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千年棗林游覽區AAAA 千年棗林游覽區為全國最大千年原始人工結果林,建有棗都碑、母子樹、名人園、結義園、百棗園、金絲小棗文化博物館等景點,先后被評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省級森林公園”、首批“山東省自駕游示范點”、“山東省旅游攝影創作基地”、“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森林覆蓋率達95%,被譽為“天然氧吧”。2014年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游覽區春華秋實,四季如畫。春日,嫩葉初展,一派生機;初夏,涌綠滴翠,花香蜂繞;金秋九月,綠葉紅果,恰似碧玉瑪瑙;待到寒冬,古樹虬枝,盡顯剛強不屈。登臨觀光塔空中俯瞰,茫茫棗林,好似一片綠色的海洋。渾然天成的田園風光,如詩如畫,令人心醉神迷,留連忘返。百棗園:初建于19……[詳細] |
![]() | 古韻棗邑風景區AAA 龍悅生態觀光園造型優雅,文化底蘊深厚,古典韻味濃郁,及觀光游覽、餐飲住宿于一體,不僅是宴請賓客,合家歡聚的理想場所,也是小棲心靈,修身養性的絕好去處!生態園中綠樹成蔭,花草繁茂,假山池沼,小橋流水,給人一步一景的感覺,在這里,你既能享受山野的清新,又能體味奢華生活的醇香。觀光生態園,您領略的是四野禾香,春華秋實,天高云淡的田園風光。客房住宿區有六套單門獨院的居家式客房,古典式的黑漆外門,高檔的紅木家具,潔白的被褥,現代的衛生潔具,帶給您總統般的享受。生態園中景色優美、環境優雅、綠樹成蔭、花草繁茂,給人一步一景的感覺,在這里我們可以盡情的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之美。春夏秋冬的交替輪回,讓龍悅變得……[詳細] |
![]() | 樂陵梁錐希森新村旅游區AAA ![]() 梁錐希森新村旅游區位于樂陵市西北黃夾鎮,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梁錐新村通過“村企互動”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形成“現代農業”的產業開發規模效益,帶動農民增收,進而促進農業、農村的發展,充分展示了現代化的農村新風貌。推出了三條線路:休閑觀光旅游線路(梁錐新村)、生態觀光旅游線路(魯西農牧業循環經濟產業鏈)、養殖旅游線路。其中梁錐小康新村是希森集團在原梁錐村村西閑置土地上建起的歐式連排別墅,村民都搬進了樓房、住進了小區,用置換的350畝的宅基地建起了希森三和魯西牛業公司打造新型循環產業鏈,產業鏈從玉米秸稈青貯、飼料配合、育肥場、生物制品、屠宰車間、分割車間、蚯蚓養殖場、蘑菇大棚、生態養殖場、環保飼料廠……[詳細] |
![]() | 大孫鄉生態采摘園AAA 大孫鄉生態采摘園,位于樂陵市西北部大孫鄉。該鄉土質以沙土為主,是全省唯一一處無堿性土壤的地方,適合各種果品生長,所產水果營養價值高。2013年3月起,依托該鄉北部成片集中的果木林區規劃建設生態采摘園。園區占地240余畝,上有桑葚、蘋果、桃、梨、山楂、柿子、杏等果樹;下有西瓜、甜瓜、花生、地瓜、蔬菜等作物。種類繁多的果木作物,使得采摘園一年四季都是觀光旅游的好季節。春賞桃花、梨花,夏品紫椹、紅杏;秋天更是可以體驗摘雪梨、蘋果的樂趣,收獲豐收的喜悅;即使冬天,還能觀賞滿樹的紅柿,趕赴一場紅紅火火的盛宴。園區內上百年的桑樹、梨樹有百余棵,滄桑遒勁、古樸雅致,極具觀賞價值![詳細] |
![]() | 碧霞元君故居AAA ![]() 碧霞元君故居初建于北宋真宗時期,有近千年的歷史文化,位于山東省歷史文化名鎮——樂陵市花園鎮,距市區20公里。碧霞元君故居,因碧霞元君在此生活修筑王母殿濟世救民而得名。歷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競相謁拜。相傳,清乾隆皇帝三下江南,路經此地,曾揮筆寫下“泰山奶奶之神地”的金牌匾立于祠旁,后經歷代沿革的戰火紛爭,真跡不存,僅剩牌匾石刻底座,斑斑駁駁,殘缺不全,但石刻底座上的篆刻象形圖騰圖案,線條流暢,工筆遒勁,仍不失出自高超技藝名人雅士之手。在故居復建施工中,挖據出了大量的青石古磚,陶罐,當代著名作家蔣子龍先生欣聞碧霞元君故居舉行開光大典后說:“此可稱之謂樂陵文化精髓”。2006年4月在碧霞祠舊址王母……[詳細] |
![]() | 碧霞湖AAA 碧霞湖原名楊安鎮水庫,市委、市政府為發展當地旅游經濟增加文化底蘊而改名為碧霞湖。2008年按照“建設一處工程,形成一道風景,保護一片生態,美化一片環境”的要求,對庫區進行高起點、高標準建設,在碧霞湖西壩外建設公園一處,占地600畝,投資4000萬元,形成集公共供水、生態保護、休閑娛樂、觀光旅游于一體的大型基礎設施工程。碧霞湖公園景觀:入口廣場、噴泉、垂釣園、五龍柱雕塑、假山、荷塘、露-場、碧霞書苑等坐落其中,櫻花、玫瑰、月季、金銀花、枸杞、紫葉李、國槐、冬青、黑松等點綴輝映。1、漢白玉五龍柱:高25米,基座三面浮雕:老子講學、李冰父子修都江堰、大禹治九河,背面是“碧霞湖建設紀略”。2、荷塘:五……[詳細] |
![]() | 樂陵冀魯邊區革命紀念園AAA ![]() ![]() ![]() 冀魯邊區革命紀念園位于樂陵市朱集鎮棗林旅游路東側,主要建設有入口牌坊、革命紀念館、紀念廣場、廣場群雕、常大娘故居和體驗式地道、烈士碑林及同心亭、文化長廊、景觀噴泉等各種景觀。冀魯邊區革命紀念館面積約2800平方米,布展設計突出重大事件、重大活動和著名人物,以圖版、文字、實物及繪畫、模型、場景、展柜、多媒體等形式,全面反映邊區軍民在黨的領導下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樂陵作為冀魯邊區的核心區,為保護和傳承好這一地區寶貴的紅色歷史文化,2013年,根據廣大人民群眾和烈軍屬的意愿,山東省樂陵市將原“樂陵挺進公園”、原“樂陵革命紀念館”遷入樂陵“棗鄉紅韻”紅色文化體驗區,并依托“棗鄉紅韻”紅色文化體驗區將“……[詳細] |
![]() | 博物館建于2012年,于9月中旬對外開館,占地面積約16000平米,為目前中國最大、最全的弘揚紅棗文化的公益博物館,由序廳、歷史廳、近代廳、現代廳、企業廳、未來廳等六大部分組成,以棗神娘娘的一脈神韻,情系棗鄉貫穿始終,按照“時·空”概念,以歷史、現在、未來的時間順序,融入自然、科技、人文三大空間版塊,與文明同步,與健康同行。整個博物館以棗文化為核心,沿著棗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價值演變歷程,從原始的充饑之糧,到古代的醫療藥用,再到現代的健康養生,最后到未來的有機棗糧,訴求棗產業體,培養全新飲食習慣,打造樂陵“中國棗城”的城市品牌![詳細] |
![]() | 大孫愛國主義教育展館分主體展館、“千人坑”遺址和死難烈士紀念碑三個部分,通過大量圖片、實物和雕塑,展示了樂陵大孫鄉人民在抗日戰爭期間遭受的苦難,以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的黃夾起義、大桑樹突圍戰等重大歷史事件。大孫愛國主義教育展覽館的建成,是繼冀魯邊區革命紀念園之后的又一集愛國主義、黨史黨性教育、廉政教育、紅色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園區。大孫愛國主義教育展覽館館內空面積約1460平方米,用圖版、文字、圓雕、浮雕、多媒體、場景復原等形式,全面反映大孫鄉人民在抗日戰爭期間遭受的各種傷害、損失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奮起反抗、英勇殺敵的英雄事跡。據悉,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原大孫鄉愛國主義展覽館是樂……[詳細] |
![]() | 樂陵文廟AA ![]() 樂陵文廟大成殿,位于樂陵縣城內,始建于1369年(明洪武二年)。洪武十七年、清康熙二十年、乾隆二十年、光緒八年,歷經維修擴建。擁有明倫堂、興賢齋、育才齋、名宦祠、崇對詞、忠義祠、節孝祠、戟門、欞星門等建筑,曾是一組錯落有致、規?捎^的建筑。今僅存大成殿、兩廡及崇圣祠四座建筑。大成殿是一座廡頂殿式明代建筑。寬11米,長20.8米,高9.88米。內外分別有紅漆合圍圓柱12根擎立。斗拱疊羅,飛檐插天。殿頂復蓋琉璃瓦,分紅、黃、綠各色,中間組成一大菱形圖案。正脊中有五條金龍戲珠,兩端翹起鴟吻、垂脊、戧脊近端有躍魚、蹲獸,相間排列。大殿共五楹,甬路兩旁,東西廡各七;大殿東北20步有崇圣祠三楹。精致的設計……[詳細] |
![]() | 樂陵市味道小鎮AA “味道小鎮”即溢香大道建設項目,位于現楊安鎮老十字街,預計總投資900萬元左右,計劃對原248省道兩側商鋪進行升級改造,重點是打造仿古美食街、商業步行街。同時,將對街道兩側管網進行高標準改造,電線、光纜全部下地,供排水管網全部規范化,并對街道兩側進行高標準綠化亮化,打造一條鎮區中心服務美食步行街。整個工程招標已于7月中旬完成,先期投資35萬元的樣板地段已動工,計劃8月初完成,兩側商鋪改造同期進行。整個項目將在2015年底前全部完工,建成后該項目將成為樂陵市楊安鎮的文化、旅游新地標。……[詳細] |
![]() | 樂陵市朱集鎮 百里棗鄉朱集鎮位于樂陵市東北部,是“樂陵金絲小棗”的主產區和國家林業部重要的紅棗出口基地。朱集鎮以盛產金絲小棗而聞名天下,素有“百里棗鄉”之美稱。據史料記載,該鎮小棗的栽培始于商周,興于魏晉,盛于明清,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棗樹總株數發展到2500萬株,年產干棗1億公斤,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自然環境優越,景色秀美。先后獲得“中國金絲小棗之鄉”、“中國名優特金絲小棗特產之鄉”、“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山東省旅游強鄉鎮”和“山東省自駕游示范點”等稱號。目前朱集鎮已發展成為以“旅游觀光農業”為主導,集工業、交通、通訊、商貿、文教衛生為一體的現代化鄉鎮。地址:德州樂陵市朱集鎮營業……[詳細] |
![]() | 花園鎮位于樂陵市東南部,距市區25公里,東鄰陽信縣,南接商河縣,面積88.89平方公里。2000年6月由原劉武官鄉,花園鄉合并而成,該鎮區位優越,交通便利;▓@鎮得名原因:元朝末年皂房村有一官宦戶建一花園,明永樂年間(1403-1424)張、王、房、杜等姓在此定居,因花園內種有一種金鐘故名金花園,后簡稱花園。花園鎮境內有公元前280年修筑的“魏王城”遺址,為弘揚花園鎮悠久歷史文化,花園鎮慈善協會,花園鎮經濟商會于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在碧霞祠舊址王母殿村開始重新修建了碧霞元君故居,該故居占地100余畝,建筑面積6000平方米,有大殿碧霞祠、王母殿兩座,文昌殿、財神殿、藥王殿、觀音殿等……[詳細] |
![]() | 國強亞聯農莊坐落于樂陵市朱集鎮棗林中心地帶,占地300余畝。農莊內包含觀光大棚區、民俗民藝體驗區、特色養殖種植示范區、餐飲區、住宿區、農家院等活動、娛樂場所。農莊以生態農業為依托,以“綠色、環保、可持續”為經營理念,以“村、古”為特色,以觀光、餐飲、娛樂為載體,是集農耕農作、有機養殖種植、生態旅游、休閑度假于一體的綜合性園區。度假村內飲食原材料全部由農業示范園提供。無論是菜園還是果園,棗糧兼作或是棗菜兼作,完全采用國強集團研發的生物有機肥增強土壤肥力,采用生物防治措施提高作物抗病蟲害的能力,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和養殖的平衡,生產出完全不用化肥、農藥和激素的健康有機食品。天然放養的……[詳細] |
![]() | 躍馬河濕地公園橫貫樂陵市東西和主城區,西接躍豐河,東入馬頰河,期間水系河網密布,由西城區南北河、盤河、元寶湖、玉心湖等眾多河湖共同連接構成,總規劃面積209.88公頃。依據《樂陵市躍馬河國家濕地公園建設總規劃》,公園將劃分為濕地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管理服務區等五大功能區域。濕地公園的保護和建設將有效改善樂陵市及主城區水系生態環境,樹立魯北平原區濕地保護和恢復的典范, 打造濕地生態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展示平臺 ,彰顯濕地保護與城市建設相互協調的成功樣板,推動魯冀兩省交界區生態高地建設,與樂陵市30萬畝國家儲備林建設及魯冀防護林帶建設共同構筑京津冀協調發展南部重要的生態屏障。同……[詳細] |
![]() | 奎臺,又名長魁臺,位于鄭店鎮奎臺村南。相傳此地為開天辟地之神盤古的出生地,大禹治水時又建起殿宇,供奉盤古。土臺形狀似龜,取黿鼉馱負盤古之意,F在的奎臺高出地面三、四米,周圍四百余米,臺上存有大殿一座,深井一口,古槐數棵。據傳,唐代在此臺建理元寺,臺上本有前、中、后三大主體建筑,前殿供有盤古,名盤古廟;中殿供有佛祖,名大佛閣;后殿供有大禹,名龍王廟,殿中有井,深不可測,可通東海?_大佛寺座落于樂陵市城西45公里鄭店鎮,奎臺中學院內,占地約12500平方米,始建于公元267年(西晉時期),興于唐代,前、中、后三殿和東西廂房。成龜型建筑,香火極盛,當地人稱:大佛寺”“龜臺”,由于解放初期及文革時期……[詳細] |
![]() | 1938年秋,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的肖華司令,開辟冀魯邊區抗日根據地,駐扎在樂陵。當時任國民政府樂陵縣縣長的牟宜之,身為地方官,極具愛國心,為取得肖華司令的幫助和支持,通過朱集鎮大常村村長與肖華取得聯系,于9月的一天晚上,他們三人來到這片棗林深處,對樹盟結同心,共商革命大計。當時肖華司令笑著說:“三國時有個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現在,我們豈不就是棗園三結義了嗎?”牟宜之激動地對著大家舉手表示:“我們誓象這一棵棵老棗樹一樣,不怕-,不怕刀山火海,無論環境多惡劣,也要抗戰到底,為民造福!惫庞刑覉@兄弟三結義,今有棗園民族三結義。從此,“結義園”成為老百姓口中流傳的佳話,更加鼓舞起棗鄉人民抗戰到底……[詳細] |
![]() | 五里冢遺址在城區西南,五里冢村北30米處。冢為臺形,東西長83米,南北寬31米,臺高2.3米,為一阜狀。出土有石斧、石鐮等新石器時期的遺物;有骨錐、鹿角、卜骨、陶紡輪、鬲足等商、周兩代的遺物;還有漢磚、唐罐等。址西側和南面,已露出漢磚墓壁。經省社會科學院考古隊考察,石斧、石鐮等出土處鑒定為龍山文化遺址。遺址的發展和遺存,突破了山東省新石器時期文化分布界限,擴大了認識原始社會物質文明的視野,對研究當地歷史有一定價值。1956年,山東省人民委員會宣布為樂陵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77年2月23日,被公布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