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北京市旅游

北京市旅游景點介紹

廣陽城遺址
  廣陽城遺址,位于房山區長陽鎮北廣陽城村。于2021年8月27日,經北京市政府審議正式公布為北京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62年發現,1995年至2018年陸續進行考古發掘。城址呈方形,長、寬約670米。西墻北段殘存一段長40米、高4米的城墻。城墻四面各辟城門,內有十字形道路連接,發現水井、甕棺、灰坑、窯址等古代遺跡。西城墻南段和南城墻西段外側發現護城河遺跡,全長310米,深6-8米。對了解漢代幽燕地區的社會生活和政治經濟發展情況具有重要價值。……[詳細]
唐幽州盧龍節度使劉濟墓
  唐幽州盧龍節度使劉濟及夫人合葬墓,于2021年8月27日經北京市政府審議正式公布為北京市第九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唐代,位于北京市房山區長溝鎮墳莊村西北,2012年考古發掘。墓地坐北朝南,全長34米,由斜坡墓道、墓門、前庭、前甬道、耳室、壁龕、主室、側室、后甬道及后室組成。墓壁繪制大量精美壁畫,出土劉濟及夫人張氏兩方墓志、須彌座彩繪石質棺床、彩繪文武官俑、陶瓷器、玉器等隨葬品。是北京現存等級最高的唐代墓葬之一。……[詳細]
廣智禪寺
  廣智禪寺為房山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明朝,位于房山區青龍湖鎮曉幼營村。坐西朝東,現存觀音寶殿,南北9米,東西8.5米,內頂穹隆式,外頂攢尖式,石券門,門眉石額楷書“觀音寶殿”。殿后有和尚塔一座,石塔,方形須彌座寬3.4米,高2米,中間為覆缽式,前有翕門,上為相輪,通高4米。石塔后是一塊臺地,高與觀音寶殿頂相同。觀音殿于1995年進行局部修繕,2015年全面修繕。廟一座,碑一通,塔一座。“勑賜廣智禪寺”碑,方首方座額楷書,碑高1.73米,寬0.74米,厚0.18米。碑座殘高0.41米,寬0.86米,厚0.47米,字跡已經模糊不清。……[詳細]
房山鎮江塔
  鎮江塔為房山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房山區大石窩鎮拒馬河西岸的鎮江營村。鎮江塔為覆缽式石塔。建于明代,坐北朝南,通高13米。塔基為方形須彌座。束腰浮雕仰覆蓮,覆缽式塔身,正面開一龕狀門,東西南北各雕一尊佛像。塔剎為九重相輪,上承寶珠。鎮江塔造型優美,是房山古塔中的珍品。……[詳細]
圣米石塘
  圣米石塘為房山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房山區史家營鄉柳林水村,建于明代。石塘為一座石洞,又稱圣米洞,洞口南向,深12米,寬4米,高3-6米。因洞內遺有許多米粒大小的光潤白石粒,洞因此得名。洞壁上嵌“重修圣米石塘勝泉寺造石佛碑”一方,洞內有人工壘砌的石條供桌,上置高約0.63米的石佛兩尊,其一有銘刻“嘉靖十二年(1533)七月十九日造”。洞與后山穿透,出口處有崖刻“蓮子峰,民國甲戌(二十三年,1934)仲夏王樹常”。圣米石塘景區在占地10萬平方米范圍內,有十八盤、長春洞、蟠桃宮、南天門、長興觀等名勝古跡,修繕保護較好。現存南廟、北廟、藥王廟、觀音像等。……[詳細]
河北烈士碑亭
  河北烈士碑亭為房山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建于近現代,位于河北鎮河北村,是為了紀念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光榮犧牲的王鳳祥、段志立等80名烈士而建立的。在1946年建碑、立于石堂寺。1971年遷至現址,添建了方形碑亭。……[詳細]
萬佛堂關帝廟
  萬佛堂關帝廟為房山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房山區河北鎮萬佛堂村,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現存清代建筑。該廟座北朝南。現存西配殿三間,三級垂帶踏跺。碑兩通。“重修孔水洞關帝廟碑記”,坐北朝南,螭首方座額篆書,碑高3.08米,寬0.92米,厚0.27米。碑座高0.58米,寬1.14米,厚0.51米,于大清嘉慶九年歲在甲子孟冬立。“重建龍泉大歷禪寺之碑”,螭首龜趺,碑身高2.05米,寬1米,厚0.25米,龜座高0.38米,長1.28米,寬1米,龜座頭殘。……[詳細]
健銳營演武廳
  健銳營演武廳,屬國家級文保單位,位于海淀區紅旗村,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是清代健銳營為平定西南少數民族叛亂操演攻取碉樓的演武場所。健銳營建筑格局完整,宏偉壯觀,集城池、殿宇、亭臺、教場為一體。健銳營占地面積40000平方米,包括團城、演武廳、東西朝房、西城樓門、實勝寺碑亭和碉樓。……[詳細]
289、金仙庵 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仙庵
  金仙庵,屬區級文保單位,位于海淀區北安河鄉陽臺山麓,距北安河村約4公里。金仙庵又稱金山寺,始建年代不詳。據傳為金章宗西山八院之金水院。明成化年間重修。正德八年(1513年)太監谷大用出資擴建。清時改庵為寺。20年代,中法大學第三農事試驗場曾建于此,現寺前公孫樹林即為當時所植。抗戰時期,寺被日軍焚毀。解放初期,在原址上又復建了部分房屋。金仙庵坐西朝東,有殿三進,分為前、后兩院。前院有山門、前殿,分別供彌勒佛、釋迦牟尼佛。南北兩側建有配殿及配房,后院建有正殿(玉清殿)及南北配殿。前院兩側原各有跨院,現僅存遺址。現有山門殿、正殿及南北配房數十間,格局基本完整。庵前有金山泉、銀杏林,已成為陽臺山風景區的主要景觀。1999年公布為海淀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北塢金山寺及戲樓
  北塢金山寺及戲樓,屬區級文保單位,位于海淀區四季青鎮北塢村,原名普陀寺。明天順五年建,明清兩代多次重修。寺坐北朝南,有殿三進,依次為靈官殿、正殿和娘娘殿。東跨院內有戲樓,始建光緒年間。坐北朝南,面闊三楹,雙卷式建筑,前接戲臺,臺東西長兩丈余,寬一丈余,上建戲樓東西南三面開敞,小巧玲瓏,現保存完好。1999年公布為海淀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怡賢親王祠
  和碩怡親王祠建于清雍正十年,祠堂坐南向北,呈一字中軸。自北向南依次為山門、前殿、后殿。山門對面是戲樓,坐北朝南。山門面闊一間,歇山屋頂,筒瓦屋面,有正吻、垂獸、小獸。匾額為“賢王祠”;前殿面闊三間,為硬山卷棚,筒瓦屋面,旋子彩繪;后殿面闊四間,小式大木,硬山調大脊,抱廈亦為硬山卷棚,抱廈前出月臺;戲樓面闊五間,戲樓抱廈為硬山卷棚,蘇式彩繪;殘碑四通,位于后殿西側,分別為“敕賜白家疃賢王祠祭田碑記”碑、“敕建白家疃和□怡親王祠碑記”碑、“羅夫人紀念碑”、和“千載不朽碑”。2001年被公布為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紫竹院行宮
  紫竹院行宮,屬區級文保單位,位于海淀區紫竹院街道中關村南路35號紫竹院公園院內,是清代乾隆皇帝同皇太后去萬壽寺和蘇州街的駐蹕之所。行宮始建于明代,原為明代萬壽寺下院,于乾隆年間建成行宮。據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重修紫竹院碑記載:“古剎紫竹院者,萬壽寺之下院也。”乾隆皇帝位孝敬其母后鈕鈷祿氏,在廟中供奉觀音大士像一尊,并仿江南蘇州城外的水鄉修建“蘆花渡”,并把原廣源閘河港南山坡上的明代廟宇修葺一新賜名“紫竹禪院”,并在西側修建一座行宮,作為他陪同母后去萬壽寺和游逛蘇州街的駐蹕之所。該行宮規模不大,坐北朝南,全盛時門上端懸掛橫額上 書--“福蔭紫竹院”五個大字,相傳為乾隆御筆。宮門3楹,東西建倒座房各3間,兩旁各開罩門1間,進門兩側各建折角游廊15間,可達正殿。正殿5楹,四角出廊廈,再進為二……[詳細]
熊希齡墓
  熊希齡墓,屬區級文保單位,位于海淀區四季青鄉北辛村,墓坐西朝東,占地約400平方米,內植松樹百余株,前有鐵柵欄門,上懸“熊希齡先生墓園”7個楷書黑字,墓建于1931年。熊希齡先生,湖南鳳凰縣人,清末舉人,曾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1937年為宣傳抗日救國轉道香港,不幸病逝,享年68歲。1999年熊希齡墓被公布為海淀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正藍旗清代碉樓
  正藍旗清代碉樓,屬區級文保單位,位于海淀區香山東麓或八旗營房遺址,建于清乾隆年間,共有60余座,分死碉樓、活碉樓。今香山地區僅存一座活碉樓,兩座死碉樓,其余或剩遺址,或殘缺不整。1981年公布為海淀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瑞云庵明照洞
  瑞云庵明照洞,屬區級文保單位,位于海淀區聶各莊鄉西北,車耳營村西,原為金章宗黃普院舊址,后荒廢。明朝弘治十四年建為瑞云庵,山門有“明照洞瑞云庵”石額。該庵坐北朝南,背依崇山,傍臨深谷。庵后為明照洞,原為天然生成,后又人工琢鑿,洞內復有小洞,小洞內鑿有小井。1999年公布為海淀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海淀西禪寺
  西禪寺位于四季青鎮小屯村東,明正德八年(1513)建,原名褒賢寺,為正德太監泰安的祠堂。秦安時任錦衣衛帶俸指揮同知,曾于正德三年(1508)在萬安山弘教寺旁建翠巖寺,正德八年在小屯村購地建祠,敕名褒賢寺,后稱西禪寺。西禪寺坐北朝南,原有殿三進,前殿面闊三間,硬山調大脊,正殿面闊三間,硬山調大脊,有東西配殿各三間。現存前殿、正殿及東西配殿、后殿左右耳房及東西配殿。寺內現存石碑一通,為正德八年敕誨碑,石虎一只。石匾額在西南角,上有“重修古剎西禪關帝禪林”。2001年公布為海淀區文物單位。……[詳細]
香山八旗高等小學
  香山八旗高等小學,屬區級文保單位,位于海淀區香山正黃旗八旗印房對面,全稱為香山健銳營八旗高等小學,最早是一所為香山健銳營子弟教授滿語及騎射等技藝的官學,建于清乾隆年間。香山八旗高等小學坐西朝東,依山而建,占地約12.7畝,有房九十九間,分為三進院落。1999年公布為海淀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齊白石墓
  齊白石墓,屬區級文保單位,位于海淀區魏公村小區北側,此地原為湖南義地中齊白石私人墓塋地。齊白石,名璜,號白石山人,湖南湘潭人,杰出的中國畫家,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畫院名譽院長。1957年齊白石逝世后安葬于此,墓為南北向,占地約88平米。2001年公布為海淀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6月,齊白石墓遷至金山陵園。……[詳細]
周云端塔
  周云端塔,屬區級文保單位,位于海淀區北安河鄉大覺寺南2公里處,建于明弘治三年,為“僧錄司左善世兼大慈仁寺開山第一代主持并大覺堂上周云端大和尚靈塔”。周云端塔是一座七層八角密檐式實心塔,高約15米。塔基為雙層須彌座,座上有斗拱平座及三層磚雕仰蓮。周云端塔是海淀區現存的保護較為完好的明代塔之一。2001年公布為海淀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白塔庵塔
  白塔庵塔位于西三環中國畫研究院內,始建年代不詳,現僅存孤塔。相傳為明建文帝在“靖難之役”中逃出南京,削發為僧,晚年來到北京,寺后葬于西山,并建衣缽塔。該塔塔高25米,為藏傳佛教中密宗覆缽式磚塔。塔基為磚石混合型單層須彌座,座上雕刻有六層青石仰蓮,塔身四面均有佛龕,內刻石佛座,十三天由環形石料壘砌而成。塔剎為青磚砌筑,頂剎部位安置兩噸重銅制華蓋及寶瓶,十分精美。1983年中國畫研究院出資重修,辟為院址,與周圍的仿古建筑相映生輝。1981年公布為海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夜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国产一卡二卡三 | 午夜亚洲在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初高中女 | 欧美视频一区二区 | 在线的Av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