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許世友將軍故里AAAA ![]() ![]() ![]() 國家AAA級旅游風景區,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河南省新縣田鋪鄉許家洼,是代傳奇名將許世友將軍的出生地,也是許世友將軍謝世后的安息之地。許世友將軍生前赫赫的戰功,特殊的個性,“忠國孝母”的情懷和傳奇的人生經歷,深受世人敬仰,每年吸引了國內外各界人士前來拜謁、觀瞻,許世友將軍故里游覽區已成為大別山著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年來,隨著旅游產業的不斷發展,以-將軍墓地為中心,先后改建或新修了將軍故居、生平事跡展、將軍生前珍藏萬枚毛主席像章展、將軍紀念廣場、許母墳、五鳳松、習武場、農家樂園等十多個景點,這里既是接受傳統教育、緬懷革命先輩的地方,又是觀賞自然風光,體驗淳樸民情的場所。將軍故居:許世友……[詳細] |
![]() | 鄭維山將軍故里景區AAA ![]() ![]() 將軍石游覽區位于新縣泗店鄉西南部的獅峰頂山麓。一條山脊自巍巍將軍石綿亙而下,地勢開闊,氣象雄渾。兩邊秀林蔥翠,泉水叮咚,鳥語啁啾,山花爛漫。立于將軍亭,向東南了望,清風拂袖,白云蕩胸,楚豫相接,田疇盈野,新樓蔚起,炊煙裊繞,令人心潮起伏,思緒騰飛。將軍石周圍是一代虎將鄭維山幼年放牛,少年站崗、放哨之地,也是將軍投鞭從戎、縱橫天下的起點,最后,還是將軍英靈歸宿之地,即骨灰撒放處。那巍巍高聳的將軍石,就是將軍忠魂鐵骨的象征。如今,這里更是游人魂牽夢繞、心馳神往的拜謁之地、游覽之處。從泗店啟程,輕車沿著逶迤起伏的瀝青路面飛行,約摸20分鐘,就來到將軍的故里——群山環抱的屋脊洼。首先撲入眼簾的是古典牌……[詳細] |
![]() |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市級紅色旅游景點---吉鴻昌將軍舊居,位于光山縣城西8公里的城關鎮胡圍孜村。北有寧西鐵路、葉羅高速公路、312國道,東有京九鐵路、阿深高速公路,距京廣鐵路樞紐站信陽市90公里。吉鴻昌舊居原為裴氏祠堂,始建于民國七年,民國九年竣工。是當時的吉、長(吉林、長春)鎮守使,將軍府將軍裴其勛親自組織籌建的。建筑座北面南,二進18間,為一天井院落,內有回廊一周,有正殿和東西廂房,為磚木結構,占地面積約640平方米。1931年春和1932年冬,吉鴻昌將軍兩次率部來光山,居住在裴氏祠。在這段時間里,吉鴻昌將軍刻石寄言志,蘇區尋真理,巧計助紅軍,除惡安民心。他的足跡,踏遍了紫水弦山,他的革命活……[詳細] |
![]() | 司馬光故居景區位于光山縣城正大街中段,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的出生地,北宋真宗時期為縣署官余,宋真宗天喜三年(公元1019年)農歷十月十八日,司馬光出生于此。據縣志載:官舍面南二進,院為四合院落,大門門屋北檐外有照壁,有前廳、廂房、書齋、后堂等。都為懸山式磚木結構建筑。院中植柏樹、胡桃、梧桐、中置一井(司馬井)。宋嘉定十年(1217),縣城遭金兵襲擾,官余舍毀而再復。明洪武八年至十年(1375—1377)間,知縣黃德昭遷治另建新署,自此,縣署及官舍移辦學宮所用。清初,官舍在學宮之內為訓導署,之后,訓導署圮,井亦隨址棄于學宮西墻外為民間所用。至清乾隆五十年(1785),在清理學宮……[詳細] |
![]() | 尤太忠舊居位于光山縣城東南磚橋鄉陳崗村尤崗。尤太忠1918年12月出生于磚橋鄉陳崗村尤崗一個農民家庭。13歲參加革命隊伍,走過了艱難、曲折、輝煌的戰斗歷程,經歷了極其嚴峻的戰爭考驗,曾擔任過成都軍區,廣州軍區司令員、中央軍委紀委第二書記等職。他于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4年轉為中國共產黨員,參加過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三八六旅七七二團連政治指導員、連長、副營長、營長,第三八六旅十七團副團長,團長,參加了百團大戰。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六縱隊十七旅副旅長、十六旅長,第二野戰軍十二軍三四師師長。參加了淮河戰役,渡江戰役,挺進大西……[詳細] |
![]() | 王震舊居,位于光山縣城西30公里的馬畈鎮,是清代易姓住宅,整座建筑座北朝南,前后三進,占地面積4500平方米。現存房屋57間,前后三進,呈封閉式結構。是豫南迄今保存規模較大的清代官宦府第。1945年10月,為了實現黨中央、中央軍委、毛主席的將戰爭由內線轉向外線,由解放區引向國統區的戰略部署,迎接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晉冀豫野戰爭軍的到來。中原軍區副司令員兼二縱司令員王震將軍帶領二縱三五九旅揮師中原,在光山駐扎半年之久,共進行大小戰斗十余場,殲敵、俘敵一萬余人,繳獲物質裝備不計其數。著名的有斛山寨、雙楓橋、槐店戰斗等。王震司令員在舊居住居期間,多次到光山解放區巡視工作,參加三五九旅七一九團在文殊張……[詳細] |
![]() | 秦樹聲故居(即“秦氏故居”,為河南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固始縣段集鎮樂道村,為清末建筑,,占地6000多平方米,原為四進四合大院,現存堂樓上下兩層28間,西邊房7間,建筑為青磚灰瓦,木框架結構,廊沿為石基木立柱,內廊上方木構件雕有花紋,在后院東邊有一口古井。秦樹聲(1861—1926年),字宥橫,號乘庵,出生于固始南鄉樂道沖一耕讀家庭。光緒十二年(1886)進士,官工部主事,不久充會典館繪圖處《地理鈞稽圖志》總篡,后晉秩郎中、外務部傳補御史。光緒二十九年(1903)再中經濟科進士,后任云南曲靖知府、云南按察使、云南提法使,又調任廣東提學使。辛亥革命起,秦樹聲避居上海。民國元年(1912……[詳細] |
![]() | 狀元府,為吳其濬在清嘉慶二十二年,丁丑科中一甲一名進士(狀元)后建造的狀元府第。狀元府座落在固始縣城東門內,由南向北,整個宅第都是磚木結構的平房,青磚灰瓦,飛燕鳴叫的插花獸門樓,高大寬敞,上掛清仁宗皇帝御筆親書的“狀元”匾。大門兩側有一對青石雕刻的雄獅,進門是一面照壁,客廳陳設素雅,正上方懸掛一塊深蘭色的橫匾,書寫金色的三個大字“宮保第”。廳東邊有一小院,是吳其濬的書房,名“念余閣”。吳其濬的詩集就是以這個書房題名為《念余閣詩鈔》。行政位置固始縣城關中山大街21號地理位置東經115°40′29″,北緯32°11′01″……[詳細] |
![]() | 閩王王審知故里王家寨,始建于唐代,時為固始縣建安鄉第一都臨泉村,是時任固始縣縣令的王曄,即王審知五代祖為其子孫繁衍而建的宅第。王家樓的選址極具江淮地區民居特點,宅第周圍為環水相擁,建有樓臺、庭堂、祠堂等建筑,規模可觀。樓前建有小橋,溝通宅內與外界的聯系,即便人居,又可防患戰亂。當時人稱王家樓為鷺鷥地。主體建筑毀于元代,遺址尚存。行政位置固始縣分水亭鎮王堂村地理位置東經115°50′10″北緯32°9′16″……[詳細] |
![]() | 鄭維山將軍故里游覽區位于先后誕生九位共和國將軍的新縣泗店鄉,東距新縣縣城14公里,南距-將軍墓22公里,是一代名將鄭維山將軍故里。鄭維山將軍是從風起云涌的戰爭年代走出來的革命家、軍事家。2000年5月9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5歲,遵將軍生前遺囑將其骨灰撒放在青少年時其生活戰斗過的故鄉后山的一塊巨石周圍,為了紀念將軍,后建為將軍石景區。目前景區共有將軍石、將軍故居、紅軍洞、紅軍指揮所、蝴蝶洞、碑林等五十多個人文、地理、歷史景觀。將軍石景區最大的特點是紅綠兼備,即是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又是休閑娛樂的好地方,同是也是觀賞名家書法的好去處。景區內有-、-、張震、李鐸、程允賢等著名書法家的親筆題詞。……[詳細] |
![]() | 高敬亭故居紀念館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新縣縣城南5公里,新集鎮境內,地處縣城至鄭維山將軍石、許世友將軍墓旅游線路上,與新項路相距500米。故居建于1860年,1927年被反動地主民團燒毀。1982年經上級批準,縣文管會對故居進行了整修。故居占地70m,為三間青磚瓦房,內設高敬亭遺像和經后人搜集的幾張戰場照片。2005年,縣文物局再次對故居進行了整修,建成故居正屋六間,包括生平事跡簡介陳列室、圖片展廳、將軍雕像室、院墻及門樓。高敬亭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早期的領導人之一,曾歷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鄂豫皖特區蘇維埃主席、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兼皖西北黨委書記、紅軍第二十五軍七十五師政委、紅軍第二十八……[詳細] |
![]() | 萬海峰舊居,一處位于光山縣槐店鄉萬河村,另一處位于光山縣潑陂河鎮蔡圍子。萬海峰1920年出生,1933年7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保衛鄂豫皖蘇區的斗爭和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四支隊警衛員,新四軍江南,蘇北指揮部參謀,蘇中軍區第四縱隊獨立旅七團二營營長,新四軍一師一旅教導大隊大隊長。先后參加了著名的黃橋決戰,蘇中反掃蕩等重大斗爭。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六縱司令員作戰科長,十八師五十四副團長,第三野戰軍二十四軍七十二師二一六團團長。率領參加了蘇中七戰七捷和萊蕪、孟良崮戰役,后又參加了淮海、渡江、解放長山列島等……[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