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遼寧省旅游

遼寧省景點介紹

  鞍山制鐵所一號高爐舊址1916年4月,滿鐵在興辦振興鐵礦無限公司的同時,開始鞍山制鐵所的建廠籌備工作。鞍山制鐵所于1917年初開始動工,4月3日按日本風俗舉行了修建高爐的“地鎮祭”開工典禮。1918年5月15日,鞍山制鐵所正式成立,八田郁太郎任鞍山制鐵所所長,建廠工程大部分于1918年底完成。1919年3月,煉焦廠開始生產焦炭。4月29日,1號高爐點火,標志鞍山制鐵所正式投產。1933年4月日本政府在軍部支持下將原定在朝鮮新義州建的昭和……[詳細]
  井井寮舊址位于遼寧省鞍山市鐵東區五一路58號,曾經是昭和制鋼所的職工宿舍,目前為五一路手機市場的一部分。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業遺產專項普查中,被列為工業遺產名錄。據《鞍山市建筑工程志》記載,舊址建成于1920年,當時是日本職員宿舍,外形屬俄式建筑。據《昭和制鋼所二十年志》記載,舊址是由東京建筑會社建造。解放后,井井寮被作為鞍鋼第一職工宿舍使用。原來共有類似的建筑三座,現在只剩下這一座。其總占地面積為3163平方米,地上三層、地下一層,……[詳細]
  昭和制鋼所迎賓館舊址位于今鞍山市鐵東區迎賓街21號。修建于20世紀30年代,磚混結構。舊址呈“⊥”形,該建筑為地面二層,地下一層,建筑內為地板地,木質樓梯扶手,建筑面積2350平方米。這里建成后作為昭和制鋼所經理辦公及住宿的地方,還作為高級俱樂部使用。現為鞍鋼集團公司老干部活動中心。……[詳細]
  海城同澤中學位于鞍山海城市區。1928年,張學良在沈陽召集海城的知名人士,辭行備建設。1929年4月,同澤中學破土動工。1930年6月,召開竣工典禮。1931年正式驗收使用。抗日戰爭時期,同澤中學為師道學校。國民黨統治時期,國民黨強遷省第三師范學校在同澤中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同澤中學為開辦高中至今,曾用名海城聯合中學和海城一中。1984年恢復同澤中學名稱。保護范圍:校園圍墻內及圍墻外墻基外20米以內。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50米……[詳細]
  太平橋位于海城市西20公里的牛莊鎮內。牛莊是個古鎮,早在明代萬歷年間設驛站,清代又重新修筑城池。后金天命八年(1623年)修建城墻。牛莊古城設有三個城門,東門叫德勝門,西門叫外攘門,北門叫福勝門。古城外修有護城河,太平橋就是在東城門外護城河上所建。據史料記載,太平橋建于明末清初,道光己酉年(1849年)重修。在橋南側中間的石欄板上刻有太平橋三個字,并有道光己酉年菊月谷旦的落款。太平橋全長約50米,寬約4.5米,高約5米,15孔。橋為東西……[詳細]
  坐落于玉佛閣內的“釋迦牟迡-渡海觀音”玉佛,由1960年發現于玉鄉——岫巖的玉石王琢成,重260.76噸,七色一體、色彩斑斕、雕琢細膩、光澤瑰麗,當之無愧為世界第一玉佛。玉在中國之珍貴猶如金之于西方,是神奇和極具象征的自然之寶,將沉睡32年的玉石請出深山,并由120名玉雕師歷時18個月精雕細琢成舉世仰目的玉佛,其本身就是一項壯舉。玉石王的發現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恩賜,而玉佛的雕琢則是人們以非凡的智慧賦予自然之體以靈性和氣質的過程,其間充滿了……[詳細]
  北吳屯遺址位于大連莊河市黑島鎮西陽宮村北吳屯。1981年,在考古普查中,在“仙境海嵎”附近發現了距今6500-5500年的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被專家命名為“北吳屯古人類遺址”。北吳屯古人類遺址的發掘,揭開了舊石器時代人類在黑島生息繁衍的一頁。保護范圍:以保護標志碑為基點,東50米,南10米,西100米,北200米以內。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東、北各150米,南、西各100米以內為一類建設控制地帶。……[詳細]
  臺子屯石棚,位于遼寧省瓦房店市松樹鎮臺子村境內,是新石器晚期到青銅器時期的遺物,亦是最古老的地上文化遺址。考古工作者稱之為巨石文化或石棚文化。1979年9月21日臺子石棚被列為旅大市文物保護單位。石棚,由6塊石板組成。多是用較進步的工具加工過的。底部用一塊大石板鋪就,四周用四個大石板作壁,上面覆蓋一塊大石板并長出四壁支石構成長方形的墓棺。石棚外原加蓋有許多沙土,因年代久遠,蓋土經水沖風刮早已蕩然無存,故僅剩下巨石了。石棚墓反映了當時部落……[詳細]
  永豐塔位于瓦房店市復州鎮,建于遼代,為八角十三層密檐式磚塔,塔高28米,分塔座、塔身、塔頂三個部分,其第一層塔身每面各有一個佛龕,龕高約2米,寬1米,進深0.4米。塔西側有永豐寺,塔也因寺得名。每當落日之際,四周云山俱黑,唯獨塔尖一點色赤如朱,蔚為奇觀,名曰“永豐夕照”,是復州八景之首。該塔建筑結構獨特,是大連地區僅存的一座遼塔。2003年被省政府公布為遼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塔基外10米以內。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50米以……[詳細]
  吳家村遺址位于遼寧省長海縣廣鹿島吳家村西臺地上,地勢平緩,四周被山丘環抱,西距小珠山遺址300-400米。遺址中間有一條小河,至南向北流入黃海。該遺址為史前貝丘遺址,繼1978年的試掘后,2008年至2010年再次發掘。遺址東西長500米,南北寬200米,面積為2萬平方米。發掘主要在遺址中部進行,實際揭露面積為420平方米。該遺址為典型的貝丘遺址,文化層由貝殼堆積而成,厚度為50-130厘米。文化層性質比較單純、簡單,其主體年代為小珠山……[詳細]
  上馬石遺址位于大連市長海縣大長山島鎮三官廟村。上馬石貝丘遺址于一九四一年被日本學術振興會調查、發掘,日本京都大學梅原末治、澄田正一,東京大學長谷部言人和旅順博物館島田貞彥、森修等參加了調查和發掘。一九七八年十月,大連地區考古發掘該遺址。該遺址分為三層,下層距今大約6000年前,下層距今大約4000年前,上層距今3000年。遺址的甕棺墓距今約3400年。保護范圍:以遺址保護標志為基點,東10米,南90米,西125米,北30米以內。建設控制……[詳細]
  城子坦近現代建筑群位于普蘭店區城子坦街道春滿社區春滿街,始建于清代,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筑群所在的春滿街,20世紀初叫“魚市街”,是1905年日俄戰爭后,由日本人組織當地勞工于吊橋河南岸劈山造路而成。據《關東州事情》記載,每年初冬,能裝百石上下的帆船數十只常在那里停泊。由于蘊育著巨大的商機,河岸附近相繼出現魚市、雜貨店、綢緞莊、飯店、旅店等店鋪,至1920年已發展成為埠頭,商鋪并脊連檐,生意十分興隆。城子坦近現代建筑群的環境風貌及空間……[詳細]
  大連營城子火車站,舊址位于甘井子區營城鎮。建于1903年,離周水子站23公里,離旅順站29公里,隸屬沈陽鐵路局大連鐵道有限責任公司管轄。現為四等站。客運: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運。貨運:辦理整車貨物發到。……[詳細]
  大連大山寮,舊址位于北大山通14番地(今西崗區勝利橋北上海路78號)。建于1903年前后,耗時三年,鋼混結構,建筑面積2000余平方米,平面布局呈“Y”字形,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筑風格與鞍山的“井井寮”相似(詳見:鞍山舊影017-滿鐵社宅“井井寮”)。作為在沙俄強占時期行政街上保存下來的建筑,不僅是最高的,也是三層樓里規模最大的。日本統治時期稱為“大山寮”,是“滿鐵”職員集體宿舍,也是“日華自動車學校”故址。2011年3月15日,被列……[詳細]
  文化街28號:繡樓建于1901年初為美商雜貨店店員宿舍。日占時為私人住宅,傳說張作霖的妹妹曾被囚于此。川島芳子的住處之一,婉容也曾在此住過。1931—1941年愛國人士周文富的遺孀隋玉貞租住。1943年陳民立的工廠被日本人強行收并后,隱居于此。1945年為旅大市第一任副市長。之后繡樓被駐軍使用,先為衛生隊的辦公場所,1971年后又成為招待所。……[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丝袜精美视频久久 | 亚洲日本成本人动漫 | 最新国产自产精品视频 |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 | 午夜福利在线永久视频 | 日本中文字幕免费aⅴ久久 亚洲欧美在线六月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