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回馬嶺位于泰山登山中路的中段,壺天閣之上,中天門之下,海拔800米,現有石坊一座,額刻“回馬嶺”三字。泰山上有很多名勝古跡,來歷頗為復雜。不過,細細考察一番有關歷史,倒也頗有意思。回馬嶺古名石關、瑞仙巖,這里山-復,峰回路轉,景色十分優美,F有石坊一座,額刻“回馬嶺”三字,東西崖勒刻清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歷《回馬嶺》詩三……[詳細] |
![]() | 紅門宮創建年代無考。宮前建有“一天門”、“孔子登臨處”、“天階”三重石坊;宮內分東西兩院,東院正殿三問,原為道教殿堂,后曾供奉彌勒佛,俗稱彌勒佛殿,另有過亭和更衣亭各三間;西院正殿三間,為祀奉泰山女神碧霞元君之所,殿南有合云亭,殿右有且止亭。兩院間高閣名曰“飛云閣”,閣下為拱門,登山通道穿行其間。整個宮內冬青滴翠,牡丹……[詳細] |
![]() | 在玉皇頂東側的日觀峰上,有一巨石向北斜上橫出,名為“拱北石”,因其形猶如起身探海,故又名“探海石”。石長6.5米,是泰山標志之一,也是登岱觀日出的好地方。古人有“才聽天雞報曉聲,扶桑旭日已初明。蒼茫海氣連云動,石上有人別有情”的詩句。有雅興的游人可攀石而上,或觀日出奇觀,或賞彩云飛渡,趣味無窮。夏天雨后初晴,大量水蒸氣……[詳細] |
![]() | 泰安革命烈士陵園坐落于泰山南麓、金山之陽,始建于一九五三年,有特色青磚墓500座,大型花崗巖墓14座,占地80余畝,一九八九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第一批省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一九八九年泰安市人民自愿捐資127萬元對烈士陵園進行了改擴建。改擴建后的主革命烈士陵園主要建筑物有牌坊、悼念廣場、紀念碑、尾碑、烈士墓……[詳細] |
![]() | “風月無邊”刻石,這實際是個拆字游戲,是“風月”二字拆去邊框所得,隱喻“風月無邊”之意,用來形容這里風景幽美,吸引游人駐足觀賞猜度字謎奧妙。在泰山萬仙樓北側有一摩崖石刻“蟲二”。這“蟲二”題有上、下款,上款為題字時間“已亥夏六月”,“已亥”指的是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下款為題字者,“歷下劉廷桂立”。劉廷桂,……[詳細] |
![]() | 對松山位于朝陽洞北,又名萬松山。雙峰對峙,古松萬株,蒼翠蓊郁,層層疊疊,又名萬松山、松海。云出其間,天風莽蕩,虬舞龍吟,松濤大作,堪稱奇觀。李白有“長松入云漢,遠望不盈尺”的詩句,乾隆則稱“岱宗窮佳處,對松真絕奇”。谷口有“松門”、“松云絕壁”、“舉足騰云”及“發育萬物,峻極于天”諸刻。谷內有“雄山勝景”、“蒼松翠靄”……[詳細] |
![]() | 東御座位于泰安市岱廟東華門內,舊稱迎賓堂,創建于元代,是達官貴人的住憩之所。清乾隆三十五(1770年)拓建,改為駐蹕亭,成為御用之所。它是岱廟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清代院落,由垂花門、儀門、大門、正殿和配殿組成,正殿、配殿、大門之間周以環廊相連。正殿明間是帝王召見群臣的場所;兩個次間,東為書房,西為寢室;殿內陳列有“泰山……[詳細] |
![]() | 泰山孔子廟北有北斗臺,明萬歷時筑。臺四面皆門而中通,上復為臺,臺上有兩根頂著柱頭的石柱,名禮斗,俗呼“輔弼星”,取“泰山北斗”之意。民國年間臺毀,1984年重建。臺頂設泰山花崗巖石欄,上刻牛郎、織女、天鵝、北斗等圖案;臺中設石制圓形日晷,刻十二時辰。廟西有崇崗,傳呂洞賓常登此,故名登仙臺。據說此臺是古人觀測天象的地方,……[詳細] |
![]() | 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張玢立石,上題“柏洞”二字,遂成地名。酷暑炎夏,游人至此,頓覺清風拂面,涼爽宜人。柏洞是泰山東路前段的一處景點,登山盤道兩旁長滿了樹齡幾百年至上千年的古老柏樹。人在這段路行走,但見蔽日遮天,路兩旁高大密集的柏樹樹冠在頭頂交叉互聯,連綿數百米,猶如一條寬闊的綠色隧道![詳細] |
![]() | 泰山天街是指南天門向東到碧霞祠一段街道,全長約一華里南天門向北的一段路,約有100米,稱為北天街,岱頂天街,商鋪林立,亦市亦街,形成了特有的風俗。大量的香客游人上山,需要住宿吃飯,天街應運而生,天街具體形成何時,已不可考,但是較大規模的朝山始于西漢,為香客服務的天街大約也應于之同步,關于天街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北宋初年,……[詳細] |
![]() | 舍身崖位于日觀峰南,又名愛身崖。三面陡峭,下臨深淵。舊時常有人為祛父母病災,祈求神靈,跳崖獻身。明萬歷初年巡撫何起鳴在崖側筑墻阻攔,更名愛身崖。清康熙年間知泰安州事張奇逢重修圍墻,派更夫守護。1965年在圍墻南端開一圓門并順崖畔建憑眺石欄。崖上有巨石突兀,高約3.3米,石旁大書“瞻魯臺”,俗稱幡桿石。傳孔子曾登此瞻魯都……[詳細] |
![]() | 大裂谷是泰山與徂徠山兩座山脈的斷裂帶,位于山東省泰安市邱家店鎮,F已開發1300多米,整體觀光長度可達6000余米;景區利用裂谷內豐富的地下水資源,打造出4000米的地下暗河漂流。裂谷深達數百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無窮造化,形成了震撼人心的無語的奇觀。裂谷與地下溶洞緊密相連,整體觀光長度達6000余米,洞內鐘乳石、石花……[詳細] |
![]() | 在山東泰安市泰山上十八盤之盡處,舊稱三天門、天門關,海拔1460米,山于此為最危聳,上即絕頂。它建在飛龍巖與翔鳳嶺之間的低坳處,雙峰夾峙,仿佛天門自開。元中統五年(1264年)布山道士張志純創建。門為0式建筑,石砌拱形門洞,額題“南天門”。紅墻點綴,黃色琉璃瓦蓋頂,氣勢雄偉。門側有楹聯曰“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階崇萬級……[詳細] |
![]() | 漢柏院位于泰山岱廟東南隅,院內原有炳靈殿,又有漢柏,故舊稱炳靈宮或東宮,今稱漢柏院,F有炳靈門、漢柏亭、南茶亭等建筑。炳靈門原名東宮門,1956年重建。3間,面闊11.72米,進深8.58米,通高8.3米,三柱五架梁(對接雙步廊)五檁前廊式,五脊硬山頂,檐下施斗拱。柱頭科一斗二升承托菊花頭式梁頭,平身科一斗二升交菊花頭……[詳細] |
![]() | 遙參亭與岱廟之間是岱廟坊,又名玲瓏坊,建于清代康熙十一年即公元1672年,為四柱三間三樓式牌坊,高低錯落,通體浮雕,造型雄偉,精工細琢,為清代石雕建筑的珍品。坊頂是歇山式仿木結構,螭吻凌空,斗拱層疊,檐角飛翹,脊獸欲馳。正脊之中豎立著寶瓶,兩側有四大金剛拽引加固。中柱小額枋上透雕著二龍戲珠,龍門枋上浮雕著丹鳳朝陽。坊下……[詳細] |
![]() | 泰山古建筑群位于山東省泰安市城區北,與濟南市接界地區。泰山居中國五岳(泰山、崇山、華山、恒山、衡山)之首,號稱東岳。其中,岱廟是歷代帝王泰山封禪大典之地,創建于秦漢,唐宋金元至明清屢有修建,北宋宣和年間(1119-1125年)泰山上下殿、寢、堂、閣、亭、館、樓、觀、廊、廡等有813楹,F有主建筑天貺殿與北京太和殿、曲阜……[詳細] |
![]() | 泰山石刻位于山東省泰安市,包括經石峪和唐摩崖兩部分。經石峪位于泰安市泰山中路斗母宮東北400米的山峪中。北齊時(公元550-580年)鐫刻,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佛經摩崖刻石。-刻于面積2064平方米的緩坡石坪上,自南而北豎行刻《金剛般若波羅密經》44行,為-的上卷。字徑50厘米,以隸為主,兼有楷書、行書和篆書。書法遒勁……[詳細] |
![]() | 仁安門位于配天門之后,是主體建筑天貺殿之前的最后一道門。配天門與仁安門間有甬道相連。仁安門面闊5間2440厘米,進深2間1026厘米,明間為510厘米,次間為476厘米,稍間為482厘米,九脊歇山頂。屋面較為陡直,舉折為1:2.5,上覆黃色琉璃瓦。臺明東西長2863厘米,南北寬1373厘米。明代《岱史》記載:“由岱廟門……[詳細] |
![]() | 對松亭位于對松山開山南,登山盤道西側。此處兩山對峙,山峰多古松,青翠蔽日,亭遂因名。亭創建無考,1961年重修。亭方形,四角攢尖頂,木石結構,邊長4.6米,通高7.1米。四角柱承四角梁、扶角梁,柱外石砌墻,東向開門,門兩側各開一窗,門高2.2米、寬1.45米,窗高1.7米、寬0.94米。南北各開一圓窗,直徑1.2米。門……[詳細] |
![]() | 泰安方特歡樂世界AAAA 一個以科技和幻想為主題的樂園,一個用高新科技打造的帶來全新體驗的主題公園。要歡樂,去方特!泰安方特歡樂世界,位于泰安市泰山區東部新區明堂路北段,屬第四代大型高科技科幻主題公園,由恐龍危機、飛越極限、神秘河谷、聊齋、維蘇威火山、海螺灣、未來-、生命之光等17個主題項目區組成,包含主題項目、游樂項目、休閑及景觀項目300多……[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