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崇武解放軍烈士廟位于惠安縣崇武西華。解放軍烈士廟是全國第一個為紀念解放軍烈士而建的寺廟,位于崇武西沙灣,與崇武假日酒店相鄰,與崇武古城毗鄰,已成為崇武旅游景點,2002年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3年,被解放軍救下的惠安女曾恨開始多方集資,逐步擴建,投資逾百萬,現建筑面積約1千多平方米,保護范圍600……[詳細] |
![]() | 惠東暴-動-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山霞鎮后洋村飛鳳寺邊。山霞后洋惠東暴-動-紀念碑原坐落后洋小學邊,后小學搬遷,隨之紀念碑遷往飛鳳寺旁,已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惠安暴-動-也稱惠東暴-動-。1929年,蘇克明等人打入崇武張燦民團內部,以辦鳳陽(后洋)鄉民團為掩護,建立革命武裝基干隊伍。1930年7月初,中共……[詳細] |
![]() | 惠安縣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惠安縣涂寨鎮瑞東村。該紀念碑1997年建成。位于惠安縣螺城鎮科山公園內,與革命烈士紀念碑相鄰。為全面反映1926年12月至1949年8月23日惠安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不折不撓、堅持斗爭、火種不熄、紅旗不倒的光輝革命歷程;莅部h人民政府2007年7月動工興建惠安縣革命歷史紀念館,2008年竣工![詳細] |
![]() | “惠安暴-動-”指揮部舊址—陳氏宗祠位于惠安縣東橋鎮嶼頭村。1930年,惠安縣委在福建省委、泉州特委的領導下,舉行震動閩屬地區的暴-動-——“惠安暴-動-”!氨-動-”前期對國民黨地方政權進行摧枯拉朽般的打擊。攻下山柄民團炮樓,擊斃團總陳嗚周及其父陳奕昭,處死前林劣紳林孝純、林亮川。建立五陳鄉蘇維政府及湖埭頭村蘇維![詳細] |
![]() | 惠安革命烈士紀念碑坐落科山公園西側蓮花山下,旁邊緊鄰惠安革命歷史紀念館。1981年,惠安縣人民政府把原葬在城關東門外馬山和西門外螺山一帶的列士遷至科山西北側,并建立紀念碑以紀念新民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勝利而光榮犧牲的革命先烈。1998年因科山公園大規模建設需要,又擇址科山公園西側蓮花山下另建。紀念碑依山而建,西北高……[詳細] |
![]() | 后洋飛鳳寺“惠安暴-動-”紅軍二團軍事會議舊址位于山霞鎮后洋村。寺始建于清,面積223平方米,坐北朝南,由山門,兩廂、大殿組成。2003年由村民集資翻建。已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基地。1930年7月初,中共福建省委和泉州特委決定舉行惠安暴-動-。成立福建紅軍獨立第一師、![詳細] |
![]() | 中共安溪中心縣委舊址中新厝位于泉州市安溪縣魁斗鎮佛仔格村佛仔格角落。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佛仔格是安南永德紅色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在中新厝,先后成立中共佛仔格支部、中共安南永德臨時縣委。1930年秋,以安溪縣金谷鎮東洋、溪榜、洋中、深洋、美洋村和魁斗鎮佛仔格村農民武裝為主體,建立了安溪游擊隊,隊長李世全、副隊長陳體,隊員11……[詳細] |
![]() | 安南永德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泉州市安溪縣金谷鎮溪榜村東溪睏牛祖厝,是中共安溪中心縣委、安南永德蘇維埃政府、紅二支隊的機關舊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東溪是中共安溪中心縣委和紅二支隊重要活動地點之一。1933年8月25日,中共安溪中心縣委在東溪召開有安(溪)南(安)永(春)德(化)四縣工農兵代表及中心縣委、紅二支隊領導成員等5……[詳細] |
![]() | 安溪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泉州市安溪縣鳳城鎮北面鳳冠山。1933年,在中共安溪中心縣委領導下,安(溪)南(安)永(春)德(化)革命斗爭迅猛發展,1933年5月1日舉行游擊隊成立周年大會,并整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閩南游擊隊第二支隊(簡稱紅二支隊),8月24日成立第一個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蘇維埃政權——官橋區革命委員會,8月25日成立……[詳細] |
![]() | 中共龍門支部成立舊址龍門小學位于安溪縣龍門鎮龍門村。1934年秋,進步知識青年林師柴回龍門家鄉,任龍門小學校長,在龍門、官橋地區辦夜校、組織農會,發展黨、團組織,在廈門中心市委和安溪中心縣委領導下,于1935年1月在龍門小學建立中共龍門支部,支部書記林師柴,3月改為安南同特別支部,同時,建立中國工農紅軍閩南游擊隊第二支……[詳細] |
![]() | 中共安溪中心縣委、安溪縣人民民主政府和“八支四團”(即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區縱隊第8支隊第4團)機關舊址位于泉州市安溪縣長坑鄉崇德中學內。1949年5月10日,安溪縣城解放。14日,成立安溪縣人民民主政府。國民黨福建省政府緊急從廈門、泉州、龍巖等地調集軍隊進攻安溪縣城。5月16日福建省保安二團肖重光部進攻安溪縣城。為……[詳細] |
![]() | 毛票故居位于德化水口鎮毛厝村。1943年,永德大特派員吳天亮以賣故衣為名來到毛厝村,進行秘密的革命工作,先后發展了毛票等一批中共地下黨員。毛票舊居——岐山堂遂成為吳天亮秘密開展抗日救亡宣傳的據點之一。1943年8月,毛票被選送到閩中特委在仙游上湖底舉辦的骨干學習班學習。學習結束后,與省委委員黃扆禹、永德大特派員吳天亮等……[詳細] |
![]() | 戴云縱隊宴林口戰斗戰場遺址位于德化縣蓋德鄉林地村。1947年春,戴云縱隊遵照閩浙贛邊區黨委的指示,從莆田出發向戴云山脈運動,準備在戴云山開辟新的革命根據地。游擊隊在挺進戴云山途中,受到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游擊健兒英勇殺敵,戰勝疲勞和饑餓,繞過敵人的--線,翻山越嶺,于7月14日下午,縱隊近百人由永春呈祥進入德化縣錦福……[詳細] |
![]() | 中共德化支部舊址位于德化縣龍潯鎮丁墘村豹尾堂。早年丁墘村是德化縣城西南隅的一個小村落,第一次大革命時期,由于經濟落后和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德化縣建立第一個共產黨支部的所在地和黨組織的重要活動地點。1926年7月,廣州國民政府為結束北洋軍閥統治,發表了《北伐宣言》。從此,何應欽率領國民革命軍東路軍籌劃入閩。在廣州秘密加入……[詳細] |
![]() | 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坂里)位于德化縣水口鎮昆坂村。中共福建省委舊址(坂里)陳列館,主館內容主要反映的是省委機關南遷坂里的歷史事件。1943年秋,國民黨頑固派加緊對閩北地區的進攻,時在閩北的中共福建省委面臨的形勢日益惡化,機關活動非常困難,為了打開局面,擺脫困境,中共福建省委遵照黨中央關于“隱蔽精干”的重要指示,做出了省委……[詳細] |
![]() | 美魁堂是朱德住宿和紅四軍軍部舊址,位于永春縣橫口鄉福中村。1929年8月,朱德同志率領紅四軍二、三縱隊3000多人出擊閩中,進駐永春縣福鼎鄉(含現橫口鄉福中、福聯、環峰3村)休整時,將紅四軍軍部設在美魁堂。朱德同志也住在這里。美魁堂建于清末,木構民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穿斗抬梁式木構架,懸山頂。占地面積375平方米![詳細] |
![]() | 郭氏家廟是紅四軍前委機關駐地和朱德召開群眾大會舊址,又名岑樓大宗,位于永春縣橫口鄉福中村。1929年8月22至28日,朱德同志率領紅四軍二、三縱隊3000多人進駐永春縣福鼎鄉(含現橫口鄉福中、福聯、環峰3村)休整,將前委機關駐地設在郭氏家廟。紅四軍在郭氏家廟召開群眾大會,朱德親自到會,站在家廟大門前石階上演講,號召勞苦……[詳細] |
![]() | 福山堂是紅四軍后勤部舊址,位于永春縣橫口鄉環峰村。1929年8月,朱德同志率領紅四軍二、三縱隊和前委機關3000多人出擊閩中,進駐永春縣福鼎鄉(含現橫口鄉福中、福聯、環峰3村)休整時,將紅四軍后勤部設在福山堂。當時福山堂大廳擺滿了-支和白銀,各連紅軍士兵來這里領白銀去買米買菜。住在福山堂的有一位姓陳的文書,一對給朱德軍……[詳細] |
![]() | 賢山堂是紅四軍二、三縱隊司令部舊址,位于永春縣橫口鄉環峰村。1929年8月,朱德同志率領紅四軍二、三縱隊和前委機關3000多人出擊閩中,進駐永春縣福鼎鄉(含現橫口鄉福中、福聯、環峰3村)休整時,將二、三縱隊司令部設在賢山堂。為便于聯絡,從賢山堂往外拉了很多電話線。賢山堂還是紅四軍領導召開會議的地方,朱德從美魁堂走田埂到……[詳細] |
![]() | 龍興巖是紅四軍醫療所舊址,位于永春縣橫口鄉環峰村尖峰山西北麓。1929年8月,朱德率紅四軍到永春縣福鼎(現橫口鄉福中、福聯、環峰3村)開展革命活動,時值酷暑,瘧疾、痢疾流行,官兵患病甚多。紅四軍在龍興巖設立臨時醫療所,安置傷病員。福鼎群眾自發到深山老林里采集野香薷和薪草等土方草藥,為紅軍傷病員精心治療。郭景云在福鼎行醫……[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