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旅游

江蘇省旅游景點介紹

孟河老街
  孟河鎮孟城北街建于明代嘉靖33年(1554年),位于孟城北門外,離城約20米,有護城河,河上建有吊橋,長度近500米,東西兩面約70米,總占地面積35975平方米。據中國地名址稱,孟河為孟河堡,設都司衙門,統兵丁1500人。明代都司衙門設在南大門,清末設在孟河北街。因孟河背靠長江,歷代是個軍事重鎮,所以明、清兩朝都有重兵駐防,在北街頭有操場和營田。孟河自古都是兵家必爭之地。東亞客棧及財神廟炮樓都是日本人駐點,而我黨在孟河建立了第一個黨支部就在北街,同樂園茶店是新四軍的聯絡點,益康祥布店是新四軍物資供應站。日偽時期所有的鎮長、村長、保長都在北街活動,這些人基本都稱得上共產黨、國民黨、日本人“三開人物”。比較活躍的有謝洪寶、白毛老先生、曹通海等社會名流為解決普通老百姓及族群爭斗,而以“講茶”化解……[詳細]
常州府學
  常州府學位于常州市鐘樓區西橫街北側第二中學校園內,為清代常州一府八縣最高學府的舊址所在地。占地面積約4200平方米,現存主體建筑坐北朝南,自南向北依次為大成門、明倫堂、尊經閣,保存有北宋“進賢坊”、“榮賜亭”的建筑殘件。大成門上下兩層,單檐硬山頂,面闊五間,進深七檁。明倫堂硬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九檁。尊經閣為1993年重建,上下各五間,硬山頂樓閣,進深八檁。大成門后有1930年所建古井一口,圓形青石質井欄,外徑0.6米,內徑0.36米,高0.4米,刻有“私立常中 庚午年”字樣。遺址出土和保藏有曾棨、白昂、薛敷政、吳宗達、莊存與等明清名家書碑多通,鑲嵌于大成門樓下墻壁間。1987年12月26日,常州府學由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據志書及碑文記載,常州府學在唐代以前無從考證。唐肅宗……[詳細]
263、傳臚第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瀛里文保區的莊氏濟美堂、傳臚第、莊氏塾館等三所建筑均為萬歷進士、官居太仆寺少卿的莊起元建造。莊氏為常州望族,明、清兩代科第不絕,為官宦世家。莊起元(1559—1633年),字中孺,號鶴坡,萬歷進士,著有《漆園卮言》二十四卷。莊起元與莊廷臣堂兄弟為萬歷38年(1610年)同榜進士,從此常州分為“西莊”和“東莊”,“西莊”莊起元在原織機坊建造了濟美堂、星聚堂、維祺堂等堂,分別為自己的五個兒子居住,“東莊”莊廷臣則在城中馬山埠建起了一組建筑群。西莊與東莊累世科甲連綿,從明末到清末300年間共出狀元1名(莊培因)、榜眼1名(莊存與)、傳臚1名(莊應會),有13人在翰林院供職,另有進士36名,舉人82名、貢生49名,莊氏科名為天下矚目。傳臚第原為明代莊氏維祺堂,分給其第四子莊應會居住。明崇禎元年(1……[詳細]
李伯元故居
  李伯元故居位于青果巷西段南側,原有房屋64間,均硬山造木結構,李伯元(1867—1906),名寶嘉,字伯元,號南亭亭長,武進縣(今常州市區)人。其先祖為常州北門羅武壩李氏,而遷常始祖明代的李遇龍為唐宣宗李忱之子昭王李訥之后。遇龍五傳到文吉吉,即李伯元曾祖。此人工詩擅畫,清嘉慶十二年(1807)舉人,官鹽城教諭,著《山水人物考》等。伯元祖父秀才李蕓(文吉吉幼子)、父翼辰均早逝。伯元3歲時成了單傳的孤兒。其堂伯父翼清(字念仔、文吉吉次子錫琨之子) 在山東做官時憫其孤苦,愛其聰慧,遂帶往任所讀書。李翼清歷任山東肥城、膠州等地知縣、知州,光緒十四年(1888)升東昌府(今聊城)知府、山東候補道。在任時重師辦學、植樹造林,善,犬訟,政績卓著。光緒十八年(1892)念仔辭官歸里,李伯元也隨其回常,習文藝……[詳細]
浩然亭、落星亭
  浩然亭、落星亭座落于常州市人民公園原西南部。2002年夏,人民公園改建為開放式公園,浩然亭整體移建于公園東南部崇法寺前的假山之上,落星亭移建到崇法寺前20多米處。1987年12月26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浩然亭始建于明正德年間,是為紀念南宋丞相文天祥和常州抗元斗爭英雄姚訔、陳炤、王安節、劉師勇、包圭等死難將士而建忠義祠的附屬建筑。據明代毛憲撰《浩然亭記》載,“浩然”取自孟子語“浩然之氣”和文天祥《正氣歌》中“浩然”二字作為亭名,是頌揚抗元將士的浩然正氣。落星亭是因清康熙年間的一塊流星隕石而建的亭子,至于是何年何月何日何時落下的隕石則沒有記載,是否是隕石還有待科學鑒定。……[詳細]
孫慎行、孫星衍故居
  孫慎行、孫星衍故居位于雙桂坊59號。孫慎行(1565-1636年),字聞斯,常州人,明萬歷探花,官至翰林院學士、禮部尚書。為明代著名政治家、東林黨人,曾因反對魏忠賢閻黨獲罪,閹黨敗,復官,并推為內閣大臣,赴京后不久去世。孫星衍(1753-1818)是慎行七世孫,字淵如,清乾隆年間榜眼,著名經學家、文字學家、書法家,被袁枚譽為“天下奇才”,生平著述宏富。故居為孫慎行于明末任職禮部時所建,現存明式船廳(原為穿堂)一楹,內有雕花月梁,明代木隔窗等。西首有開井,開井北建有清式花廳,面闊5間(清代改建),前有走廊、后為翻軒、花圃,植有紫藤等,為硬山式磚木結構。現由孫慎行后裔等居住在內,傳世文物孫慎行手書《梔子花記》長卷一幅,尾有孫星衍題跋,為孫氏后裔收藏。1987年12月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市級……[詳細]
艤舟亭、東坡洗硯池
  艤舟亭、東坡洗硯池現位于天寧區東坡公園內。1964年4月17日,江蘇省常州市人民委員會公布艤舟亭故址及東坡洗硯池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2月23日,常州市人民政府調整公布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艤舟亭古時不僅是常州人紀念蘇東坡的地方,就連皇帝也為之題詞、御書匾額。清朝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曾四次寫下有關艤舟亭的詩(其中一次是給錢維城《艤舟亭》圖的題詩),并給艤舟亭題書了“玉局風流”的匾額,以示對蘇東坡的敬仰。自從乾隆為艤舟亭題詩書匾以后,艤舟亭遂又修葺一新。當年乾隆的詩都有御書碑刻,置園內的御碑亭內,今原碑猶在。志書有說乾隆二十二年(1757)將顧塘橋東坡洗硯池移置于艤舟亭的,如乾隆年間的《常州賦》云:“孫氏館軒北有石漥渟泓,傳位文忠洗硯池,乾隆丁丑移置艤舟亭后。”但是年錢維城……[詳細]
黃仲則故居
  清乾隆年間著名詩人黃仲則故居兩當軒在常州市神仙觀弄29—33號。現存建筑為黃仲則祖上所遺,是黃氏后裔分住的建于明清時期的建筑群。原占地約7畝,南臨白云溪,東、北均以神仙觀弄為界,西鄰民居,為典型的江南民居建筑。黃仲則所居兩當軒位于黃氏建筑群南首,為一封閉式四合院,其西廂房即詩人當年“沉酣經籍,融液子史,咳唾珠玉”的書齋兩當軒。關于“兩當軒”的出處有多種說法,提的較多的是《史通·隱晦篇》中“以兩當一”,大致是說,有的文章言簡意賅,如同用兵,可以一當百,有的文章思路不清,用詞啰嗦,如“售鐵錢者,以兩當一”才賣得出去。不過常州文化名人羊牧之先生認為實則因黃仲則家貧,無書房,這西廂房既當書房,復當臥室,故名“兩當”。黃景仁,字仲則,是清代中期詩人,自稱為北宋黃庭堅的后裔。自仲則十四祖黃松軒起遷居武進……[詳細]
  太平橋位于常州市武進區南夏墅街道廟橋行政村陶冶村。太平橋又稱陶冶橋,始建年月不詳,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重建。南北走向,是一座縱聯分節并列式全拱形花崗巖石拱橋,橋洞呈滿月形。原橋長11.4米,矢高2.45米,橋面寬2.38米,橋堍寬2.85米,兩側橋坡石階各有14級。橋兩側橋額陰刻有“太平橋”及“光緒二十五年”字樣。1997年交通局重修太平橋,并在兩旁加上鐵欄桿。欄板上鐫刻“陶冶太平橋”5個大字。橋名為“陶冶橋”是因地處林木蔥翠,碧溪蕩漾,景色宜人的佳境,素以“陶冶身心”傳稱,故名之。該橋地處古驛道上,是歷史上溝通南北驛道常、宜之間的必經之橋,橋堍有一涼亭,稱之為陶冶亭。陶冶亭是驛道上太平橋(陶冶亭橋)的配套建筑歇涼亭,稱之為“驛亭”。1988年11月,武進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文物保護控制……[詳細]
唐氏宗祠
  唐氏宗祠為唐氏大宗祠,原位于常州市區青果巷西段北側,存明抬梁式楠木廳3間,廳后有樓屋(享堂)上下各三間,壁間嵌倪瓚等書條石刻。常州唐氏于宋時即定居郡城,南宋末為避元兵之難遷居高郵,明初第三世唐伯成自高郵復遷歸常州,之后世居青果巷,一門科甲鼎盛。據《唐氏家譜》記載,南宋時高郵人唐華甫官至翰林院檢討,因其姑媽嫁到武進白鶴溪夏家,而唐華甫跟隨他的姑媽居住,于是他也成為了武進人,由此成為毗陵唐氏的始遷祖。毗陵唐氏,不僅是常州望族,也是一個非常有愛心的族群。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民族英雄唐荊川的長子太常寺卿唐鶴徵捐田三百畝,捐金六百兩,創辦義學,讓貧困的族人子弟都能上學。后來,他又有遺命給孫兒唐獻可,再捐田百畝,“以厚黃門以下親支并入唐義祠內”。對于唐氏族人如此義舉,當時常州的地方政府也非常贊賞……[詳細]
常州興隆橋
  興隆橋位于常州市武進區禮嘉鎮建東村張家村民小組。興隆河從張家村村外流過,河上以東西向橫跨有石橋,因河名稱為“興隆橋”。興隆橋現全長23.4米,寬4米,是一座單孔平板石橋。橋面原為石板鋪成,現已全部修整,用水泥鋪平橋面。橋墩基本保持原樣,采用厚重金山石材堆砌而成。嘉澤鎮是全國著名“花木之鄉”,擁有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從史前姬山遺址到“十里三狀元”、“十里九進士”等民間佳話,證明此地深厚的文化底蘊。據張家村村民介紹,興隆橋距今已有兩百余年的歷史,始建于清代初年,附近何墅前村的村民姚隆興,靠販賣豬仔逐漸致富。為了回報鄉里,姚隆興在興隆河上獨資修建石橋,以方面附近鄉民通行。清宣統二年(1910)進行重修。建國后,由于機動車輛出現,為了保障來往車輛正常行駛,當地居民于1955年再次對其進行重修,橋面采……[詳細]
大成三廠舊址
  大成三廠舊址位于常州市天寧區采菱路 78 號常州名力紡織有限公司內,大運河南岸,與“大成二廠競園、老廠房(民國建筑)”隔河相望,為中國現代杰出實業家、著名愛國民族工商業者劉國鈞在常州的紡織工業遺存,也是常州市目前體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近代紡織工業遺產。現有廠門、三方廳、原衛生所、老門樓、濾塵塔各一處,倉庫兩處,占地面積3695 平方米,大多數建筑建于1937—1946 年間。2011 年12 月19 日,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劉國鈞(1887~1978),中國現代杰出的實業家,著名的愛國民族工商業者。出生于江蘇靖江,自幼家境貧寒,備嘗艱辛,在帝國主義列強和官僚資本傾軋下,慘淡經營,艱苦創業。早年在常提倡“機器革命”,“土紗救國”,1930年果斷集資創辦常州大成紡織染公司。8……[詳細]
273、孫家庵
孫家庵
  孫家庵位于天寧街道南城腳社區南園19號、常州市第一中學西側,又名凈觀禪院,原為明代禮部尚書孫慎行在明萬歷年間為其妹出家而建,歷代皆有重修。清代咸豐年間毀于兵燹,光緒十九年由孫氏女孫妙行重建。孫家庵在常州庵堂中首屈一指,數百年來一直有常州“尼眾叢林”之稱。文革時期,孫家庵遭到嚴重破壞。十年--結束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落實,1980年被省政府批準為江蘇省對外開放的三座尼庵之一。住持傳怡法師(1909~1987)將寺院修葺,塑造佛像,招收年青比丘尼,修持佛法。她德高望重,曾被選為市佛教協會副會長。1985年孫家庵新建客堂、宿舍樓等,基本恢復原貌。傳怡法師圓寂后,由松純大和尚推薦德華法師任住持,宏能法師任監院。孫家庵第一進進深4.8米,面寬3間10.2米,檐高3.4米,脊高4.5米,天井進深3.6米……[詳細]
  青果巷52弄六角井位于常州市天寧區天寧街道古村社區青果巷52弄27號南,存古井一口,為古建筑的池塘井泉,建于清代,黃石質(金山石質),正六邊形,六角井保存情況一般,但井欄圈保存較好,現仍由天寧區天寧街道古村社區青果巷居民附近居民使用,六角井井圈外徑0.46米,高0.32米,邊長0.26米,占地面積約為0.5平方米,六角井西為52弄24號汪慎安醫生宅。在六角井西側測得GPS坐標為:北緯31°46′28.9″,東經119°57′18.9″,海拔高度3.2米。……[詳細]
康家塘六角井欄圈
  康家塘六角井欄圈位于常州市天寧區紅梅街道林園村委康家塘,為古建筑的池塘井泉,建造于清嘉慶三年(1798年),隸屬天寧區紅梅街道,現無人使用,井欄圈為青石質,高0.46米,六角每邊0.38米,內徑0.34米,六角對角線0.70米,井壁厚0.14米。井身刻有“康逹性造義井”,字外有圓圈,十分精美,并有“嘉慶三年八月”字樣。義井,是供公眾汲用之井。唐《玄識闍黎廬墓碑》:“置義井,取施無求報。”義井由于其公共取水的功能,往往也成為周圍社區的公共活動空間。六角井欄圈位于康家塘健身點內,北為紅梅新村,東為紅梅西村。康氏自乾隆年間從山西遷來,有2000年立碑亭。……[詳細]
  胥城遺址位于常州市武進區湖塘鎮大華村,相傳為春期時期吳國大夫伍子胥伐楚時所筑的軍壘,故名“胥城”。胥城南側緊鄰興隆河,西北約300米處為惲南田墓。胥城遺址平面略呈長方形,城垣由堆土筑成,現在僅存西、北兩側的殘垣。其中西側城垣保存較好,長約60米,北側城垣長約50米……[詳細]
  朱幼竹先生紀念塔位于武進區戚墅堰街道戚大街社區延陵東路145號戚墅堰實驗小學內,紀念塔現存于戚墅堰實驗小學庫房內。戚墅堰實驗小學迄今已有104年的歷史。公元1904年(清光緒三十二年),戚墅堰鎮董馬書田等在戚墅堰“斗姥閣”發起創辦了“政城鄉第二兩等學堂”。其后數易其名,幾多變遷。世紀老校,百年積淀,講學授道之風綿延不斷。學校至今沿用建校時創立的校訓:“樸誠”,意在培養學生樸實誠信的品行、操守,使學生人人都養成浩然的正氣,塔立于民國十一年(1922年),四方形燭臺,現已斷成兩截,長1.96米,底邊長0.22米,頂邊長0.12米。塔文為:朱幼竹先生紀念塔,下首:民國十一年一月武進縣立第二高小校友同人謹立。朱幼竹,名潤恩,字幼竹,是國民--會議員,為常州開明紳士,曾創辦武進縣立第二高小。曾為建設戚……[詳細]
  毛澤東塑像位于常州市新北區三井街道金百社區第253建材廠內,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的典型風格建筑或構筑物,它不僅是江蘇最高的一座毛主席像,更是全國最大的一座玻璃鋼主席像,被常州市民引以為傲。然而在過去40多年的歲月中,這座巨大的偉人像屹立在軍工廠廣場內,很多人只是耳聞,并不曾看到毛主席像的真身。直到2009年工廠搬遷,偉人像才得以和大眾見面。建造于196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上世紀60年代,全國正掀起建造毛主席塑像熱。每個人胸前佩戴的各式各樣的毛主席像章成為當時的時尚;有條件的城市廣場、大學和工廠紛紛立起了大小不一的毛主席的雕塑。1968年夏天,在常州市建材二五三廠,一座嶄新的毛主席偉人像誕生了。建材二五三廠曾經是一家軍工廠,是全國第一家從英國scott bader公司引進生產設備并……[詳細]
  益泰醬園舊址位于常州市新北區孟河鎮孟城北街143號,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的金融商貿建筑,年代為近民國,益泰醬香園舊址存房屋1進,現由其后人郭川明使用,錄屬孟河鎮鎮政府,存建筑1進二層,原為醬坊,磚木結構,由一根長獨木人字梁,常州罕見,原有2進,第2進于2001年倒塌,門口麻石招牌橫匾用石灰涂抹,可恢復原貌。據了解益泰醬園的主人郭氏,是民國初外地來到孟河做生意的,賺了錢,就在北街建造了這個醬園。住宅占地面積517.92平方米,青磚灰瓦木結構,是一棟坐西朝東的二層樓房。建筑不同于古時的柱式承重模式,房屋由一根長獨木為主組成的人字梁承重,有超越時代的現代建筑風格,住宅當年有醬園店面樓2間,后面是10間是醬品作坊。郭氏釀制的醬菜做出了名氣,丹陽、揚州等地方都有人前來購買。可惜的是,1957年……[詳細]
  暫園遺址位于常州市鐘樓區南大街街道紅星新村社區鐘樓老干部活動中心,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的典型風格建筑或構筑物,年代為90年代,暫園存房屋2棟,碑1通,保存情況較好。暫園坐南朝北,后毀于日寇戰火。暫園及安邦小學教學樓舊址位于新市路東首,由常州著名書法家唐駝于上世紀二十年代籌資所建。其中教學樓為兩層青磚小樓。暫園,是一座獨特的園林,它以“行孝立德、教育為本、慈善先行”為宗旨,把園林和學校完全融合在一起,在常州園林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和意義。這樣的園林,即使是在中國園林史上,也屬罕見。上世界90年代,鐘樓區重建暫園。在圍墻內,現建仿古樓一座,二層,面闊4間和詩碑一座。有唐駝手跡“楓橋夜泊”和《暫園重修記》,丙子年(1996年)刻。在暫園遺址中心點位置測得GPS坐標為:北緯31°47′17.7……[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在线 |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 制服丝袜综合另类中文字幕 |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色欧影院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第二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