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翠平湖(原名共產主義水庫)風景區位于江西省東北部邊陲42公里處,為婺源縣大游山、珍珠山和樂平市歷居山等群山所懷抱,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顧防洪、發電、養殖和旅游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總庫容1.437億立方米,庫區水面縱深近20公里,山林面積1.8萬畝,其中,保護良好的原始森林0.2萬,可養殖面積1.27萬畝,水力發電站裝……[詳細] |
![]() | 洎陽樓是樂平市樂安河兩岸景觀建設提升工程的重要部分,承載著展示當地人文、歷史的功能,呈內6層外3層的結構,整體建筑高度超過41米,占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這一新地標于春節期間正式亮燈,成為市民休閑游玩、登高觀景的又一好去處。洎陽樓共7層,地上6層,地下1層,建筑高度41.32米,建筑面積約2893平方米,為樂安河景觀……[詳細] |
![]() | 洪巖仙境AAAA 洪巖仙境,位于樂平市東北部,其自然風光奇特,人文歷史深厚,旅游資源豐富,距瓷都景德鎮48公里,離中國第一畫里鄉村婺源80公里,至三清山公只需2小時路程,距龍虎山120公里離廬山200公里。周邊旅游資源豐富,且風格各異。洪巖仙境風景區距景德鎮市區約50公里,距樂平市區38公里,毗鄰婺源、德興兩縣市,屬國家AAAA級旅游景……[詳細] |
![]() | 洪公祠位于洪源仙境所在地的峁山洪源村炮臺山,是我國南宋風節名臣、史稱“第二蘇武”的洪皓的故里。洪皓及其三子洪遵、洪適、洪邁建樹頗豐。洪皓所撰《鄱進集》、《松漠紀聞》,洪邁所撰《容齋隨筆》等影響頗深,為一代偉人毛澤東終生重視和珍愛。乘洪皓馬端臨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第17屆年會在本市隆重舉行的東風,重修了該祠……[詳細] |
![]() | 歷居寺是洪巖風景名勝區的又一重要景區,位于本市東北部與婺源縣交界的歷居山鄉,總面積約90公里。這里奇峰疊翠,茂木修竹,風景如畫。夏季氣候宜人,氣溫較山下平均低6––8攝氏度,且無蚊蠅滋擾。清晨可觀紅日噴薄東升的勝景和萬山云蒸霞蔚的蓬勃氣象,傍晚能覽落日輝映的變幻山峰和瑰麗河山。是生態、休閑、研修、會議和情侶旅游的好去處……[詳細] |
![]() | 文山石林景區位于本市東南部的文山鄉,面積20平方公里,她是迄今為止我國華東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景觀最美麗的石林。景區內一派黛青,怪石神態萬千,野草野花點綴期間,宛如一幅巨大無比的壁畫。每當朝夕紅霞輝映之際,叢叢石林,披彩沐霞,撲朔迷離,宛若虛幻仙境。景區奇石遍布,或氣勢磅礴,或玲瓏可愛,或像人神,或如禽獸,或似器物,惟……[詳細] |
![]() | 紅十軍建軍舊址位于江西省樂平市眾埠鎮界首村,建筑面積近300平方米,清代居民風格,舊址內陳列了有關紅十軍建軍的照片、圖表等珍貴的歷史資料,反映了紅十軍為創建、鞏固和發展革命根據地,保衛中央蘇區和掩護中央紅軍主力戰略大轉移,推動全民族的抗戰和中華民族解放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光輝歷程。眾埠鎮界首村是樂平馬氏最大的一個村莊,……[詳細] |
![]() | 樂平戲臺(含傳芳余家戲臺、余家戲臺與祠堂、涌山昭穆堂戲臺、龍珠戲臺、戴村上房祠堂戲臺、車溪敦本堂戲臺、橫路萬年臺)樂平素有“中國古戲臺博物館”之稱,現存412余座。它們燦若星辰,遍布全市農村各地。其中不乏明清建筑。接屬性分,有祠堂臺、廟宇臺、會館臺、宅院臺等;接功能分,有晴臺和晴雨兩用臺;接結構分,有木質結構臺、石質結……[詳細] |
![]() | 東山寺位于市區東山(亦名康山)南麓山中。東臨橫山,西接登高山。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年間,曾獲朝廷賜匾,因廟宇以供奉觀音菩薩為主,且臨泉水,幫曾改名觀音泉,歷史上幾經興廢。1999年始,市內宗教界人士在香港一批比丘尼的支持和指教下,捐款等資數十萬元進行重修。主要有三圣寶殿和僧尼閣等,重稱“東山寺”,廟內現供奉釋加牟尼等西方……[詳細] |
![]() | 觀音閣位于市區小南門原軋花廠東側。原有一古廟,建于宋以前,廟門上嵌有“香林古剎”石刻匾額。該廟堂多次興廢易名,古名“香林寺”,后改“香林庵”。廟門上的石刻對聯云:“香篆氤氳浮梵寺,林花蔥郁護禪關”,就是廟名的題詠。清雍正五年(1722)年知縣沈嘉征主持重修此廟,即改名觀音閣。解放后,特別是破“四舊”的年代,該廟僧尼被驅……[詳細] |
![]() | 儒學里,又名“孔廟”,“學宮”,位于現樂平市委大院。唐朝在此地(古名長樂坊)建先廟,北宋熙寧五年正月知縣范鍔在廟上始建學宮,歷朝因戰亂多次被焚毀,亦多次修復。 清代順治八年(1651年),知縣王德明,重修大成殿。同期九年,又造戟門,名宦祠、鄉祠、靈星門。同期十年,知縣索景藻建啟圣祠。康熙十年(1671),知縣王道……[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