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下黨上海書記劉曉舊居位于中實新村44號是一幢標準的三層新式里弄房子,一樓是客廳,二樓由劉曉妻子帶著孩子們居住,三樓劉曉單獨居住。而三樓亭子間則住著譯電員朱志良,他對外的身份是劉曉的侄子。這樣,劉曉可以第一時間看到中央的來電和指示。劉曉當時擔任中共中央上海局書記,全面主持上海地下黨的工作,但他的公開身份是關勒銘金筆廠的……[詳細] |
![]() | 華業公寓位于陜西北路南京西路交匯處,華業公寓大樓是混合型結構,占地2183平方米,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高40余米。公寓的主樓與配樓由3個單元樓房組成,中間采用車庫、拱廊相貫通。兩邊的配樓4層起點,依次是8層、9層,直至10層的中央主樓。主樓是典型的西班牙城堡式樣,是正方形,四角有方形角樓。頂部是多面的錐狀,尖頂。入口處……[詳細] |
![]() | 涌泉坊位于愚園路395弄,弄口造型似宮殿城堡,主入口門廊內為3個拱門,中間一對愛奧尼式柱和二側小拱形門廊。2層設兩聯平窗,3層設券窗,頂部有券齒裝飾。6幢單體為新式里弄住宅,黃色粉刷外墻,小券式檐口,螺旋形窗間柱。建筑由過街樓連接的第一排2棟住宅列一字排開,另外4棟住宅以主弄道為軸線呈“田”字型布置,每棟有兩個單元。聯……[詳細] |
![]() | 裕華新村位于靜安區富民路182弄的花園里弄住宅,共有36幢房屋組成。其建于1941年,由上海裕華銀公司投資建造,興業建筑師事務所的徐敬直、楊潤均、李惠伯等建筑師設計,屬于后期新式里弄住宅。新村基地的東半部布置有建筑面積和庭院面積較大的四坡頂偶合式住宅16幢,每4宅為1組,成“田”字形布局;西半部布置有建筑面積和庭院面積……[詳細] |
![]() | 史良才舊居位于銅仁路257號一組優雅的花園住宅,該房屋的建筑面積2494平方米,園地面積2276平方米,它的主人曾是過去上海報界巨頭、《申報》總經理史量才,F為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住宅四周有一圈高高的院墻,院內的兩棵槐樹是史量才當年親手種下的.住宅高三層,二層有粗大的立克壁柱,廊廳很寬敞,墻側有壁爐,整幢房子的廊……[詳細] |
![]() | 郭氏兄弟樓位于南京西路1418號,那是兩幢風格相近的三層法式建筑,是原上海永安公司老板郭樂和他的小弟郭順的住宅,人們習慣上把這兩幢樓稱作“兄弟樓”。設計者公和洋行1891年前創辦于香港,20世紀初進入上海。1916年前,他們設計、監造的外灘4號聯合大樓和漢口路193號工部局大樓,留下了極佳的口碑。永安公司即由該行設計。……[詳細] |
![]() | 宋家老宅舊址位于陜西北路(原西岸路)369號與南陽路轉角處,建于1908年,二層半高、四面臨空的英國式花園別墅住宅。住宅寬敞明亮,樓前綠樹成蔭,景致怡人,房屋建筑面積824平方米,園地面積1218平方米。這處房子的主人原是一個叫約翰遜·伊索的外國人、后被著名基督教牧師宋耀如(宋慶齡之父)買下,成為宋家花園。1927年初……[詳細] |
![]() | 榮家老宅舊址位于陜西北路186號,1918年建成,獨立式花園洋房,內部裝飾無處不雕花。原房主德國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回國后,由著名實業家榮宗敬先生斥資買下來。榮宗敬先生和他的弟弟榮德生是民國時期的棉紗大王和面粉大王,先后共創辦了幾家企業,被譽為為中國最大的資本家。1949年后這里曾長期作為民主黨派的機關,改革開放后由久……[詳細] |
![]() | 魯迅存書室舊址位于溧陽路1355弄西側是1359號,這是一幢紅瓦灰磚木結構、坐北朝南的三層樓房。1933年至1936年間,魯迅曾以內山書店店員鐮田誠一的名義租下此屋,藏書約6000冊。建國后,魯迅絕大部分藏書由北京魯迅故居保存,故上海魯迅藏書室未曾恢復。1977年掛牌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但還是居民居住![詳細] |
![]() | 1927年中共江蘇省委舊址位于山陰路69弄90號。1926年,中央黨校設該處。1927年,為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指揮部聯絡點!八摹ひ欢--政變后,陳延年奉中共指示,來滬接任江浙區委書記,在該處設立辦公機關,底層作會客室,二樓作會議室,三樓為地下交通員住處。6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撤消江浙區委、分別成立中共……[詳細] |
![]() | 上海總工會秘密辦公機關遺址位于四平路122弄(原溧陽路965弄麥加里21號)。1925年9月25日,中共中央上海區委決定汪壽華、項英等4人組成上?偣h團,在此建立秘密辦公機關,領導工人運動。樓上是汪壽華、龍大道辦公室兼寢室,李立三、項英、林育南等經常來此研究工作。在上總領導下,從6月到8月,上海出現-高潮,-人數前……[詳細] |
![]() | 百老匯大廈位于北蘇州路20號(現上海大廈)。因傍有百老匯路(今大名路),故名百老匯大廈。由主樓和副樓組成的上海大廈位于外白渡橋的北側。這是一幢早期現代派風格的八字式公寓結構。外部處理與內部裝修簡潔明朗,外觀氣勢宏偉。主樓原名“百老匯大廈”。副樓又名“浦江飯店”。現為五星級賓館,飯店設有中、美、英、法、日、阿拉伯六國特色……[詳細] |
![]() | “五卅”烈士墓遺址位于新同心路株洲路附近的街沿,1925年“五卅南京路慘案”發生后,上海各界組織籌建烈士公墓,并于三年后的1928年春在今廣中路668號處建成了“五卅殉難烈士墓”。墓園坐北朝南,進入圍墻,沿墓道可抵中間高聳的五卅烈士紀念碑亭;窟呴L約13米,四面均有18級石階;亭頂呈方錐形,四角均有醒獅雕塑,正面刻……[詳細] |
![]() | 提籃橋監獄關押、審判和處決日本戰犯處提籃橋監獄,位于上海華德路117號(今長陽路147號),是由10余幢樓房組成的建筑群,占地約4公頃,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是中國迄今仍在使用的歷史最悠久的監獄。提籃橋監獄始建于1901年,啟用于1903年5月,后經陸續擴建、改建,直到1935年才形成如今規模,并使用至今。由于建筑精良,……[詳細] |
![]() | 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遺址中共四大于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今虹口區東寶興路254弄28支弄8號處召開。會址原為坐西朝東的磚木結構假三層石庫門民居。毀于1932年“一•二八”淞滬戰爭。2011年虹口區委、區府在市委、市府的支持下,擇址四川北路1468號籌建中共“四大”紀念館,2012年9月7日正……[詳細] |
![]() | 多倫路250號住宅位于四川北路轉角處的多倫路250號,建于1924年,占地面積為1082平方米,建筑面積637平方米,磚木結構二層,西班牙、伊斯蘭式花園住宅。平面呈扇形布局,沿街立面做弧面處理,主入口設于轉角正中處。底層門窗柱伊斯蘭式,修長圓柱。門窗均凹進,拱券,木制朱紅色門窗框。窗下均有精美浮雕裝飾,上部拱券內緣作鋸……[詳細] |
![]() | 上海郵政總局坐落于上海四川路橋北堍,門牌為虹口區四川北路276號。大樓始建于1924年,造價為320萬銀元。由當時滬上著名的英商思九生洋行負責設計,本埠知名的余洪記營造廠負責營建。大樓擁有號稱“遠東第一大廳”的郵政營業廳,氣勢雄偉,現在為郵政博物館。大樓整體風格為19世紀上半葉到20世紀初流行于歐美國家的折衷主義建筑風……[詳細] |
![]() | 俄羅斯總領事館(蘇--領事館)位于蘇州河口的黃浦路20號,該樓由德籍建筑師漢斯·艾米爾·里埃勃設計,周水記營造廠承建,1916年竣工。1917年沙俄駐上?傤I事館遷入此處。俄國十月革命后,1924年兩國恢復建立外交關系,在原沙俄駐上海總領事館建立蘇聯駐上?傤I事館。1991年蘇聯解體,此樓又成為俄羅斯聯邦駐滬總領事館![詳細] |
![]() | 摩西會堂舊址位于長陽路62號。又稱華德路會堂。俄羅斯猶太人集資興建,1927年竣工。占地面積660平方米,建筑面積1074平方米,磚木結構三層,坐南朝北,晚期殖民地外廊式建筑。二戰期間,大量猶太人逃到上海,逃到上海的猶太難民大多居住在虹口區,而摩西會堂也就成為了當時上海猶太人舉行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詳細] |
![]() | 中共中央聯絡處舊址位于四川北路1953弄永安里135號。據2013年由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和上海市文物局共同的《中國共產黨早期在上海史跡》中記載:1928年,正在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布爾塞維克》部工作的黃玠然受命在這里建立了一個中央開會聯絡的機關。起先由黃玠然夫婦與其父母居住于此,掩護機關。同年秋,黃玠然調任中央秘書處……[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