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湖北省 > 黃岡市 > 浠水縣旅游

浠水縣旅游景點

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
   浠水縣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著名的大別山脈南麓,北宋名醫寵安時、清代狀元陳沆、現代著名詩人、學者、民主戰士聞一多故鄉——湖北省浠水縣東部,是國家AAA級旅游區和黃岡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三角山是鄂東名山之一,素有黃州府“筆架山”之稱,以雄、奇、秀著稱,方圓60平方公里,有小大山峰28座,主峰海拔1055米,是浠水的最高山峰。境內山戀起伏,高峻險要,峰奇洞異、怪古嶙峋,風景秀麗,林木蔥蘢,氣候宜人,夏季最高氣溫26℃—28℃,有名勝古跡、革命紀念遺址等旅游景觀景點156處,是理想的旅游避暑勝地、休閑療養之所。三角山人文資源豐富,自然景觀奇特,優美動人的傳說比比皆是。李白、杜甫、蘇東坡、歐陽修、楊六……[詳細]
雨湖
   梅守福 薛麗芬盈盈春水欲洗天,村里人家鏡里懸。春草岸平三月雨,綠楊堤鎖一湖煙。 這首小詩描繪的不是杭州的西湖,也不是武漢的東湖,而是蘄春縣蘄州鎮的雨湖。 天下之湖皆雨湖,無雨怎成湖?然而獨有蘄州以“雨湖”冠之。雨湖蓄雨于城東南,闊水纖堤,曲折回環,方圓三十余里清波含煙,匯納迎山、鳳凰山、十八盤山之雨于一湖。東鄰赤東湖,西接長江水,江湖之間群山起伏,林木蔥郁,水碧山青。可謂山重重,水漣漣,斜風細柳棲白鷺,一湖微瀾煙霧中。 雨湖,原名諸家湖,意即周圍諸家漁民均可在湖中自由捕魚。可是,1445年,明朝皇室荊憲王朱瞻崗從建昌(今四川西昌)遷來蘄州,品嘗了雨湖鯽魚說,山珍海味,比不上……[詳細]
斗方山風景區
   斗方山風景區位于大別山南麓,浠英羅三縣交界處,亦稱斗方禪林,建在斗方山上,最初由后唐同光元年(923)無著禪師建造,北宋時佛印禪師駐錫傳經,元遭兵毀。明洪武重建,規模宏大,僧弟子數百人云集山上,盛極一時。建國初,寺廟僅存上斗方三重殿堂,上殿梁、柱皆石結構,石柱八根,高4.6米,柱圍2.2米,建筑牢固,造型壯觀,工程巨大。殿前有月臺式場地,場前有石質臺階。中殿和下殿為青磚結構,亦有石柱八根,殿內有石質佛龕。近年來,香港印靜法師會同香港佛門弟子捐資千萬元修復斗方寺,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副主席、當今禪宗大德高僧本煥0師任斗方寺方丈。重修后的斗方寺于1998年11月16日正式對游人開放。斗方山多石洞……[詳細]
聞一多紀念館
   聞一多紀念館位于浠水縣城,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主體工程是一座庭院式的仿古建筑群。聚“清泉梵響”、“陸羽茶泉”、“羲之墨沼”、“鳳頂當空”等浠川八景其中四景。紀念館陳列著聞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跡、著作、詩、文、書、畫、篆刻和遺物;陳列著毛澤東、朱德、宋慶齡、郭沫若等無產階級革命家和近現代中外文化名人、學者、藝術家對聞一多先生或聞一多紀念館的題詞、詩文書畫原跡及其它有關文獻資料。悅讀——聞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漢族,原名聞家驊,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浠水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摯友,詩人,學者……[詳細]
浠水縣博物館
   浠水縣博物館始坐落在浠水縣清泉鎮新華正街,建于1951年,是湖北省建館最早、收藏文物數量多、級別高,以收藏大量紙質文物著稱的博物館。它既是文物系統一級風險單位,又是中國重點博物館。浠水縣博物館前身是文物保管室,始建于1951年,1958年正式定名為浠水縣博物館。湖北省浠水縣博物館位于湖北省浠水縣清泉鎮新華正街10號,南臨浠水河,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始建于1951年,是湖北省重點博物館之一,也是國家重點縣級博物館。其收藏文物數量多,級別高,是文物系統二級保護單位。浠水縣博物館依托浠水文廟而建,據有關數據顯示,該館內的浠水文廟保存古建筑面積900平方米,1992年被省人民政府核定為省級重點文物……[詳細]
策湖國家濕地公園
   策湖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浠水縣南部,長江中游北岸,與黃石市西塞山隔江相望。轄6個行政村、1個國有漁場、1個集體漁場,共8000余人。公園規劃面積1141.84公頃,其中國有面積1065.36公頃、集體面積76.48公頃。濕地面積1130.13公頃,占總面積的98.97%,是長江中下游典型的湖泊濕地。這里人文資源厚重,三國文化、佛教文化和楚文化交相輝映。1800多年前,東吳大將孫策曾在這里訓練水軍,策湖因此得名;策湖周邊名勝古跡甚多,有禪宗三祖僧儏-之地三祖天然寺,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代戲臺--萬年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13年3月公布),有清代陳沆狀元祠遺址;被列入浠水縣首批非物質文化遺……[詳細]
鑄錢湖
   鑄錢湖,位于三角山翠園風景區鑄錢沖內。元末紅巾軍領袖徐壽輝,又名真一(真逸),湖北羅田人,布販出身。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響應劉福通的反元號召,與彭瑩玉、鄒普勝等利用白蓮教起義,以“摧富益貧”為號,擁眾數十萬(一說百萬),連克漢陽、武昌、安陸、沔陽(今天門)、興國(今陽新)、龍興(今南昌)、東到江浙,西至川陜。在蘄水(今浠水),被擁立為帝,建都于清泉寺(今聞一多紀念館館址),國號 “天完”(壓倒“大元”之意),年號“治平”。相傳為了鞏固政權,發行貨幣,因起義時占山為寨,曾以三角山為據點,故選此山沖筑爐煉銅,鑄造“治平通寶”。因此,人稱“鑄錢沖”,鑄錢爐遺址尚存(今被水淹)。196……[詳細]
斗方山禪寺
   在浠水縣白蓮河,有一座千年古剎——斗方山禪寺。寺廟坐落在白蓮河風景區內,位于大別山南麓,長江中游北岸,浠水、英山、羅田三縣交界處。斗方禪林,最初由后唐同光元年(923)無著禪師建造,北宋時佛印禪師駐錫傳經,元遭兵毀。明洪武重建,規模宏大,僧弟子數百人云集山上,盛極一時。建國初,寺廟僅存上斗方三重殿堂,上殿梁、柱皆石結構,石柱八根,高4.6米,柱圍2.2米,建筑牢固,造型壯觀,工程巨大。殿前有月臺式場地,場前有石質臺階。中殿和下殿為青磚結構,亦有石柱八根,殿內有石質佛龕。近年來,香港印靜法師率海內外佛門弟子籌資數千萬元修復斗方寺,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副主席、當今禪宗大德高僧本煥0師任斗方寺方丈……[詳細]
萬年臺戲臺
   萬年臺戲臺位于浠水縣散花鎮福主村,北距縣城約25千米。始建于清干隆年間,道光九年(1829年)重建,磚木石混合結構。整個場地由戲臺和觀眾區兩大部分組成,總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戲臺坐東朝西,平面呈“凸”字形,由前臺、后臺和化妝室三部分組成。前臺為三面敞開式,筑于高1.8米的石砌臺基上,面闊6.1米,進深4.95米,通高9米,重檐歇山灰瓦頂,下掛鐵質風鈴。檐下施如意斗栱。額嵌“云管陽春”木匾,額枋浮雕戲劇人物故事圖案,臺頂飾八卦天花。后臺面闊三間12.04米,進深一間6.2米,單檐硬山灰瓦頂。兩山設封火山墻,枋上鏤刻戲曲人物圖案。前、后臺以木板相隔。化妝室設在后臺底層,南側墻設小門,門外樓梯……[詳細]
白蓮河水利風景區
   白蓮河水利風景區位于浠水、英山、羅田三縣交界處。景區依托白蓮河水庫工程而建,面積約30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約41.4平方公里,為“大水庫、大濕地、大電站、大供水、大灌區”五大特色的水利水電建設綜合體。景區規劃確定空間結構為:一廊兩核三區。“一廊”為百里畫廊,指白蓮河水帶,一步一景;“兩核”為白蓮鎮綜合服務核和溫泉鎮綜合服務核;“三區”為西部山水游憩區、南部生態修養區和東部文化度假區,將自然風景與民俗文化、水生態文明建設與商業經濟文化建設有機結合,突出水利特色,體現涵養水源、修復生態、為民服務的追求。構建集山水攬勝、文化交流、休閑度假、生態康體四大功能于一體的水利風景區。……[詳細]
斗方寺祖師殿
   斗方寺祖師殿位于浠水縣白蓮鎮斗方山村。斗方寺,后唐同光元年(923)無著禪師始建,北宋更名崇果禪院,因蘇軾友佛印曾在此講經而稱“佛印斗方”,元末毀,明洪武年間僧心節重建,隆慶元年(1567)復建。現僅存祖師殿,為仿木構石殿。面闊三間9.14米,進深三間9.7米,單檐硬山小青瓦頂,明間抬梁式構架,兩山采用硬山擱檁承重。明間前部內收成檐廊,正中設門,門兩側立石柱。該殿是湖北省現存最大的明代石構建筑之一,是反映鄂東建筑工藝水平的重要實物。(第五批)……[詳細]
望風尖摩崖石刻
   望風尖摩崖石刻位于浠水縣綠楊鄉綠楊橋村,元代石刻。刻于一高2.8、寬2.6、厚1.6米的不規則山石的東直立面,文字周圍有陰刻線條,形成帶碑座的圓額石碑樣式。幅面高1.38、寬0.8米。陰刻,楷書,圓額處刻有“阿彌陀佛/普庵石佛”,碑身處刻有“建橋塔徒弟僧惠俱立/間山創寺龍巖大師書/延祐戊午匠人姚文卿刊”。該石刻為浠水縣首次發現的元代紀年石刻,對研究元代當地的佛教傳播具有一定價值。……[詳細]
登瀛室及登瀛墓
   登瀛室及登瀛墓位于浠水縣綠楊鄉牛頭沖村。登瀛室建于民國七年(1918),占地面積282.4平方米,磚木結構,仿歐式兩層住宅樓,面闊19.6米,進深9米,底層高3.9米,二層高3.18米。登瀛墓建于民國三十三年(1944),墓主生前所建,為其與兩個夫人的合葬墓,占地面積約30平方米。登瀛室是研究民國初年中外建筑文化交流的重要參考資料。(第五批)……[詳細]
盛真人墓
   盛真人墓位于浠水縣綠楊鄉百丈沖村。盛真人(1985-1932),法名圓成,卒于1932年。墓石砌,占地面積約80平方米,封土高1.3米。墓地中央為三間四柱牌樓式墓碑,柱間鑲碑3通,記墓主生平。墓前另立石碑5通,碑文分記民國時期浠水、蘄春、英山三縣道教活動情況。該墓葬對研究道教歷史及風俗具有重要史料價值。(第五批)……[詳細]
古井庵
   古井庵位于浠水縣綠楊鄉范家沖林場。建于明崇禎六年(1633)。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有前殿、正殿及左、右廂房,現存正殿及西廂房。正殿面闊三間7米,進深三間10米。單檐硬山布瓦頂,抬梁式構架。石柱石梁磚墻,石柱浮雕盤龍。明間辟門,額嵌“古井庵”石匾。該庵對研究明代鄂東佛教建筑布局和工藝具有重要價值。(第五批)……[詳細]
浠水文廟
   浠水文廟位于浠水縣清泉鎮沿河街。又名儒學宮、孔廟。始建于北宋,元末毀,明洪武七年(1374)重修,崇禎十六年(1643)大部分遭兵燹,清順治七年(1650)復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中軸對稱布局,有欞星門、大成殿、崇圣祠及左右廡、尊經閣。存石碑多通。(第三批)……[詳細]
三角山龍潭峽漂流
   龍潭峽漂流位于浠水縣三角山景區內,是一條自南向北婉轉延伸的天然大峽谷,峽谷全長12公里。漂流全長3.6公里,全程落差118米,單體最高落差6米。現已推出“絕壁盤山漂、峽谷勇士漂、龍潭逍遙漂、河道纖夫漂”四段漂流體驗。聯系電話:0713-4891089。……[詳細]
陶谷墓
   陶谷墓位于浠水縣團陂鎮大屋咀村。宋代名人墓葬。面積約2000平方米,現存墓碑與封土。陶谷(1228-1275),北宋開國功臣,歷任戶部、禮部、刑部尚書,通文學、經學。該墓群對于研究宋代歷史和當地的歷史文化具有重要價值。(第五批)……[詳細]
寨山遺址
   寨山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址,位于浠水縣竹瓦鎮周埠村,面積約2000平方米,文化層厚2~3米左右,內涵豐富,地面采集有石器、陶器(片)等。該遺址對于研究長江中游和下游的文化交流以及這一地區的歷史文化具有很高價值。(第五批)……[詳細]
程氏祠堂
   程氏祠堂位于浠水縣綠楊鄉查兒山村。建于民國十五年(1926)。坐東朝西,由正屋和偏房兩部分組成,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正屋后殿正面供奉祖先牌位,上部懸掛有康熙御題的“學達性天”匾。(第五批)……[詳細]
全部浠水縣景點>>>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视频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三级中文欧大战字幕 |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9966 | 中文字幕乱在线伦视频乱在线伦视频 | 女同欧洲亚洲一区二区 | 视频二区素人制服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