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姚瑩故居坐落于桐城市區寺巷內。故居舊時面積廣闊,有廳、堂、軒、樓及院落。院落中植有竹、石榴、紅綠梅、紅白月季等花卉,太湖石點綴其間。前軒有聯曰:“門臨青竹邀君子,窗有紅梅見故人”。故居東抵大寧寺、南至善慶庵、西齊寺巷、北抵北大街。現僅存四合院式核心建筑。該建筑坐北朝南,前后二進,東西廂房,中間夾一院落,四周環廊,前后左右對稱排列,布局規整。故居結構為木構架抬梁建筑。撐拱承檐,槅扇門窗,雕花裝飾。兩坡屋面、青灰小瓦,磚鋪迴廊。具有桐城典型民居風格。姚瑩(1785—1853),字石甫,一字明叔,晚號展和、幸翁。師事叔祖姚鼐,少有匡世之志。嘉慶十三年(1808)中進士。道光二十年(1840),英軍侵……[詳細] |
![]() | 吳樾故居,坐落于桐城市區西后街中段西側延陵巷內,坐北向南,原占地面積較寬,分前廳、后廳、廂房、后院等。因年深日久,陸續改建,舊貌稍有改變。今存其幼年書房、臥室等五間平房,面闊19米,進深三間,長5.2米,面積為187平方米。系磚木抬梁結構,兩坡瓦頂,前設檐廊,撐拱承檐。每室前后開窗,上為開啟式豎窗,下為固定式橫窗,寬敞明亮。今西頭一間木窗,仍為原物。室內西山墻掛有吳樾殉難照片。吳樾(1878--1905)字夢霞,一作孟俠,桐城人。自幼治學嚴謹,勤奮自勵。光緒二十六年(1900),人保定高等學堂,廣結愛國志士,投身民主革命。光緒二十九年(1903),任教于兩江公學,協辦《直隸白話報》。光緒三十一……[詳細] |
![]() |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號曼公,又號龍眠愚者;法號弘智,字無可。明末著名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九歲能文,二十歲著書數萬言。以文會友,與陳貞慧、侯方域、冒襄等交往密切,議政論文,是為著名的“明季四公子”。崇禎十三年(1640)中進士,授翰林院檢討,出入禁廷,盡閱內府文獻典籍,常與湯若望討論醫學、天文等科學。后脫離宦海,削發為僧,云游各地,著書立說,傾心書畫,娛情山水之間。清康熙十年(1671)三月,因“粵難”被捕。十月七日,由廬陵押赴嶺南途中,船至萬安惶恐灘,卒于舟中。方以智在哲學、文學、書畫、音韻、天文、地理、律學、醫藥、物理等方面有系統的研究,他在我國歷史上首次把知識分為自然……[詳細] |
![]() | 張恨水故居位于余井鎮黃嶺村黃嶺組。因建在突起的黃土嶺上,又名“黃土書屋”。黃土嶺呈長方形狀,北望長春水庫,南視嶺頭街坊。張恨水在這里度過了他的躬耕苦學、習文著作的少年時代。鑒于張恨水文學作品具有極大的學術研究價值,潛山縣人民政府于1986年10月將張恨水故居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在皖光苑建起了張恨水陳列室。張恨水(公元1895—1967年)是我國著名的新聞工作者和章回小說名家。一生著作頗豐,其中《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姻緣》、《八十一夢》為他的代表作。張恨水故居原建筑為4間平房瓦屋與1間院落,清末始建。現存建筑在民國時期進行了大部分改建,白墻灰瓦,一脊二坡三舉架,坐北朝南,面……[詳細] |
![]() | 朱光潛故居,位于桐城中學西隅,原有專石結構房屋三間,兩坡屋頂,青磚墻壁。抗戰期間,美學宗師朱光潛曾在此居住。朱光潛(1897--1986),系我國當代最負盛名的美學大師,同時又是著名的文藝理論家、哲學家、翻譯家和教育家,享有崇高的國際聲譽。朱先生學貫東西,知識淵博,造詣精深,尤以他完美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和嚴謹的學風,為世人樹立了一個真正學者的光輝形象。朱先生生前是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屆政協常委,中國美學學會名譽會長,中國文聯、中國作協、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委員和顧問、北京大學一級教授。700余萬字的著作,由安徽省出版社出版成煌煌20巨冊《朱光潛全集》傳世。……[詳細] |
![]() | 王步文故居位于岳西縣城關西北9公里處的溫泉鎮資福村塘坳組,這里也是王步文的出生地。故居坐北朝南,四周小丘環抱,松竹常青,房舍磚木結構,前后兩幢,跨院連結。故居建筑面積465平方米,占地5畝。前庭院和廂房是王步文少年時代讀書的地方,門楣上有王步文親筆書寫的“書園”二字。王步文參加革命后,常回家鄉結交仁人志士,傳播馬列主義,發展黨員,這間廂房就成了他進行革命活動的場所。王步文故居于1998年5月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
![]() | 戴名世故里,位于“十八里長崗”西北1公里的孔城鎮清水村。坐東朝西,面積4662平方米。村前有一口半月形水塘,名“清水塘”。名世獲罪后,家人及族人投塘自盡,后稱“鬼塘”。村東、南、西環農田,北為荒丘。村外綠樹環合,村內屋瓦接堞,幽雅怡人。據《戴氏宗譜》載,明代其六世祖南居公遷居于此,翰墨傳家,以“以筆代耕,以硯代田”,故名硯莊。戴名世出生于此,度過大半輩生涯,曾寫《硯莊記》一文敘其事。戴名世故居,在村莊北面,原有房屋兩進,前后各五開間,兩側筑墻相連,中成院落。康熙五十年(1711)名世入獄后,房屋拆毀,基場尚存。 戴名世20歲授街養親,27歲所作時文為天下傳育,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應級試,……[詳細] |
![]() | 坐落在安慶市五橫鄉白麟坂鄧家大屋的“鐵硯山房”,因是書法篆刻大家鄧石如的故居與“兩彈”元勛鄧稼先的誕生地,早在1986年就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安慶市日前斥資搶修的“鐵硯山房”將于國慶節前全新迎客。“鐵硯山房”是清代著名書法、篆刻藝術大師鄧石如于乾隆六十年(1795)興建的住處。鄧石如以兩湖總督畢沅所贈鐵硯命名新居,故得名“鐵硯山房”。1924年鄧石如的第六世孫、“兩彈”元勛鄧稼先在“鐵硯山房”誕生。鄧石如是“四體皆精、國朝第一”的書法家與篆刻家,鄧稼先是“兩彈”元勛,其故居“鐵硯山房”無疑是一處珍貴的人文景觀。……[詳細] |
![]() | 程長庚故居位于王河鎮程家井村前進組,坐北朝南,面闊兩間,外墻上白,二面坡屋頂,前后檐出廈,屋面蓋“箥箕瓦”。故居西頭房屋被拆建成新樓房,現僅存房屋3間,占地115平方米。程長庚(1811-1880),名聞檄,字玉珊,清代潛山縣程家井人,是京劇創始人之一,享譽“徽班領袖”、“京劇鼻祖”的稱號,在潛山縣博物館內設有“程長庚陳列館”,可供參觀。……[詳細] |
![]() | 河灣程家老屋(程千里烈士故居)位于潛山縣五廟鄉紅光村,年代為清。2017年9月22日,河灣程家老屋(程千里烈士故居)被公布為安慶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海子故居及海子墓位于懷寧縣高河鎮查灣村,年代為1964年和1989年。2012年10月23日,海子故居及海子墓被公布為安慶市第六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海子故居——位于高河鎮查灣村,陳列有海子生前生活照及使用過的生活物品。海子為查灣人,是當代學院派新詩人的代表,有“麥地詩人”、“詩歌英雄”之稱。……[詳細] |
![]() | 劉王立明故居位于太湖縣新倉鎮鳴山村,年代為近現代。2017年9月22日,劉王立明故居被公布為安慶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蕭愻舊居位于宜秀區楊橋鎮龍山社區,年代為民國十二年(1923年)。2017年9月22日,蕭愻舊居被公布為安慶市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