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淳老街(高淳淳溪老街)AAAA ![]() 高淳老街,又名淳溪老街,雖屬南京市,但距離南京市區挺遠,大概有100多公里車程,在南京南邊,江蘇省與安徽省的交界處。老街自宋朝正式建立街市,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建筑多為明清所建。高淳淳溪老街位于高淳的商業中心。它自宋朝正式建立街市,至今已有900余年的歷史,如今那兒房屋新舊交替。現存的建筑物多為明清所建。這些建筑大多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典型的建筑風格。淳溪老街因呈“一”字形,又稱一字街。其全長345米,寬4.5-5.5米不等,中間用粉紅色的胭脂石橫向鋪設,兩邊用青條石縱向圍繞,整條街面色鮮艷,整齊美觀,歷經八百年風吹雨打,人行車壓,依然是“赤心未改”,堅固耐用。房屋大多是前店后宅,……[詳細] |
![]() | 游子山休閑旅游區AAAA ![]() 游子山“山水這邊秀,徒為他鄉客”。2000多年前孔子登臨游子山,見這里青山綠水,湖光山色,風景非常秀美,而吳楚之爭留下的創傷仍隨處可見,不由感慨萬分,油然而生思歸情懷。他覺得自己一個漂泊天涯的游子,諫君乏術,愛民無方,該回歸故里,頤養天年了。數年后,孔子在曲阜抑郁而終,后人為紀念這位圣人,便將此山命名為游子山。游子山是集懦、佛、道三教于一體的“三教圣地”。不僅孔子來過游子山;相傳地藏王菩薩金喬覺渡海來華弘揚佛法時被這里的景色吸引,曾來此休閑游覽。高淳民間一直認為,地藏王菩薩來華的第一落腳之處就是游子山。清朝時,道家門徒見這里靜、奇、秀,山下農田肥沃,山上松竹蔥綠,于是在游子山頂建起了道家寺觀-……[詳細] |
![]() | 椏溪鎮(高淳國際慢城)AAAA 椏溪鎮位于南京市高淳區的東部,是江蘇省新型小城鎮之一,東與溧陽交界、南距安徽郎溪定埠鎮8公里、北與溧水縣毗連。椏溪歷史悠久,早在三千年前就有人類活動。椏溪集鎮的形成始于明崇禎末年,優越的地理條件使之成為兩省四縣交界地區商貿會聚的中心。椏溪鎮六個行政村分布在一條長達48公里的風光帶兩旁,沿線時而依山傍水,時而穿山越林,沿途郁郁蔥蔥,鳥語花香,盡顯田園風光,椏溪“生態之旅”具有三分山、兩分水、五分田的生態黃金比例,山、水、城、林融為一體,讓這一江南小城別具韻味。椏溪鎮是南京周邊著名的賞油菜花之地,每年油菜花季節都會舉行油菜花節。椏溪鎮椏溪村農業科技示范園始建于1998年。首期規劃面積1300畝,是……[詳細] |
![]() | 保圣寺塔,位于縣城東郊,是至今我省保存歷史最久的兩座方塔(另一座為常熟崇教寺方塔)之一,是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古城高淳的一個標志性建筑。唐貞元十七年(801年),高僧貫休于龍城山擴建寺院,將塔取名“龍城寺塔”,宋祥符年間改名保圣寺,塔也因寺而改名。寺內原有山門、大殿、客堂、廂房、齋房等建筑,并塑觀音、文殊、普賢、0神、羅漢等五十一身,后皆毀于兵火,唯塔幸存。現塔據清《重修寶塔碑記》及塔基磚銘所載:“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邑人劉川等倡建”。明、清曾多次維修,明崇禎十年(1637年)經徐一范、葛奇祚等倡修后,遂將該塔作為寺院內的藏經閣。此后幾經修繕,古塔方得保存。該塔造型為四方七級,磚……[詳細] |
![]() | 銀林生態園AA 銀林生態農業園位于國家級生態示范縣南京市高淳縣,是國家AA級旅游景區,地處國家AAAA級景區、省級森林公園游子山南麓,距寧高高速公路出口處五公里,位于蕪太一級公路青山段,距南京市區一小時車程,離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五十公里。園區總占地面積600余畝,其中天然水面百余畝,香樟林、竹林、茶園、蔬菜生長基地四百余畝。目前下設餐飲部、會議中心、客房中心、-中心、垂釣中心、馬場、農趣園、珍禽養殖、孔雀園、農產品深加工基地等各類特色生態農業旅游項目。區內環境寧靜,空氣清新;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香樟林立,竹海情深;鳥雀清脆,農家風情濃郁。工作之余,驅車而至,踏著青草,穿過樟林,走進農家木屋,品嘗高淳特色農家土菜……[詳細] |
![]() | 固城湖水慢城AA ![]() ![]() 固城湖水慢城位于高淳區迎湖路9號,占地面積8000余畝。國家AA級旅游景區,景區位于長三角旅游圈黃金小三角的中心,區域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交通十分便利,是一個集生態養殖、生態觀光、科普教育、水上娛樂、水上運動、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游憩型湖畔生活度假目的地。固城湖水慢城從2013年開始投入建設,依托現有的生態濕地資源以及溝壑,不僅進行了很好的生態養殖,還打造出了眾多觀光體驗型景點。水杉大道綠樹成蔭最宜漫步;千畝荷園近百種名貴品種競相綻放;濕地動物園移步換景,動靜相宜;濱湖花海四季鮮花盛開;戲漁谷里親子互享歡樂時光;浪漫婚慶園里留下永恒瞬間;金沙灘邊盡情釋放原動力;獨有的水生農作物采摘體驗;更有神秘的蘆……[詳細] |
![]() | 新四軍駐高淳辦事處舊址位于倉巷24號,建于清末。1938年8月,新四軍一支隊政治部在劉炎主任率領下轉移到高淳縣城開展地方工作,在此建立辦事機構。對外稱新四軍駐高淳辦事處。1938年6月中旬,新四軍先遣支隊和一支隊先后進入蘇南茅山根據地掃蕩,為粉碎敵人掃蕩,一支隊特命司政機關分散轉移。8月,一支隊政治部在劉炎主任率領下轉移到高淳縣城淳溪鎮一帶。1938年8月,為開通茅山抗日根據地和皖南新四軍軍部的通道。一支隊政治部決定由宣傳科長戈白章、張春生、侯日千、華仁義等四同志組成民運工作組,在高淳縣城開展地方工作,對外稱新四軍駐高淳辦事處。他們利用國共合作的合法身份,向廣大店員、工人、學生宣傳黨的抗日救亡……[詳細] |
![]() | 在高淳老街東端,有一組高大軒敞的清代建筑,這便是有名的吳氏宗祠。這組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年間。它依地形而建,門朝官溪河,背靠老街。布局分為前進正門(戲樓),中進享堂,后進祭殿,間設天井,側有廂房。建筑面積計820多平方米。首進部分為三開間,有上下二層。底層南向開設正門,門外兩側砌“八”字形罩墻。青磚疊砌,麻石做基,左右各安置一塊圓形抱鼓石。盡顯肅穆莊重的祠堂本色。進入正門,轉一個方向看此建筑,才發現它是一座戲樓,是吳氏族人歡聚娛樂之所。將大門與戲樓合二為一,可見當年設計者匠心獨運。戲臺設在二樓,用屏風木板隔成前、后臺,俗稱“天壁”,以便前臺演戲,后臺化妝。扇形門額上左書“出將”,右書“入相”,為演……[詳細] |
![]() | 游子山真如禪寺是全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安徽大九華山下院,座落在省級森林公園游子山,占地面積100多畝,也是國家AA級旅游景區。向東并排兩道山門,南北兩道山門相距99米,都是三門并列牌坊式仿古建筑。中門上方嵌刻“真如禪寺”四個大字,是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手跡。進入禪寺北大門,腳下是寬闊的車道,左邊緊靠圍墻是一個占地約10畝的三角形放生池。墻欄護堤,毛石護坡,碧波蕩漾。車道右邊是三層11間的賓館,一樓中間是“地藏殿”,九華山大愿地藏王菩薩暫供在這里。賓館左邊是五間廚房,內設齋堂。右邊是“玉佛殿”,內供三尊國內罕見的玉佛,是天津居士出資從緬甸請來的,大殿氣勢雄偉,向下九九八十一層臺階,全是漢白……[詳細] |
![]() | 高淳泮池公園位于高淳縣淳溪鎮寶塔路60號,東起小甘村,西至小河沿,南鄰春東村,北抵寶塔路,占地面積6.04公頃。其中,水面面積4.5公頃,占總面積75%。泮池公園建于明弘治年問立孔廟前之泮池上,處縣城中心地段。1977年制定建園規戈劃,1981年著手征地拆遷。1984年葉菊華、蘇州城建環保學院張家驥教授指導設計。1985年10月1日破土,1990年10月1日中部景區建成正式開放。公園大門牌坊式,門寬14米,高8米,三頂四柱;鋼筋混凝土結構,琉璃瓦面,氣勢不凡,由南京園林設計所設計。圍墻空心花窗壘砌,覆青瓦。大門內平臺設大型陶瓷九龍壁,周圍配植春梅、碧桃、櫻花、白玉蘭等觀賞花木。繞過九龍壁,“三……[詳細] |
![]() | 高淳博物館位于南京市高淳區寶塔文化公園南側,博物館總建筑面積9697平方米,共三層,灰藍棕等色調及雕花欄桿渲染出莊重典雅的氣氛,整體造型與一旁的圖書館遙相呼應。整個博物館共分為陳列、觀眾服務、藏品保管貯藏等六個部分,其中展覽面積2000多平方米,包括基本陳列廳、東吳館和城鄉規劃展示館三個展廳。博物館基本陳列以“水綠山青,風高民淳”為主題。展示高淳的歷史人文生態;分為“原始聚落·上古城邑”、“水工興利·圩田稼穡”、“天地人神·精神世界”、“流民播遷·族群社居”、“口傳心聲·文化語境”、“地產風物·人文遺珍”六個單元;展覽內容有:一萬多年前的動植物化石;距今63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薛城遺址”的……[詳細] |
![]() | 高淳最古老的戲臺為元朝萬壽戲臺;源于元末明初的《高淳陽腔目連戲》,在全國各類古劇種占有一席之地。高淳最古老的戲臺叫萬壽臺。它位于固城鎮南約五里的劉家隴村,始建元朝延佑元年,即公元1314年。因歷史悠久,又稱萬年戲臺。高淳的戲曲藝術,起源于宋朝。開始只有南曲,即以南方語言用韻,音樂為五聲音階,用蕭笛伴奏,聲調柔和和婉轉。后來,隨著北方大批移民南渡避亂,又帶來了北曲。北曲和南曲相對應,聲調奠勁樸實,音樂為七聲音階。元朝是我國戲曲藝術的鼎盛期,著名的《竇娥冤》、《西廂記》就產生在那時。高淳一帶的戲曲,則相應地由南曲、北曲,演變為音樂、歌舞動作、念白溶于一爐的元雜劇。這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戲劇形式。 元朝……[詳細] |
![]() | 南京花山玉泉寺南京花山玉泉寺是高淳縣迄今唯一保存下來的古佛寺。花山玉泉寺在南京市高淳縣城東南15公里的花山半腰,相傳始建于南北朝。因山間長有白牡丹(一說石牡丹)和“峻嶺盤旋,飛泉清洌,久旱不涸”而得名。現為高淳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相傳早在五代時期,白衣居士羅隱一日來到花山,走到此處只見左右兩峰相抱,左為青龍,右為白虎,東南方向,前有五座山峰連綿疊嶂,與此處遙相呼應,形似“五虎臥地”。羅隱吟詩贊日:“地肖石獅含暖氣,峰成五虎臥寒煙。風少地,月當燈,藏風聚氣常旺僧。”玉泉寺起初是一個只有一兩座大殿,幾間禪房,僧人甚少的小寺院,但卻以地佳幽靜、花多泉盛而揚名甚廣。據寺志載,在原寺西南八十三步處,因生長……[詳細] |
![]() | 南京郊縣高淳有座關王廟,是江南地區惟一現存的、供奉三國名將關羽的廟宇。此廟始建于明弘治四年(1491年),明、清兩代都有維修,解放后為縣人武部駐地。后當地政府復建,辟為高淳老街旅游景點之一。關王廟,又稱關帝廟、武廟、關岳廟。此廟始建于明弘治四年(1491年),應天府丞冀綺召集高淳富商王糲七等人始建于高淳老街北拱極門內。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知縣唐登雋倡議,在老街王家巷西側重造,稱關帝廟。清咸豐十年(1860年)毀于兵火,盡成焦土。同治七年(1868年)秋,全縣七鄉按田畝攤捐集資,在王家巷西側關帝廟原址廢墟上重建。重建的關王廟共九楹三闕,前為門樓,中為拜殿,后為正殿。其規模式廊,金碧輝煌,為……[詳細] |
![]() | 新四軍一支隊司令部舊址位于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老街”東端。原系吳氏宗祠,是一組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據《高淳縣志》記載,吳家祠堂建于明朝末年,面朝官溪河,背靠老街,共三進,第一進是戲樓,樓上觀樂臺(戲臺),樓下是通道,臺前是露天劇場,可容納千余觀眾。第二進叫享堂,現作為展廳,陳列的歷代磚、石雕刻,技術精湛,價值很高。第三進是祭殿,現在作為展覽廳使用。1938年6月中旬,新四軍先遣支隊和一支隊先后進入蘇南茅山地區,引起日軍的密切注視。日軍調兵遣將向新四軍剛開辟的茅山根據地掃蕩,為粉碎敵人掃蕩,一支隊特命司政機關分散轉移。8月,一支隊政治部在劉炎主任率領下轉移到高淳縣城淳溪鎮一帶。1938年8月,為開……[詳細] |
![]() | 石龍宕位固城鎮花山西北、固城湖東南岸、獅子山下。傳為明代初為采石構筑南京城墻,選有一批江北石匠在此開石成宕。龍宕面湖,口呈倒“凹”字形,頂部板塊式,底部漸深斜坡形;從山頂至洞底高約20多米,面寬40多米,兩側石壁呈45度角,筆直而規整,石壁布滿開采時的鑿痕。底部積水清澈,終年恒溫而不枯。縱觀姿態,龍宕猶如昂首張口之巨龍,綿延山勢似行云駕霧之龍身,氣魄頗為宏偉。固城石龍宕,民間有個凄美的傳說。說的是古代固城湖南岸田姓村婦懷孕產下一小龍,村婦當作親兒扶養,但小龍戀奶成天鉆在母親的懷里,啃得母親面黃肌瘦并感到對小龍厭煩,龍母準備在適當時將小龍殺死了事。三歲時,小龍與往常一樣仍不放下奶頭,龍母帶小龍到……[詳細] |
![]() | 固城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范圍為西至固城湖大橋和迎湖桃源道路東500米,東至固城湖東岸,北至永勝圩及石固河北端和來株洲公園北端,南至迎湖桃源以南,用地面積約45.5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固城湖水面、永勝圩、湖濱大道風光帶、石固河風光帶、瀨渚洲公園五個部分,湖泊濕地、河流濕地、人工濕地三種類型。固城湖濕地的有效保護與利用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適合動物生存的環境,保護物種多樣性,同時通過對石固河和固城湖沿岸植被與沼澤濕地植被的保護與恢復,進一步發揮截留、削減路源污染、保護水源以及濕地生物環境的重要功能,形成南京市區南側一道生態屏障。固城湖城市濕地公園核心區用地面積12.9平方公里,為石固河景觀帶、瀨渚洲公……[詳細] |
![]() | 雙女墳,正因唐代新羅人崔致遠來中國,寫下《仙女紅袋》詩而著名。崔致遠,字海夫、號孤云,新羅(今韓國)湖南沃溝人。他十二歲入唐求學,十八歲“賓貢進士”,后被授江南西道溧水(轄境含今高淳)縣尉。任期內崔致遠因公來到縣南固城湖東岸的招賢驛住塌,慕名踏訪驛館側“雙女墳”,由此產生《仙女紅袋》史詩。崔致遠縣尉之任上,前后四年期滿,在友人顧云的幫助下入揚州節度使高駢的幕府,得高駢賞識并向朝廷舉薦授“殿中侍御史內供奉”,賜緋魚袋。崔致遠在中國期間,寫下《桂苑筆耕集》二十卷,《中山覆簣集》五卷及《仙女紅袋》長詩和輯佚詩數十首。他三十歲時,于唐中和四年(884)九月回國。任國王侍讀兼翰林學士,后任太山、富城郡太……[詳細] |
![]() | 在南京市高淳區磚墻鎮,有著國內罕見的古代護堤防洪水利設施,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水陽江水牮(jiàn)。始建于明代的磚墻鎮水陽江的護堤水牮數量多,規模大,保存好,被譽為國內罕見的古代護堤防洪水利設施。它們屹立在水中600多年,阻擋、分流洪水的侵襲,并于2011年升級為江蘇省級文保單位。磚墻鎮相國圩的水牮是在近年的第3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發現的,位于江蘇高淳縣與安徽宣城市接壤的水陽江東南大堤臨水一側,系為避免皖南山區洪水下泄直沖相國圩堤而構筑的護堤防洪水利設施。普查人員在上自水碧橋、下至大花灘約7公里的范圍內發現9個用土石構筑的擋水之牮,它們均置河流的彎道處,各牮間距150米至200米不等,當地人故有“九……[詳細] |
![]() | 迎湖桃源旅游度假中心,位于高淳縣城南的永勝圩內,占地面積1600多畝,其中三分之二為水面。園內天曠地平、屋舍嚴然、環境寧靜、空氣清新;有良田美池、阡陌交通;夾岸桃柳、花紅葉綠;荷池飄香、魚蟹滿塘、水鄉風情濃郁。自2000年開發以來,已建有蘇源會議中心、鐘山賓館迎湖會議中心、桃源魚莊、湖濱漁村、蟹文化展館、蒂姆戶外拓展基地等會議休閑場所,是集旅游觀光、會議培訓、垂釣休閑、水上娛樂、農事參與為一體的休閑度假區,是國家AA級旅游景區,2005年爭創成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蕩過鐵索橋,穿插過桃花林,就可以到達一條桃花掩映的長堤。長堤東邊,固城湖碧波蕩漾,花山、秀山在遠處宛如淡墨留痕,可謂之“世外桃源”……[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