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化德縣黃羊灘,1994年開始實施生態建設項目,累計總治理面積達15萬畝,栽植各類樹種20余種、牧草10多種,體現出了極大的生態效益。化德縣把生態建設與保護作為最大基礎設施建設來抓,大力開展造林綠化和禁牧舍飼, 全縣生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現有林地28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4.4%。目前,已建成七號鎮區級生態示范區一處……[詳細] |
![]() | 2014年,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迎來了60華誕,在自治區文物局的正確領導下,化德縣裕民遺址考古取得了豐富而又重多的科研成果。裕民遺址位于烏蘭察布市化德縣德包圖鄉裕民村東北2.5公里處,遺址東北西三面山丘環繞,南部為沖溝。總面積約2萬平方米,是自治區考古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2014年考古發掘面積725平方米,清理出土石器……[詳細] |
![]() | 會展中心位于長順鎮新區長安大街南側,金山北路東側,占地22400平方米,建筑面積5940平方米,總投資2580萬元。會展中心建設項目包括四部分,報告大廳(雙層看臺,建筑面積2400平方米)、會議區(二層,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展覽區(一層,建筑面積900平方米)、地下室及附屬功能區(建筑面積1100平方米)。工程于……[詳細] |
![]() | 西山生態公園位于化德縣長順鎮西側,公園規劃總占地面積8000畝,計劃分兩期實施。一期工程于2009年開始建設,今年7月底竣工并交付使用。工程總投資2000多萬元,建設面積5000畝,綠化面積4588畝,綠化面積占公園總面積的比重達到90%以上。公園規劃了入口景觀區、假山石林景觀區、生態廣場區、西部金三角休閑景觀區和觀景……[詳細] |
![]() | 迎賓公園是一座位于110國道興和城區出入口的大型生態景觀公園,是興和縣目前較大的具有園林風格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公共綠地休閑區,東西兩園總規劃面積共50萬平米。工程從2012年2月份開始規劃設計,2013年4月份動工,該區內原貌為污水坑、垃圾場,嚴重影響市容市貌。工程根據地形實際作了微地形處理,共動用土方48萬方,硬化面積……[詳細] |
![]() | 黃花梁生態公園位于興和縣新城區西側,總面積10.6萬畝,建設內容有主題廣場、“興旺和諧樹”雕塑、長廊、跌水、圓形花池、大門等幾個景區和2公里景區道路硬化及景區亮化。園區內喬灌混交,針闊相間,樹種多樣。常綠樹種有油松、樟子松、云杉、落葉松等;闊葉樹種有楊樹、柳樹、山杏、果樹、五角楓等;灌木及花灌木樹種有丁香、刺玫、沙棘、……[詳細] |
![]() | 林胡古塞旅游區AAAA 大榆樹林胡古塞旅游區位于卓資縣大榆樹鄉,以山水生態資源為基礎,以林胡部落文化和紅色文化為統領,以休閑體驗為載體,以生態康體和養老產業為常態,是集觀光、體驗、休閑、養老、度假、娛樂為一體知名的山水休閑旅游目的地。大榆樹所在的大榆樹村,在明清時期是一座古鎮,也是與康熙結緣的老鎮。古鎮的東西街正是當時的京綏驛道,官商并用,皇……[詳細] |
![]() | 紅石崖寺AAAA ![]() 紅石崖寺,又名金龜寺,因其主體石崖天然形成似金龜造型,主色調呈暗紅色而得名。地處陰山山脈大青山中部頂峰,屬大青山抗日根據地的核心區。主要建筑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財神廟、七星寶塔、鐘鼓樓、牌樓、蒙古包群等,同時還配套有特種養殖、牛羊育肥、釀酒、魚塘、人工湖、淖爾梁草原和地質奇觀等項目。地址:烏蘭察布市卓資縣紅召鄉電話:1……[詳細] |
![]() | 走進馬家溝,可以感受明朝馬皇后的后裔居家生活的馬家大院,這里是卓資縣留存為數不多的古建之一。相傳,馬皇后的后裔馬德興祖籍安徽鳳陽,元末明初參加農民起義,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明太祖為了表彰他的忠誠和功績,賜“奉天誥命”圣旨一道,見證了馬家后代曾經的輝煌和歷史滄桑,現由內蒙古博物館收藏。據傳,明末清初,馬家后代從京……[詳細] |
![]() | 九曲生態公園總規劃面積1.48萬畝,園內建成兩個廣場:九曲廣場和希望廣場,建有點綴涼亭9座,游步路1300米,鋪油路3800米,安裝路燈148盞,景觀燈40套。生態公園建設堅持一次性規劃、分年度實施,公園以森林景觀為主,樹種多樣,常綠樹種有杜松、云杉、樟子松、油松;闊葉樹種有楊樹、柳樹、山杏、果樹、樺樹;花灌木有丁香、……[詳細] |
![]() | 位于卓資山鎮西4公里處,西距呼和浩特市65公里,南倚京藏高速公路北靠110國道,因自然山體形似臥佛而得名。臥佛山地處大青山東側,東臨大黑河,西接武要故城,南北都是一望無際的丘陵地帶,整個臥佛山遠遠看去酷似一尊釋迦牟尼大佛,悠閑自在,氣象萬千。臥佛并非人工開鑿,而是天然生成。它是一座自然山體,頭枕黑河,腳踏涼山,仰天而視……[詳細] |
![]() | 內蒙古聚多源現代農業觀光園位于卓資縣十八臺鎮五犢亥村,觀光園以“綠色草莓食品、無公害蔬菜”為目標,打造特色品牌,積極發展多元化生產經營,依托草莓、蔬菜種植為基礎延伸開發休閑農業、觀光農業、高標準建設、現代化生態農業科技示范園。把科技推廣、生態示范、觀光旅游三者有機地緊密結合在一起,發揮最大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詳細] |
![]() | 該景區坐落在聞名遐邇的輝騰錫勒大草原,于1995年由臺商獨資開發建設,景區占地面積2萬畝,總投資2000多萬元,建有蒙古大帳風格的接待大樓,內設多功能餐廳、KTV包間、會議廳、購物部等,外部有豪華蒙古包70頂,傳統蒙古包130余頂,另有停車場、篝火廣場等基礎設施;有馬隊迎接、獻哈達、敬奶酒、賽馬比賽、馬術表演、摔跤比賽……[詳細] |
![]() | 該景區位于卓資縣輝騰錫勒草原旅游區的中南部,占地面積3000畝。由呼和浩特市長城礦業公司經營管理。現有大、中、小型傳統蒙古包30多頂,一次性可接待200人就餐,還有歌舞廳、卡拉OK等娛樂設施。游客不僅可以游草原、賞風電,還可品嘗炒米、奶茶、奶酪、奶豆腐、烤羊腿、手把肉等民族風味佳肴。游樂項目有:騎馬、摔跤、賽馬、射箭、……[詳細] |
![]() | 龍角山地處卓資縣九龍灣景區南入口處,此山呈寶塔型,山峰挺拔,氣勢磅礴,宏偉壯觀,山頂長著一棵樹,看上去似一只龍角,故稱龍角山;近觀造型又象龍頭,所以又叫龍頭山。此山海拔1644米,垂直高度近70米。其走勢由東南向西北彎曲扭動,象一條舞動的真龍在翩翩起舞。陽坡呈懸崖絕壁,陰坡較緩,其背側有一蜿蜒石砌小徑,可攀巖到頂。峰頂……[詳細] |
![]() | 雷山仙湖即雷山水庫,屬人工水庫,主要用于養魚、泄洪和灌溉。因海拔高、水面大,似高山明鏡,也是當地人心目中的生命之源,故此得名。該湖位于紅召鄉東河子境內,是全縣最大的水面,總庫容1420立方米,四周群山環抱,水波浩淼,大壩宏偉,閘門高聳,構成一幅高山平湖的美麗畫卷。還有雷劈山的傳說至今流傳。這里盛產的魚類遠近聞名,供不應……[詳細] |
![]() | 武要古城坐落在卓資縣梨花鎮土城子村,西連平頂山,東依臥佛山,北鄰大黑河和京包鐵路,南倚京藏高速和110國道。城址位于狹長的溝谷間,地勢開闊平坦。古城背后的大黑河南岸有趙長城和烽火臺,東北有大黑山。武要古城屬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址占地82萬平方米,結構呈“品”字形,共分東西兩城,西城又分南北兩城,城墻部分保存完好,……[詳細] |
![]() | 平頂山位于卓資縣梨花鎮與旗下營鎮太平村之間,南臨京藏高速、110國道、大黑河和京包鐵路,東連武要古城和大黑山,西接商貿重鎮旗下營,并與斗金山隔河相望,北倚小黑河、復興灘、京新高速公路公路(G7)。區位獨特,交通便利。該山體造型奇特,平地凸起,山高480米,山頂東西10公里,南北1公里,如一只倒扣的“元寶”橫臥東西,頂部……[詳細] |
![]() | 觀音寺坐落于卓資山鎮龍山灣靜謐之處,總占地面積萬余平米,內設三圣殿、伽蘭殿、四大天王殿、地藏菩薩以及齋堂、齋房、韋馱殿、往生塔、鐘鼓樓等。其建筑群體相連、紅墻青瓦,結構飛檐雕梁,仿古造型。殿內千手觀音栩栩如生,殿壁彩繪古色古香,描述的故事引人入勝,大有北方小五臺之感。近年來,該寺院的不斷擴建完善,慕名而來禮佛的僧侶香客……[詳細] |
![]() | 該景區位于卓資縣大榆樹古鎮的東西街,原有東西兩處廟院,均系雍正年間所建,于民國十四年(1925年)修繕,在“文革”劫難中只有東廟院9間廟宇尚存。大榆樹古廟的蒼涼輝煌見證了這里的滄桑巨變。在清朝雍正年間,大榆樹古鎮廟宇林立,規模宏大,造型奇特,氣象萬千。關帝廟、牛王廟、圣母廟、龍王廟、觀音廟、真武廟,廟廟相連;鐘樓、鼓樓……[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