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宿遷市 > 沭陽縣旅游

沭陽縣旅游景點介紹

  舉人圩遺址位于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新河鎮沙河村舉人圩組,遺址北面是新堰路,南邊是村落,上面作為花木基地遍植花木。是一處唐代村落遺址。面積約2萬平方米,高1.2米,文化層厚約1.5米。據說是清代舉人仲成武住在此處而得名。1985年調查時地表遺物可采集到瓷片,可辨器形有壁形底碗,餅形底缽、瓜棱形壺等。由于移木取土對遺址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此次調查未發現典型唐代遺物。……[詳細]
史洼古井
  史洼古井,位于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周集鄉史洼村大周莊中心處一池塘邊,為一口清代生活用井。上邊井臺外徑2.1米,內徑0.54米,可見內部為磚結構,井盤整體呈玉璧形,壁厚0.22米,深度不詳,內有水,村民自開始使用手壓井后開始停用,現已廢棄,周邊有樹木及雜草,保存狀況一般。……[詳細]
  虞西遺址位于江蘇省沭陽縣顏集鎮虞西村7組、8組交界處,南距前劉路200米,西側為農田,北有小水渠,東側為虞中生產路,為一處東周至漢代的聚落遺址。遺址地勢自四周向中心漸高,中心高出地表約3米;東西長約300米,南北寬約150米,面積約30000平方米。文化層厚度不詳。地表遺物豐富,陶片以泥質灰陶為主,少量夾砂紅、灰陶;紋飾有繩紋、弦紋、籃紋等;可辨器型有瓿、盆、罐等。另有灰磚、筒瓦殘片等建筑遺物。該遺址對研究東周至漢代沂沭河一代中小型聚落遺址有重要意義。遺址現為農田,種植玉米小麥和苗木。據當地百姓反映遺址東南原有一口池塘,面積約300平方米,當地人稱為老井,土地承包后被農民埋平,上世紀70年代農民在墩子頂部耕地時發現過一罐銅錢。……[詳細]
84、吳萬墓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吳萬墓位于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吳集鎮吳集村六組,集鎮西側,東據泰和路約80米,北距324省道約150米,是一處明代名人墓。吳萬,沭陽人,明代抗倭將領,生卒年月不詳。墓葬封土直徑約25米,中心高出地表約1米。1996年,吳萬后人于此立碑一塊,墓碑面向南,已段為兩截,上半部分已掉在地上。該墓曾被盜,盜洞內有青磚,推斷為一磚室室墓。據了解,該墓冢周圍還有幾座小型墓葬,推測應為吳氏家族墓群。……[詳細]
  許墩遺址位于江蘇省沭陽縣顏集鎮方圩村許墩組,為一處漢代、宋代村落遺址。第二次文物普查時發現。該遺址東西長150米,南北長70米,高出地表1-2米,面積約10000平方米。文化層厚度不詳。地表遺存豐富,多為泥質灰陶片,少量夾砂紅陶片。據當地村民反映,以前叫“大北莊”清末后改叫許墩,墩子上建有廟宇。墩子南50米有一條水溝,相傳為建廟取土所致。現遺址上為許墩村村舍,西南距虞姬溝約200米,東邊距潼陽路約200米,北距項宅村約500米。……[詳細]
86、后揚井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后楊井,位于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耿圩鎮汪圩村(原大周村)后楊組之東北約50米的農田中,現該地塊已承包給李明搞花卉大棚,是一處清代生活用井。井盤為整石雕琢而成,素面而光滑,外徑1.3米,內徑0.3米,厚0.1米,由于地勢原因整個井盤呈北高南低略有傾斜。井壁為青磚錯縫平砌,上窄下寬,深約10米,無水。據當地村民介紹,原先該井水很多,人蹲在井口用水瓢就能舀到井內水,水質甘甜,前楊和后楊兩組村民都用此井水。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自壓水井出現后,水位下降,該井逐漸干渴停止使用。……[詳細]
  小宅墓群位于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耿圩鎮小宅村北,沂河之濱的東西向高阜地。1987年第二次文物普查中發現,為一處漢代墓群。在長達5公里的范圍內,分布著近百座封土墩,系人工堆筑而成,墩高1-3米,以西北部較為密集。曾發現畫像石墓3座,長2.4米、寬1.6米、高1.4米左右。畫像石有“宴飲”、“出行”、“奇禽”等。地表常見泥質灰陶片、灰磚等。該墓葬群是研究沂河流域漢文化的重要資料。……[詳細]
  鮑洪漠烈士墓位于江蘇省沭陽縣顏集鎮周項村,西距周項路約150米,位于公墓區內,中間有一條南北向便道縱穿而過,四周為苗木基地。墓前紀念碑高2.2米,寬50厘米,厚20厘米,底座長120厘米,寬70厘米,背面是碑文。碑文如下:“鮑洪漠同志,沭陽縣顏集鄉周圩村人,一九二三年生。青少年時,日寇入侵,國難當頭,民族危亡,洪漠同志憂國憂民,尋求抗日救亡之路。一九三九年參加革命,一九四零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區委組織科長,區委書記等職。在艱苦復雜斗爭激烈的環境下,洪漠同志立場堅定,愛憎分明,忠于職守,能征善戰,熱愛人民,任勞任怨,克勤克儉,大公無私。一九四七年在東海縣安峰山和國民黨反動派浴血奮戰中,不幸壯烈犧牲,年僅二十四歲。鮑洪漠同志為人民獻出了一切,人民永遠懷念他,鮑洪漠同志永垂不朽。——中共顏集鄉委……[詳細]
  張寨遺址位于江蘇省沭陽縣顏集鎮項宅村項南組,是一處漢代聚落遺址。遺址地勢呈北高南低之勢,形狀不規則。南北長約120米,東西寬約90米,面積約10000平方米。文化層厚度不詳,地表多為碎磚塊,可見少量泥質灰陶陶片。遺址西臨與新沂交界的界河,北臨顏集至新沂時集的鄉村土路,其余兩面為農田。遺址地表現為農田,以種植玉米和小麥等農作物為主,遺址上現有現代墳6座,東側有一處臨時堆沙點,四周種植苗木。……[詳細]
  張寒墩遺址為一處商周聚落遺址。第二次文物普查時發現。遺址高出地表約1 米,南北長約100 米,東西寬約30 米,面積約3000 平方米。文化層0.8米左右。地表有少許夾砂紅陶、泥質灰陶片。……[詳細]
  顏莊遺址,位于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顏集鎮南顏莊居委會。遺址系在第二次文物普查中發現,年代約為宋、明、清。遺址呈土墩狀,高1.5米;東西長約50米,南北寬長約30米,面積約1500平方米。文化層厚度不詳。第二次文物普查曾在此采集到宋代的青、白瓷器殘片,可辨器型有碗、罐、壺、粉盒等。明清時是虞姬廟、霸王橋所在地,現無存。遺址處在顏集鎮街西南,北面為顏集中學,東為街道,西近顏邵路,其上為民居。現遺址上為居民區,原貌已被破壞,此次調查未發現典型宋代遺物。……[詳細]
  項樹墩遺址位于江蘇省沭陽縣顏集鎮周項村東北,遺址西距小官莊300米,東距大官莊200米,為一處新石器、漢代聚落遺址。遺址處在一座高出地表約3米的土墩上;東西長約200米,西北長約150米,面積約25000平方米;文化層厚約2米。地表遺物以泥質及夾砂灰陶為主,少量的泥質紅褐陶殘片,可辨器型有罐、盆、豆、甕、缽等,具有青蓮崗文化特征。漢代遺物有繩紋板瓦、筒瓦、泥質灰陶瓿、鈁、繭形壺殘片等。該遺址遺存豐富,保存較好,對研究漢代沂沭河一代中小型聚落有重要意義。遺址地勢自四周向中間漸高,其上種植苗木、玉米、小麥等旱地作物。據當地群眾講述,遺址墩子上原有蔡氏家族墓地,有七八座小墳,中間有三座大墳,七十年代中期平墳之后找不到蹤跡。……[詳細]
93、豐收井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豐收井
  豐收井在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悅來鎮澎湖村豐收組,在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中被發現,原名為明泉井,是一座唐代生活用井。井臺為整石雕琢而成,外徑1.7米,內徑0.45米,高0.4米,井深45米左右。保存狀況:井保存完整,已廢棄。……[詳細]
  紅墩墓群屬漢代墓葬群。為一大土墩,處于農田之中,最高處高出地表約3 米,半徑為25 米,面積約1500 平方米。墩南發現有石墓一處,已被盜。……[詳細]
95、賈莊橋 高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賈莊橋位于江蘇省沭陽縣悅來鎮澎湖村東北老宿沭公路,跨柴沂河之上。橋建于公元1952年,橋面寬6.5米,長21米,厚度1.15米.主體為磚結構,所用磚規格為長24、寬12、厚5厘米;單拱形橋,拱高5.46米。該橋是沭陽橋梁的代表建筑,現已廢棄不用,但仍不失為一處風景。橋下為柴沂河,南邊新建一坐橋,北邊為農田,處于蘇北平原地帶。……[詳細]
  太平軍營壘遺址位于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新河鎮大營村大營組,該遺址為淸代土城遺址,殘存的土垣仍然可見,土垣底寬10米,殘高2米左右,據傳說,該城是太平天國黑旗軍征伐時所駐的軍營。2017年10月實地調查時,發現僅存長約80米,高約1.5米的南城垣,北距應朋瑤家約80米,該處現為花木基地。據當地老人介紹,整個城垣為近方形,占地面積約120畝,東西南北四面各有門。目前除南城垣殘存一段,其他城垣已無明顯痕跡可尋。遺址內為街道和部分居民。……[詳細]
  謝墩遺址位于隴集鎮謝墩村謝橋村謝北組,是一處漢代聚落遺址。遺址南北長約90米,東西寬約60米,面積約5000平方米。保存情況較好,文化層厚約1.5米。第二次文物普查時曾采集到云紋瓦當殘片,銅鏡殘片,泥質紅、灰陶片,可辨器形有缽、罐、甕、盆等。遺址上是謝墩村村莊,房屋多為單層磚瓦房,交通不太便利。由于村民取土,文化層破壞嚴重。……[詳細]
萬北遺址
  萬北遺址位于沭陽縣城北15公里,東距老沭河約2公里,現屬淮陰市沭陽縣萬匹鄉萬北村。1987年春南京博物院和淮陰市博物館在沭陽考古普查中發現。遺址范圍高出四周地表約2米,總面積達10萬平方米。1987年至1988年南京博物院、淮陰市博物館曾對該遺址進行過試掘和兩期正式發掘,揭露面積500平方米。遺址文化堆積較厚,一般達3.5米左右,遺址包括有墓葬和灰坑。按時間階段的變化,該遺址文化堆積自下而上為新石器早期文化遺存、青蓮崗文化、大汶口文化和岳石文化遺存,還有商代晚期墓葬。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存,放射性碳素斷代并經校正的年代,為距今6540年左右。陶系以桔紅色的泥質陶為主,夾砂陶次之,主要出土器物為泥質陶缽和夾砂陶罐,以釜、罐為主要炊器,以手制為主,生產工具中石器少見,而漁獵用的骨器特別豐富,并有……[詳細]
99、崇孝苑 AA
崇孝苑
  沭陽縣崇孝苑創辦于2008年,是由志愿者們無私奉獻、群策群力創辦的文化惠民工程。崇孝苑集教育、文化、體育、娛樂、審美等功能為一體,崇孝苑的主要設施和景點有:書法作品展示、古人孝行圖長廊、孝子塑像、孝道文物和孝道書籍陳列、春暉廣場、“孝”字之道、“崇孝門”、孝壁、“孝山”,以及可以舉行較大活動的春暉廣場。正在建設的還有“畫說孝道繪畫長卷”、《孝經》書法碑廊、崇孝楹聯碑廊、崇孝詩苑碑刻以及書畫真跡展和“道德講堂”等。除此之外還有有關孝道方面的雕件、小品、題字、刻石等等。崇孝苑內有藏書近萬冊的“康樂農家書屋”和10臺電腦的電子閱覽室、有每周一次放映的電影廣場,有設有籃球場、乒乓球場及健身器材的“康樂文體中心”,有設有投影機的電教室,有與縣新華書店掛鉤的“農家書店”等。……[詳細]
新沂河大橋
  新沂河橫穿沭陽縣中部,由顏集入境,流經灌云、灌南兩縣,東注人海。為改變沂沭洪水漫流局面,于1949年l0月開始導沂整沭工程,至1950年4月竣工。之后沿河各地又開始了規模宏大的興建閘群、筑路建橋工程。新沂河大橋是在新沂河上建橋最早,當時在我國最長的一座雙曲拱公路橋。新沂河大橋建成之前,只有沂河床上的泥結砂礓簡易路面接連淮陰與新沂交通,但歷年汛期沂河漲水期間,國道淮沭新公路南北交通受到季節性斷阻,車輛繞道行駛,整個新沂河段只能依靠船渡連通兩岸。為了更好地發揮公路為國民經濟和鞏固國防服務的重要作用,確保國道淮沭新公路暢通無阻,國家交通部于1967年批準投資興建新沂河大橋。新沂河大橋位于沭陽城區西北,緊靠沭陽縣城,因凌駕于新沂河上,故定名為新沂河大橋。該橋于1967年5月始建,1969年6月竣工,……[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伊人五月丁香激情 |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 | 污网站上在线观看免费视频中 | 最新在线日韩欧美中文字幕 | 亚洲高清AV电影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