仙人嶂,西抱酷像一尊巨大睡美人塑像、頭上高挽發髻、斜躺豐腴身軀的婆髻嶂,綿延數十公里。景區面積100多平方公里,區內山巒起伏,山風轟鳴,松濤翻涌,峰奇石怪。山塘水庫錯落山腰,山上石垌穿幽,山腳流溪纏繞;澗有清泉從山石中涌出,懸崖滴落。三峰鼎足相望,平均海拔320米以上。盛夏進山,清涼如初春。自然……[詳細] |
![]() | 羅州城設于唐武德六年(即公元623年),廢于宋開寶五年(即932年),歷時350年。位于河唇龍湖村東側,總面積60000平方米,故城北有后山鶴地嶺,南有案山鴨嶺,九洲江從城北流過,成為天然的護城河。羅州城地險要,交通方便,因而一直是唐代羅州政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轄境主要是今化州、吳川、廉江,中期也轄有今廣西壯族……[詳細] |
![]() | 豐背村落遺址位于平坦區北面,距平坦圩約3.5公里的山丘上,面積約1萬平方米。1971—1985年。縣文物工作者在該處舊祠堂附近地方,采集到磨制肩石斧、石環、石錛、礪石和其他石器30多件,弦紋、刺紋、刺點紋、水波紋陶片一批。經省、市文物工作者鑒定,其遺物屬新石器至戰國時代,距今約4000年。……[詳細] |
![]() | 九洲江發源于廣西陸川縣大化頂的九洲江,全長162公里,在廉江市境內89公里,集雨面積2137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67%,為廉江最長和支流最多的河流。它從市北部的石角鎮入境由東向西斜貫全境,將全市分隔成西北與東南兩大片,最后,分別經安鋪、營仔注入北部灣。直接流入九洲江的一級支流有武陵河,沙產河、陀村河和長山河。九……[詳細] |
![]() | 凌祿村落遺址位于營仔區凌祿村東面,面積約1萬平方米。村落坐北向南,靠北部灣。1985年文物普查時,在該村的地面上采集到大量的實足碗底、碟、陶罐、杯、布紋瓦殘片和石柱礎等,還發現古井一口。經省、市文物工作者鑒定,該遺址屬唐宋時期。……[詳細] |
![]() | 龍頭沙漁港是廉江市唯一經國家農業部批準的三類港口,也是該市唯一的深水港口。該港始建于1972年,1975年建成投產,為發展廉江海洋漁業作出一定貢獻。為進一步發展海洋經濟,促進海產品的貿易及加工,廉江市今年明確提出,把龍頭沙港海洋產業園作為”一廊兩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省海洋與漁業局已向農業部申報作為一級漁港納入管……[詳細] |
![]() | 在高橋鎮有我國連片面積最大的紅樹林帶——廣東湛江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核心區,被游客譽為“海洋天然濕地樂園”。保護區全長27公里,面積達37500多畝。遠遠望去,層層疊疊,密密匝匝,莽莽蒼蒼。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曾在這里留下古跡“松明八井”。保護區內土壤肥沃,鹽分大,潮溝縱橫交錯,構成了復雜的生態環境,為紅樹林及其他海生動植物……[詳細] |
![]() | 三合溫泉位于廉江市石角鎮竹寨村東側,距廉城35公里。因三合河流經此地而得名。泉區花崗巖石參差突起。石縫中泉水噴涌,水溫最高可達75攝氏度,日均排出溫水量1000立方米。泉水清澈透明,含有豐富的硫磺、鈣、鋇等十多種藥用礦物質,頗具醫療功效。三合溫泉自古便是“廉江八景”之一。如今,三合溫泉景區綠樹掩映,河水清澈,風景迷人。……[詳細] |
![]() | 室堆瓊景點位于河唇鎮山祖嶂以西的龍溪山。清嘉慶二十四年刊行的《石城縣志》就有“石室堆瓊”的記載,俗稱“舊志八景”之一。隨著時代的更遷,自然的變化,“舊八景”大多已是時過“景”遷,唯有“石室堆瓊”風貌依然如故。山上萬千巨石,重堆直上,堆玉如經冬積雪,疊眴似歷夏凝云,如瓊堆玉砌,樓宇凌空。其中,石竇通天,碧洞幽邃。主峰巨石……[詳細] |
![]() | 謝鞋山,位于廉城東6公里處,因三山相連,形似獅子,故稱獅子山。該山面積1500多畝,現存原始林木1500多畝,最高峰海拔108米。據石城縣志記載,明朝永樂年間,村民楊欽上京考試,高中進土,官至翰林編修,有功于朝。辭官返鄉時,蒙皇帝賜鞋一雙,回家后便把獅子山改名“謝鞋山”。同時,在山頂建造書房,會友吟詩,研究文史,歡度晚……[詳細] |
![]() | 龍飛嶂,位于廉江市石嶺鎮以北8公里處,海拔250米,山巒起伏,氣勢磅礴,酷似蛟龍騰飛,有龍頭在吐霧,龍眼在張望,龍爪在揮舞,龍尾在擺動,因而得名。在當地農村流傳著許多關于龍的神話傳說,令人浮想聯翩。登上半山腰,只見山巖下有龍井一口,龍泉一處(又叫仙人井、仙人泉),清澈透底,甘冽清醇,泉水終年涌流不斷;及至山頂,極目遠眺……[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