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虎耳坡遺址位于靈寶市五畝鄉宋曲村虎耳坡自然村。遺址東為居民,西為寺溝河,南臨大寨,北為干溝,東西長300米,南北寬250米,總面積75000平方米。遺址中斷崖上灰坑密集,文化層厚達3米左右。從揀到的陶片看以紅陶為主,灰陶次之。器表裝飾有繩紋、劃紋并有彩陶。能辨出器形的有缽、盆、罐、缸、小口尖底瓶、石斧等。根據包含物判斷……[詳細] |
![]() | 城煙遺址位于靈寶市川口鄉城煙村南。遺址南靠香觀坡,東為后干河,西臨八道河,北為干河與霸底河交匯處,遺址總面積20763平方米,共發現房址32座、墓葬23座、甕棺81處、陶窯29座,灰坑(窖穴)590座,溝3條。在遺址中斷崖上灰坑和文化層明顯,文化層厚達4米左右,揀到的標本看:以紅陶為主,灰陶次之,器表均為素面。能辨出器……[詳細] |
![]() | 北村遺址位于靈寶市大王鎮北村北部老村四周,50年代調查發現,1956年原靈寶縣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62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隊曾在遺址東北角試掘。該遺址以胡同溝為界將遺址分為兩部分。遺址北部以老槐樹為坐標向東150米,向北至黃河岸邊,面積164766.5平方米。南部以老槐樹為坐標向東100米,向西10……[詳細] |
![]() | 槐樹園雙碑樓,位于靈寶市函谷關鎮槐樹原村東北部。碑樓分三部分,下有座,為青石壘砌,座高0.33米,樓正面雙龕,通長3.57米,寬2.02米,通高約5米,頂部仿懸山式建筑,上有磚雕牡丹花草紋脊,前有垂脊和戧脊,脊前有吻,檐下有垂簾柱,再下為雙碑龕。正面、碑面共有四副磚雕對聯,該碑樓文字由清末靈寶名人薛書常撰寫,書法藝術較……[詳細] |
![]() | 麻衣和尚塔,又名普通塔,位于三門峽市靈寶市豫靈鎮堡里村沐珠峪中,麻衣和尚塔,為八角形九重塔,由地宮、塔基、塔身、塔頂、塔剎五部分組成。塔坐東北,面向西南,塔身正面上部有神龕,塔身兩面各有一石碑題記,一方為宋代至道元年題記,一方為明代成化十一年普通塔記,兩方題記均已被盜。根據乾隆十二年閿鄉縣志記載:“云華洞,在石舊寺,宋……[詳細] |
![]() | 東莊里村古墓葬群位于川口鄉東莊里村,時代為戰國、西漢。二OO九年九月二十八日,被公布為第五批靈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關帝廟為坐標向東至坡根,向西至池頭公路,向南至渾水河北岸,向北1000米。……[詳細] |
![]() | 西水頭村古墓葬群位于陽店鎮西水頭村,時代為戰國、西漢。二OO九年九月二十八日,被公布為第五批靈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該村北部機井房為坐標向東500米,向西至霸王溝東岸,向南1500米,向北2000米。……[詳細] |
![]() | 靈寶走馬嶺遺址位于靈寶市陽平鎮南社村。年代為新石器時代。 2016年1月22日靈寶走馬嶺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下原村嚴家大院位于靈寶市陽平鎮下原村。年代為清。下原村嚴家大院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嚴家大院現有院落四座,均為傳統式民居建筑,其中三座連為一體,一座為月洞式圓門單體建筑。1.三座院為一體,均為四合院,每座院面闊11.8米,門房進深4.8米。大院坐西朝東,大門設在北部,為過道式門樓。門樓上有磚雕花草紋脊,前有垂脊,……[詳細] |
![]() | 北厥山牌坊位于靈寶市尹莊鎮北厥山村。年代為清。北厥山牌坊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北厥山牌坊建于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為紀念彭太孺人而修建。彭太孺人兒子亢多福,字祝三,三歲時生父離世由母親彭太孺人撫養成人,并供其讀書,后亢多福考取府侯選經歷,即為府衙中主管文書檔案處理日常事務的首領官,因故未能上任。彭太孺人享……[詳細] |
![]() | 三圣遺址北至南泉村居民區賀家墳北崖,東以豐收渠為界,西至居民區崖頭,南至花尖,總面積60萬平方米,遺址西低東高,北低南高呈坡狀,分布在霸底河東岸二級臺地,遺址中灰坑密集,文化層豐富,文化層厚達4米。從揀到陶片看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灰陶次之,還有少量泥質紅陶。紋飾以素面為主,籃紋次之,并有少量繩紋和彩陶。可看出器形的有罐……[詳細] |
![]() | 五帝遺址位于靈寶市大王鎮五帝村村莊東南好陽河東岸的二層臺地上,這里有新石器時代留下的陶窯、陶片、灰坑和石刀、石斧等遺物。1987年,五帝遺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詳細] |
![]() | 秦人墓地位于靈寶市陽平鎮文西村東北部。1998年修建連霍高速公路時,經鉆探發現。在文西村東北部。在1075米長,50米寬的路基鉆探中,發現古墓葬965座;其中戰國墓763座、漢墓127座、唐代墓7座、宋墓8座,經發掘,這批墓葬大小基本相同,排列有序,方向一致。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詳細] |
![]() | 上屯藥王廟,位于靈寶市豫靈鎮上屯村,2002年靈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廟始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初建時分大殿、獻殿、后殿三部分,由于年久失修,建國后大殿、獻殿倒塌,1960年對大殿進行重修。現存后殿為原建筑。藥王廟是紀念隋唐名醫孫思邈而修建。孫思邈,陜西人,由于對醫學和藥物學有較深造詣,被人尊……[詳細] |
![]() | 窄口水庫,位于靈寶市五畝鄉長橋村西南部,2008年10月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調查登記。水庫大壩建于秦嶺南麓低群山處和崤山支脈伏牛山支脈低群山兩大山系最接近的窄口,居弘農澗河中游,水庫連接崤山、秦嶺兩大山脈。大壩雄居五畝境內,庫尾波及朱陽境。窄口水庫,從1958年開始勘察設計,1959年開始修建,1983年建設完成,建設……[詳細] |
![]() | 北厥山牌坊,位于靈寶市尹莊鎮北厥山村中。牌坊坐北朝南,面闊2.8米,進深1.9米,通高6.75米,牌坊為磚雕,共分六層。2016年1月入選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名錄。正面:上有磚雕圓棱一周,拐角處為榫頭結構。磚棱下有葵花和方環相間圖案,下為磚雕陰弦紋磚雕圖案,下有垂柱四根,垂柱間有葵花、荷花、牡丹花間隔組成。再下為磚……[詳細] |
![]() | 古磚洞位于西閻鄉大字營村南部,原崤函古道中,洞為東西向,洞東西長12.4米,洞高4.1米,洞面寬6.8米。洞為藍磚筑砌,下有礎石,地基為白麻石條筑砌,上以藍磚平臥錯縫筑砌,藍磚中以白灰抹縫。平鋪藍磚33層開始起拱,以藍磚側臥筑砌成為拱形,后以藍磚平臥一層,再以藍磚側臥筑砌,反復三次,為三層。成為三層平磚,三層側臥,最后……[詳細] |
![]() | 嚴家大院位于靈寶市陽平鎮下原村,現有院落四座,均為傳統式民居建筑,其中三座連為一體,一座為月洞式圓門單體建筑。1.三座院為一體,均為四合院,每座院面闊11.8米,門房進深4.8米。大院坐西朝東,大門設在北部,為過道式門樓。門樓上有磚雕花草紋脊,前有垂脊,檐下有斗拱,斗下有垂柱兩根,柱下有木雕橫額,門兩側有青石質門墩。大……[詳細] |
![]() | 贠家大院位于靈寶市豫靈鎮底董村焦村自然村。大院建于清晚期。建國后,收歸國有,20世紀60年代,鄉財政出售給贠承業等八戶人家。大院坐北朝南,主院居中部,西側各有偏院一座,三座院均為二進式,主院大門前有照壁,大門設在主院中部,兩邊各有門房三間,通寬19米,進深7米,門房后為廳房,廳房五間,中部為通道,廳房后東側為書房,書房……[詳細] |
![]() | 楊仲嗣墓位于靈寶市豫靈鎮牧馬原村。墓已毀現留墓志一方。墓志為正方形邊長0.78米,厚0.15米,徐誥撰文書丹,文共33行,滿行33字,首行為“唐故銀青光祿大夫前汝南郡太守楊公墓志銘”文載,楊公終于天寶十年二月四日,十月十一日葬文鄉牧馬原。該墓志記載楊仲嗣家族與文鄉縣志和唐書記載相吻合,對于研究地方史有重要價值。……[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