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恩來同志在滬早期革命活動舊址位于四川北路1953弄永安里44號,是周恩來在滬早期進行革命活動時的一個秘密地點(周恩來堂伯母家)。1927年至1931年期間,周恩來和鄧穎超等人經常來這里也曾居住過。1931年當時黨內負責情報保衛工作的顧順章被捕后叛變,黨的中央機關遭到嚴重破壞。周恩來和鄧穎超在深夜以商人打扮前來敲門,最……[詳細] |
![]() | “四·一二”慘案革命群眾流血犧牲地點4月12日凌晨,停泊在上海高昌廟的軍艦上空升起了信號,早已準備好的全副武裝的青紅幫、特務約數百人,身著藍色短褲,臂纏白布黑“工”字袖標,從法租界乘多輛汽車分散四出。從1時到5時,先后在閘北、南市、滬西、吳淞、虹口等區,襲擊工人糾察隊。工人糾察隊倉猝抵抗,雙方發生激戰。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詳細] |
![]() | 上海總工會舊址(原湖州會館)在會文路中興路轉角,原閘北會館路湖州會館內。湖州會館建造于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前后,占地20余畝,原為湖州旅滬同鄉聚會議事及養病、停柩的場所。牌樓式朝東的大門在今會文路153號~159號地位。會館內建筑頗多,進大門后自東向西排列為養疴別墅,大廳和花廳,均系坐北朝南磚木結構五開間的建筑……[詳細] |
![]() | 蕃瓜弄棚屋位于閘北區天目中路共和新路旱橋南堍西側,建國后,棚屋逐步進行翻造,但居住條件仍然很差。1963年上海城市建設部門決定改造蕃瓜弄,1965年建成五層的住宅樓,不僅有電燈、自來水,還裝上煤氣、抽水馬桶等。全部建筑面積6.9萬平方米,原來的居民大部分回到新屋里,1965年居民約7700人。原為一個自然村,名姚家宅橋……[詳細] |
![]() | 沈家花園位于南橋文化廣場北側,區人大常委會大門(解放中路502號)大院內,建于20世紀20年代,是奉賢全縣留存至今唯一的一座園林。園主沈夢蓮本是一名船夫,靠0-販鹽發跡,后受清廷招撫,先后任水師緝私營管帶、松江軍政分府統領、江蘇省水上-廳廳長等職。民國末期所編《奉賢縣志稿》記載,此園系“沈夢蓮游宦歸后建,北為宅舍,凡三……[詳細] |
![]() | 方塔園內陳化成祠[中山東路235號方塔園·清代]陳化成,福建同安人,清道光廿年(1840年)江南水師提督,駐松江府。廿二年(1842年)率部抗擊進犯吳淞口之英軍戰死,謚“忠愍”。同年邑人建祠,光緒廿四年(1898年)重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270平方米。現存門廳和大殿。門廳建筑面積79.35平方米,三開間七架梁,硬山頂……[詳細] |
![]() | 方塔園內天妃官位于中山東路235號方塔園內,宋代初建于上海小東門,稱順濟廟,祀媽祖。元、明、清屢次修建,清咸豐三年(1853年)毀于戰火。光緒十年(1884年)重建于蘇州河河南路橋北堍。天妃宮大殿為五開間,歇山頂,前后落地長窗,四面環廊。梁柱粗碩,月梁、額枋雕仙鶴卷云紋,懸“湄州圣母”匾。1980年搬遷至方塔園。200……[詳細] |
![]() | 中涇圣母領報堂位于松江區車墩鎮新興村。中涇圣母領報堂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1936年10月,拆除老堂、重建新堂,1937年落成。1999年,進行修復。2000年11月,正式復堂。中涇圣母領報堂于2014.4.4立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醉白池位于松江鎮人民南路。清順治年間,邑紳顧大申在明代一座舊園遺址上改建而成。據《醉白池記》載:宋代“韓魏公慕白居易而筑醉白堂于私第之池上,水部君(指顧大申)又仿韓而以堂名其池”。原醉白池規模較小,1958年在園西擴地60余畝,擴建后,醉白池正門朝西,門內有湖,沿湖筑草亭、長廊,過池上石橋,水杉林盡處為中門——原醉白池……[詳細] |
![]() | 頤園位于城秀南橋西有一座始建于明末,原占地面積約3300平方米的宅園。清代原系趙梅住宅的一部份,名“因而園”。道光年間,轉賣羅姓,易名“羅氏園”。光緒年間,羅家又把園售給浙江歸安縣(今吳興縣)知縣許威,取名“頤園”。1937年歸高君藩所有,當地人稱“高家花園”。“頤園”今為上海市第四福利院。“頤園”是上海現存最小的迷你……[詳細] |
![]() | 辰山古遺址位于佘山鎮辰山南麓市河兩側,考古發現商、周時期的古文化遺址。2009年初被發現。辰山植物園早在規劃建設初期就將辰山山體劃為植物保育區,并且深挖辰山歷史文化資源,向廣大游客開展辰山歷史文化導游和科普講解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2013年上海辰山植物園被評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被評為上海市……[詳細] |
![]() | 金山衛城南門侵華日軍登陸地點1937年8月13日,日軍在上海發動淞滬戰役,經過三個的激戰,國軍雖然付出巨大的犧牲,但兵力源源不斷從全國各地趕來,日軍難以正面突擊。1937年11月5日(農歷十月初三),侵華日軍以10萬之眾,在金山衛沿海地區登陸,包抄國軍,目標直接進攻南京。我沿海守軍在力量對比極其懸殊的狀況下,殊死抵抗,……[詳細] |
![]() | 新場信隆典當位于新場大街367號,新中國成立后,曾做過鎮文化宮、工人俱樂部,2006年經過修繕后,由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設計布展成“新場歷史文化陳列館”。陳列館內共設有滄海桑田、煮海熬波、名人薈萃、生態古鎮4個展廳。信隆典當,三進,前一進為平房,后二進為樓房,建筑面積約700平方米。2014年4月新場信隆典當為市級文物保護……[詳細] |
![]() | 新場第一樓書場位于新場大街424號,也在一條水道邊,可謂“扼守要道”,這也為它當年的繁榮熱鬧提供了便利的地理條件。這是一座三層木結構茶樓,建于清同治末年,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灰頭灰腦的黯淡身影矗立在一座橋邊,顯得十分蒼老落寞。但盡管如此,它卻也是保存得不錯的一座老建筑。遠遠就看到樓0-著一面“茶”字布旗,茶樓至今還每……[詳細] |
![]() | 高橋仰賢堂位于高橋鎮東街81—93號,建于上世紀30年代初,建筑面積約1000平方米,基底面積約440平方米,主樓約640平方米,為中西合璧的磚木結構。是“高橋歷史文化陳列館”免費供市民參觀。住宅的建造人沈晉福,字佑臣,本地人士,1886年生,家境貧困,14歲出門當學徒,后來靠岳父資助買了臺縫紉機,由他妻子做裁縫積累本……[詳細] |
![]() | 陳桂春住宅位于陸家嘴中心綠地的南側。該建筑始建于1914年,建成于1917年,由當地紳商陳桂春建造的這座融東西方文化于一爐的中西庭院式民居住宅,當地人還稱它為“絞圈房子”。陳桂春住宅又稱“潁川小筑”,是浦東新區地域內一幢富有中西建筑特色的上海近代優秀民居建筑。住宅由天井、花園、主樓、客廳、廂房、備弄等部分組成。房屋為四……[詳細] |
![]() | 翊園俗稱陳家花園,又稱小哈同花園,園主是哈同管家橫沔人陳文甫。其父是“天下第一琵琶”陳子敬。陳文甫回鄉后,效仿哈同花園格式建造。此園興建于1921年,1924年竣工。1933年立鉛字《翊園記》漢白玉碑(后面有圖)。2002年5月29日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園三面環水,具有典型的蘇州園林特色。景點有瑞云峰、……[詳細] |
![]() | 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機關遺址位于閘北區公興路與臨山路口(原香山路三曾里)。中共三大在廣州結束后,黨中央根據形勢的發展需要,決定將中央局機關遷回上海。1923年7月,中央執行委員、農工部部長王荷波(后增補為中央局成員)受黨中央委派到上海,在三曾里租了一幢二層樓的石庫門房子,作為黨中央機關的秘密辦公場所。7月至9月,中央局5名……[詳細] |
![]() | 公共租界會審公廨舊址位于浙江北路191號,始建于1899年清光緒年間。曾為清朝晚期的會審公廨(亦稱會審公堂),民國時期的江蘇上海第一特區地方法院、江蘇高等法院第二分院。1949年8月11日,上海市長陳毅在此(浙江北路191號)宣告上海市人民法院成立。浙江北路191號經歷了三個完全不同性質的重要歷史時期。1.晚清在租界內……[詳細] |
![]() | 錢氏祠堂走進閘北公園,順著林間小道,過一座小石橋,古樸的錢氏宗祠便在眼前了。磚木結構,黛色屋檐,白色粉墻,鏤空窗戶,青磚門樓上“錢氏宗祠”四個石刻大字,引人注目,尤其上下左右四幅磚雕栩栩如生,據專家介紹,磚雕始于漢代,明清時期最為興盛,該磚雕是用鑿子和刨子為工具,在質地細膩的青磚上,運用平雕、浮雕、鏤雕和透空雕等藝術手……[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