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南省 > 湘西州 > 龍山縣旅游

龍山縣旅游景點

里耶-烏龍山風景名勝區
   里耶-烏龍山風景名勝區始建于20世紀80年代,原名為皮渡河風景名勝區,1996年經省人民政府批準為全省第五批風景名勝區,2003年更為現名。景區范圍包括里耶景區、八面山景區、烏龍山大峽谷景區、洛塔景區、洗車河景區等,總面積269.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區面積16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區面積160平方公里。景區文化底蘊深厚,資源品位高,景區面積大,景觀類型齊,科考價值高。烏龍山景區的臺地峽谷型巖溶地貌景觀壯觀而罕見,發育了世界上密集度最大的溶洞群;里耶古城景區歷史文化極為厚重,里耶戰國古城被稱為“我國21世紀考古驚世大發現”;洗車河景區是土家族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是全國土家族語言保存得最完整、土家……[詳細]
里耶古城遺址
   里耶古城是酉水河上的邊陲重鎮,歷史上被稱為“楚蜀通津”。“里耶”是土家語,即開墾、耕耘土地之意,是土家族的發祥地。早在距今6000年前,里耶就有人類居住。2002年里耶戰國古城的考古發現,被專家稱為“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考古學上最為重要的發現”,被評為“2002年全國考古六大發現之一”。里耶,位于湖南省武陵山腹地,湘、鄂、渝、黔四省市在此交界,隸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土家語是開拓這片土地的意思。早在距今60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雖有神奇的自然風光和奇特的民族風情,但交通的不便使其經濟文化一直較為落后,是一個偏僻小鎮。古城鄰江而建,緊靠酉水,有夯土城墻、護城河、房屋建筑遺址、排水設施,……[詳細]
里耶婆婆廟
   西方的第一女神夏娃,隨著伊甸園的沉沒,早已無跡可尋。在東方的開天辟地之所,神舟還在,繁衍人種的女始祖雍尼還在。雍尼在廟里,她已被后人奉為神靈,世代敬稱為pha3pha1(琶3葩1,祖婆婆),供奉她的地方叫做pha3pha1ie3tsho4(琶3葩1月3挫4,祖婆婆神堂),漢話俗稱“婆婆廟”。 婆婆廟全世界只有一座,不知建于何時,現屬于戰國古城的一部分。老人回憶,神堂樸實肅穆,巖門磚墻,木柱青瓦,并無皇皇神殿,也無閃光額題。土家人有語言無文字,廟名就掛在四鄰八近鄉民的口頭上。婆婆廟不屬儒釋道三列,更與耶穌、穆罕默德無關,里面只有一尊神,那就是土家人替蕓蕓眾生供奉的天下第一女神——雍尼婆婆。明清……[詳細]
洛塔地質公園
   洛塔是一部神話,我在這部古老的神話里倘佯了半個多世紀,只有癡迷和陶醉,就說姊妹巖吧,那是聳立在洛塔車街后面的一對秀麗的人形石柱,不管你從哪個方向看,它都像人,一對靈氣十足的人,郁郁蔥蔥的藤蔓纏繞其上,形成兩掛濃濃的披肩長發,勾勒出遠古人的獷野和神俊。“男人”那隆準有度的鼻梁,壯如石塔的身軀,“女人”那雙眸含情的眼眉,春意充沛的雙乳,真是出神入化,栩栩如生。二人亙古不移,親妮相對,演化成一部亞當夏娃式的古老神話。傳說遠古洪荒,人類毀滅,天腳下只剩補所雍兄妹倆了。他們在天神墨巴洛里和龍巴洛里的勸說和巧妙安排下,魂不守舍地成婚了,婚后生下一個血球,按神的指點,他們把血球剁成一百二十坨,合上泥土撒出去……[詳細]
方漢英烈士墓
   方漢英烈士墓位于湘西自治州龍山縣茨巖塘鎮茨巖村東南的騾子堡上。方漢英,又名方獻宇,江西萍鄉人。出生于1912年。早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35年6月,接受黨的派遣,來到龍山縣茨巖塘,任龍山縣縣委書記。方漢英是個很有學問的知識分子,來到茨巖塘后,為了便于接近群眾,脫掉中山裝,頭包青帕,身穿布扣對胸藍便衣,腳穿水草鞋,扮成土家后生,這樣很快就和當地群眾熟悉起來。方漢英工作艱苦深入,經常到區、鄉蘇維埃政府和貧苦農民當中了解情況,調查研究,及時指導打土豪、分田地、建設蘇維埃政-爭。經常從半寨、新場坳、包谷坪等地檢查工作,回到縣委駐地已是深更半夜。方漢英與群眾同甘共苦,生活上從不搞特殊。……[詳細]
里耶“唐福記”
   里耶曾經作為重要的商埠碼頭而繁榮興盛、名重一時,鱗次櫛比的商鋪建筑便是其最為顯著的標志,如今保存下來規模最大、最為完整的一座,是清朝末年里耶唐氏家族的商號“唐福記”。唐氏號稱“酉水船王”,是當時酉水、沅水流域最大的造船主,往返于這黃金水道之上。以造船業為依托,還兼營著桐油、五倍子、棉布紗等各項生意,可謂富甲一方。因而即便到現在,盡管當時的繁華早已是煙消云散,但從其現存的建筑遺留中,我們依然可以想見它當年那卓爾不群的華麗與顯赫。 整座建筑位于四方院墻之內,當地人稱之為“印子屋”,也作“窨子屋”。從布局到施工,唐氏大宅比本地的其他建筑都顯得更加講究而精致。原建筑主軸線上有三進廳堂,分別供交易和起……[詳細]
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軍區舊址(蔣家大屋)
   龍山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軍區舊址(蔣家大屋)位于湘西自治州龍山縣興隆街鄉新寨坪村蔣家大屋。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發展壯大,震驚了國民黨統治集團。1935年1月,蔣介石調集10多萬兵力,分六路縱隊,對我根據地發動大規模圍剿,妄圖一舉將紅二、六軍團消滅在永(順)、大(庸)、龍(山)、桑(植)之間狹小區域內。3月中旬,李覺部向永順縣石堤西推進;郭汝棟部經大庸向西推進,欲進擊塔臥;陳耀漢部進擊桑植;陶廣部北犯永順;張振漢部進擊龍山茨巖塘,欲東向塔臥;徐源泉部由鄂西進擊龍山茨巖塘,情況十分危急。3月21日,紅軍在大庸和永順交界的后坪戰斗中失利。紅二、六軍團的行動完全陷入了消極被動防御的局面。4月初,各……[詳細]
洗車河關帝宮
   關帝宮位于洗車河鎮東平街,這里曾經商業繁榮、香火鼎盛,有著眾多的寺廟會館。洗車河地區的土特產十分豐富,因而在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土歸流后,各地商人紛紛來此,有實力的外地商人聚眾集資興建會館,作為聚會活動的場所。當時興建有關帝宮、萬壽宮和文昌宮等,關帝宮是該鎮目前僅存的一座會館。 目前關于關帝宮究竟是何人所建已難以考證,但是從其名稱推斷,應該是由北方商人,尤其可能是由山西和陜西的商人建造。因為古代商人建會館往往都有固定的祭祀對象,行業會館中祭祀本行業的祖師,地域性會館中祭祀家鄉共同信奉的神靈,因此名稱也都是統一的。例如福建人敬媽祖,福建人在全國各地建的會館多叫“天后宮”,山西陜西人建敬關……[詳細]
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軍區舊址(龍家大屋)
   龍山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軍區舊址(龍家大屋)位于湘西自治州龍山縣茨巖塘鎮茨巖村龍家灣。1935年5月6日,為落實興隆會議精神,湘鄂川黔省委、省軍區、省革命委員會以及紅二、六軍團兵工廠、醫院、供給部、紅軍學校等直屬機構全部遷往龍山縣茨巖塘,以茨巖塘為首府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走進了歷史舞臺。在以茨巖塘為革命中心區期間,賀龍、任弼時等在這里指揮了著名的影響深遠的忠堡大捷、首善圍殲戰、招頭寨戰役、板栗園大捷、芭蕉坨大捷以及茨巖保衛戰等數以百計的戰役、戰斗。特別是1935年5月9—10日在龍家大屋召開的茨巖會議為根據地革命指明了方向。這次會議,一是在全體官兵中貫徹落實遵義會議精神;二是制定了紅軍休整……[詳細]
樹比沖天樓
   穿行于湘西山區蜿蜒起伏的山嶺茂林,在隱約其間的青瓦小木屋和靈巧的吊腳樓之中,赫然出現一座沖出屋頂的小樓,使人感受到一種凌人的氣勢,因此將其冠之以“沖天樓”這樣的名稱,也就顯得極為貼切了。 沖天樓其實也是民居建筑,只是這樣的規模氣勢決非普通人家可以企及,于是它便成為鄉間富豪們借以炫耀家勢財富的標志。在龍山縣樹比村,還保留有這樣的一座沖天樓。據當地人講,這是當年一位靠種植鴉片發家的大地主,為躲避山下的土匪,在山上開辟營建的樂土。如今,也正是因為山高路遠,才使得這座沖天樓得以完整地保留下來。 建筑外觀最為突出的地方,是其頂部伸出屋面以上似小樓般的兩座雙層屋頂,使得整座建筑的通高達10米,顯示出“……[詳細]
紅二、六軍團兵工廠舊址(姚家大屋)
   紅二、六軍團兵工廠舊址(姚家大屋)位于湘西自治州龍山縣茨巖塘鎮甘露村大堡山腳。1935年4月12日,為避開國民黨軍六路縱隊的合圍,確保省委機關的安全,湘鄂川黔省委、省軍區、省革命委員會以及軍委分會從永順塔臥轉遷龍山興隆街新寨坪蔣家大屋,隨后于5月6日再度轉遷龍山茨巖塘龍家大屋。紅二、六軍團直屬機構紅軍兵工廠同隨省委二度轉遷后設在茨巖塘鎮甘露村姚家大屋。紅二、六軍團兵工廠,時任廠長劉興海,政治指導員易松林,下設財政、修理、翻砂、炸彈四科,各設科長、司務長1人。兵工廠的保衛工作由龍桑獨立團擔任,約1000余人。全廠共有人員300人左右。其來源主要有三個方面:一為原有工人,約150人左右。二為俘虜,……[詳細]
里耶尖山寺
   從里耶東行三公里便到達樂里湖村。這里有一座獨立成峰的寺院,名曰尖山寺,海拔六百六十二米。 清雍正年間,樂里湖村一位農夫在山上拾得一個碗口大的金鐘(銅鐘),地方官把這一金鐘交到永順府。后來永順府行文,要當地百姓在尖山頂建一寺院,老百姓自發地籌錢建寺,于雍正癸丑年建成。 圍繞寺院的建筑群在道瑜和尚主持下,道光年間才完成。周圍絕壁上是吊腳樓。斗拱組合的寺院雕梁畫棟,雄偉壯觀。寺院內大小菩薩五百余尊。加之樹木參天,云蒸霞蔚,近兩畝面積的寺院,飛檐翅角,吊著的銅鈴悠悠作響,真乃天下之奇景。 加之,那鼻梁巖嶺,人工鑿的一百二三十丈的石級,寺院的圣名和它的奇觀,聞名四省邊區數百里(即湖北省、貴州省、湖……[詳細]
惹巴拉土家古村
   在土家語中,“惹巴拉”意即“美好和美麗的地方”。惹巴拉土家古村寨景區,位于龍山縣苗兒灘鎮的撈車河,由撈車、惹巴拉兩自然村寨和梁家寨組成,屬于苗市商周文化大遺址的一部分。惹巴拉集結了眾多的土家古村落,許多土家古民居都鑲嵌在這里,是武陵山區古樸、原生態土家文化保存得最為完善,最為活躍的唯一地域,被民俗學家譽為“土家族原生態文化的天然搏物館”、“中國土家第一寨”。惹巴拉土家古村寨依山傍水,漁舟唱晚,民風古樸,如荷葉般安臥在山水之間、田園之間。這里如今仍保存著原始古樸的明清街巷,風格獨特的土家吊腳樓,以及古老的擺手舞、茅古斯、咚咚喹等燦爛的民族文化。靜謐祥和的明清古鎮,古道熱腸的土家民風、原汁原味的民……[詳細]
里耶秦簡博物館
   里耶——中國發現的第一座秦城,擁有6000年的壯闊史詩,因無數的寶藏和神秘而讓世人向往。在土家語中里耶意即“耕地、拓土”,曾經的戰國風云、秦漢紛爭在此留下大量遺跡。2002年6月,就在南中國的這個小鎮上回響起驚雷,37400余枚秦簡從一口古井中橫空出世,其價值可與殷墟甲骨文和敦煌文書相媲美。《史記》中的秦史不過5000多字,此前全國發現的秦簡總和也不及里耶秦簡的冰山一角,而在可考的歷史文獻資料中,里耶名不見經傳。但是就在湖南省龍山縣南部的這個古鎮上出土了一部秦朝的編年史。這些秦簡分明就是2000多年前,祖先留給我們的長信。這封長信究竟有多強的生命力,竟然能抵過無盡歲月的消磨而傳遞至今?里耶秦簡……[詳細]
天橋村劉家大屋
   位于龍山縣他砂鄉天橋村的劉家大屋,是當地劉姓大戶人家于清乾隆末年(1790—1795年)修建的。據其后人介紹,劉家從江西洪安搬遷至此,初來之時家境貧寒,經過三代的苦心經營,逐漸成為殷實之家。家業興旺后,大量購置田產,其覆蓋范圍近至靛房鎮,遠至永順和西岐瓦廠八百田一帶,現存的劉家大屋即此時修建。當時共建三棟(北棟,中棟,南棟),以中棟為主,北棟與南棟為輔。由于當時建造者劉占魁共有六個兒子,因此每棟房屋由兩兄弟共同居住。現存建筑為其中的北棟,現有四戶人家共同生活,均為劉家后人。 建筑依山而建,沿山路蜿蜒而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朝門。雖然門和圍墻幾乎已完全毀壞,僅留部分臺基和殘垣,但墻上所書的一個巨……[詳細]
撈車河
   從神秘的里耶古城沿美麗的洗車河逆流而上,在靛房河與洗車河交匯的地方,有一依山傍水、漁舟唱晚、民風古樸的自然村落,她就是武陵土家第一寨——撈車河。撈車河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地方,河西的惹巴拉,河東的撈車、梁家寨、耶鋪、拉卡車,如荷葉般安臥在山水之間、田園之間,聆聽著自然的天籟之音。這個原始的土家自然村落,按姓氏集聚著千戶人家,以彭、梁、向三大姓為主,而五六千人中,會織錦(西蘭卡普)的就有592人,有織機436臺。據史書記載,這里的土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曾一度出現“女勤于織、戶多機聲”的繁榮景象。如今這里依然是“聲聲鳥語里,戶戶織機聲”,猶如世外桃源。難怪《中國地理》雜志的記者……[詳細]
紅二、六軍團醫院舊址(楊家大屋)
   紅二、六軍團醫院舊址(楊家大屋)位于湘西自治州龍山縣茨巖塘鎮涼水村楊家寨。1935年4月12日,湘鄂川黔省委、省軍區、省革委員會以及軍委分會從永順塔臥轉遷龍山興隆街新寨坪蔣家大屋,隨后于5月6日再度轉遷龍山茨巖塘龍家灣龍家大屋。紅二、六軍團直屬機構紅軍醫院也隨著省委二度轉遷,最后設在茨巖塘涼水村楊家寨的楊家大屋。紅軍醫院分門診、住院、中草藥加工幾個部門,負責人段利權,有工作人員100余人,傷員800多人。傷病員來自龍山、永順、桑植、宣恩、咸豐、來鳳前線負傷的戰士。任弼時、賀龍、關向應、蕭克、王震等經常到醫院看望病人。涼水村和近靠紅軍醫院的半寨村的農戶家家都設有病床,情況緊急時,傷員就往紅軍醫院……[詳細]
里耶古城景區
   “北有西安兵馬俑,南有里耶秦簡牘。”位于武陵山腹地的里耶,是湘西四大古鎮之一。在這里,發掘了中國南方迄今為止唯一一處戰國秦漢古城遺址——里耶古城遺址,出土的大批秦簡被譽為“二十一世紀以來最重大的考古發現”。里耶古城景區由里耶古城考古遺址公園、龍山縣里耶古城(秦簡)博物館、里耶歷史文化名鎮旅游休閑街區組成。里耶考古遺址是戰國至西漢時的城址,是中國考古史上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座秦代古城遺址。遺址于2002年4月被發現。遺址內容包括出土37000余枚秦簡的一號井、護城河、吊橋、戰國城址的城壕、兵營、人體殘骸等。里耶考古遺址公園是與秦簡遺址本體保護相輔相成的一項重要景觀建設,規劃建設面積4.2萬平方米……[詳細]
龍山烈士陵園
   龍山縣烈士陵園位于湘西自治州龍山縣城北路56號。為緬懷革命先烈,激勵后人,龍山縣革命委員會于1976年6月批準修建龍山縣烈士陵園。同年,動工修建了革命烈士紀念碑。1983年,烈士陵園竣工,坐落于龍山縣民安鎮城北路北端的亭寺堡上,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攻打龍山縣城的炮兵陣地,也是目前湘鄂渝邊區最大的烈士陵園,共占地60余畝。園內有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亭、烈士墓各一座。革命烈士紀念碑高24米,碑基長寬各29米,其占地2668平方米,選用材質優良的青條石壘砌而成,由碑基兩層碑臺、碑身、碑頂組成。革命烈士紀念亭位于紀念碑東面100米處,亭內有三方革命烈士紀念碑文,詳細記載在龍山犧牲的革命烈士生平事跡。……[詳細]
洗車河鎮風雨橋
   洗車河是一座橋鎮,最具標志性的建筑是兩座古橋。小河橋1976年修筑洗車至隆頭公路時被拆毀。現存大河橋,由鄉紳肖家霖等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共同捐資修建,20世紀90年代重修。 橋址位于洗車河鎮河西的灣子街至河東的東正街跨河處,系四墩木廊式風雨橋。東西兩墩為青石拱墩,西岸一拱由青石碼頭從河邊直通街上,過去是裝船卸船的主碼頭;河中兩墩均為梭子形尖角青石墩,各接頭鉚有鑄鐵銜口嵌緊。墩高11.5米,墩上為木梁結構,俗稱“喜鵲樓”,材質均為古椿木。橋面為走廊式風雨廊和涼亭,小青瓦覆頂,青磚垛脊,橋兩頭砌有青磚封火墻,拱形橋門上分別書有“東壤”、“西壤”。橋廊長43.3米,中高4.8米,檐高3……[詳細]
全部龍山縣景點>>>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中文字幕久久网站 | 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 | 亚洲大型AV一区二区三区 | 中日韩国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在线 | 午夜福利波多野结衣黑人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