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天仙戲園舊址位于河北區建國道121號,年代為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2020年5月1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天津工商學院舊址建筑群位于河西區馬場道117~119號,年代為1921至1939年。位于五大道地區邊緣的天津工商學院舊址,也就是現在天津外國語大學所在地.實際籌創年代為1920年,1921年由當時獻縣教區法國天主教耶穌會在天津創辦,并選定當時英租界馬場道對面為建校地址。張紹祖介紹,1923年秋學校成立預科正式開學,此前……[詳細] |
![]() | 紫竹禪林寺位于武清區河西務鎮孝力村村西,年代為清代。據說在禪林寺座落之處,原為一個尼姑庵,后來頹廢成墟,被北京廣濟寺改建為廟。所以鄉間一直傳說孝力禪林寺是北京廣濟寺的分寺,它的根在北京。此廟建成若干年后,逐漸變得破敗不堪。后因住持方丈為皇家治病得愈,皇上受僧所請,遂撥帑銀重修此廟。新廟竣工后,又御筆親題敕賜慈航禪林匾額……[詳細] |
![]() | 大扈駕莊石橋位于薊州區楊津莊鎮大扈駕莊村東,年代不詳。2020年5月1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邦均關帝廟戲臺位于薊州區邦均鎮大街村,年代為明代。坐落在今薊縣邦均東門外,大約在明末清初時落成。戲臺為方形,長、寬各3丈。為酬神及民間戲班演戲時用2020年5月1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萬松寺太平禪師寶塔位于薊州區官莊鎮蓮花嶺村北盤山西麓,年代為明代。萬松寺前有太平禪師寶塔,磚體,六角三層。前後有假門,其它四面為十八格假窗。一層六轉角各嵌一五層小塔。塔座嵌動物花卉浮雕十一塊,浮雕上有雕花護欄。塔頂上長一顆松樹,饒有奇趣。2020年5月1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萬松寺普照禪師塔位于薊州區官莊鎮蓮花嶺村北盤山西麓,年代為明代。普照禪師寶塔在薊縣盤山萬松寺,清康熙年間建造,由基座、塔身、五層密檐和塔剎組成,須彌座和出檐均以磚枋木斗拱承托,塔身轉角均有浮雕幢塔,門窗磚雕十分精美。明代萬歷四年,普照禪師來此庵住持,念四字佛經,導人為善。明神宗朱翊鈞,曾為此庵寫了“清心”二字。清康熙皇……[詳細] |
![]() | 朝陽庵位于薊州區官莊鎮東后子峪村內,年代為明代。朝陽庵傳說是清康熙年間的僧人通道所建。原有前殿3間,后殿3間及配房數間,其柱為石材,別具一格。因對著太陽升起的地方開山結廬奉觀士音于此。故名朝陽庵。至今已有約七百余年的歷史了。2020年5月1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小劉村宋元墓葬群位于靜海區子牙鎮小劉村,年代為宋、元、明、清代。2020年5月1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張官屯窯址位于靜海區陳官屯鎮張官屯村南,年代為明代。2020年5月16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崔莊古棗園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太平鎮崔莊村,年代為明代。古棗園位于崔莊村,原整個村莊座落在棗園內,由于六七十年代大煉鋼鐵時期,砍伐了部分古棗樹,現只有村西北棗園沒有古棗樹。古棗園現存1500畝。棗園南臨娘娘河,北接津港公路,西臨津汕高速(津汕高速與榮烏高速在大港段為同一條高速)。現存古棗樹:600年的棗樹168棵、4……[詳細] |
![]() | 天津廣播電臺戰備臺舊址位于天津市薊縣下營鎮青山嶺村,年代為1966年。位于青山嶺旅游度假區東山山腰處,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出資建設(4708部隊建設),于1966年12月開始動工,4年后完成全部工程。作為天津市人民廣播電臺的戰備洞由部隊負責保衛。2013年1月5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中央文化部靜海五七干校舊址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天津市靜海縣團泊洼。中央文化部靜海“五七干校,由八個協會和戲曲研究室、電影劇本創研室、音樂出版社、音樂研究所等十二個文藝單位的七百余人組成。970年9月由寶坻遷至靜海團泊洼。當時有學員627名,知識青年57名。學員均是享譽全國,德高望重的藝術家,均被定為政治或歷史問題。這些著……[詳細] |
![]() | 唐官屯鐵橋位于天津市靜海縣唐官屯燒窯盆村南8里,年代為清宣統元年(1909年)。宣統元年(1909)建,架于馬廠減河上游,是津浦鐵路旁的人行橋(疑始為津浦鐵路上的鐵路橋,后因鐵路改道而廢棄成為人行橋)。鋼架,橋面鋪木板,全長40米,寬4米。橋兩端為水泥橋墩,平架兩根鋼梁,兩側立高4米的三角形鋼架,構成方形框架。2013……[詳細] |
![]() | 唐官屯火車站,始建于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隸屬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滄州車務段管轄。現為三等站。唐官屯站站場規模為2臺6線,1個側式站臺,1個島式站臺(兩個站臺均有柱雨棚),3條到發線,3條正線。……[詳細] |
![]() | 孫氏宗祠,是靜海縣臺頭鎮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之一,被列入第四批天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雖然歷經八十多年的風吹雨淋,目前仍保存完好。據孫氏族譜記載,明朝永樂年間,始祖孫顯義從襄陽府泗水縣大理村遷至黃岔村定居以來,至今已600多年,傳32世。目前有800余戶、3000多人。孫氏宗祠始建于1926年,新中國成立后為供銷社所借用。……[詳細] |
![]() | 九宣閘,位于天津市靜海區靳官屯馬廠減河首端,主要分泄南運河洪水,經馬廠減河導洪入海。同時,作為引黃濟津入津的第一站,承擔著引黃應急調水的重要任務。為解決天津市用水,該閘曾多次在引黃濟津中擔負引黃輸水任務。該閘建于清光緒七年(1881),曾多次進行改造。是天津水利史上較早建筑的水閘,除閘門和啟閉設備做了更新換代以外,其它……[詳細] |
![]() | 靜海火車站始建于1910年。靜海站的百年鐵路工業遺存建筑群落、靜海站站史室會同正在使用中的現代化鐵路裝備,構成了一個正在運營之中的“鐵道博物館”,記述著靜海站的前世與今生。1907年12月,清廷與英德銀行簽訂了津浦鐵路借款合同。1908年6月,津浦鐵路開工修建。同年,津浦鐵路展筑至靜海,修建了靜海站。靜海站由德國工程師……[詳細] |
![]() | 運河上唯一老木橋:獨流木橋這座橋位于靜海區獨流鎮興業大街,是運河上唯一一座老木橋。這里的老居民說,幾十年前的南運河是一條很寬的河流,河面上每天都有船只來來往往,獨流鎮也因此變得熱鬧。這座橋建于民國時期,長31.8米,寬5米,為木質結構。橋兩側有19根護欄,材質均為黃花松。橋面鋪有瀝青路面,下面有5個橋墩。由于年代久遠,……[詳細] |
![]() | 亞細亞火油公司塘沽油庫舊址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三槐路86號,年代為1915年。建于1915年的亞細亞火油公司塘沽油庫,是英國、荷蘭兩國在中國石油產品貿易的專門轉運經營機構,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是近代天津被迫開埠的產物及西方列強對中國進行經濟滲透和掠奪的歷史見證,為塘沽近代重要歷史遺存。資料顯示,1903年6月29日,……[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