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昂岱山地處洮南市那金鎮境內,屬大興安嶺余脈,海拔480.4米,山上長滿山杏、山榆等樹木,山雞、山兔等獵物甚多,故此得名(昂岱山,蒙語為獵物山)。景點有五個,一是群昌水庫娛樂區。群昌水庫為那金河的攔河水利工程,水質清澈,水下沙底平坦,水中多野生魚類,附近棲息大量鳥類,庫內建游泳區和釣魚場。二是群昌烈士陵園。陵園座落在昂岱山腳下與群昌水庫之間的一塊高地上,陵園內栽滿樹木和花卉。三是昂岱山的老鷹窩景點。老鷹窩為山的南坡,杏樹、山榆長滿山坡,野花野草茂盛。四是昂岱山石林景點。石林位于山的最高峰,到達山顛觀賞石林和整個風景區全貌。五是六姐妹樹景點。大面積林地作為游人歇息納涼之處。綿延起伏的大興安嶺,如婀……[詳細] |
![]() | 在古城洮南,有一條老街仍保持著百年前的風采。它象一部活頁歷史畫卷,真實記錄了洮南近代商貿的繁榮、戰略要地的風貌,同時演繹了本該發生或不該發生的故事——這條老街就叫“興隆街”。興隆街地處洮南市區的北半部,東西長2公里,寬20多米。一百多年前,這里曾是東北及內蒙的商埠中心和戰略要地的象征。說它是商埠中心源于歷史資料的考證。早在漢代,這里就是通往蒙古、俄羅斯北方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而洮兒河更是唐代北方少數民族去長安朝貢的必經渡口。絲綢之路驛站也好,朝貢的渡口也罷,總之匯聚落腳的人多了,必然產生商貿活動。洮南商貿的興盛的確有古人播下的商種。而無論遼、金、元、明、清或是民國時期,統治者都曾在此設制,派重……[詳細] |
![]() | 在古城洮南府最繁華的興隆街中段北側,有一座近似歐洲“哥特式”青灰色三層大樓,這就是聞名遐邇的吳俊升大帥府。它雖然沒有沈陽故宮、長春偽皇宮那樣名重四海,但它卻是軍閥爭雄、日本帝國主義奴役中國人民的歷史見證。1925年12月,“東北王”奉系軍閥張作霖嘉獎吳俊升“平叛郭松齡”有功,在奉天的慶功會上親授吳俊升上將軍銜,并賞奉洋50萬以犒三軍。吳俊升用這筆賞洋在洮南為他的三姨太靳大鵬和女兒-子修建了這座商業大樓。1926年春動工興建,1927年完工,總建筑面積為2925平方米,主樓東西長64米,南北寬12米,高22米,是洮南有史以來的第一座高層大樓。這座中西建筑藝術相結合的商業大樓,樣式新穎、風格獨特。……[詳細] |
![]() | 伴隨著連綿起伏的大興安嶺山巒,科爾沁草原如同一條綴滿神奇“寶石”的彩帶,在百年府縣的洮南市鑲嵌之下,山巒與草原相依相伴,而老道溝卻如同彩帶上最為光彩奪目的寶石,映輝著古城塵封的歷史和瑕意朝露的晶瑩,令人心馳神往。老道溝位于洮南市西北端,胡力吐鄉政府西5公里處,111國道北側,地處大興安嶺余脈東麓低山丘陵區,與內蒙古自治區科右前旗交界,溝壑呈南北走向。據傳說記載: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參加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之后,回往八仙居住勝地途中,雅興伏起,在領略大興安嶺山脈雄氣勢之時,偶經此地,發現風景怡人,便落下云頭,看到此地水草豐美,飛禽走獸應有盡有并且四周環山,便決定長居此地,盡攬世外桃源佳景,因而得名“老……[詳細] |
![]() | 沿著長白公路或平齊鐵路穿越古城南行15公里,就到了全國聞名的中國西瓜之鄉---黑水鎮。每到夏秋之交,這里青紗疊翠,空氣中便彌漫著神秘的瓜香,公路邊的瓜棚引得過境游人在這里駐足品瓜消渴,南來北往的瓜商在這里匯集采購,于是,千百輛裝載西瓜的運輸車在路邊西瓜市場匯聚,形成了中國西瓜之鄉特有的風景。黑水瓜鄉的形成歷史悠久,遠在一千多年前遼國統治北方時就有種植。據《契丹志》記載:“契丹破回鶻得此種,以牛糞覆棚而種,大如中國冬瓜,而味甘。”而當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為了打開西域的交通線,親自率兵西征。契丹軍在炎熱干旱、水源奇缺的沙漠地帶作戰,飲水成了大問題。而原產于新疆綠洲的西瓜能消渴解饑,便于攜帶保存,于……[詳細] |
![]() | 在我們古城洮南東北,洮兒河北岸,德順鄉境內的雙塔村內有兩座建筑精美,年代久遠的古塔。它就是赫赫有名的“洮南雙塔”。洮南雙塔,俗稱“雙塔子”,又名保安塔,屬于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它高12米,兩塔距離約20米,皆為清磚構建,塔基方型底座,有4層塔階,下部四周有大型浮雕磚獅16塊,表情活潑雄健。雙塔頂部,原有數十斤重的銅制華蓋與寶珠相組成,別具一格,精致襯托,華蓋底部,掛有銅鈴4個,迎風搖曳,清音悅耳,可惜如今一個也不在了,據當地農民講,其中一個在1979年春被盜,另一個在1937年遭風雹掛落。被日本侵略軍弄走了。雙塔,是一座典型的-教(黃教)寺塔,此種建筑風格與沈陽東,西,南,北四塔,北京北海的白……[詳細] |
![]() | 德安禪寺俗稱老爺廟,始建于1927年,位于洮南市西郊。由山門、正殿、后殿、配堂、鐘鼓樓等建筑組成,整個寺院布局嚴謹、錯落有序。在歷史中幾遭破壞,1996年經白城市政府批準復修,并改現名。現在的寺院占地面積6592平方米,建筑面積865平方米,有正殿1處,還有地藏殿、觀音殿、伽蘭殿等3處殿堂,有東西寮房各1處,寺內有2米高1噸重的銅制佛像1尊,1米高銅制佛像10余尊。相傳1927年,鎮守洮南的張海鵬(張-子)突然日做一夢,見關公橫刀立馬大呼他為“三弟!”,于是他立即提槍上馬隨關公向西狂奔,直追到現在的德安禪寺附近——那時還是一片荒茅之地,那馬卻死活不再前進一步。醒后頗覺神奇。至此,“張-子”乃張……[詳細] |
![]() | 天恩地局位于吉林省洮南市興隆街中段北側,天恩地局始建于1903年,它的名字是從清末光緒皇帝賜封札薩克圖郡王旗“蒙荒行局”而來的。“天恩地局”占地面積6670平方米,是洮南古建筑一條街上的亮點。那飛檐翹角、古色古香的建筑,依然展示著古城洮南曾經擁有過的輝煌。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東徙外蒙“喀爾喀三汗”之一札薩克圖汗子孫建部落于內蒙科爾沁草原、洮兒河畔。清廷為籠絡其上層人士,采取“羈縻懷柔”的手段,賜以“親王旗、郡王旗和公爺旗”。1891年后,札薩克圖郡王旗傳至十二代郡王烏泰時,因襲爵興訟,迭遭參控;屢借外債,無力償還。故私自開放荒原土地、招墾漢民;私吞荒餉,有待異舉。后烏泰抗旨拒“官放”……[詳細] |
![]() | 海城子古城遺址位于洮南市福順鎮翟家村海城子屯西北1000米處,蛟流河東岸,又名土城子。地理坐標:北緯45°38′51.0″,東經122°23′06.5″,高程191.800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東西長180米,南北寬97米,面積約17485平方米。蛟流河流經城北向東蜿蜒流過,近年因河水改道,城址的北墻大部,東西墻的北段均已被蛟流河吞沒,淪為河道。城址平面近長方形,周長約900米,城外有一條寬約11米的護城河。城址四角筑有角樓,東、西兩面偏南部各有一座“馬面”,南墻正中有一門,寬約6米,外有甕城,甕城直徑約17米。夯筑城垣,夯層清晰可見,每層厚約約0.12……[詳細] |
![]() | 阿斯冷昭遺址地處洮兒河南岸2500米處,大體呈長方形,遺址座落在一條東西走向的漫崗上,地勢高而平坦。地理坐標:北緯45°23′27.5″,東經123°06′12.0″,高程156.400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南北長480米,東西寬195米,面積約93956平方米,大體呈長方形。遺址西臨一條南北走向的鄉村土路。地表磚瓦,勾滴,礎石等物都有暴露,應是一組建筑,東端是骨灰罐群葬區,過去這一帶多次發現骨灰罐和散亂人骨,至今地表仍可見到許多排列有序,直徑為1米許的園形凹坑。整個遺址地下遺物十分豐富,在此遺址出土過多件雞腿壇子,有一石獅,無首,石獅為紅色粗砂巖雕刻,前腿……[詳細] |
![]() | 于家大院遺址屬于遼金時代遺址,該遺址處在洮南市安定鎮遠望村于家大院屯西南500米處,一條東西走向的沙崗耕地中。地理坐標:北緯45°07′44.6″,東經122°35′02.1″,高程162.100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約30.35米,面積為6070平方米,呈長方形。東為林地,西為耕地,地表文物豐富,出土文物有大型灰陶器物殘片,有口沿,有足有布紋瓦片,有青磚,為一處建筑址,該遺址較小,但出土文物較為豐富,根據出土文物分析為遼金時代遺址。于家大院遺址為二級臺地,在一個東西走向的沙崗上,大體呈長方形。遺址周圍均種有楊樹,西側為護林溝,南側15……[詳細] |
![]() | 七官營子遺址位于洮南市向陽鄉玉成村七官營子屯西南400米漫崗上。地理坐標:北緯45°21′05.9″,東經122°52′49.2″,高程149.498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東西寬600米,南北長約700米,面積為42000平方米,呈長方形。在遺址的北、東、西三處各有一隆起的土包,調查時采集到遼金至明代的文物標本,有白瓷碗、盤、罐和四系罐殘片,泥質灰陶盆、罐、甕殘片,以及青磚,布紋瓦,勾滴等建筑材料殘塊,陶器紋飾多見壓印或波浪和附加堆紋,一九七四年四月曾在此遺址出土明代“禾屯吉衛指揮使司”銅印一方,現收藏在吉林省博物館。從地表散布的文物標本和出土的“禾屯吉……[詳細] |
![]() | 該遺址所處于洮南市大通鄉,大通鄉位于洮南市西部,東與福順鎮蛟流河為界,西與沈陽軍區洮南軍馬場為鄰,南與安定鎮、呼和車力蒙古鄉接壤,北與蛟流河鄉毗連。鄉駐地三家子屯,距市人民政府西北18500米。地理坐標:北緯45°20′45.5″,東經122°30′21.9″,高程160.800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南北長80米,東西寬78米,面積為6240平方米,大體呈圓形。遺址北臨三家泡子,西臨創業水庫四干渠,東300米為林地。該遺址處在耕地之中,西側有一條南北走向的鄉村土路直抵三家泡子。遺址位于大通鄉惠清村敖包營子屯西北約1500米處,東南,西北走向的漫崗上為二級……[詳細] |
![]() | 河夾信子遺址處于洮南市二龍鄉仁義村四社洮兒河南岸,北以洮兒河鄉洮兒河為界。地理坐標:北緯45°24′26.4″,東經123°05′15.6″,高程191.800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河夾信子遺址南北長500米,東西寬150米,面積為75000平方米,呈長方形。該遺址上面有雜亂無序的民房與遺址中建筑遺跡相互交錯,難窺全貌,在民居西部,居民建民房取土時,出土過大量完整簡瓦,板瓦,勾滴等建筑材料,同時還出土兩塊柱礎。但地表文物較少,均為遼金時代文物,有少量的陶片和雞腿壇子殘片,和遼白瓷片。遺址的發現為我們研究了解遼金時期的生產生活及民俗提供了實物資料。夾信子遺址南……[詳細] |
![]() | 閻群昌烈士紀念碑座落在洮南市那金鎮群昌村小群昌屯北200米處的高地上,總占地面積2500米。地理坐標:北緯45°48′53.1″,東經122°04′59.8″,高程272.400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紀念碑通高15.4米。由碑身、碑座、護基三部分組成。碑身呈上窄下寬的長方體,正面書有“閻群昌烈士紀念碑”銘文,背面書有“閻群昌烈士永垂不朽”碑文,碑座呈長方體。正面刻有楷書閻群昌烈士的簡介、背面是隸書“萬古千秋”四個大字護基呈長方體每面長均為15米,每面有水泥圍欄四個,在正面留有水泥臺階4階。該紀念碑立于1997年10月,墓葬建在洮南市烈士墓地。閻群昌曾擔任洮北縣十四……[詳細] |
![]() | 良種場東山遺址位于洮南市二龍鄉興義村哈森查干屯西南500米處。地理坐標:北緯45°22′56.1″,東經123°05′00.9″,高程149.954米。2013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高于地表,南北長200米,東西寬115米,面積為23000平方米,大體呈方形臺地,在遺址上散布著大量的青磚,素面陶片、青花瓷片和鐵鏃等遺物,青花瓷的紋飾多用蘇尼勃青顏料,釉下彩,具有典型的明代風格。該遺址南距二龍林場1000米,西北距興義村哈森查干屯500米,屯內有百余戶人家,以種植為主,打漁為輔,屯中多為泥草房。東北距西河信子3000米,四周為林帶圍繞,東距仁義村1500米,遺址北臨……[詳細] |
![]() | 東好南坡遺址位于黑水鎮東好村東南1500米,一個漫崗南坡上。地理坐標:北緯45°14′29.4″,東經122°47′37.7″,高程154.000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東西長400米,南北寬184米,面積為73805平方米,呈長方形。遺址在漫崗南側,周圍為耕地,東側和北側為林帶,在黑水鎮北2000米,平齊線鐵路西300米處。遺址地表文物較豐富,有各種陶片,灰陶較多,從文物標本看大型器物較多,同時也有布紋瓦殘片,遼白瓷片和雞腿壇子殘片,此遺址為遼金時代遺存,為研究遼金時期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東好南坡遺址東鄰一條南北走向的村間……[詳細] |
![]() | 五烈士紀念碑建于1995年,處于洮南市蛟流河鄉志強村西南,西臨洮南至瓦房鎮公路,南500米為盛家屯,北200米為開荒戶。地理坐標:北緯45°27′00.0″,東經122°26′06.4″,高程160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五烈士紀念碑占地面積300平方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占地面積約600平方米。碑由基座和碑身兩部分組成,基座為3米乘3米的正方形,碑高為9米,碑的主體為梯形上升,正面書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金色楷體大字,下方刻有烈士的名字和年代,整碑為磚砌成,外用水泥罩面,造型簡約古樸,給人以肅然起敬之感,該碑南面有護路溝,碑的四周均為松樹。是我市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
![]() | 四海村四海泡南壩遺址屬于新石器時代遺址,該遺址位于洮南市安定鎮四海泡子南岸,東西走向的沙丘漫崗,為二級臺地上。地理坐標:北緯45°04′16.0″,東經122°30′53.9″,高程168.200米。2013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南北寬90米,東西長327米,面積為29496平方米,大體呈南北短東西稍長的長方形,洮南至向海的公路從遺址中間穿過,遺址上長有蒙古黃榆,東側2000米為洮南四海林場場部,西南1200為洮南四海漁場,南200為泡沼,西1500米為草原圍欄。地表被風沙覆蓋,地表文物較少,只看見少量的陶片和石片,大部份遺址被沙子覆蓋,南側為公路,公路兩側有護路……[詳細] |
![]() | 大黑坨子遺址地處洮兒河南岸,地勢較復雜,東南部多沙丘、泡沼,風沙土質,中、西部為崗地,該遺址位于二龍鄉保民村高產屯南75000米處一個東西走向的漫崗上。地理坐標:北緯45°15′10.0″,東經123°03′39.9″,高程165.500米。2012年被白城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東西長300米,南北寬80米,面積為24000平方米,大體呈長方形。遺址中部隆起,為不規則橢圓形,形成龜蓋形淺丘漫崗,北與小黑坨子墓地相望,四周均為草原,遺址上種有密集的楊樹。地表文物較少,灰陶片較多,大部分為灰陶,有少量的遼白瓷和雞腿壇殘片,遺址地面為林地,根據出土文物分析,該遺址為遼金時代遺址。……[詳細] |
![]() | 項目總投資9500萬元,占地面積44萬平方米,是我市實施河湖連通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要是引進洮兒河水對人工泡澤進行給水補充,完成城市水系建設,改善周邊生態,打造宜居環境。錦湖公園從2013年正式啟動,可以游覽美麗的湖心島全景,湖水清澈潔凈,波光蕩漾,當您踏入甬路、長廊、廣場、景觀亭、圖騰柱、廊橋、湖植樹綠化美化。處處美景無不讓您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為了豐富市民的業余文化生活、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公園內還修建了休閑娛樂場所5處,面積0.2萬平方米;廣場20個,面積3萬平方米;鋪設甬道30條,面積1.3萬平方米;栽種樹木36569株,栽植各類花卉58.8萬株,草坪15.8萬平方米。園內基礎設……[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