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白故里風景名勝區AAAA 李白的故居位于江油市青蓮鎮(即李白故里風景名勝區),它地處綿陽城區與江油兩城市之間,距江油市區15公里.綿陽市區23公里,108國道(綿陽--廣元高速公路入口)10公里.該風景區規劃控制范圍23平方公里.其中心景區控制面積約8平方公里,1998年被四川省政府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青蓮左有濂水環繞,右有涪江環抱,這里山水靈秀,仙氣飄渺,在唐代就是古綿州的重要城鎮、直至清代,這里仍是水運發達的商貿重鎮.1994年被省政府命名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青蓮不僅因為哺育造就了曠世奇才李白而且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成為現今世界上反映李白文化最完整的地方,而且因其獨特的風光便利的交通而成為綿陽市近期重點打造……[詳細] |
![]() | 江油竇團山AAAA 天下奇山――竇團山是劍門蜀道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位于江油市北25公里處,距綿陽66公里,距成都170余公里,是國內著名的丹霞地貌風景區,其交通快捷方便,環境宜人。竇團山以奇特的山峰、驚險的索道、古老的廟宇及各種特色旅游項目,吸引著中外游客,詩仙李白少年游此,曾留下了“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的千古絕句。竇團山風景區按照景區的發展規劃,為滿足商務、會議及觀光下榻的賓客的需求,而精心設計并按四星級標準投資興建的旅游涉外飯店――奇峰國際酒店。目前,已逐步發展為集商務、旅游、觀光、會議、娛樂、住宿、餐飲為一體的現代酒店在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的同時,竇團山風景區不斷開發新的特色旅游項目。利用得天……[詳細] |
![]() | 中華洞天旅游景區AAAA 中華洞天旅游景區,位于李白故里——江油,集溶洞觀光和洞天漂流于一體,分奇石、奇景、奇漂、奇情四大特色,16大景區,720處景點,游覽長度6000余米,面積30余萬平米。洞內乳石雄偉、氣勢恢宏、色彩斑斕、奇幻迷離,30余米高的石筍石柱數十個,18000余平米的天庭水府舉世無雙。3000余米洞天漂流世界罕見,四季可漂,洞漂峽漂亂石穿空,空漂彩漂曲徑通幽,浪在空中,景在腳下,熱情-飛躍,心曠神怡。中國溶洞協會會長朱學穩欣然題詞:“中華洞天,世界奇觀”。旅游區內共有16大景區,分奇石、奇景、奇漂、奇情四大特色,景點多達720處,總游覽長度6000余米,面積30余萬平米。“溶洞觀光,舉世無雙”洞內乳石雄……[詳細] |
![]() | 匡山佛爺洞AAAA 佛爺洞位于江油市,是川西北最大最神秘的喀斯特溶洞。“地下三峽”與地面峽谷一水相連,鐘乳千姿撲朔迷離,洞中泛舟奇妙之極。佛爺洞西方鏡,一灣碧水,兩岸翠竹滿山。水之盡頭為小雷音寺,蕩舟其間,樂而忘歸。佛爺洞位于李白故里——四川省綿陽江油市城西北十四公里處,是神密的川西北最大的喀斯特溶洞。此處上接匡山(又名戴天山);下連李白讀書臺;東臨觀霧、團嶺;西依瑩華、乾元,它是通往九寨風景區的必經之地。洞四周山環水繞,古木蒼翠,風光奇絕。民國二十三年,人們在通天清河邊發現了一蹲三米多高的石刻如來佛像,故此洞名曰佛爺洞。整個旅游區域以佛爺洞為主,其余的七仙洞、牛角洞、西方境等正逐步開發。佛爺洞由三廳、兩廊、一河……[詳細] |
![]() | 李白紀念館AAAA 江油市李白紀念館是為了紀念唐代偉大詩人李白而修建的名人博物館,位于江油市區風景秀麗的昌明河畔,占地四萬余平方米。籌備于1962年,1982年正式開館。融收藏陳列、學術研究、觀光旅游、接待服務為一體,館園宏偉壯麗、古樸典雅、花木掩映、清流繞郭,風光清幽秀美,使人流連忘返。館內收藏有歷代李白詩集版本、歷代名家書畫精品等文物資料4000余件,其中鄧小平、江澤民、-、宋慶齡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手跡以及仇英、祝枝山、張大千、傅抱石、潘天壽等名家巨擘的作品皆堪稱國之瑰寶。藝術的園林建筑、豐富的收藏陳列、完善的接待服務,使得李白紀念館在海內外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是人們探源中國傳統歷史文化、拜揭偉大詩仙李……[詳細] |
![]() | 百年好合愛情谷AAAA 中國百年好合愛情谷,位于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故里——江油市城區西北方向10公里的大康鎮,距綿陽37公里。其核心景區中國百合國際博覽園占地面積5200畝,包括游客中心、一見鐘情、兩情相悅、情定三生、溫室大棚、出口超市及百合產品研發中心。項目擬建成中國超大的百合種球繁育基地、中國具特色的婚慶基地和愛情主題公園,概算總投資人民幣約4億元。該項目目標定位為實現一、二、三產業互動和“文農旅”融合發展,將打造成江油產業轉型升級和“文農旅”融合發展的典范。實現從鮮切花、商品種球和鮮百合球的產品銷售,到百合的初加工及深加工,提高百合附加值,并融入愛情文化元素,按AAAA級景區標準發展旅游觀光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詳細] |
![]() | “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對他的家鄉——江油的竇圌山美麗風光的描繪,如今以竇圌山為中心的廣闊區域,不僅風光旖旎、景色迷人,而且還是一座天然的地質博物館。2001-2005年,受江油市人民政府委托,四川省地礦局九○九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對觀霧山巖溶地貌地質公園的地質遺跡和資源狀況等進行了實地考察,并提交了申報地質公園的相應技術文件。2003年12月,被四川省國土資源廳批準建立四川省級地質公園,2005年9月被批準為第四批國家地質公園。四川江油國家地質公園地處龍門山北段,位于四川省江油市,緊鄰北川縣、平武縣,面積116.0km2,由竇圌山、佛爺洞、觀霧山、吳家后山四個主要景區組成。公……[詳細] |
![]() | 中國醬文化博覽園AAA 中國醬文化博覽園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位于四川省江油市城區,占地面積0.286平方公里,創建范圍0.014平方公里。景區既有傳統工藝景觀資源、現代化生產線觀光資源;又有傳統民俗文化資源,資源組合優勢較為突出。中國醬文化博覽園是四川省內唯一以醬文化為主題的工業旅游景區,景區眾多景點與現代生產車間生產線觀光、產品體驗區相輔相成,形成了以工業生產基地為依托的醬文化主題景區,通過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等全方位感受展現以醬文化為代表的中國飲食文化精髓。博覽園博物館介紹了古代制醬工藝的逐步演變、古代關于制醋制醬的民謠傳說以及醬之稱謂演變,充分展示了我國醬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光輝燦爛。清香園古……[詳細] |
![]() | 王右木紀念館位于四川省綿陽市武都鎮團山大橋下面,地處武都鎮東、涪江西岸,與四川名山竇圌山隔江相望。是為紀念四川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宣傳者和四川黨、團組織最早的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王右木而建的紀念館。王右木紀念館始建于1987年11月,1991年6月開館。占地5500多平方米。系仿古建筑,館內有紀念堂、陳列室、重檐六角亭、水竹居、桂花園等。紀念館定名為江油市王右木紀念館,隸屬江油市建設委員會(后為江油市建設局)。2005年12月,王右木紀念館移交給武都鎮人民政府。2006年,為加強王右木紀念館和王右木故居的管理,建立王右木紀念園,王右木故居與王右木紀念館均歸屬王右木紀念園。紀念館紀念館主要陳列……[詳細] |
![]() | 林口古建筑群青林口,坐落于二郎廟鎮西南的小山溝里,潼江之源馬閣水與另一條小河在這里交匯,川北重要的紅色旅游景點。至今仍保留了較完整的文昌宮、媽祖廟、南華宮、萬年戲臺、橋樓亭等古建筑和大量清代、民國時期的木構一樓一底民居,自1999年中央電視臺《西游記》續集劇組在此拍攝兩集外景后,名聲鵲起。青林口依山傍水,位于江油市東北約40公里。原為江(油)、梓(潼)、劍(閣)三縣交通要道和商貿集散地,會館林立,寺廟興盛,街坊繁華。歷史上這里曾經是交通要道,后來逐漸發展成為一座商業發達的古鎮,商賈云集,會館林立,廟堂四布。走進青林口,街道顯得很破舊,古老的石板路兩邊林立的老房子,以及雕刻著精美圖案的高大木結構……[詳細] |
![]() | 白龍宮位于綿陽市江油城區(李白故里)以西十六公里的周邊山區中,是新開發的集溶洞、漂流和山中湖泊于一體的大自然旅游區。白龍宮溶洞屬喀斯特地貌中特有的洞穴,現成功地開發水旱路兩大景區,旱路景區,鐘乳石等原始狀態完整,奇特有若仙女雄師,大象,娃娃魚等,形態萬千,導游小姐的講解豐富生動.《封神演義》的神話故事與洞中的形態溶為一體,電視劇《西游記》真假美猴王在此拍攝,讓你看后回味無窮。水路景區碧波蕩漾,五光十色,無數倒影或若峻嶺峽谷,或似孔雀開屏。溶洞劃船,情趣盎然,洞中巨瀑,落差十余米,實為洞中奇觀。漂流(四川第一漂)通口河盤江,漂流位于白龍宮與北川羌族自治縣鄧家渡之間,所經河道全長16公里,全處處于……[詳細] |
![]() | 陰平遺址位于小溪壩鎮。為南宋遺址,分布面積10000平方米。1999年修建綿廣高速公路時被發現,2001年1月—4月省由考古研究所進行搶救性發掘。陰平遺址文化層厚度均在2米左右,個別地方達到3米。現場發現了瓦片、紅燒土、石構件等大量的建筑堆積物;出土了珍貴文物百余件,有陶碗、碟、盞、杯、罐、缸及宋代景德鎮窯的影青瓷、浙江龍泉的豆青瓷、陜西銅川耀州窯的瓷器、四川廣元窯的黑釉瓷器,并有少量的銅器、殘缺的鐵器及動物骨片。陰平古城可以追溯到三國鄧艾伐蜀時期。當時,陰平古道山巒疊嶂,溝谷縱橫,交通宿營極為不便。發源于江油市藏王寨和馬角壩密林深處的潼江在陰平壩形成一個大拐灣,因流水作用,形成了一塊面積達5……[詳細] |
![]() | 天音風景區位于四川西北的江油市含增鎮境內,總面積約5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30平方公里),距江油市區12KM,距成都140KM。屬自然山水和喀斯特地貌與石灰巖巖溶結構斷裂形成的溶洞群觀。景區由石馬山原始森林游覽、香水湖水上娛樂休閑、天音溶洞群探秘、四季愛情花海展覽四個主題有機融合而成。天音溶洞群為喀斯特天然溶洞,現對游客開放的溶洞觀光區域長達5000余米,據2008年中法聯合地質科考隊對溶洞勘探,確定了這是2億年前地支運動遺址。洞內石花、石筍、石蔓、石柱、水滴石盆比比皆是,高低錯落,其形千姿百態似正在演繹的道教神話故事,形態逼真;大小洞廳10余座,最大的“蓬萊仙境”達800余㎡。“天音”命名卻源……[詳細] |
![]() | 云巖寺座落在江油市北25公里的竇圌山上。寺廟始建于唐乾符年間(公元874年——879年),興盛于宋代,明末毀于兵火。現存建筑除飛天藏外,全系清康熙至道光年間重建。云巖寺建筑坐北朝南,層層遞高。在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山門、文武殿、-殿、大雄殿、振經樓五重主體建筑。兩側輔以配殿、經堂、禪房、客廳等。寺外竇圌山頂峰還建有玉皇殿、東岳殿、竇真殿、魯班殿、飛仙亭等。占地26畝,建筑面積5051平方米。云巖寺大雄殿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重建。面闊14米,進深17米,歇山式頂,前后檐有斗拱,出三跳。底層櫨斗下承普柏坊。殿正面裝六合門,鏤空雕花。殿堂中塑釋迦牟尼像一尊,兩側為伽什、阿難二弟子,兩邊塑十八羅漢像……[詳細] |
![]() | 王右木(1887-1924年)江油市武都鎮人。17歲東渡日本求學,與李大釗等人組織神州學會,傳播馬克思主義。回國后在成都高師任教,組織馬克思主義讀書會。創辦《新四川旬刊》、《人聲報》等,宣傳馬克思主義。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成都支部,中共四川支部,任黨的書記。1924年赴上海向黨中央匯報工作,返川途中在貴州犧牲。王右木故居位于江油市武都鎮。故居原來是一座典型的穿斗式木結構民居建筑。房屋坐南朝北,一進三幢。前面臨街是一重檐樓房,下面前裝六合門,四周裝木板,內放柜臺作店鋪,上面架樓板,安推窗作茶園,中間是一個敞式的客廳,后面是單檐的堂屋、居室、廚房等,占地面積約1200平方米。現存的堂屋、客廳、居室等……[詳細] |
![]() | 勞坪五顯廟位于三合鎮。坐北向南,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為一座兩重四合院落。沿中軸線左右對稱分布由南向北依次為:山門,單檐廡殿頂,穿斗木構架。山墻、前檐由土坯泥墻圍合而成,于前檐明間、次間開寺門,明間為石砌方門,次間為石券拱門。面闊3間共30米,進深3間共8米;戲臺與山門相連,背靠山門面向觀音殿。單檐歇山頂,分上下兩層,上層為舞臺,下層為寺廟出入口。平面呈正方形,面闊3間共10米,進深3間共10米。大木構架為穿斗與抬梁向結合式,木柱下置鼓形石礎;前院左右廂房為兩層0式懸山頂建筑,面闊8間共28米,進深6米。穿斗大木構架,竹編泥墻圍合,外施白灰上繪墨彩壁畫;觀音殿,單檐懸山頂,面闊5間共17.3……[詳細] |
![]() | 萬壽寺 萬壽寺位于厚壩鎮白塔社區萬壽街95號。大雄寶殿坐西北向東南,占地面積160平方米。平面呈長方形,為一座前帶檐廊的懸山頂建筑,面闊5間共18.1米,進深8.5米。木構架為穿斗與抬梁相結合式,木柱下置石礎,木穿貫金檐柱而出形成前檐檐廊。山墻、后檐土坯泥墻圍合,屋面蓋青瓦,瓦直接達與椽間,置檐口處形成滴水吊檐。井建于清代,面積4平方米。井口呈圓形,直徑0.67米;井圈為兩環形青砂石,直徑0.97米;井沿由卵石三合土夯筑而成,直徑1.37米,井深12米,井口距水面0.6米。壁畫分布在大雄殿的墻壁上,共6幅。當心間和次間無間隔,中設神臺,為釋迦牟尼塑像。其兩側墻壁上各有一幅長6.5米,寬3.……[詳細] |
![]() | 紅軍勝利紀念碑位于江油市中壩鎮,保護面積707平方米,建筑面積51.26平方米。是我市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紀念碑坐北向南,分為碑臺、碑座,碑身三部分。碑臺石砌,呈亞字形,高1.63米,寬7.16米。正面鋪十級臺階,呈八字形。碑座高2.85米,為八棱八方形,每方內框平面,南、北兩面有3處題記。碑身磚砌,高17米,頂冠五角星,碑身四棱飾園柱,四面為長方形平面,上為紅底金箔字陰刻碑文,楷書字體。南面:“百戰百勝的工農紅四方面軍光榮勝利紀念碑!”;北面:“為爭取獨立自由與領土完整的蘇維埃新中國而戰!”;東面:“鏟除封建勢力,消滅-賊蔣介石,堅決赤化全川!”;西面:“徹底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平分給……[詳細] |
![]() | 白龍宮景區是由溶洞、漂流(四川第一漂)和香水湖集為一體的大自然旅游景區。 白龍宮溶洞屬喀斯特地貌中特有的洞穴,現成功地開發水旱路兩大景區,旱路景區,鐘乳石等原始狀態完整,奇特有若仙女雄師,大象,娃娃魚等,形態萬千,導游小姐的講解豐富生動.《封神演義》的神話故事與洞中的形態溶為一體,電視劇《西游記》真假美猴王在此拍攝,讓你看后回味無窮。水路景區碧波蕩漾,五光十色,無數倒影或若峻嶺峽谷,或似孔雀開屏。溶洞劃船,情趣盎然,洞中巨瀑,落差十余米,實為洞中奇觀。 漂流(四川第一漂)通口河盤江,漂流位于白龍宮與北川羌族自治縣鄧家渡之間,所經河道全長16公里,全處處于高山峽谷之中。河寬10余米至50米……[詳細] |
![]() | 羹回山又稱端山。在江油市區北20公里涪江東岸。相傳唐代彰明(今屬江油)主簿竇端(字子明)隱居于此,故名。自麓至頂約5公里許,行道迂回盤旋,林木蒼翠,景色秀麗。山巔三峰,拔地而起,高逾100米。峰頂各有古廟一座,名東岳、竇真、魯班。三峰之中推一峰有險路可通,其余兩峰由上下兩根鐵索組成懸橋相連。峰下為云巖寺,始建于唐,明末焚于兵火,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寺前山門外有唐李白題贊端山石碑一通,謂:“樵夫與耕者,出入畫屏中。”粉竹樓在江油市西南青蓮場外太華山麓。為李白妹月國舊居、民間傳說,因她每天梳洗后,將脂粉水灑在院內竹上,日久竹皆變成粉竹,故名。唐代粉竹樓,早已無存;今僅存照壁及庭院,系清道……[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