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AAAA ![]() 鈞官窯址博物館位于河南省許昌禹州市東環路北段,是一座用來展示鈞瓷文化的專業博物館。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是禹州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投資興建,由兩院院士、著名建筑設計大師齊康教授主持設計,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宋鈞官窯遺址為基礎,集遺址保護、文物陳列、技術研發、學術交流、鈞瓷制作、宣傳教育為一體的遺址類鈞瓷專題博物館。博物館占地47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5000平方米,展廳面積4980平方米,是傳統與現代建筑風格有機結合的典范,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禹州鈞官窯址博物館由主體展館、宋鈞官窯遺址展示館和鈞瓷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三部分組成。主體展館建筑面積11000平方米,分為六個展廳:大禹之……[詳細] |
![]() | 中國鈞瓷文化園AAAA 中國鈞瓷文化園位于河南省禹州市潁北區潁北大道。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鈞瓷文化園由鈞瓷文化園牌樓、主體建筑天成閣、鈞瓷文化廣場、鈞瓷工藝作坊、鈞瓷文化會所等組成。其中天成閣高約50米,整體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室內建筑面積約1萬平方米。建成后的鈞瓷文化園,集鈞瓷美器展示、鈞瓷科研、鈞瓷燒制、鈞瓷試驗、鈞瓷體驗、鈞瓷學術研討交流、專題或個性鈞陶瓷藝術展、鈞瓷文化旅游等功能為一體,號稱“鈞瓷文化第一園”,成為中原陶瓷文明新地標。天成閣以禹州市全景地圖營造的潁河水系供繞,水天一色,相映生輝,是中國鈞瓷文化園的核心組成部分。其中宏大巍峨、雕梁畫棟的天成閣,高約50米,整體建筑面積1.3萬平方米。“天……[詳細] |
![]() | 許昌大鴻寨AAAA 介紹:位于禹州西北邊陲,其主峰高1156米,為許昌第一高山,號稱“許昌屋脊”。駐足山巔,俯視四周,可見萬壑縱橫,群山圍拱,峰巒疊翠,氣象萬千,主峰向東不遠,還依次排列著尖峭峻拔的摘墨樓,開闊平坦的坷垃垛,在這三峰的懷抱里,自西向東有水簾洞,金龜出海、雄雞峰、觀音石等30余處景觀,這些景點或高懸于峭壁上,或掩映于森林之間,或盤踞于溝壑之中,或凌翅子高峰之巔.置身于其間,移步換景,變幻莫測,令人游興盎然.大鴻寨山位于禹州西北邊陲,其主峰高1156米,為許昌第一高山,號稱“許昌屋脊”。駐足山巔,俯視四周,可見萬壑縱橫,群山圍拱,峰巒疊翠,氣象萬千,主峰向東不遠,還依次排列著尖峭峻拔的摘墨樓,開闊平坦……[詳細] |
![]() | 神垕古鎮AAAA 神垕鎮位于河南省中部禹州市西南。是馳名中外的鈞瓷文化發祥地,是五千多年陶瓷文化積淀而成的具有典型區域特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是禹州市、郟縣、汝州市三縣(市)交界處的經濟、文化、商貿中心。全鎮總面積49.1平方公里,總人口42000人,其中鎮區人口3.2萬人,鎮區建成面積10平方公里!吧駡嫻沛偂敝麣v史上曾被四次皇封。因至今仍盛產各種陶瓷,“神垕古鎮”被譽為全國唯一“活著的古鎮”。神垕鎮位于禹州市西南30公里的箕山山脈東南端邊緣地帶。東接禹州市鴻暢鎮,南臨郟縣,西與禹州市磨街鄉交界,北與禹州市文殊鄉相連。神垕鎮地處伏牛山淺山區,鎮區內東有角子山、鳳翅山,西有牛頭山、鳳陽山,南有大劉山,北有云蓋……[詳細] |
![]() | 天寶鈞瓷文化園景區AAA 天寶鈞瓷文化園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面積20000余平方米。天寶鈞窯以秉承工匠精神,弘揚鈞瓷文化為己任,積極發展旅游業。2017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2018年被評為許昌研學游基地,2019年被評為旅游示范企業。2020年被授予四川美術學院創研基地。神垕鎮被稱為“活著的古鎮”。因是宋代“五大名瓷”之首鈞瓷的唯一原產地而享譽海內外。天寶鈞瓷文化園位于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神垕鎮明山湖畔,風光秀麗,氣候宜人,山水交融,美不勝收,再加上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一一國寶鈞瓷的多彩呈輝,文化氣息濃郁,更讓人流連忘返。天寶鈞瓷文化園因鈞瓷文化積淀厚重而聞名,園區內天然地形奇特、植物種類繁……[詳細] |
![]() | 大唐.唐鈞博物館AAA 大唐.唐鈞博物館位于禹州市萇莊鎮玩花臺村。唐代萇莊窯是唐鈞的發源地。經考古專家秦大樹、徐華峰考證,萇莊窯遺址群是禹州乃至中國北方地區最大的唐代窯瓷群。唐鈞博物館依托萇莊窯瓷群歷史優勢,積極挖掘唐鈞文化,經過不懈努力創建了禹州市唐鈞博物館。本著專業化的發展思路,唐鈞博物館以唐鈞為主題,展品兩千余件,充分展示了鈞瓷的歷史發展軌跡,其涵蓋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給參觀者展示了廣闊的思維空間,讓觀者穿越時空,與唐鈞對話,跟古老的鈞瓷文化對接,使鈞瓷的傳承與創新有了依據。唐鈞博物館是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鈞瓷遺產和鈞瓷文化實物的場所,并對那些有科學性、歷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鈞瓷進行分類,是為公眾普及鈞瓷……[詳細] |
![]() | 禹州森林植物園AAA 禹州森林植物園位于華夏第一都——禹州城區東北部,距市中心2公里,北靠河南省會鄭州,南通煤城平頂山,東依北宋古都開封,西達牡丹之鄉洛陽,緊鄰豫01線(鄭州——南陽公路),距新鄭國際機場40公里,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禹州森林植物園占地面積3200畝,匯集國內外各類樹種、變種千余種,全園共分9個景區,3個景觀帶,百余景點。9個景區即:門區、引種林區、常青林區、色葉林區、百果林區、百藥苑區、百花林區、觀光苗圃區、文化娛樂中心區。三個景觀帶為:溪柳融夢、花溪澤芳、玉溪瀟徑?纱禾し疾,聞百花之香;夏棲濃蔭,聽流水潺潺;秋觀紅葉,看楓林之醉;冬賞百梅,看雪花之舞,四時景色各有妙趣。既有江南園林,又有北國風……[詳細] |
![]() | 禹州市潁河水利風景區AAA ![]() 潁河水利風景區依托潁河三座橡膠壩水利工程而建設,潁河自西至東貫穿我市全境。三座橡膠壩水利工程分別建于1972年、2003年和2007年,單跨長度均在110米以上,上游第一橡膠壩做為我市重要的飲用水源地,水源充足、水質達標,與第二橡膠壩、第三橡膠壩形成三級梯級走勢。主景區面積20.7平方公里,潁河湖蓄水總量1390萬立方米。景區內有宋鈞官窯址博物館、森林植物園,周邊有神垕古鎮、畫圣吳道子故里、周定王陵等眾多景點。濕地分布廣泛,自然環境優美,空氣清新,生物種類和數量繁多并在逐年增加。近年來,禹州市不斷加大對水生態文明建設的力度,以潁河水利風景區為依托、以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水生態體系完整、水生態環境……[詳細] |
![]() | 雍梁故城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古城鎮獅子口村、古城村一帶。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伏牛山區向豫東南平原的過渡帶上,東北距省會鄭州80公里。它西北部群山環繞,丘陵起伏,東南部為開闊平原,穎河自西向東橫貫全景。境域東臨許昌市、長葛市,北依新鄭市、新密市,西北接登封市,西連汝州市,南與郟縣、襄城縣相銜。禹州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1800年間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和夏代,即有先民在此活動。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此,其子啟在此建都,史稱為“夏”,是中國最早的都邑。這里有著名的夏文化瓦店遺址,商朝時仍為“夏邑”,西周時是武王其弟的封地,春秋時為鄭國的“櫟邑”,戰國時又為韓國所據。古城鎮位于……[詳細] |
![]() | 宣和陶瓷博物館位于禹州市禹王大道中段,占地3600平方米,是經河南省文物局批準,禹州市民政局正式注冊登記的許昌市首家民辦陶瓷博物館。以保護和傳承禹州悠久的陶瓷文化為己任,以保存、展示與介紹歷史文物,吸收和宣揚古今文化藝術的精髓為宗旨,向公眾全面系統地展示了中國古陶瓷發展史及禹州陶瓷發展史,弘揚禹州燦爛的文化,致力于文化領域的開拓與發展。并且在釉色配方和制作方面有較大的創新,竭力打造出具有強烈感召力的鈞瓷藝術珍品,深受廣大鈞瓷愛好者和專家們的一致好評。禹州宣和陶瓷博物館位處華夏腹地穎水河畔,凝聚中原文化的深厚積淀,匯集成館,力求全面再現潁川古郡曾經的輝煌與純真大美。禹州宣和陶瓷博物館占地三千多平……[詳細] |
![]() | 金鼎鈞窯AA 金鼎鈞窯位于神垕鎮鈞瓷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是一個集鈞瓷研發制作、展示銷售、參觀體驗、文化交流于一體的藝術場館。金鼎鈞窯創建于2009年,固定資產2100萬元。公司擁有員工88人,省級藝術大師2人,專業技術人員46人。金鼎鈞窯以傳承、發展、創新為宗旨,弘揚、傳播鈞瓷文化為目的,堅持固本創新理念,走個性化企業之路。在造型設計以及工藝上精益求精,納千年傳統技藝,匯現代美學情趣,多件作品都得到了鈞瓷界以及工藝美術界權威人士的認可以及好評。其中作品“石榴瓶”、“乾坤鼎”、“菊花瓶”等榮獲金獎,作品“雙龍罐”、“出戟尊”參展鈞瓷文化香港行活動,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詳細] |
![]() | 坪山鈞窯AA 禹州坪山鈞窯初創于1999年,2010年組建禹州坪山鈞窯有限公司,隸屬于禹州坪山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坪山鈞窯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開發區。坪山鈞窯自1999年創建以來,一直堅持傳承發揚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燒制技藝,堅持傳統手拉坯技藝,不斷挖掘鈞瓷古韻,把鈞瓷的古樸雅韻、含蓄柔美與現代藝術的靈動完美地結合起來,作品大膽創新,從形式色彩上積極求新創異。坪山鈞窯致力于打造高端國禮系列,多件作品被選為國禮贈送外國元首。2011年8月,鈞瓷作品“玉蟾納!弊鳛閲Y贈送給應邀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玻利維亞總統胡安•埃沃•莫拉萊斯。2012年12月,鈞瓷作品“盛世和鼎”被聯合國華人友好協會作……[詳細] |
![]() | 鈞臺鈞窯遺址位于河南省禹縣境內。鈞窯是中國宋代的五大名窯之一,因為以縣城內的鈞臺及八卦洞一帶窯址所產品質最高,故統稱為“鈞窯”。1951年故宮博物院的陳萬里先生在此發現一批窯址,1962年該院又對此處進行考古調查,1973年河南省博物館在禹縣鈞臺、八卦洞對遺址進行考古發掘,證明此窯在北宋徽宗時期最為興盛,是專門為宮廷燒制瓷器的窯場。窯址的分布面積十分廣闊,達30多萬平方米,瓷窯排列密集,堆積一般在1米以上,厚者可達2米以上。鈞臺窯址應是一處官營的手工業作坊,共發現11座窯爐及作坊、灰坑等遺跡。窯爐排列一線,作坊位于正中,從瓷坯的成型、上釉、入窯到燒成瓷器,各道工序可持續進行。瓷窯爐是從半側焰式……[詳細] |
![]() | 大禹像免費 大禹像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禹王大道與畫圣路交匯處。任何人經過禹州,很自然地都會看到一座高大的石雕像,偉岸地立于一個巨大的花壇中央,手拿石耜,整個一戰天斗地的雄姿,這便是大禹像。這座大禹像,是如今禹州的標志性雕像。這樣的雕像其實也與禹州之名相符,禹即大禹也。4000多年前,大禹正是在這里指揮著千軍萬馬,治理好了華夏土地上的水患。也正因為大禹,才有了如今的禹州。夏朝建都于禹州,大禹封國于禹州,夏啟即位于禹州。據專家考證、歷史記載及禹州歷代遺址遺存,譬如用夏禹等名字命名的禹王山,禹王村、當地風物民俗和禹州群眾對大禹之過家門而不入故事達到知曉程度等,可以得出結論,禹州是夏朝的建都之地,大禹是夏代第一位開國……[詳細] |
![]() | 逍遙觀位于禹州市淺井鄉馬溝村。年代為明。逍遙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逍遙觀景區處于禹州市西北淺井鄉馬溝村北崆峒山。距禹萇公路僅3公里,東南距許昌火車站58公里,東北距新鄭國際機場15公里。區位條件優越。逍遙觀,依山靠水而建,傍峽谷而坐,境地險峻,景色壯觀。崆峒山,山清水秀,別有洞天。道觀核心區周圍群山環抱,奇峰競秀,古樹參天,古橋流水四季潺潺,可謂人間仙境,法道自然,是道家修身養性的絕好之處。黃帝得道庵的西崖,峭壁陡險,每逢雨季,飛瀑數丈,聲傳數十里,景色甚為壯觀。東崖根處,有泉水涌出,為逍遙正源。流水貫于青竹園,向崖下飛去。整個逍遙觀景區植被較好,河流秀俊,具有極佳的自然環境。文化氛圍……[詳細] |
![]() | 神垕地處伏牛山余脈,山川秀美,境內名勝古跡眾多,靈泉寺、花戲樓、祖師廟、鄧禹寨、鈞窯遺址等不勝枚舉,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使神后的人文景觀、旅游資源獨具特色,早在1979年就被河南省確定為十八條旅游線路之一。古鎮由東南西北四座古寨圍成,走進望崇寨,墻高三丈有余,堅固厚實,設有瞭望口和射擊口,易守難攻,寨門一關,固若金湯。進入寨門,便是有七里長街之稱的神垕老街。過去,繁華的老街是古鎮中心,炮樓、古民居、廟宇彼此相鄰。而今,青石板鋪就的老街,比較完好地保存了清末以前的格局。神垕有首明清時期民謠:進入神垕山,七里長街觀,七十二座窯,煙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進斗金錢。神垕老街有四大特色,古橋、古廟、古寨……[詳細] |
![]() | 禹州鳩山天王山寨和安樂寨分別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南40公里的鳩山鄉下泉村與薛溝村,是清咸豐年間當地百姓為躲避匪患而修建的的避難場所。是我省保存較為完整的晚清至民國初期的古窯洞和城墻類古建筑,也是中原地區現存規模較大的石質窯洞和城墻。它猶如一座民族古建筑文化和民風民俗于一身的文物古跡博物館,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于200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清咸豐初,太平天國北征先遣隊和捻軍占領禹西山區與清軍勝寶、德楞阿部相繼在當地交戰。咸豐七年(1857年)捻軍王二黨部曾占領大洪山(今鳩山鄉境內),捻軍撤離后,禹州、郟縣、汝州三縣交界處土匪此起彼伏,燒殺搶掠接二連三,當地……[詳細] |
![]() | 瓦店遺址位于河南省許昌禹州市火龍鎮瓦店村東部和西北部的臺地上,潁河由遺址的北面、東面轉而向東南流去。該遺址是1979年發現的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遺址面積達45萬多平方米。20世紀80年代初至今,先后在此進行了5次較大規模的考古調查與發掘,發掘面積700余平方米,獲得了重要收獲。遺址主要包含有龍山文化的早、中、晚期遺存,并以晚期遺存為主。文化層堆積厚度一般在2米,最厚處達4米,內涵豐富。出土有:陶鼎、罐、甑、斝、鬹、觚、甕、刻槽盆、豆、圈足盤、罍、石刀、卜骨,以及玉鳥、玉璧、玉鏟等,并發現有大量的房基、灰溝、奠基坑、窖穴等遺跡。其中陶酒器、玉器、大卜骨等,是目前河南境內最為精致的龍山文化時期代表……[詳細] |
![]() | 禹州市烈士陵園始建于1956年,占地面積約70000平方米,園內有烈士紀念碑、紀念館、陳列室、烈士陵墓等,建筑物面積共約3300平方米。禹州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斗爭傳統。早在1919年青年學生、愛國進步人士為聲援北京學生的五四運動,就組織起了河南學生聯合會禹縣分會,號召學生和人民群眾開展反帝愛國斗爭。1925年秋,禹州創建了第一個黨支部——中共石固南寨黨支部,宣傳進步思想,進行農-動,有力地打擊-勢力?谷諔馉帟r期,黨領導禹州人民創建了禹西抗日根據地,在河南(豫西)區四地委、專署的領導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抗擊日偽頑的斗爭。抗日戰爭時期,禹州的許多優秀兒女分別編入河南抗日軍區第四支隊、第六支隊南下……[詳細] |
![]() | 伯靈翁廟戲樓:位于禹州市西南30公里的神垕鎮西大街路北,是該廟的兩用主體建筑,它有伯靈翁廟戲樓、關帝廟戲樓、木牌樓等組成一組布局完整的古建筑群。伯靈仙翁廟,也稱“窯神廟”,位鎮區老街中心。據史料記載,始建于宋代,據現存碑文記載,重建于明朝弘治八年(即1496年),一九八六年被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鈞瓷文化的象征性建筑,是神后“鈞都”、“瓷鎮”的重要標志。廟內主要建筑物有窯神廟、花戲樓、道房、東西日月廳,正門為花戲樓,窯神殿供奉有三尊神像,第一位是窯神孫伯靈,相傳為戰國時期軍事家孫臏,因其隨師鬼谷子學藝,曾燒過炭,既是燒炭的祖師也是瓷業的窯神;第二位是“土山大王”,即歷史上的舜帝,……[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