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恩榮坊,位于宜興市西渚鎮牌樓村東端,為清乾隆皇帝特恩諭史貽直而建。1983年6月宜興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史貽直(1682-1763),字敬弦,號鐵崖,溧陽市溧城鎮夏莊村人。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進士,授檢討,主考云南,督學廣東,雍正元年(1723)升內閣大學士,歷任吏部右侍郎、左都御史、戶部尚書等職,……[詳細] |
![]() | 李復墓,在宜興市新建鎮臧林村西河頭橋自然村。1983年6月宜興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李復(1906—1940)宜興新建臧林村人。1933年畢業于蘇州美術專科學校。1934年在常州從事教育工作,曾創辦尚美女子美術學校。1937年在宜興首舉抗日義旗。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太滆工委委員、太湖行動委員會……[詳細] |
![]() | 謝橋,在宜興市宜城鎮謝橋村。1996年11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相傳西晉時陽羨惡少周處棄惡從善,入南山殺虎凱旋,百姓在此橋迎候,感謝其為民除害,因名此橋為“謝橋”。現存石橋系1921年重建。謝橋為單孔石拱橋,南北向,南側有石階15級,北側為13級,青石與花崗石混砌。橋長15.15米,中寬3.50米,南……[詳細] |
![]() | 福田橋,又稱“東蕩大橋”,在宜興市徐舍鎮芳莊村東端,跨東庵河。1996年11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福田橋建于明代,清康熙辛已年(1701)重建。橋下拱券內有橋銘一塊。福田橋為單孔石拱橋,東西向,東側有石階32級,西側為34級。青石疊砌,橋面石級為……[詳細] |
![]() | 鯨塘橋,在宜興市徐舍鎮鯨塘村,橫跨鐘(溪)張(渚)運河之上。1983年6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鯨塘橋,為三孔石拱橋。明嘉靖三十年(1551)由錢鏊捐資首倡與李金募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由錢鏊玄孫錢之遴捐資重修。青石和花崗石混筑。橋全長52……[詳細] |
![]() | 陽溪橋,在宜興市楊巷鎮河西街。2003年3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陽溪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為單孔石梁橋,東西向(南偏東30°),橋主體為青石,橋面為花崗石砌筑,荷花紋欄柱,東側有石階12級,西側為15級。橋長18.20米,中寬2.70……[詳細] |
![]() | 扶風橋,在宜興市芳橋鎮扶風老街。1985年1月,宜興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扶風橋原是一座簡易石橋,宋代由河南扶風人竇氏發起修建,故名,明代天啟六年(1626)由狀元周延儒出資重建。單孔石拱橋,東西向(東偏南13°),橋主體用青石,橋欄用花崗石砌筑,橋長1……[詳細] |
![]() | 永安橋,位于宜興市高塍鎮塍西村亳村北端。2003年3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永安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為單孔石拱橋,東西向,青石、花崗石混砌,其中橋主體為青石,踏步為花崗石砌筑。橋長11.50米,頂寬2.90米,堍寬3.40米。橋孔凈跨4……[詳細] |
![]() | 茭瀆橋,在宜興市新莊街道茭瀆村。2003年3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茭瀆橋建于明成化年間(1465—1487),1917年重修。橋下拱券內有明成化、嘉靖橋鉻銘各一塊。茭瀆橋為單孔石拱橋,由青石、陽山石、花崗石混砌,南北走向(南偏西35°),南北各有……[詳細] |
![]() | 大浦橋,位于宜興市丁蜀鎮大浦老街北端,跨大浦港(又稱樓瀆港)。2003年3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浦橋建于明成化四年(1468),清康熙四年(1665)重修,光緒年間再修,橋拱內有明成化、清康熙修橋碑銘各一塊。大浦橋為單孔石拱橋,橋長27.2米,……[詳細] |
![]() | 東倉橋,位于宜城街道東風巷(舊稱“東域里”),橫跨于舊城河上,1985年1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倉橋始建于南宋寶慶年間(1225—1227),由縣尉趙汝邁發起興建。明代重建,清咸豐年間重修,抗日戰爭期間又遭日寇破壞,抗戰勝利后才修復。1997年……[詳細] |
![]() | 新橋,在宜興市新街鎮東約1公里,寧杭高速公路東側。1996年11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新橋建于明代,為單孔石拱橋,東西向(東偏南17°),兩側各有石階30級。青石質,券石及橋面車道為花崗石質,橋兩側長系石兩端雕刻龍首。橋長31.30米,中寬3.9……[詳細] |
![]() | 步龍橋,在宜興市西渚鎮元上巷里村。建于明萬歷元年(1573),相傳有真龍天子從橋上經過,故名。1996年11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步龍橋為單孔石拱橋,南北向(南偏西33°),青石砌筑,欄桿為4柱5節,柱頂刻蓮花紋。橋長19米,中寬3.30米,堍寬……[詳細] |
![]() | 張公洞石刻,位于宜興市湖氵父鎮盂峰山中,為宜興主要旅游景點之一。2006年6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入口處碑亭內碑,寬1.06米,高2.70米,厚0.25米,青石質地。正反兩面都有字,正面落款為:天啟甲子秋。反面碑名為:朝陽道院開山碑記。洞口入口處有碑2塊,高、寬0.64米,款:民國二十一年。洞口墻上……[詳細] |
![]() | 張澤橋,在宜興市大浦鎮張澤老街,1983年6月宜興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并入第六批宜興古橋梁)。據《宜興縣志》記載,春秋時,范蠡鑿蠡河,在此建木橋。現存石橋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重建,民國23年(1934)重修,近年又多次對拱券進……[詳細] |
![]() | 徐義莊祠(閣老廳),在宜興市宜城鎮茶東新村內。1985年1月宜興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閣老廳為宜興著名歷史人物徐溥的宅第,有著較高的歷史價值,廳內所藏的明刻“楚頌碑”等刻石亦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徐溥(1428-1499),字時用,號謙齋,……[詳細] |
![]() | 黃龍山紫砂泥礦井位于丁蜀鎮黃龍山,共有大水潭、臺西井、五號井三口井。2009年5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黃龍山紫砂泥礦井-大水潭,位于丁蜀鎮中心廣場。大水潭馬路北面山地剖面,可見紫砂礦巖石的脈絡。大水潭據說為明代泥料礦,挖掉后……[詳細] |
![]() | 龍頭岕窯址,位于丁蜀鎮周家村分洪橋南九十頭山龍頭岕襠(新長鐵路南50米),與小窯墩窯址相距500米,是宜興六朝青瓷窯址集中的區域。2009年5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龍頭岕窯址依坡勢而建,創燒于東漢,盛于西晉,產品主要有青瓷盤……[詳細] |
![]() | 螺絲墩遺址位于宜興市楊巷鎮楊巷居委,為新石器時代遺址。2009年5月,宜興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2月19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螺絲墩遺址范圍南至廣通路,東至安前路,北至清泉路(楊巷中學1954年春新建校舍,出土磨制石斧、石錛、石鑿、石刀、有孔石斧等多件文物。19……[詳細] |
![]() | 周處及其家族墓,位于宜興市宜城鎮周墓墩。1953年和1976年南京博物院發掘了其中的6座墓。周處(242~297),字子隱,義興陽羨(今宜興)人。西晉名將,元康六年(296)授建威將軍。在西征羌人戰役中戰死于六陌(今陜西乾縣),追贈平西將軍。周氏是三國東吳至西晉時期江南著名的大門閥士族,自周處的祖父周賓始著,經周魴、周……[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