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坡書院舊址位于常州市天寧區前后北岸歷史文化街區,西為前北岸明代楠木廳(藤花舊館)。舊址現存清代建筑一進,占地162.24平方米,為2007—2008年前后北岸歷史文化街區整治時修繕,原有門樓、東西廂房及庭院。建筑坐北朝南,二層,硬山式磚木結構,面闊七間,寬20.8米,進深7.8米。前有廊、青石階沿、踏步,東西兩側設有……[詳細] |
![]() | 乾隆御碑共六塊,現存放于常州市天寧區東坡公園內御碑亭。據清光緒《武進陽湖縣志》記載,碑文為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時來常所作,記述了乾隆皇帝南巡時的盛況和他對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頌揚之情。常州市東坡公園,位于常州市東,因建在艤舟亭遺址,也稱艤舟亭。艤舟亭基址原名文成壩,傳說常州歷來人文薈萃,為保住常州才氣不東流,因而在古運河上筑……[詳細] |
![]() | 斜橋位于常州市天寧區鄭陸鎮三河口豐北村東北約300米處的田野里,橫跨三皇廟交界處的隆興浜夾涇河上,是一座單孔石拱橋。斜橋又名通芳橋,南北跨向,花崗巖質,縱聯分節并列砌置法,外包券眉石。斜橋始建年代不詳,現存保存年代為清代。橋長 22米,寬 3.5米,梁底高 6米,橋拱跨徑 5米多,用花崗巖和青石砌建而成,兩邊橋額石和橋……[詳細] |
![]() | 中市橋位于天寧區鄭陸鎮焦溪老街,三元橋北側,該橋橫跨于龍溪河上,是一座單孔石拱橋,因其位于老街市中段,故名。中市橋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咸豐六年(1856)重修。金山石質,縱聯并列式砌置法,拱圈外側鑲邊,拱券上方兩側各有素面橋耳一對,兩側橋額上鐫雕楷書“中市橋”三字。橋面兩側置厚實欄板,橋頂兩側欄板間置望柱各……[詳細] |
![]() | 三元橋位于常州市天寧區鄭陸鎮焦溪老街,龍溪河老街區段最南端,橫跨南街與南下塘之間的龍溪河上,是一座東西走向單孔石拱橋。三元橋又稱張小娘橋,據說清朝初年,南下塘承姓是鄉里大族,很富有,他家有一女嫁于上塘毛家園毛家,母親探望女兒,女兒回家省親,常因繞道而止步,為母女便于往返相聚,承家于七間頭前獨資架木橋一座,取名張小娘橋。……[詳細] |
![]() | 萬壽庵位于天寧區鄭陸鎮北顧家頭村,據庵中明《萬壽庵田記》載:“洪武元年(1368)毀于大火”,這就說明在明洪武之前就已經有萬壽庵了。清光緒八年(1882)顧氏續修樹嘉堂《顧氏宗譜》,據家譜記載,早在元代中期,昆山顧若芝、顧若蘭兄弟就遷徙到這里定居,建村立業,繁衍生息,至今已有二十六世子孫,然后遂有顧家頭村名的形成。20……[詳細] |
![]() | 金啟生女士紀念塔位于常州市天寧區常州市第一中學內,是一座燭臺形金山石塔,1931年建成,以紀念為了常州教育和慈善事業奉獻一生而英年早逝的金啟生女士。紀念塔總高4.2米,由塔身、塔基和新增基座三部分組成。塔身為四棱單尖柱狀,邊長0.44米,高2.85米。上有描金的“金啟生女士紀念塔”八個陰刻大字。塔基亦為金山石,邊長1米……[詳細] |
![]() | 屠元博紀念碑位于常州市天寧區省常中1、2號樓之間水池,為燭臺形金山石石塔,高約3米,塔身為單尖柱狀,四棱,每面均陰刻“屠元博先生之紀念塔”。紀念塔建于屠元博逝世之年,即民國八年(1919年)。1979年省常中于“科學館”前重建,借以紀念屠元博建校的功績。2007年省常中建校--時移至今址。2008年2月26日,常州市人……[詳細] |
![]() | 求實園位于大成一廠舊址中心偏西,原為大成一廠的內部園林,占地面積約3582 平方米,南北長約60 米,東西寬約50 米,內有亭臺樓閣、小橋流水,是典型的江南園林布局。園內中部偏北有六角亭一座,邊長2 米,通高5.8 米,基座高0.5 米,內頂高3.35 米,檐口高3.3 米。亭旁辟有池塘,長20 米,寬15 米。池塘周……[詳細] |
![]() | 劉國鈞辦公樓位于大成一廠舊址的東端,與老廠房相連,辦公樓在南,廠房在北,墻體用青磚砌筑,青磚留有模印陽文“★甸”等字樣,房頂蓋灰瓦。辦公樓坐北朝南,磚木混合結構,主體二層,局部帶閣樓,面闊9 間,寬32 米,進深9 米,兩層檐口高7.4 米。東西兩側的兩開間均為坡頂,坡頂南側設有2 個老虎窗。北側屋面亦設一老虎窗,用于……[詳細] |
![]() | 松筠小筑為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由工商業家胡芹生建造,坐南朝北,內有庭院、四面廳及西式青磚假三樓等建筑,“松筠小筑”四字為沙彥書,舊有唐駝書“賜谷堂”匾及鄭孝胥、莊蘊寬等人書寫的楹聯。門前有太湖石,東大門有磚雕門樓、門墩石、半亭等。松筠小筑內原有珍貴石碑10多方。它是典型的民國建筑代表之一,2008年2月26日松筠……[詳細] |
![]() | 蔣氏宗祠位于常州市天寧區天寧街道古村社區青果巷62號蔣氏宗祠,建于清代,為古建筑的壇廟祠堂,房屬保存一般,現仍使用,為居住場所,隸屬天寧區天寧街道古村社區,房屋坐北朝南,屋脊高敞,宗祠存房屋四進院落,第一進單層四開間,面寬15.3米,進深7.2米,后檐高3.8米,脊高5.8米。第一進西邊兩間已改建為現代樓房。一、二進間……[詳細] |
![]() | 游擊府大殿位于常州市天寧區羅漢路第二十四中校園內南首,緊鄰洪亮吉紀念館,為清康熙年間游擊府署的大殿。大殿坐北朝南,單檐歇山頂,占地約230平方米,面闊七間,寬20米,進深8.8米,飛檐高8.4米,三面走廊寬1.7米,檐高5.3米。由于文獻散佚,常州地區在五代之前的兵制已不可知。據宋咸淳《毗陵志·武備》載:“沿江民兵增游……[詳細] |
![]() | 域城巷古井位于常州市天寧區延陵中路與紅梅路交叉處的天寧寺西側綠化帶內,1956年拆除常州古城墻時發現疊壓于城墻墻基之下,發現地點為域城巷,因而得名域城巷古井。古井的井欄由上下兩個井欄圈組成。下井欄為麻石質,平面呈圓形,內徑0.37米,高0.52米,上井欄平面呈八角形,青石質,直徑約0.37米。井圈有使用的磨痕。1956……[詳細] |
![]() | 龍城書院遺址位于常州市天寧區局前街小學內,創建于明代隆慶六年(1572),原有齋、堂二百余間,是常州歷史上最大、最著名的書院。明隆慶六年(1572),常州知府施觀民在局前街創建了龍城書院,建成后的龍城書院規模宏大,中軸線最前為大門,向內為儀門,過池為五間正堂,過穿堂為五間后堂,后有三間先師廟及左右各兩間廡房。中軸線東西……[詳細] |
![]() | 逸仙中學舊址位于常州市天寧區中山路117 號常州市中山路小學校內。逸仙中學是1927 年由中共黨員與國民黨左派人士利用原陽湖縣藥王廟所創辦的一所私立中學,辦學目的在于保存革命力量和掩護黨員活動。今存改建過的四方廳一座、房屋兩進及殘碑二通,占地面積302 平方米。四方廳現坐南朝北,單層三開間,硬山頂,面寬8.8 米,進深……[詳細] |
![]() | 洪亮吉故居位于常州市延陵中路西獅子巷南口。1987 年12 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洪亮吉故居坐北朝南。系乾隆四十八年(1783)洪吉亮用陜西巡撫畢沅所贈銀兩購買的宅第。是年十月初三,洪亮吉移居此宅。嘉慶八年(1803),洪亮吉在宅中增辟曙華臺、更生齋,并于西圃小筑泉石,由疊石大家、邑人戈裕良為其堆砌……[詳細] |
![]() | 明清醫學祀典記、醫學碑記石刻共兩塊,分別嵌砌于常州市區青果巷中段南側先醫祠大門兩側。先醫祠為常州唯一一座醫學方面的專祠,祭祀伏羲、神農及歷代名醫,明洪武五年(1372)建于德壽坊,成化十三年(1477)移建于文明坊內(即今址)。《重修醫學祀典記》碑,高1.8 米,寬0.7 米,刻于清順治五年(1648)。《重修常州府醫……[詳細] |
![]() | 孫慎行書法碑刻共兩塊,一塊高2 米,寬1.3 米,原保存在賈家弄唐荊川“大儒祠”內,20 世紀80 年代因舊城改造搬遷,現位于常州市文物倉庫內。另一塊高4.4 米,寬1.25 米,原位于關帝廟內,現置于常州市區紅梅公園南大門口。孫慎行(1565—1636年),字聞斯,號淇澳,又號玄晏子,常州武進人,是明末著名書法家、東……[詳細] |
![]() | 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是在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給寺僧頒賜各件,賜佛前素帕一幅,心經墨塔一軸,水月觀音畫像一軸,賜給方丈大曉實徹禪師“銀牌荷包”。第二次南巡,是在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乾隆皇帝賜給方丈大曉實徹“紫衣”以示寵貴。第三次南巡,是在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應主持扶功際明禪師之請……[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