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烏石崗位于縣城西南2公里昌廈公路旁,形如烏紗帽,圓靜秀麗,“烏石春云”為古時廣昌十景之一。蘇區斗爭時期,烏石崗發生過兩次鏖戰,至今“崗上仍有紅軍跡,耳畔儼聞先輩聲”。第一次戰斗是1931年5月27日,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在此指揮紅軍攻克廣昌縣城。第二次戰斗是1934年4月中下旬,第五次反“圍剿”中廣昌保衛戰紅軍臨時指……[詳細] |
![]() | 符竹庭(1912~1943)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和長征。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成長為八路軍高級指揮員,曾任中共濱海區委書記兼濱海軍區政治委員,曾參加指揮贛榆戰斗等一系列重大對日作戰,戰功顯赫。1943年11月26日,符竹庭在反擊日軍襲擊旦頭的作戰中英勇犧牲。為紀念和緬懷這位為國捐軀的八路軍優秀將領,1945年至1……[詳細] |
![]() | 苦竹鄉包家祠:紅一方面軍總前委二次會議舊址。1931年5月26日,毛澤東、朱德同志率領紅一方面軍從寧都嚴坊來到苦竹。當晚,在包家祠(現苦竹小學位置)召開了紅一方面軍總前委第二次反“圍巢”期間的第二次會議。出席會議的有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黃公略、林彪、蔡會文、羅榮恒、羅炳輝、郭化若等,會議決定攻打退守在廣昌城的國民黨軍……[詳細] |
![]() | 驛前紅軍宿營地:蓮花古鎮--驛前有明清時期古建筑五十余處,土地革命和第五次反“圍剿”時期,著名的高虎腦戰役、萬年亭戰役、古樓峰戰役都是在驛前境內進行的。1934年8月高虎腦戰斗結束后,紅軍退守驛前一帶并在此宿營。當年紅軍住宿地主要是明、清時所建民居,主體建筑有“賴巽宗祠”、“大夫第”、“布政祖廟”等十棟。現有坑埔、馬房……[詳細] |
![]() | 高虎腦紅軍烈士紀念碑位于廣昌縣驛前鎮貫橋村。紀念碑座東向西,磚石水泥結構,碑高11.6米,占地面積145.4平方米。紀念碑1988年8月5日建成,正面碑名“高虎腦紅軍烈士紀念碑”,為時任國家主席楊尚昆題寫。左側題詞:“向高虎腦戰斗頑強作戰英勇殺敵光榮獻身的烈士們致敬”,為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題寫。右側題詞:“長征前夕……[詳細] |
![]() | 高虎腦戰役紅軍指揮部舊址位于廣昌縣南部25公里至45公里之間,是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主戰場之一。范圍包括赤水鎮以南驛前鎮以北100多平方公里。1934年7月至8月,彭德懷、楊尚昆指揮的中國工農紅軍與國民黨軍隊進行了三場大規模激烈戰斗,即大寨腦戰斗、高虎腦戰斗、萬年亭戰斗。因三次戰斗均在高虎腦境內、合稱“高虎腦戰役”……[詳細] |
![]() | 下關“中革軍委”會議舊址: 撫州市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廣昌縣頭陂鎮下關馮家祠,為清代建筑。1934年4月28日,廣昌棄守的當晚,中國革命軍事委員會在此召開會議,總結廣昌大會戰失利的教訓,討論下一步行動。這是第五次反“圍剿 ”期間召開的一次重要軍事會議,中央紅軍各軍團以上干部參加了會議,主要與會人員有:博古、李德……[詳細] |
![]() | 中央軍委野戰司令部舊址:中央軍委野戰司令部是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北面前線最高指揮機關。1934年4月,敵集中大量兵力進攻廣昌,中央紅軍1、3、5、9軍團擔任保衛廣昌的任務,在廣昌頭陂鎮龍港株溪埠村小組一地主家四合院設立了前方司令部(后遷至旴江鎮烏石崗、三官殿地帶),李德、博古、朱德、顧作霖、伍修權等在司令部指揮。由于李……[詳細] |
![]() | 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會議、紅一方面軍廣昌戰斗指揮部舊址:位于廣昌縣旴江鎮西南3公里的烏石崗。東、北二面俯瞰縣城和旴江,東、西二面是懸崖,高233.4米。“烏石春云”為古時廣昌十景之一。第二次反“圍剿”和第五次反“圍剿”兩場戰斗在此指揮打響。1931年5月27日,紅一方面軍在此召開總前委會議,部署攻打廣昌的戰斗。經過激戰,紅……[詳細] |
![]() | 毛澤東甘竹調查會議舊址:甘竹調查情切切,寧都會議去匆匆。1932年8月,毛澤東接到去寧都參加中央會議的通知,從南豐雞公山趕回后方。8月29日,毛澤東到達甘竹,住在答田村的張家腦劉家祠堂。次日上午,他召集農民代表召開調查會,并聽取了中共南廣縣委和縣蘇維埃政府負責人的工作匯報,作了一系列指示。為參加中共蘇區中央局擴大會議(……[詳細] |
![]() | 紅一方面軍總前委第三次會議舊址暨毛澤東同志故居座落于廣昌縣旴江鎮清水村沙子嶺村小組下街邱家祠。1931年5月27日,毛澤東同志率領紅一方面軍攻克廣昌縣城,取得第二次反“圍剿”第四仗勝利后,在此住宿。5月28日,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在這里召開了第二次反“圍剿”期間的第三次會議,到會成員有毛澤東、朱德、彭德懷、林彪等同志。會議……[詳細] |
![]() | 廣昌縣革命烈士紀念館座落在盱江河畔。縣城中心大街西北部一座松柏延年,環境優美的小山丘上。為了紀念我縣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犧牲的烈士,由江西省人民政府決定,于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份興建,一九五八年落成。館院內建有紅軍塑像、烈士公墓、總占地面積27萬平方米。一九八六年又將陳列的內容進行了更新。共展列了八十多名著名烈士的事跡……[詳細] |
![]() | 世界之奇--摩崖石刻古文字符號,赤水鎮古源村會背后龍山,散布著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褚黑色巖石,占地約800平方米,刻劃著各種古文字符號。其筆跡有勾、勒、圈、點、橫、豎、撇、捺,刻劃痕跡清晰分明,粗放恢宏,神秘莫測。1989年1月發現后,經省文物部門古文字專家實地勘察,認為系古文字無疑。此處古文字符號面各之廣、線形之古拙……[詳細] |
![]() | 旴河飛瀑位于驛前鎮姚西村的血木嶺,是撫河發源地,《漢書·地理志》和酈道元的《水經注》均有記載。最高處為靈華峰,海拔991米。山上怪石嶙剛,且多罅隙,泉水從中噴沫而出,汩汩作響,至血木嶺匯成竹管細流,開成源頭活水的撫河第一流,順著山谷形成兩股溪流,一經里木莊,一經羅家地,匯成山澗小溪,流經十華里至木頭坑合流,先后形成五潭……[詳細] |
![]() | 大覺寺位于廣昌縣東盱江鎮吳家嶺,占地2000平方米左右,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現有僧尼及管理人員18人。 該寺始建于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今存佛殿既有明代構建,又有清末、民國之建筑風格。 新中國成立初期,大覺寺宗風不減,有僧尼數十人,50年代中葉,僧尼被解散還俗,隨后佛寺幾易其主。90年代初,廣昌縣人民政府……[詳細] |
![]() | 廣昌路上紅色群雕AAA ![]() ![]() “廣昌路上”紅色群雕主題園,它位于鷹瑞高速進入廣昌縣城北掛線公路收費站旁,總用地面積為75200平方米,是圍繞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廣昌的革命實踐和紅軍鏖戰廣昌這一主題,以毛澤東《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詩詞彰顯的內容為背景,建成的永久性標志物。紅色群雕主題園分為主題公園及紅色群雕廣場兩部分:紅色群雕是由8……[詳細] |
![]() | 撫河位于驛前鎮姚西村的血木嶺,是撫河發源地,《漢書·地理志》和酈道元的《水經注》均有記載。最高處為靈華峰,海拔991米。山上怪石嶙剛,且多罅隙,泉水從中噴沫而出,汩汩作響,至血木嶺匯成竹管細流,開成源頭活水的撫河第一流,順著山谷形成兩股溪流,一經里木莊,一經羅家地,匯成山澗小溪,流經十華里至木頭坑合流,先后形成五潭七……[詳細] |
![]() | 太平天-山寨遺址在苦竹鎮潘田村,全寨為陡峭石山,主峰海拔345米,上有石池,下臨深淵。有一徑名“布吊關”,古以布繩攀援至巖頂,頂寬可容數百家。另有金星、溪嶺、橋西諸關,皆懸于峭壁之上,一夫可守。清初,陳百花義軍在此立營抗清。 ·一線天 東北有滴水寨。兩寨有縣崖相連成環抱的形態。崖旁兩小路名巖關。縣崖環抱之中有深潭……[詳細] |
![]() | 定心寺位于赤水鎮大禾村,始建于唐咸通五年(864年),幾經興廢,重建于清光緒二年(1876年)。房屋面積1000余平方米,至今保留唐宋建筑風格,是廣昌保存下來的千年古寺之一,為地區重點宗教開放單位。寺內有古桂兩株,一開黃花為金桂,一開白花為銀桂,一年四度開花,相傳為明代云南按察使賴巽所贈。史載;驛前賴巽幼年家貧,放牛……[詳細] |
![]() | 明代雯峰書院位于甘竹鎮龍溪村饒家堡,為明代史學家、教育家饒秉鑒(號雯峰)于成化六年(1470年)所建,飛檐翹脊,高墻深院,占地5032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廳,有讀書號房56間,大小庭院三處,院中有院,園中有園,有池有樓。建筑古樸典雅,山水樓軒相映,為明代江西有影響的書院之一。明代教育家、狀元羅倫經常寓居于此,授課講……[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