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甘肅省民樂縣的扁都口風光旅游區位于祁連山中段,民樂縣城以南30公里處。旅游區內最著名的旅游景觀是扁都峽谷、黑風洞、石佛爺、諸葛碑及碧云天、黃花地等。扁都峽谷出民樂縣城沿國道227線南行約30公里,高大險峻的祁連山被南北長約30公里的峽谷東西劈開,形成了著名的扁都峽,歷史上稱作大斗拔谷。但見兩山夾峙、峭壁摩天,一水中流、波浪洶涌。此峽不僅有峭壁湍流,還有連天的牧草、芬芳的野花、肥壯的牛羊、悠揚的牧歌,更有野兔、雪雞、鹿、獐、狼、豹等野禽野獸。歷史上,此峽是南通河湟、北達甘涼的險關要隘,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黑風洞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數萬之眾逢山開路,遇水建橋,直搗單于老巢,向……[詳細] |
![]() | 在河西絲綢古道上,距民樂縣城10公里的-鄉童子壩水庫北岸,有一座建于北魏時期的名聞遐邇的古寺——童子寺及童子寺石窟群。今日所見童子寺磚木結構的三間大殿、觀音殿、念佛殿、廂房、寮房等建筑,為釋覺塵及四方信眾募資于1994年重建,古樸莊嚴,與寺后山體上的石窟形成一完整的佛教勝跡。童子寺石窟約建于北魏時期,有大小石窟洞40余孔,窟洞內有塑像和壁畫。窟洞分中心柱洞窟、大佛殿洞窟、菩提洞、羅漢洞等窟室,洞內壁畫分北魏、隋、唐、元、明、清各代的均有,保存完好的為明、清時期的作品。其中菩提洞和天洞子內有密宗內容的壁畫,塑有六大觀音、五大明王、千手千眼觀音等像,在敦煌千佛洞也難得一見,對研究河西石窟極有參考價……[詳細] |
![]() | 民樂圣天寺AAA ![]() 圣天寺地處民樂縣城西北角,始建于明永樂四年(1406年)。建寺六百年來,滄桑屢更,幾度興衰。清同治四年毀于兵燹,光緒三十二年洪水千總孫蘭重修,文革期間再度被毀,幸存大殿三間,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開始,陸續修建了具有江南風格的大雄寶殿一座,以及經堂、鐘樓、鼓樓、天王殿、齋堂、僧舍、客房共60多間。建筑規模宏大,雄偉壯觀,殿宇巍峨,回廊曲折,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各大殿內分別雕塑的三寶佛、十八羅漢、四大天王、觀音菩薩等形態各異,栩栩如生。而珍藏于誦經堂內的檀木雕刻的金飾千手觀音佛像,更是巧奪天工,嘆為觀止,是本寺的鎮寺之寶。另外,新建的大悲樓內,有青銅鑄造的鎏金大悲觀音像1座,高9.9米……[詳細] |
![]() | 河西解放紀念館建筑面積約1100平方米,共設計展板43組115塊,約620平方米,使用照片800多張。主體展覽內容包括十部分:1949年前的河西;西路軍在民樂;進軍大西北;解放河西;進軍新疆;剿匪;英雄譜;緬懷;今日河西;黨的關懷。紀念館展覽通過集中展示,著重反映1949年解放河西走廊的歷史全貌。 解放河西走廊進軍示意圖1949年8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發出向河西走廊進軍的命令。1兵團附62軍為左路軍,自青海西寧揮師北上,越過祁連山向河西進擊;2兵團6軍為右路軍,繞烏鞘嶺沿騰格里沙漠邊緣的大靖西進;3軍、4軍附野司炮團、戰車營為中路,沿甘新公路直取酒泉。河西戰役自9月2日開始,到2……[詳細] |
![]() | 座落在童子壩河邊的永固城,據說曾是月氏族的都城。漢初曾是匈奴單于王的避暑勝地,故又叫單于王城。那時這里地勢遼闊,湖水蕩漾,牧草異常豐美。就是今日,也依然湖光映著塔影。為了打通西域之路,霍去病率軍橫出扁都峽后,直奔永固,一舉搗毀單于王老巢,拉開了河西戰役的序幕,在遼闊的草原上放養軍馬,以備戰用。自此以后,歷朝各代把這里當作皇家馬場看待。據《甘州府志》記載,東晉永和年間,前涼張祚于其地始置漢陽縣,隋為赤烏鎮,唐為大斗城,宋時曾是甘州回鵲臨時成都,清時康熙帝取永遠鞏固之意,刺名永固,定名永固城。原城南北長1600米,東西寬1320米,近方形,面積2.1平方公里,城垣夯筑而咸,墻基厚8一10米,高達9……[詳細] |
![]() | 海潮壩森林公園位于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距甘肅民樂縣城10公里。1998年被省林業廳批準為省級A級森林公園,2000年被省旅游局列為省A級自然風光旅游區。整個旅游區南北長15公里,東西寬2公里,總面積30平方公里,海拔3100米,海潮壩垴高5027米,海拔4800米以上的犁鏵山北坡終年積雪,人們稱之為雪地,半山冰川懸垂,高達20多米,群眾稱之為黃水崖或水鐘。海潮壩是游覽度假的好去處,有山水景觀游覽區,水上游樂區,沙溝度假村及海潮壩云杉林、雪原、冰川游覽區,野生動物馴養狩獵場,干石河原始林探幽區,犁鏵山北坡冰川景觀瀏覽區及人文景觀青龍寺景區等。公園獨特的自然生態系統,豐富的生物資源和絢麗……[詳細] |
![]() | 位于縣城西端大河東岸旁的民樂公園,“園不大而奇巧,景袖珍而典雅;精工設計,獨具匠心。有江南之秀麗,有北國之雄風。”整個公園因勢造景,自然布局。公園景區分為人口區、曲橋湖景區、兒童游樂區、休閑娛樂區四大部分。其中入口區由仿古大門、影壁等組成,配以反映民樂歷史重大事件的浮雕,用彩燈噴泉、坡面綠化裝飾烘托,并由此造成隔斷,形成欲看不能、引人入勝的效果。遠看公園,雄獅對峙,翹角沖天,雕梁畫棟的門樓氣勢軒敞。門樓之后寬大的影壁,幾幅鮮活的畫面,濃縮了民樂的歷史與現實,并且昭示了美好的未來。影壁之后是如茵的草坪,爭艷的花圃。曲橋湖景區為全園的主體,面積1.3公頃的人工湖端居中央,與亭、臺、橋、島相得益彰。……[詳細] |
![]() | 八卦營墓群位于民樂縣永固鎮八卦營村東500米處的背背山、直嶺嶺、簸箕洼、陸溝山、亂疙瘩等五條山嶺上,從山腳到山頂都有分布。20世紀60年代末發現,1975年,張掖地區文化局調查。墓群面積達246萬平方米。從山坡暴露發現的墓葬看,有券頂磚室墓、土洞墓及甕棺葬。墓室結構有單室、雙室。墓群出土器物比較豐富,有各類陶器、銅器、木器等物,隨葬有陶灶、壺、盆、杯等和漢代的錢幣——大布黃千、一刀平五千、半兩、五銖錢等。特別是西漢時期的錢幣“一刀平五千”為不可多得的古幣珍品。在考古調查中還發現,部分墓室內繪有壁畫,壁畫以天界、星云、日月、四神、女媧、鳥雀為主要表現內容,用墨線勾繪,以丹砂、土紅、石青著色。八卦……[詳細] |
![]() | 時代:夏、商東灰山遺址位于民樂縣六壩鎮東北約2.5千米處,遺址是由灰土與沙土堆積而成的一座呈東南~西北走向沙土丘,高出地表約5~6米,面積24萬平方米。屬四壩文化。1958年發現。1987年,吉林大學考古系和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了發掘,出土文物1003件,其中有彩陶、青銅器、骨器、石器、木器等。在遺址的文化堆積中發現小麥、大麥、高粱、粟、稷、等作物的炭化籽粒。沙丘東北部為墓葬區,墓葬分布密集,多作西北—東南向排列,與沙丘走向一致。共清理墓葬249座,均為豎穴土坑墓,部分有龕,極個別有腰坑。僅兩座墓發現有木質葬具,盛行尸骨不全的亂骨葬,合葬墓占有一定比例,各墓隨葬品數量差異較大,約三分之一的……[詳細] |
![]() | 從童子寺石窟沿河下行約十五公里,便到了-太和村。公路盡頭,遙遙便望見一座飛檐攢頂的三層高樓,這便是魁星樓。魁星樓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光緒二十年、民國十年和19知年及1998年分別進行了維修。底座以上石筑起,外表砌磚,飾以花紋。樓身為三層六角,高三丈六尺,全用木料建成,造型美觀。每個翹角都鑲有青磚雕刻的龍頭,翹脊上裝飾著感磷、獅子等陶瓷獸物。各翹角下都懸掛風鈴,微風吹動,音響清遠。三層樓壁,都飾有壁畫,形象生動。頂層乓壁繪有魁星之像,赤發藍面,立于鰲頭之上,左手提斗,右手執筆,意為筆定科舉中試。樓頂藻井之上,書有“筆點清池”四個道勁大字,與樓門口對聯“出門試看三級浪,動人更上一層樓”相映咸趣。攢尖……[詳細] |
![]() | 童子寺石窟座落在民樂縣城東面約十公里的童子壩河的中游。石窟穿鑿于河水沖刷而咸的一段礫石崖面上,有大小石窟凡十個,窟與窟之間有暗洞相連。窟內壁畫清晰可見,多受-教影響。而最南窟1號洞所畫的《西游記》故事,最為生動逼真。畫面有猴子出世、悟空拜師、八戒受戒、溪邊飲馬,柴門問路,穿越荒漠等,皆栩栩如生。而悟空之尖嘴瘦腮之相,八戒長嘴腆肚之形,更趨于自然之猴、豬,與《西游記》電視劇之形象似象非象,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不由人不大為驚嘆我國古代繪畫大師豐富的想象和高超的繪畫拔藝。3號洞壁畫有五層構成,畫有密宗佛象、千手千眼觀音,喜歡佛,菩薩等,是研究歷代壁畫的珍貴資料。登臨項窟,則一望空曠,長河落日,遠村含……[詳細] |
![]() | 八卦營墓群時代:漢地址:民樂縣永固鎮八卦營村東500米處的背背山、直嶺嶺、簸箕洼、陸溝山、亂疙瘩等五條山嶺上這里從山腳到山頂都有分布。忠家族墓葬群、史涓墓道、包楨墓道。20世紀60年代末發現,1975年,張掖地甘肅省張掖市區文化局調查。墓群面積達246萬平方米。從山坡暴露發現的墓葬看,有券頂磚室墓、土洞墓及甕棺葬。墓室結構有單室、雙室。墓群出土器物比較豐富,有各類陶器、銅器、木器等物,隨葬有陶灶、壺、盆、杯等和漢代的錢幣——大布黃千、一刀平五千、半兩、五銖錢等。特別是西漢時期的錢幣“一刀平五千”為不可多得的古幣珍品。在考古調查中還發現,部分墓室內繪有壁畫,壁畫以天界、星云、日月、四神、女媧、鳥……[詳細] |
![]() | 磚包墩墓群位于李寨鄉菊花地村北約10公里處,與國道227線旁的石崗墩呈東西一線,圇有烽煌磚包墩而得名。磚包墩烽庭原本外包青磚,但因歷經二千多年的風雨侵蝕而坍塌,磚又被人拾走不得維修,因此現存烽隧已殘破不堪。盡管如此,但在石崗墩附近的國道線駐足向西一望,仍隱約可見。磚包墩墓群面積2萬平方米,有大小墓象80多個,殘高0.2一1.5米其中有磚室墓、木室墓、上室墓。該墓群屬于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墓群出土器物有陶罐、銅鼎、銅鏡等。有凡個磚室墓所用的磚都是子母磚,磚磚相抱,十分堅固。因此,該墓群屬于典型的漢墓。這一墓群不同于八卦營漢墓群,多為單室墓,固此可以斷定起人為沒有攜帶親眷的戍邊將士之墓。荒原無言,漠……[詳細] |
![]() | 八卦營城址位于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永固鄉八卦營村西北,以漢初名將霍去病在此布八卦陣擊退匈奴得名.城址占地廣達42萬平方米。城垣殘高4米,夯土建筑。東、南各開一門,內有宮城、內城、紫營臺。內、外兩重護城河,各寬8米、10米。遺址有大量漢磚瓦殘片、灰陶片。城址東北有2000平方米的5米高臺,俗稱為“點將臺”。2006年5月,八卦營城址作為漢至晉時期的古遺址,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2012年2月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完成了對民樂縣八卦營境內近百座漢墓的搶救性發掘,出土陶器、青銅器、木器等重要文物300多件,對研究當時的喪葬制度、民俗習慣和這一地區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關系等具有較高的……[詳細] |
![]() | 車出海潮壩,沿祁連山麓穿村越寨,山村景致應接不暇,不久便到了青龍古寺。青龍寺背依娘娘峰,盤繞青龍嶺,面對千里河西走廊,其主體大殿置于-突兀的龍頭之上,甚為壯觀。殿前庭院內有百年老揚兩棵,其形似龍,恰似二龍戲珠,甚為神奇。登高遠眺,境界十分闊大。其后娘娘峰神話優美、流傳久遠。相傳山下居住一家五口,一天,老父親到東面遠處去取水,遭遇不測,至晚未歸,0親便使三個姑娘登嶺現望等待。三個姑娘等了一天又一天,終沒等回父親,于是化作了三塊巨石。后來,嶺慢慢上升為峰,三姑娘的化身便矗立到今。現在遙遙所見并排而立的那三個尖峰,即為三個姑娘的化身,也是父女至愛、人間親情的象征。……[詳細] |
![]() | 四家魁星樓 位于民樂縣-鄉四家村中間。建于清乾隆年間,光緒二十年(1895)因樓傾斜曾維修兩次,1921年,村民曾集資維修。魁星樓建在一夯土臺基上,臺基南北長15.8米,東西寬13.15米,高2.5米,四周用青磚砌筑,底層用石條砌筑。魁星樓為三層六角飛檐攢尖頂式磚木結構。第一層東面辟門,其余五面開窗,正中供孔子牌位,旁列顏、孟、曾等孔門先賢之位。第二層建有木構繞廊,六面磚墻雕有鳥獸,室內塑黃帝、蒼頡像;第三層也有繞廊,東面辟門。門為四格扇,上繪山水、花鳥。頂部鐵戟上有“大起文明”四字。魁星樓為張掖市保存較好的一座清代建筑。……[詳細] |
![]() | 民樂縣博物館民樂縣文化中心三樓,成立于1989年9月,隸屬于民樂縣文物局,副科級建制事業單位,核定編制7人,現有工作人員11人。博物館占地面積800平方米,建筑面積860平米,展廳面積400平方米,設有“民樂歷史文物展”、“水陸畫展”兩個基本陳列。館藏文物8950件,其中珍貴文物154件,涵括陶瓷、書畫、青銅器、玉石器、竹木牙角等。尤以四壩文化和漢代陶器蔚為大觀,館藏明清水陸畫被譽為“可移動的敦煌壁畫”。年接待觀眾3萬人次。館長:任滿寬電話(傳真):0936—4421824……[詳細] |
![]() | 海潮湖水利風景區位于民樂縣境內海潮壩河流域,地處民樂縣西南部,距民樂縣15公里,依托海潮壩水庫而建,是以原始森林、海潮湖、海潮溪為背景的綠色生態旅游區,因松林如海、松濤如潮而得名。景區自然風景資源優美,生態環境良好。景區建成水上游樂小區,沙溝度假村小區及海潮壩原始森林、雪原、冰川游覽區,野生動物馴養狩獵場,干石河原始林探幽小區,犁鏵山北坡冰川景觀瀏覽區及人文景觀海潮音寺等景點。2012年被省水利廳以甘水水管發[2012]590號文件命名為甘肅省水利風景區。……[詳細] |
![]() | 上花園戲臺 位于民樂縣楊坊鄉上花園村,距上花園小學約20米,東、南、西三面均靠居民住宅。戲臺始建于清光緒年間,土木磚結構,筑于高1.35米的夯土臺上,坐南朝北。前部為舞臺,單檐歇山頂,面闊6.4米,進深4.4米;舞臺臺口寬3.4米;兩側各寬1.5米為文、武場;東、西壁間各由5扇門和欄桿組成。后部為化妝間。硬山頂為原殿,面闊三間(9.4米),進深一間(4米)。此戲臺造型獨特,對研究河西地區的古建筑有一定的價值。……[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